"或許人一生可以愛很多次,然而總有一個人,可以讓我們笑得最燦爛,哭得最透徹,想得最深切"。
自古以來,文人被冠以「偽君子」、"負心漢"的稱號可謂是車載鬥量,不足為奇。愛情本無對錯,只是遇見的時間和愛上的人是否正確,著名作家餘秋雨在散文集《我在等你》中道出了他的愛情觀。
餘秋雨自出版《文化苦旅》在文學界的名聲大噪,得到了很多文學家的稱讚。
余光中評價他:中國散文在朱自清,錢鍾書之後,出了餘秋雨。
金庸也人認為:餘秋雨可以和魯迅平起平坐。
餘秋雨的散文多以筆觸抒情,辭藻秀麗曾風靡一代人,可見他是一位大眾認可的才子。然而才子與「負心漢」,「偽君子」的汙名成了他人生中的反差。
45歲「裸辭」,甘願當一個行走的文化苦行僧
1991年,餘秋雨成為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是全中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
同時,他還出版了《世界戲劇學》,《中國戲劇史》等一系列的學術著作,不僅如此,餘秋雨還擁有上海市寫作學會會長,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等十幾個榮譽。餘秋雨可謂是名譽雙收,達到了文化教育界的巔峰。
而這個文學界的寵兒,居然做了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裸辭。在遞交了23次辭職報告後,他如願以償的辭掉了所有的職務,原因是他搬出了陶淵明《歸去來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他來到了西北高原,開始考察中國文化古蹟。他將旅途中所見所感連載成厚重蘊藉的散文寄給自己一個編輯朋友然後繼續踏上孤獨的旅途。一年後,編輯告訴他,他的連載火了,餘秋雨興奮得幾夜沒合眼。
46歲娶小16歲嬌妻再引爭議
仕途得意的他,在情場上也「紅杏枝頭春意鬧」。
餘秋雨早在70年代末與相戀5年的李紅結婚。但是在1986年,一個叫馬蘭的女子闖入餘秋雨的生活。
馬蘭出身安徽,一個黃梅世家。在藝術的薰陶下,馬蘭落落大方,而且當時在藝術界的名聲不比餘秋雨差。一次偶然,馬蘭看到餘秋雨寫的《藝術創造工程》,對藝術有良好感覺的馬蘭一下子被這本書吸引。
兩個人相差16歲,借馬蘭演出的機會,兩個人在精神和生活上越走越近。才子佳人,難逃恨海情天。
最終,妻子李紅髮現了餘秋雨寫給馬蘭的書信,於是主動選擇退出。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男女之間的情感糾紛,超越了簡單的是非判斷。雖然餘秋雨兩段婚姻飽受爭議,但十幾年後,餘秋雨和馬蘭依然舉案齊眉,這似乎告訴我們不應該簡單給餘秋雨貼上「偽君子」的標籤。
不過,比起這些花邊新聞,餘秋雨的文字總是來得更情深意切。拋開感情,餘秋雨和李紅離婚時,也是他經典之作《文化苦旅》問世之時。
這本書招來的非議更是如滔天洪水,一時間上千篇攻擊餘秋雨的文章湧來。有說他沽名釣譽的,也有說他媚俗大眾的。
一時間,餘秋雨熱,罵餘秋雨更熱。
一本書養活一家出版社
1992年《文化苦旅》出版,印刷發行量突破了150萬冊,更誇張的是盜版的數量竟然是正版的18倍!眾多出版社都搶奪餘秋雨的版權。
編輯王國偉在採訪中說,這本書面世二十多年,依然是東方出版中心銷量最好的書,光它產生的利潤,就能養活一家出版社。
據2002年統計數據,國內近十年來的十大暢銷書中,餘秋雨一人獨佔了三本。
二十多年來,《文化苦旅》一書,收穫了無數榮譽:它是上海讀者投票評選出的三十年來影響最大的一本文學書,是全國文學書籍十年排行榜前10名,甚至是全球華文書籍十年排行榜前10名……
它還被選為全國中學推薦次數最多的課外讀物,中國家長郵寄給留學子女最多的一本書,以及新課標中學課外閱讀推薦書目,多篇文章入選北京市高中語文課本,是大師寫給孩子們的人文精神啟蒙書。
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有生之年,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會去很多地方,但讀《文化苦旅》,餘秋雨用文字帶我們領略絲綢之路,河西走廊,茶馬古道......這些壯麗景觀深厚的歷史與人文底蘊。
現今這本經典中的經典《文化苦旅》,和舊版相比,變動篇幅接近50%。
暮年秋雨,對世事和中華文化定有著更深的理解與解讀,在保留舊版精華的基礎上,精心增刪,讓全書體系更加合理,新老讀者實在不可錯過此書。
恰逢新年大促,這本經典僅需36元,也就是兩盒煙錢,卻能領略不一樣的人生。還是十分划算的!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