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南天文臺:困住六星系的黑洞,十億個太陽,它是怎麼誕生的?

2021-01-12 騰訊網

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VLT(甚大望遠鏡)發現一個宇宙大爆炸九億年後就形成的超大黑洞(QSO)SDSS J1030 + 0524,質量高達太陽的十億倍!在它布置的引力網中,有六個星系被黑洞強大的引力纏在了裡面!

照片顯示的黑洞周圍的天區

超大黑洞和它的引力網

歐南天文臺的科學家在獅子座和長蛇座之間的暗星座六分儀座附近發現了這個黑洞,距離地球大約129億光年(按宇宙誕生的時間計算,實際距離在300億光年不到點),由於早期觀測條件的局限性,科學家一開始並沒有注意到這個區域的複雜結構!

紅圈處就是這黑洞所在的位置

這個黑洞被六個星系包圍,彼此之間複雜的絲網狀聯繫,為中心黑洞提供大量的物質來源!論文的合著者,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林·諾曼(Colin Norman)稱這項發現為超大規模黑洞在大規模網狀結構中的大量暗物質暈圈中形成並生長的理論提供了支持。

黑洞周圍的絲網狀的氣體流規模大約是銀河系大小的300倍以上,義大利研究人員米尼奧利稱,這些物質順著這個絲狀流為黑洞提供大量的質量!

這些超大黑洞是怎麼誕生和成長的?

黑洞曾經是廣義相對論中預言的天體,大神史瓦西從愛因斯坦的引力場公式中推導出了黑洞的史瓦西度規,儘管推導過程比較複雜,不過黑洞也可以用簡單的牛頓經典力學來解釋並輔助理解史瓦西度規!

理論上所有的天體都有一個環繞速度和逃逸速度,這個速度和天體的質量和直徑有關,那麼當質量保持不變,直徑不斷縮小時,就會有一個天體的直徑環繞速度是光速,地球的這個直徑大約是18毫米,此時只有環繞速度達到光速時才不會被這個「小地球」的引力吸引!

而此時在這個「小地球」內部,即使物質運動達到光速的熱壓力也不能阻止坍縮,此時這個「小地球」就會無可避免的坍縮成黑洞,而這個光速環繞圈就是這個黑洞的事件視界直徑,之內連光都無法逃逸。

超大黑洞的誕生

根據黑洞誕生理論,有一種大於25~30倍以上質量的恆星,晚年會超新星爆發坍縮成黑洞,當然也有超大恆星不經過超新星爆發直接坍縮成黑洞,這種叫做恆星型黑洞,不過恆星型誕生後,它們只能通過吸積周圍的物質或者經過黑洞合併成更大的黑洞,但這些黑洞的質量很難超過太陽的20倍,即使在2019年11月中國科學家發現的70倍巨型恆星型黑洞屬實,這個數量級和十億倍太陽質量差距也太大了。

超大黑洞可能誕生自宇宙大爆炸初期,只有在此時才會出現高密度區域,這些區域會直接坍縮稱超級質量的黑洞,它們將成為未來即將誕生的星系核心!因此在每一個星系中心的巨大黑洞,都有可能來自宇宙大爆炸時期,比如M87星系中心65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中心黑洞質量為太陽的400萬倍!

這些星系未來的境地如何?會被這個黑洞吞噬嗎?

據《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的論文介紹,這些星系分布在5.71Mpc範圍內(Mpc是百萬秒差距,約為326萬光年),即:1861萬光年內,大約是本星系群直徑的兩倍!它們的命運會怎樣呢?會被中心黑洞吞噬嗎?

其實銀河系的命運可以翻出來參考下,巨引源是一個距離銀河系大約1.5億光年的一個非常神秘區域,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中心的長蛇-半人馬座超星系團附近的引力異常處,也是周圍大約數萬個銀河系質量的引力中心!

紅色文字處為本星系群

但銀河系並不會被吞噬,因為由於宇宙膨脹,巨引源遠離銀河系的速度遠高於銀河系靠近的速度!不過這個(QSO)SDSS J1030 + 0524周圍由於範圍不大,也許它們的命運會被銀河系更倒黴一些!

延伸閱讀:VLT 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

這是歐洲南方天文臺設在智利的光學望遠鏡陣列,位於智利安託法加斯塔以南130千米的帕瑞納天文臺,由四臺口徑8.2米望遠鏡組成,組成的等效口徑相當於16米,四臺望遠鏡可以單獨觀測,也可以組成光學幹涉儀的方式進行高解析度觀測!

甚大望遠鏡始建於1986年,最後一臺主望遠鏡於2000年7月完成,歷時15年,,其餘輔助望遠鏡於2012年2月全部完工,總共耗資5億美元,它取得的成果是可以堪比哈勃望遠鏡的地面望遠鏡!

自適應光學雷射導星

相關焦點

  • 《星際穿越》中庫伯去往的「卡岡圖雅」黑洞星系在哪裡?
    一、「卡岡圖雅」黑洞的質量為太陽的一億倍二、「卡岡圖雅」黑洞是一個孤立黑洞我們從黑洞的誕生以及成長的過程中可以了解到,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是難以孤立存在的(銀銀河系中心的黑洞Sgr A*只有太陽的400萬倍),因為其周圍沒有供其吞噬的物質,他不可能成長到那麼大!那麼它的來源可能只有一個,它原本是屬於一個超大星系中心的黑洞,很有可能是雙黑洞結構!
  • 一個黑洞比一個星系還重!比超大質量黑洞還大的黑洞,真的存在嗎
    迄今為止,科學家在宇宙中發現的最大黑洞的TON 618,它的質量達到了太陽的660億倍。做一個比喻,如果太陽有一顆黃豆粒那麼重,那麼這個恐怖的黑洞就相當於大約1000艘航母!
  • 一個瀕臨滅絕的星系:每年會噴出相當於1萬個太陽的氣體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捕獲發現,一個瀕臨滅絕的星系的轟動圖像,由於一次巨大的碰撞,每年會噴出相當於10,000太陽的氣體,從而削弱了它形成恆星的能力。該研究發現結果,發表在今天的《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研究人員觀察了一個有45億年歷史的宇宙星系,所排出的氣體可能是較早與另一個星系合併的結果,這種氣體洩漏有效地導致了星系停止產生新的恆星。研究小組發現,兩個星系匯聚在一起,大量的恆星形成氣體被噴射到星際介質中。這一事件以及在新合併的星系的核區中被稱為ID2299的大量恆星形成,最終將使單個合併體失去形成新恆星所需的燃料。
  • 超大黑洞突然消失於星系,很可能在宇宙中遊蕩,這是吃飽了撐的?
    宇宙中幾乎每個大星系的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百萬倍或數十億倍。例如我們銀河系中心的就是一質量為4.100±0.034百萬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他們找到了物質朝黑洞墜落時產生的X射線放出的熱,但沒有發現黑洞。遙遠的星系內發生了什麼?「缺失」的黑洞本應位於Abell2261的中心。哈勃望遠鏡顯示Abell2261有一個大而扁的恆星核,同時Chanda X射線天文臺也已確認星系中心早已沒有X射線放出,即使在四個偏心的恆星簇中也沒有黑洞的身影。
  • 超大質量黑洞是怎麼形成的?人類好像有線索了!
    2019年4月10日,人類歷史上首個黑洞照片公布,由此拉開了黑洞探索的真正序幕,對於黑洞,我們對它的了解仍然是九牛一毛,甚至連它的冰山一角都沒摸透。關於黑洞的形成,目前的理論是這樣的,某一個大質量恆星瀕臨滅絕,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縮,當核心中所有的物質都變成中子時收縮過程即停止,隨後被壓縮成一個密實的形體,同時也壓縮了內部的空間和時間。
  • 我們知道恆星有大有小,那黑洞也有嗎?如果有,又有多大呢?
    個頭最小的恆星被認為大小相當於太陽的0.04倍,也就是差不多有80個木星那麼大。而有一種叫做褐矮星的天體,由於質量不夠大不能引起內核的熱核反應,所以它只能是一顆質量比較大的行星。褐矮星和行星之間的區別被認為相當於質量上相差了13個木星。離我們最近的紅矮星是一顆質量相當於木星130倍的比鄰星。
  • 黑洞與太陽相遇,竟然這麼嚴重
    介紹:黑洞將如何進入太陽系?只有一個兆分可以被黑洞吞噬掉。影響我們的是星際黑洞,它距離太陽系大約1光年,將引起太陽系內外行星軌道的變化,直接穿過太陽系將使情況惡化。由於地心引力大,像木星這樣的巨星也不免被吞噬。小貼士:地底不理想…所進入的黑洞只能被從行星上吸收物質所發出的光所看見。黑洞進入太陽系的可能性有多大?可能性必須加以定義。
  • 將一顆比太陽大十倍的恆星壓縮,人造一個黑洞,會發生什麼呢
    因為人類把垃圾扔到太陽上去也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為什麼我們不這麼幹呢?那就是因為太陽距離我們太遠了,將地球垃圾運到太陽去燒成本太高了,而黑洞我們知道它是恆星死亡坍塌形成的,一個密度極大的天體,巨大的質量可以扭曲空間,將周圍的一切都能夠吸入它的裡面,所以如果我們不想死,黑洞至少要建立在太陽系之外才行。那也就是說它距離我們比太陽還要遠,這種偏遠地區應該不包郵吧!
  • 黑洞吞噬範圍小 地球離它更近一步也無妨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銀河系新地圖顯示,地球與銀心黑洞距離比1985年數據要小12月7日,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阿貝爾2261(Abell 2261)星系團中,發現了因2個星系併合,而產生的2個超大質量黑洞併合事件的線索。
  • 「哈勃」望遠鏡新發現兩個中等質量黑洞
    哈勃」太空望遠鏡新觀測到兩個中等質量黑洞的跡象,這一重要發現不僅為研究黑洞家族的演變補上「缺失的一環」,也有助於深入理解星繫結構的形成等天文學基本問題。  天文學家介紹說,新觀測到的兩個黑洞之一位於飛馬星座的M15球狀星團,距地球3.2萬光年,質量為太陽的4000倍。另一個黑洞位於仙女星系的G1星團中,質量相當於兩萬個太陽,距離地球220萬光年。M15和G1這兩個星團都包含著大量緊湊排列的恆星,其中一些恆星相當古老,誕生於距今100多億年前。  黑洞是一種體積極小、質量極大的天體,在它強大的引力下,連光都無法逃逸。
  • 質量相當於太陽的142倍 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黑洞
    一顆垂死的恆星發生坍縮時會形成一個所謂的恆星級黑洞,其大小通常是3到10倍太陽質量。  在包括銀河系在內的大多數星系的中心都發現了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介於數百萬倍至數十億倍太陽質量之間。  到目前為止,質量是太陽100到1000倍的黑洞從未被發現。
  • 宇宙中原始黑洞真的是巨大的重力嗎?
    一個巨大的黑洞不斷逃避探測,科學家無法解釋 有黑洞,然後有大黑洞。宇宙中最大的黑洞,被恰當地命名為"超大質量黑洞"(SMBHs),位於宇宙中幾乎每個星系的中心。甚至銀河系也有一個,一個400萬太陽質量的物體,被指定為射手座S*。 黑洞的時間
  • LIGO探測到兩大黑洞碰撞:形成「不可能質量」黑洞,是太陽142倍
    穿越太空25億年之後,這比太陽存在的時間還要長,兩個大黑洞碰撞的漣漪被美國和義大利的兩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於2019年5月21日探測到。這些波紋揭示了至少兩個黑洞合併的特徵——一個質量是太陽85倍,另一個質量是太陽66倍。當它們相撞時,它們形成了一個質量是太陽142倍的黑洞。丟失的9個太陽的物質在碰撞中轉化為能量,使宇宙劇烈震動,LIGO和Virgo都能探測到。
  • 首次發現最古老的超大黑洞,比太陽大16億倍,每年吞噬約25個太陽
    在距離超過130億光年遠的遙遠太空中潛伏著一個發光的「類星體」,它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動力,其質量比太陽大16億倍。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了銀河系野獸,這是同類中最古老的一種。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大爆炸之後的6.7億年,當時嬰兒世界僅佔其當前年齡的5%。 這使它成為最遙遠的-意思是最早的-類星體。最近也於2017年發現了之前保持紀錄的類星體。 J0313-1806距其前任僅2000萬光年,但其超大質量黑洞的重量是其兩倍,這對早期宇宙中形成黑洞的已知理論提出了挑戰。
  • 黑洞與太陽相遇,地球會發生什麼?
    黑洞遇上太陽,我們還好嗎? 實際上,黑洞吞噬地球的機率估計為萬億分之一。 宇宙中的黑洞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在星系中心旋轉的超大質量黑洞。數十億年內,除非銀河系與另一個像仙女座星系相撞,這些並不會對我們構成任何威脅。
  • 截至目前科學家發現最大的10個黑洞
    據推測,鳳凰座星系團的中心有一個非常巨大的黑洞,其質量達到了太陽的200億倍。NO.8 NGC 4889又叫做科德韋爾35,是一個超巨橢圓星系,距離我們3.36億光年,以每秒7000公裡的速度退行。它的中心是一個210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在形成初期,這個黑洞的恐怖引力吞噬大量的物質,形成了一個類星體。隨著周圍物質被吞噬殆盡,類星體熄滅,留下了黑洞本體。
  • 美國華裔科學家發現迄今為止最古老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和類星體
    一些計算機模型解釋了此類特大質量黑洞如何在宇宙大爆炸後的前10億年中迅速形成——它們可能源於一些質量相當於幾千個太陽的超大型黑洞「種子」,或者形成於整個恆星團的碰撞。這顆被討論的類星體被稱為J0313-1806,它也是第一個有證據表明過熱氣體以五分之一的光速從黑洞周圍區域流出的類星體。
  • 地球與銀心黑洞越來越近,我們正在被黑洞吞噬嗎?
    ,而產生的2個超大質量黑洞併合事件的線索。研究人員推測,阿貝爾2261星系團中心的星系包含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堪比宇宙中已知的一些最大質量的黑洞。隨著測量時間的變化,地球與銀河系中心黑洞的距離越來越近,這是否意味著地球正在朝黑洞墜落?黑洞吞噬天體的「魔爪」究竟能延伸多遠?根據黑洞質量,科學家把它分為3類:恆星質量黑洞、中等質量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誕生的?「其實它的形成原因目前並不能完全確定。
  • 新恆星河和發現新生星系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時間把夢塗黑啊,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新恆星河和發現新生星系。又窄又暗的新恆星河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發現一條新恆星河既窄又暗。根據加州理工大學新發布的新聞簡報,天文學家在離地球7600光年處發現了一條窄的恆星河流,它以至少45°角橫過北方天空,形成一個巨型弧跨越在銀河系的圓盤上。
  • 黑洞會摧毀地球嗎?史蒂芬霍金的預測,黑洞也可能會消亡
    還有伽瑪射線暴、超新星等能在瞬間對我們造成巨大傷害,但是這都沒有黑洞的存在恐怖。大家都知道黑洞是質量非常大的一個球體,質量達到足以改變空間和時間這種抽象的存在。它就像是一個無盡的深淵一樣,還會吞噬掉周圍的一切,我們已知的最快速度光速都無法逃離黑洞的引力。黑洞的存在就像是宇宙吸塵器一樣,將一切都吸入到自己內部。那麼像黑洞這樣的存在會對地球造成威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