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區支持農業有哪些玩家?有人年入千萬

2021-01-13 騰訊網

農業行業觀察 nyguancha.com

行業研究|商業案例|實戰課程

農業產業創新服務平臺(公眾號:nyguancha)

作者:馬雲華

做這篇文章之前,我也想了幾個問題:農民和消費者到底是顧客關係還是敵對關係。

好的農產品如何給由需要的人群?人如何找可信賴的農產品?農產品如何銷售出去?

當下有一個時髦的農業合作形式:社區支持農業。

到底啥叫社區支持農業?

社區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簡稱CSA「社區支持農業」(以下簡稱CSA)的概念於20世紀70年代起源於瑞士,並在日本得到最初的發展。當時的消費者為了尋找安全的食物,與那些希望建立穩定客源的農民攜手合作,建立經濟合作關係。

社區支持農業(CSA),是一種城鄉社區相互支持,發展本地生產、本地消費式的小區域經濟合作方式。

同時,在種植季節之初,消費者(份額成員)預付給農民這一年種植的收益,相當於變成了農民的股東,與農民共同承擔種植過程中的風險。收穫時由生產組織者負責將當季蔬菜按時送到消費者家中。

CSA背後所蘊含的理念是,建立起本地的食品經濟體系,並創造一個環境,在這個環境下,農民和消費者一起工作,來實現食品保障和經濟、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可持續性。

我的理解,社區支持農業應該是一種友好的合作形態,產品可以不局限於種植,還可以衍生出養殖產品,比如豬、雞等高頻消費農產品。

社區支持農業存在幾個理由

1、消費升級,綠色、安全農產品需求量大。

我國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消費水平提高增加了對進口農產品的需求。隨著國內居民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和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健康、高品質農產品需求日益上升。

因存在對國內環境汙染、食品加工安全的擔憂,與國內農產品相比,一流國內農產品和進口農產品在品牌、質量、口碑、功效等方面更能滿足消費者的要求,也越來越受到國內消費者的青睞和認可。

2、國家推行農業可持續發展

不能為了金錢,而破壞農業資源。

2015年5月27日,《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正式發布。

國家頂層建築也非常重視農業可持續發展。按照國務院部署,農業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共同編制了《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這是今後一個時期指導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3、農民增收成全社會聚焦

今年,國家推行「鄉村振興戰略」,其從為農民增收開始!

未來,國家將會一定要建立一個更多的依靠農業,更多的依靠農村,可持續的、穩定的農民增收長效機制。

多年,農民增收絕對不是一個孤立的概念,需要全社會的參與。

4、國家扶持小農戶

中國農業的基本面還是小農戶,所謂合作社就是小農戶間的合作,家庭農場就是小農戶生產的專業化和經營化。

為了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中國2018年將針對小農生產研究制定專門的扶持政策意見。其中,包括扶持小農戶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體驗農業、定製農業,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間等。

這裡面也隱藏著巨大市場機會。

社區支持農業3大特點:

1、本地化

社區支持農業參與者是本地的生產者、本地的消費者。

這有幾個好處:1)解決配送時間和成本問題;2)解決參與度的問題。方便參與者隨時農場或者基地體驗或勞作。

2、消費者參與生產

社區支持農業消費者不僅僅是投入錢,還要讓參與者一起參與農產品的生產和管理,也就是投入時間。這也是社區支持農業的一大特色。

3、共同承擔風險

傳統農業裡面的風險都是農民或者經營者獨自承擔,但社區支持農業的風險需要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承擔。

這也可以幫助農民或者經營者降低風險,精心生產、便於確保農產品品質安全。

4、共享收益

消費者除了收穫固定的農產品供應之外,還可以額外獲得多餘農產品的紅利或者收益。

專家稱社區支持農業是世界性潮流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鄭風田認為,實際上這是世界性的潮流。比如像發達國家,包括美國,歐洲,這樣一種社區支持農業是很常見的。為什麼?

因為現在的農業都是大型的工廠化農業,生產效率很高,他把原來很多小農場都摧毀了。本地化的這些農民如果跟這些大農場相比,可能最後就沒有競爭力了。

但是這些消失之後,對本地居民可能不是好事,所以美國、瑞士這些國家,你只要是本地的農民,你生產的東西,本地居民願意多出一點錢養活這些農民。為什麼?最大的好處就是產銷直接對接,我能夠直接到田地看到這些東西。農民也知道這個東西是賣給誰,消費者也知道是誰種的這個東西。

國外社區支持農業模式

1、瑞士模式

瑞士是社區支持農業模式的發源地,就目前瑞士社區支持農業農場的發展現狀來看,截至2012年5月,瑞士已有40家獨立自主的社區支持農業自發組織,籤約總人數達8200人。

瑞士的社區支持農業是有協會統一安排和管理,消費者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都市的人通過租賃土地的方式獲得菜園和農產品基地。

2、美國模式

1985年,美國麻薩諸塞州出現了第一個登記的社區支持農業農場。起初的參加成員選擇以購買份額的形式加入。之後,新罕布夏州的威爾頓寺廟農場(TempleWiltoncommunityFarm)也開始進行社區支持農業模式。

2001年,全美登記的社區支持農業農場達到761家,其中,加州地區佔66家。2007年的美國農業部的統計資料顯示,美國已有3852家農場採用社區支持型模式開展生產。

新華社在對社區支持農業的報導中提到「一家名叫LocalHarvest的農業研究組織說,其資料庫裡登記的社區支持農業農場超過2500個,2008年新增557個,且增加的速度還在加快"。

美國社區支持農業模式是農場。主要有農場管理和生產,城市裡的人成為會員,可以獲得一定數量的農產品還是可以參與生產、參觀、體驗等活動。

3、日本模式

而在日本,當前的社區支持農業"Teikei」模式的發展則困難重重,主要是參加人數日益減少,參加主體的家庭主婦和學生人數逐漸降低,而老人、雙職工以及有小孩的家庭又很難加入勞動;另外,消費者在固定單調的供給面前變得越來越麻木。

進入20世紀80年代產生的連接消費者和生產者的新型模式「產直市場"(Sanchoku),強調有機生產和產品直銷,而不用消費者參與勞動,和進入20世紀90年代由政府主導的地方食品運動"chisan-chisho」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Teikei」模式的不足。

日本的模式也是採用單個個體農戶或者家庭農場與消費者籤訂合約,共同獲得收益和承擔風險。日本的農業基本上是採用有機農業的生產模式。

4、其他國家

全球其他地區,如加拿大,社區支持農業模式的農村比較知名的約有35家。澳洲、紐西蘭、英國、瑞士、巴西、墨西哥、匈牙利等國家和地區的社區支持農業模式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中國社區支持農業哪些玩家

1、中國CSA第一人:石嫣

2012年,中國CSA第一人、女博士石嫣創建了分享收穫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北京市通州區西集鎮馬坊村50畝基地,開始經營分享收穫項目,採用生態農業方式做農業。

石嫣認為,「簡單點說,就是農場和消費者建立直銷、互信的關係。」「消費者以預付生產定金作為投資,農民有穩定的市場保障,消費者也能吃到更健康的食品。」

同時,石嫣採用發展會員方式,把消費者吸引到農業生產和經營當中。「直銷,本地,友好」,石嫣試圖用這三個詞來準確形容農場的模式,「生產者和消費者互助。

截止目前,加入「分享收穫」的消費者會員已經有800多個,生產基地也從一個擴展到2個,已經先後創建了屬於自己的基地和品牌,擁有200多畝農場,如今年收入800多萬。

2、90後社區支持農業模式玩家:湯爾濱

湯爾濱是浙江柳市人,90後,堅持使用原生態的種植方式。

2015年,他說服了市嶺村的200多戶村民,向他們租來一片荒山自留地,種下各式各樣的果蔬。市民可以來農場租塊地自己種菜,體驗農耕,也可以向農場付費,給家庭預訂一整年的有機果蔬。

其,模式是用戶支付預定款而農場提供新鮮安全的當季農產品作為回報,直接運送給訂戶或分配給銷售網點。

同時,客戶通過微信下單,再由農場人員送菜上門。目前,訂購蔬菜的客戶數量已達到300多戶,平均每天需要配送15份訂單

3、艾維塔CSA菜園院長:何錚

何錚,工程師出身,先後從事過機械工程和市場總監職位,2009年,先後創立了環保公司和艾維塔水果電子商務網,擬將水果店搬到網上,實現網售水果。

艾維塔CSA菜園佔地600多畝,種植蔬菜面積達300畝,位於深圳東部沿海地區的大鵬鎮生態創意農業園內,是深圳首家大型社區支持農業(CSA)項目、已經發展為蔬菜種植及配送、田間體驗、生態養殖、其他生態農產品的宅配等。

該菜園的盈利模式:

把興趣做成事業,把資源變成現金。何錚設計出3個盈利模式:1)配送蔬菜 分家庭宅配、社區配送、社會團體禮品回贈客戶等。)採摘、體驗式採摘。3)現場活動 農耕文化活動 生產體驗活動 美食主題現場烹調活動。就是城裡人少參與的活動,他們才願意付費。這些要根據地理位置決定的。我們菜園處於深圳東部海邊旅遊度假區。配送以外的應收佔我們收入的20%。

4、綠手指份額農園操盤者:鄒子龍

農場主鄒子龍,2011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學系,現在是中國人民大學農業推廣專業碩士研究生。他的另外兩名合伙人,妻子陳弈好和研究生同學鍾倩琳都是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生。

2010年,剛畢業的鄒子龍放棄高薪工作,回鄉當起了「種菜農夫」,創辦綠手指有機農業園。鄒子龍主修經濟的他希望借鑑歐美國家經驗,採用全新的「CSA」(即社區支持農業)模式來運營農場,嘗試在種植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一種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關係。

該有機園採用:根據城市居民按需訂製(先有需求再生產),然後預付全部費用,農園聘請當地農民按訂單種地。生產者承諾不使用化肥、農藥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消費者則要與生產者共同分擔種植中的減產風險。

還實行差異化模式——有機餐廳。為了走出差異化,鄒子龍還創辦了一家有機餐廳,這個餐廳大概有70%的食材,是我們綠手指有機農園自產的,同時,鄒子龍還用西餐分食的形式進行展現,將中式烹飪與西式擺盤進行有機結合,贏得女性消費者的心。

經過八年耕耘,北大畢業生鄒子龍已在珠海開闢了三處有機農場,總面積300畝,常年為上千個家庭餐桌提供有機菜。

從以上案例來看,隨著消費升級時代到來,社區支持農業的消費者和創業者都遇到最好的時代,其中玩社區支持農業的人接受教育程度都比較高,這也表明,社區支持農業的行為得到高層次消費者的認可和青睞,尤其是這不人群對綠色、安全農產品的重視程度。

當然,社區支持農業的商業模式還需要探索,目前會員制是為主要商業模式。

如果,社區支持農業影響的是中產階層及以上的話,未來開展個性化定製和2B模式非常有必要,其產品走向高端餐廳、酒店、高端生鮮電商等都有很大市場機會。

相關焦點

  • CSA,社區支持農業
    打造數位化、信息化的運營平臺,形成線上線下互促共進的發展格局,從而疏通消費者與社區農戶之間的壁壘,使全國各地的土特產與消費者密切聯繫,實現農產品生產營銷與消費的網上集市。 4 中國社區支持農業的玩家們 1.
  • 農業新玩法|社區支持農業正當時(附4個案例)
    為了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中國2018年將針對小農生產研究制定專門的扶持政策意見。其中,包括扶持小農戶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體驗農業、定製農業,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間等。這裡面也隱藏著巨大市場機會。社區支持農業3大特點:1、本地化社區支持農業參與者是本地的生產者、本地的消費者。
  • 西鋪頭:「才」富小山村 年入千萬元
    西鋪頭:「才」富小山村 年入千萬元 2020-10-09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投資非洲】心有餘力不足--非洲國家農業支持能力|中國投資
    >●非洲各國農業投入能力乏力,財政支農力度嚴重不足●非洲國家農業發展缺乏科技支撐能力●非洲國家農業領域獲得國際支持力度有限農業是很多非洲國家的支柱性產業,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2018年,全球平均農業GDP佔經濟總量的10.39%,非洲農業GDP佔比達到了19.91%,有22個國家超過了20%,有11個國家超過了30%
  • 2020年農業保險最新政策是什麼?有哪些重點內容?
    來源:鄉村動力網農業保險是指專為農業生產者在從事種植業和養殖業生產過程中,對遭受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保障的一種保險,對農戶來講是一種必要的風險防控措施,那麼2020年農業保險最新政策是什麼?有哪些重點內容?
  • 「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業農村部:牛蛙、部分龜鱉按水生物種管理,不...
    精彩回顧【中國農業新聞網】2020年3月4日農業頭條【中國農業新聞網】2020年農業補貼新政中有哪些重點?附申報小技巧!【中國農業新聞網】2020年農業補貼政策解讀【中國農業新聞網】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一定要學會拿補貼!
  • 農業農村部:農業科學家群星閃爍,是當之無愧的中國農業脊梁!
    袁隆平在媒體發聲說:中國不會出現「糧荒」,大家不要擔心。稻穀、小麥庫存夠全國人民吃一年。米麵無憂,飯碗端穩! 讓全國人民吃飽飯、吃好飯,這離不開袁隆平等一大批農業科學家的貢獻。如果沒有雜交稻,中國的水稻是不夠吃的。
  • 人大博士石嫣是如何打造國內首家「社區支持」農場的?
    作者/趙方舟 編輯/ 馮寅傑(本文原載於《創業人》雜誌 原標題《打造國內首家「社區支持農業她於2008年4月16日飛赴美利堅深造,卻沒進校門,而是來到了明尼蘇達州的一個名叫「地升農場」(Earthrise Farm)的農場,專門研究一種新型農場經營模式,由此開始了她為期6個月的「洋插隊」農耕生活。她有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建立中國第一個「社區支持農業(CSA)」農場,直接把健康菜送到社區居民家裡。
  • 【鄉村振興】東麥窯社區入選2019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啦!
    【鄉村振興】東麥窯社區入選2019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啦!近日,農業農村部官方網站發布《2019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單公示》青島3個村落入選其中就有咱們嶗山沙子口街道的東麥窯社區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開展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推介活動的通知》(農辦產〔2019〕9號)要求,今年農業農村部繼續開展了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推介工作
  • 地租正在毀掉中國農業?-虎嗅網
    由於本省企業不能提供相關技術支持,最後還是聘請了新疆石河子市的技術人員前來安裝、指導、培訓。劉能躊躇滿志,鄉裡也對其寄予厚望。從2011年到2013年,劉能順風順水,由種糧大戶發展為家庭農場,並牽頭成立了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許多村民外出務工、經商,村裡的承包地讓親戚朋友耕種,地租給多少算多少,一般超不過200元每畝。
  • 社區O2O:玩家大巡展
    但本地O2O不像打車軟體,土豪砸搶改變支付習慣就好了,而是很髒很累的活,更不能一蹴而就,每個社區的資源整合和後期把控都是步步腳印去跑出來的。所以,這才有本地創業者和傳統行業等玩家的機會,多方力量一起改變社區生活方式,很難有一家能迅速獨大壟斷全國,而可能是各佔山頭。
  • 「中國農業新聞網」驅蚊植物排行榜,盤點10種能驅蚊子的植物!
    中國農業新聞網:全國唯一一家具有中國農業新聞網合法名稱的農業專業網站。粉絲突破百萬,一片文章閱讀量突破三百三十萬的網站。每天為您推送國內外重大農業新聞。一站在手,農業我有。敬請關注!精彩回顧【中國農業新聞網】2020年6月23日農業頭條【中國農業新聞網】2020年農業補貼新政中有哪些重點?附申報小技巧!
  • 樂活創始人張延悅出席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圓桌會議
    作為經濟體活躍的細胞,不少企業洞察市場走向,「搶灘」布局數字農業,以敏銳的嗅覺感知農村改革強音。樂活創始人張延悅與中國工程院、中國農科院、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新華網、人保財險、廣東聯通、廣東移動、中國銀行、華為、京東、大疆、正大集團等機構領導人舉行數字農業發展圓桌會議,共同探討數字農業經濟發展和建設。
  • 中國投資給澳大利亞農業帶來重要機遇
    澳大利亞全國農民協會主席布倫特·芬利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農業、林業和水產品出口市場,去年出口總額超過90億澳元,比2010年的出口額幾乎翻番,而且增長勢頭仍然強勁。隨著澳中雙邊自貿協定的籤署並實施,澳農業從業者備受鼓舞,十分看好農業發展前景。布倫特·芬利是澳大利亞全國農民協會的第十二任主席,有著25年羊毛生產和活牛養殖從業經驗。
  •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農業合作前景如何?
    2020年3月,應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請求,中國派醫療專家隊赴塞幫助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醫療隊在機場受到武契奇碰肘迎接的最高禮遇,這使中塞關係迅速升溫,塞爾維亞成了中國「老鐵」。其實,不僅塞爾維亞,像波蘭、匈牙利這些中東歐國家同中國關係也十分友好,在農業、科技、金融、交通等方面有著廣泛合作。今天我們簡要談談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農業貿易情況。中東歐國家有哪些?
  • 有人輕鬆買房,有人年入百萬……
    據說這個新職業已站上風口,有人靠它年入百萬,有人靠它實現財富自由,有人靠它買了房,有人當成副業躺賺……2019年,又新職業站上風口,有人因此「躺賺」這些新興職業,你聽說過嗎?但進入2019年之後,仿佛是迎來了「水逆」,先是熊貓直播涼涼,隨後又爆出了香蕉傳媒旗下多家公司被凍結消息。這次普思資本被凍結,對於校長來說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壞消息。不過,他很快有了新副業——遊戲陪練。
  • 誰說做農業不賺錢,這個農民賣雞蛋年入3000萬!
    2007年,李學財進行了更為細緻的市場調查,也正是這一次的決定,讓李學財悟出了賺錢之道,賣雞蛋年收入3000萬。今天,跟農業君一起來看看,李學財究竟是如何做的?李學財就有,在種鴨做的風生水起時毅然決然決定換項目,開始養土雞,賣土雞蛋,因為他預測到了現在這個項目的風險。所以,李學財的成功取決於他邁出的這一步,適時換項目真的是關鍵。
  • 2020年中國(海南)柬埔寨熱帶農業技術培訓取得積極成效
    2020年中國(海南)-柬埔寨熱帶農業技術培訓班(第四期)暨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專項基金中方項目專題培訓班,於11月下旬在柬埔寨桔井省中柬熱帶生態農業合作示範區舉辦。主辦方提供中新網金邊11月26日電 (記者 歐陽開宇)2020年中國(海南)柬埔寨熱帶農業技術培訓班正在進行中。
  • 乾旱對澳大利亞農業有哪些影響?
    本次大火主要是受夏季炎熱乾燥氣候影響,2019年是澳大利亞有記載以來最熱、最乾燥的一年。 澳大利亞的乾旱氣候對其種植業生產造成了不利影響。受災最嚴重的是位於澳大利亞東部的昆士蘭州和新南威爾斯州,其中新南威爾斯州更是首都坎培拉和著名城市雪梨的所在地。兩州對澳大利亞農業生產作出了巨大貢獻,農業用地佔全國的50%,農業總產值佔全國的47%。
  •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於支持做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
    》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以及中央一號文件部署要求,2019年中央財政加大對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  一、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發展,2018年9月21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突出抓好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賦予雙層經營體制新的內涵,不斷提高農業經營效率」,2019年3月8日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