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九院眼科範先群課題組等開發蛋殼來源的新型仿生骨修復材料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新聞7月9日電 (許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範先群教授課題組與泉州師範學院楊大鵬教授課題組合作,開發一種蛋殼來源的新型骨修復納米材料,該材料具有環保、仿生、骨誘導的特性,為骨組織工程支架材料的開發提供思路。

  近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 10.652)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論文題為「Integrating eggshell-derived CaCO3/MgO nanocomposites and chitosan into a biomimetic scaffold for bone regeneration」。

  創傷、腫瘤切除和先天性疾病等引起的骨缺損可導致骨骼畸形和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近年來,組織工程學的飛速發展為骨缺損修復研究領域注入了活力,科學家在通過模仿骨骼的天然無機成分來合成仿生無機材料方面進行了大量努力,並為提高支架材料的骨誘導性做過多種嘗試,但仍存在合成過程複雜、結構差異巨大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有大量的蛋殼垃圾產生,蛋殼廣泛的可及性、優越的生物物理特性賦予其在催化、能源和醫藥領域的重要價值。作為一種主體成分為碳酸鈣的天然材料,蛋殼中富含的Mg、P、Si、Sr、Na等微量元素在促進血管生成和成骨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其在骨再生領域中的應用研究甚少開展,基於此,範先群教授帶領的眼眶骨修復研究團隊和楊大鵬教授帶領的納米材料研發團隊提出蛋殼顆粒或可作為一種生物填料,將其改性後摻入羧甲基殼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 CMC)交聯製備仿生型的骨修復材料。

  該團隊在充分考慮了Mg在成骨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應用弊端後,決定選擇MgO納米材料作為提高本複合材料的突破口。團隊採用簡單的浸漬和煅燒法合成了MgO納米粒子改性的蛋殼微晶體(CaCO3/MgO),並通過化學交聯將CaCO3/MgO和BMP2複合到CMC基體中製備了仿生支架;隨後測定了複合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和礦化能力,並從分子水平、細胞水平和動物水平對複合支架的骨誘導性進行了系統評價和機制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新型複合CaCO3/MgO/CMC/BMP2支架的楊氏模量和抗壓強度均高於CMC支架;細胞實驗證實該支架具有顯著的礦化能力和骨向分化誘導性;在此基礎上,大鼠顱骨骨缺損修復實驗表明,新型複合支架具有良好的骨缺損修復效果;對該材料促成骨分化機制的分析表明,複合支架釋放的Mg2+離子和BMP2可以激活ERK1/2和Akt途徑的磷酸化,從而實現多途徑協同促進成骨。本項研究旨在開發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仿生支架,從而為骨缺損修復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CaCO3/MgO/CMC/BMP2仿生支架製備及其體內礦化機制

  發表相關論文的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是工程技術類研究領域著名刊物。文章的第一作者是黃雅琢和季雍容博士,通訊作者是楊大鵬、阮靜及範先群教授。

  範先群教授團隊長期致力於眼眶骨修復的基礎和臨床轉化研究。近年來,範教授不但應用基因修飾間充質幹細胞技術實現原位骨再生(Biomaterials 2015,2019),並且大力推進適合眼眶骨再生的生物活性支架材料的研發,針對現有材料不可降解、生物惰性等問題,利用碳基納米材料和聚酯類高分子材料研製了多種生物活性支架(Adv Funct Mater 2016,Biomaterials 2016,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0),申請多項發明專利並獲授權,在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資助下(2018YFC1106100、2018YFC1106101),推動新型骨支架產品轉化,支架產品目前已獲得CMA資質認證的檢測報告,正準備進行臨床試驗申請。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20310901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陳靜  

相關焦點

  • 上海九院眼科範先群團隊發現環狀RNA促進骨修復新機制,為骨再生...
    眼眶骨缺損將導致眼球內陷和移位、視力下降甚至喪失、顱面畸形等嚴重後果。眼眶解剖結構的特殊性使眼眶骨缺損修復的臨床效果不佳。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範先群教授團隊長期致力於眼眶骨修復的基礎及臨床研究,相關研究成果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型高分子眼科功能性植入材料的研發和應用...
    2019年3月23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型高分子眼科功能性植入材料的研發和應用」項目推進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會議室召開。參與人員匯集了項目的六家參與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愛博諾德(北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學、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大學和浙江大學)的眼科及材料學科專家。
  • 眼科:點亮「光明」,護佑生命
    設有上海市眼眶病眼腫瘤重點實驗室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眼科視覺科學研究所。   很多眼眶病眼腫瘤患者,輾轉全國各地來到上海九院眼科就診。   為攻克這一臨床難題,上海九院範先群教授率先提出導航技術和內窺鏡技術融合的新概念。建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眼眶外科內鏡導航手術系統。
  • 附屬九院眼科周慧芳獲第二屆「中國最美女醫師獎」
    1月19日,由中國女醫師協會主辦,上海市女醫師協會、第二屆「中國最美女醫師」推選系列活動組委會、上海醫樹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二屆"中國最美女醫師"頒獎典禮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主任醫師周慧芳獲此殊榮。
  • 第九屆上海交大眼科論壇系列學術會議成功舉辦
    會議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眼科視覺科學研究所、中國抗癌協會眼腫瘤專委會、海醫會眼科分會視網膜母細胞瘤學組、上海市眼眶病眼腫瘤重點實驗室聯合主辦。全國各地近500名與會代表參加了本次學術盛宴。
  • 上海九院大部分門診下周"搬家" 將增設24小時自助掛號機
    為進一步緩解就醫難,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正迎來一次「大搬家」。下周一起,九院的大部分門診將告別製造局路639號,搬入瞿溪路500號的新門診大樓。而騰出地方的製造局路「老九院」,也將展開學科發展調整的新布局。  據悉,這是九院20年來首度整體擴容,與此同時,九院進行了一系列科室調整,以適應醫學與社會發展的新需求。
  • 上海九院眼科專科聯盟區域會議在臨夏州召開
    &nbsp&nbsp&nbsp&nbsp中國甘肅網9月14日訊 據民族日報報導 (記者 陳禮娟)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專科聯盟區域會議暨臨夏州第三屆眼科質控中心會議在州人民醫院召開。
  • 附屬九院眼科青年醫生李琳獲哈佛大學醫學院交流項目第一名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小兒眼科和斜弱視專業的李琳醫生獲得2018-2019年哈佛大學醫學院「China Leadership In Medicine Bridge with Harvard Medical School「項目第1名的好成績。
  • 「科學網/文匯/中新網等」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眼科範先群團隊為...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範先群教授團隊鑑定並命名了全新的長鏈非編碼RNA RBAT1(Retinoblastoma Associated Transcript-1),發現lncRNA RBAT1可招募HNRNPL並順式激活E2F3,靶向RBAT1/E2F3顯著抑制視網膜母細胞瘤(
  • 惠普生物「昕雅莎」「昕芙麗」產品上線上海九院
    上海九院,全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的前身「伯特利醫院」創建於1920年。1952年更名為上海第九人民醫院,1964年正式成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以下簡稱「九院」),2005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正式合併,九院改名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以下簡稱「九院」)。
  • 我是九院眼科醫生周一雄,與眼科相關的問題,問我吧!
    我是九院眼科醫生周一雄
  • 上海九院榮膺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第24名
    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在上海頒布的《2019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2019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和《2019年中國醫院專科綜合排行榜》,是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作為獨立第三方開展的公益性學科評估項目,也是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連續第十一年發布結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今年全國綜合排行較去年攀升5名,拿下第24名的好成績,展現出較好的上升勢頭。
  • 九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周慧芳:他們都想回到過去的樣子
    很多病人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就診的時候,都會給副主任醫師周慧芳看他們以前的照片。「我以前是長這個樣子的。我想回到以前的樣子。」患者有這樣的期待。作為專長為眼整形的醫生,周慧芳不僅做雙眼皮、去眼袋等眼瞼手術,她還做一種難度很高的手術——眼眶整形,就是要恢復患者已經被破壞的容貌。
  • 生物陶瓷材料應用於頜面部骨缺損修復與再生的研究進展
    自體骨移植是修復頜骨缺損的首選方法,但其來源有限且第二術區的開創易引起感染等併發症的發生;同種異體骨不僅來源有限,而且具有免疫排斥等風險;而異種骨具有更為廣泛的應用前景,其包括異種骨組織提取的無機骨和人工合成的骨替代物。因此,開發一種能在生物體和生物力學性能之間取得平衡的仿生複合骨支架材料是骨組織工程研究的重要方向。
  • 百年九院 | 走「文化強院」之路,做百姓可及可感健康守護者
    背景音樂 九院院歌《生命的守望》 在九院,整復外科、口腔頜面外科、骨科、眼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等諸多專家致力於化腐朽為神奇,為患者重建人生自信。在九院,有「一院四院士」的金字招牌,也有無數「九久為公、團結奮進」的「九院人」,延續創新血液,播撒醫者情懷。
  • 中國科學家研發新型沸石材料 可用於緊急止血
    中國科學家研發新型沸石材料 可用於緊急止血  浙江大學化學系範傑教授課題組研發了一種鈣沸石材料,可讓出血不止的大動脈12秒緊急止血。這一生物無機複合材料有望成為新一代高效止血材料,為傷者贏得寶貴的治療時間。
  • 北京大學魏文勝課題組報導新型基因編輯技術
    2019年7月15日,北京大學魏文勝課題組以長文形式在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Programmable RNA editing by recruiting endogenous ADAR using engineered RNAs」的研究論文,首次報導了名為LEAPER的新型RNA單鹼基編輯技術。
  • 工業之美|這種新型裝置,讓海水曬曬太陽就能變成淡水
    太陽能光熱蒸發技術是實現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傳統的光熱轉化材料製備複雜、成本高、穩定性低。據《浙江日報》日前報導,中國科學院寧波工業技術研究院智能高分子材料團隊陳濤研究員課題組,研發出了一種新型海水淡化裝置,且這一研究成果已刊登在SolarRRL期刊上。
  • 騎車摔傷異物入眼,橫跨眼眶鼻竇顱底……九院微創取出保全患者視力
    圖說:上海九院為患者安排急診手術 來源/採訪對象提供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 通訊員徐英 戰志雲)近日,家住江蘇的陳先生因路面結冰騎車摔傷,跌進綠化帶,起身後發現眼部受傷,右眼流血疼痛,視力模糊。在當地醫院急診,醫生為他做了「右眼下瞼清創縫合術」。
  • 福特研究壁虎腳趾,開發新型粘合技術
    福特汽車為了開發新型粘合技術,與美國寶潔公司(P&G)共同對壁虎仿生技術展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