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給所有種類的家畜以聰明程度排個名次,估計家豬會是墊底的那一種。長期以來,人們對家豬的印象就是懶、髒、笨,它們一天的活動除了吃就是拉,要不然就是睡覺,最後成熟之後只能接受被宰割的命運。豬的笨拙行為很容易讓人主觀地認為這是一種智商不高的動物,那麼豬真的很笨嗎?
並非如此,豬還得分種類。根據豬的生活環境可以將其分為野豬和家豬,由於野豬長期生活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中,它們除了要捕捉狡猾的獵物之外,還要時刻提防著兇猛的天敵。如果野豬也像人們所說的那樣愚笨,那麼這個物種早就在地球上消失了。而事實證明,野豬已經有超過4000萬年的歷史,且目前依然存活在地球上,這說明它們並不笨。
那麼家豬呢?其實家豬也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愚笨,上個世紀就有研究人員對家豬進行系統研究,並在它們的日常行為中總結出了三大特點,這三大特點可以證明家豬並不笨。第一大行為特點是探究性行為,這是大多數哺乳動物都具備的行為,通過嗅覺、聽覺、視覺等方法去探索周邊的環境,如果你有關注過豬的行為的話,就會發現它們也會這樣。
尤其是剛生出來眼睛還無法睜開的豬崽,它們必須通過嗅覺、聽覺以及觸覺來感知母豬乳頭的位置,這樣才能得到食物來源。成年家豬也喜歡用鼻子拱來拱去,這被認為是它們的探究性行為之一。第二個行為特點是異常行為,養豬戶對此可能深有感受。如果長期把母豬囚禁在豬圈中,時間長了它可能會做出一些異常行為。
曾有養豬戶就發現自家的母豬不停地咬水龍頭,好像和水龍頭有仇似的。在母豬拿水龍頭沒辦法之後,它還嘗試撞擊豬圈的圍欄,企圖逃出去。第三種行為特點是後效行為,這指的是家豬能夠通過後天的學習形成牢固的記憶,從而對某種特定的現象做出反應。
曾有研究人員通過敲鐘來引導家豬進食,一段時間過後他們改變了食物的位置,將其放在一個簡單的迷宮裡,然後持續敲鐘。最後家豬沿著鐘聲找到了食物,以上三種行為足以說明,豬其實沒有那麼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