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珊迪
編輯 | Amy Wang
四月的劇集爭奪戰中,出現了「王凱打王凱」這樣的神奇景象。
4月14日,由王凱主演的、以公安部「獵狐行動」為背景、講述跨境追捕海外在逃經濟犯罪嫌疑人的經偵題材電視劇《獵狐》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同步播出,對打同為王凱主演的在播劇《清平樂》。「千年前為黎民百姓操心,千年後為人民財產操心……別提了,操心命」,王凱有感而發。
在三個衛視之間來回切換保證「一碗水端平」的王凱粉絲也調侃,「這個月要看王凱和六個女人談戀愛,還都是真愛,酸了。」
反饋在收視率上,開播第二天的《獵狐》就緊追《清平樂》,位居電視劇收視排行榜第二。
與《清平樂》慢條斯理地展現朝堂風起雲湧不同,由真實事件改編的《獵狐》節奏明快,一樁藥廠老闆跳樓自殺案,牽扯出背後一系列經濟案件,而風雲詭譎的股票市場,還有不法分子在謀劃著更大的陰謀。在這一過程中,涉及人物也一一交代了清楚。
為配合5月15日首個經偵宣傳日而播出的《獵狐》,是公安部新聞宣傳局參與出品的展現經偵警察工作的大劇,在胡軍、劉鈞、劉奕君等老戲骨加王凱、王鷗、鄧家佳等青年演員的演繹下,《獵狐》正在試著講好一個優秀的「警察故事」。
金融危機前夕:有人討債喪命,有人蓄謀犯罪
2007年股票暴跌,經濟大環境反饋到現實生活,是有人被股票坑慘,有人為股票償命。
藥廠廠長錢程(劉鈞 飾)曾聽從好友王柏林(劉奕君 飾)的安排,號召工人們集資幫王柏林炒股、完成公司私有化,股票崩盤後,討債的工人從市政府鬧到了錢程家門口,萬般無奈之下,他抄起一把刀,衝進王柏林家以命相逼。
情緒激動的錢程重複著自己的訴求,要求王柏林還給自己和工人兩千萬,直到民警介入,將王柏林從刀下救出,奔潰至極的錢程從陽臺一躍而下,即便刑警夏遠(王凱 飾)及時抓住了他的手,也被他「無情」掰開。
錢程死了,王柏林隻字不提錢程以命索要的那兩千萬的由來和去向,三兩句就安撫住工人激動情緒的話術,引發了刑警隊長楊建群(胡軍 飾)和夏遠的注意,二人在調查時發現,這背後可能還隱藏著一個更大的經濟案件。
這邊,立志要查清「克瑞製藥」股份制改革前,母親的改革方案被竊案的吳稼琪(王鷗 飾)追查線索到了錢程和王柏林這;另一邊,王柏林為了挽救自己的股票請到薦股人郝小強,準備藉助官、商兩方面的勢力來操控股市,而刑警隊長楊建群的妹妹、夏遠的女朋友於小卉(鄧家佳 飾)也在不知不覺中被牽扯進這起經濟犯罪中。
《獵狐》的故事不拖泥帶水,節奏緊張刺激,也為之後啟動的「天涯海角,有逃必追」的「獵狐行動」做好鋪墊。
但缺點也比較明顯。一鏡到底的拍攝方法一點也不穩,雖說可能有紀實的表現手法在內,可公屏上全是問號和表達不適的彈幕,就足以證明這樣的拍攝方法影響到了觀劇體驗。
女主角吳稼琪的種種行為也很讓人迷惑。錢程跳樓時,並非家屬也並非警察的她執意要進入第一現場;或許是因為她的年輕氣盛,在懷疑王柏林是十二年前舊案的主使後,她明目張胆地跟蹤、去其辦公室放狠話(一直以來,小影都不是很理解那種復仇前必須放狠話的設定),「流程」結束後,還自己打電話報警。
《獵狐》的「警察故事」有何不同?
其實,警察題材的電視劇不少見,有如《重案六組》《湄公河大案》《人民的名義》《掃黑行動》這樣的經典,也有如《橙紅年代》一樣的行業懸浮劇。
而《獵狐》與其講述的「警察故事」區別於以往同類型劇的是「經偵」。《獵狐》聚焦對金融犯罪、經濟詐騙等各類經濟犯罪案件進行偵查、破獲的經偵警察,且由公安部直接參與拍攝和出品,還原追捕犯罪全過程,成為《獵狐》的最大看點。
在專業度上,《獵狐》是根據公安部2014年跨境抓捕經濟逃犯的「獵狐行動」改編而來,根據公開資料,「獵狐行動」共抓獲4600多名逃犯,包括88名境外逃犯,其中有117名潛逃十年以上罪犯被繩之以法,共計追贓170餘億元。
光是劇本《獵狐》就打磨了4年,具體到內容展現中,是對國有制改革中利用非法手段侵吞國有資產、官員貪汙、官商勾結等等不法行為有逃必追。
劇中人物還結合實例,科普了什麼是「割韭菜」:「利用信息的不對稱,假裝暴跌,逼散戶把手上的股票拋出去,緊接著進場,一口氣全部吃進,然後再拉升,這個過程,就叫做『割韭菜』」。
這樣的「大尺度」讓觀眾發出了「公安部,不愧是你」的感嘆。
另一方面,從警察視角出發,在展現樁樁案件中探尋人性的幽微,是《獵狐》立足於警察題材電視劇創作的要義。
《獵狐》中因為炒股血本無歸的工人,只能聚集討債,動蕩的局勢中一點點能彌補都能讓他們略有安慰;看著老公跳樓自殺、又面對來自王柏林軟威脅的錢程的老婆,不得不妥協隱瞞真相,選擇撒謊;於小卉想要在證券行業嶄露頭角,選擇幫助郝小強私開帳戶;想要快點出人頭地的楊建秋(傅晶 飾)靠著刑警隊長哥哥疏通關係進了銀行,掉進了圈套之中,幫助王柏林洗黑錢。
明知操縱股市是違法行為,知法犯法的王柏林,步步為營,是操縱著股市和人心的陰險狡詐的「狐狸」。和錢打交道的形形色色的人們,在法與情之間周旋,與財富時代的欲望搏鬥。
編劇趙冬苓在接受《文匯報》的採訪時表示,《獵狐》「一案到底」的故事創作,「是高智商的博弈,人心的博弈,最後才是拳腳武力的比拼」。
目前,《獵狐》的故事線還在2007年,在之後的劇情發展中要如何結合新的時局,賦予劇集社會意義,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