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獵場」的陷阱與風險:莊家控盤現象明顯 審查監管日趨嚴格

2021-01-13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證券網

原標題:比特幣「獵場」的陷阱與風險

一枚比特幣的價格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上漲近8倍。高歌猛進的價格背後,也多次上演了暴漲暴跌的巨震行情。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很多人幻想成為一夜暴富的「獵人」,但卻因爆倉反而成了別人的「獵物」,在這一充滿廝殺的「獵場」中,暗藏著怎樣的陷阱與風險?

近期,比特幣價格暴漲,引發市場高度關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數據顯示,2021年1月交付的比特幣期貨價格在2020年11月底盤中突破20000美元後,一路暴漲,在今年1月7日盤中突破40000美元。據業內人士觀察,國內虛擬貨幣交易活動有所抬頭。

其實,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沒有實際價值支撐,不是穩定的價值儲存手段,既沒有主權信用,也沒有商業信用,相關交易純屬投機炒作。

比特幣暴漲的背後,可能受到莊家控盤,或是交易平臺「暗箱操作」。相關部門監測發現,部分境外交易平臺存在大量虛假交易嫌疑,2020年,三大交易平臺宕機事件頻繁,超40家境外虛擬貨幣交易平臺捲款跑路,多家公司存在操縱市場嫌疑。

在此背景下,需謹防境內虛擬貨幣交易平臺死灰復燃。此前,人民銀行已組織各地區開展了ICO和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清理整治,先後關閉了境內虛擬貨幣交易平臺211家。

目前,相關部門已建立了技術監測系統,如有發現相關違法金融活動,將移送處置非法集資職能部門和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

大規模「刷量」、頻發宕機

境外交易平臺「套路深」

像「刷單」一樣刷出虛假的成交量、故意宕機使壞、引誘投資者加槓桿,不禁讓人感嘆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套路真深」。

實際上,境外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通過「刷量」提升排名以吸引用戶入場。2019年9月,市場流動性與場外交易提供商Alameda Research公布的真實交易量監控數據顯示,虛擬貨幣市場仍約有高達66.4%的交易量為虛假成交。

相關部門監測發現:交易平臺Coinbene存在大量虛假交易嫌疑。Coinbene的SPV(每日人均成交量)高達59.95比特幣/人,按均價折合為120萬美元/人,遠高於其他交易平臺,因此可判定Coinbene存在大量的虛假交易。交易平臺OKEx、Huobi、Binance、Bitfinex也存在虛假交易嫌疑。

同時,監測結果顯示,2020年三大交易平臺宕機事件頻出。Huobi自去年1月8日至12月18日期間,系統宕機6次;OKEx自去年3月12日至7月3日期間,系統宕機4次;Binance自去年2月29日至12月25日期間,發生宕機11次,其中9次為突發故障宕機事件。

有不少交易平臺故意頻發宕機,出現閃退、卡頓、倉位無法顯示等異常現象,影響用戶正常的下單、撤單、平倉等交易操作,從而實現期貨爆倉,最終達到非法侵佔用戶財產的目的。

交易平臺還通過發放槓桿帳戶體驗券等方式,引誘投資者參與槓桿交易,而目前高槓桿的加密資產合約市場的各種規則不完善,個人投資者整體上不具備相應的認知水平和風險承受力。2020年6月,大連一男子利用槓桿參與虛擬貨幣交易,虧損2000多萬元,攜妻自殺。

一些帶有傳銷性質,或者資不抵債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頻繁出現捲款跑路現象。相關部門監測發現,2020年,超40家境外虛擬貨幣交易平臺捲款跑路。僅2020年10月以來,就有DragonEx、TokenBetter等多家交易平臺跑路。

莊家控盤現象明顯

多公司被指操縱比特幣市場

價格暴漲的背後,莊家操縱市場的方式花樣百出、屢禁不止。

比特幣價格暴漲,疑似有背後「推手」。數據顯示,擁有大額比特幣地址(超過1000枚比特幣的地址)的數量逐年增加。比特幣分布愈發集中,給莊家操縱市場提供了條件。泰達公司已經被交易員指控操縱比特幣市場。

相關部門監測發現,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共有2260個比特幣地址的餘額超過1000個比特幣,共持有約789萬個比特幣,佔比特幣流通總量的44%;其中,有1742個地址從未出現轉出,共計持有約565萬個比特幣,佔總發行量的30.44%。

不僅如此,根據比特幣統計網站BitcoinTreasures的資料所示,2020年10月,擁有比特幣最多的前11家巨鯨公司(所持有的比特幣數量超過比特幣總量的0.001%)佔市場流通的總比特幣數量的2.82%。

截至2020年12月底,巨鯨公司數量猛增至28家,佔總比特幣數量的比例也躍升至5.5%。這說明2020年9月後比特幣價格急升與巨鯨公司數量攀升呈現正相關關係。

與傳統金融市場相同,虛擬貨幣市場也充斥著諸多虛假的利好利空消息,且由於缺乏監管,情況愈發嚴重。利用虛假消息影響市場情緒,拉高或導致市場價格急速下跌,導致用戶被動平倉,造成巨大損失。

利用輿論操控市場價格,傳銷誘騙、輿論造勢等行為在虛擬貨幣行業屢禁不止。莊家通過地面傳銷、網絡廣告及聘請業內有影響力的人物背書等多種方式提高代幣的影響力,引誘投資者投資,實現短期操縱價格的目的。

審查監管日趨嚴格

違法金融活動將無所遁形

面對惡意黑手、操縱市場乃至金融詐騙、龐氏騙局帶來的市場風險,各國也及時出臺相關政策加強審查監管。

大漲大跌有可能是「龐氏騙局」,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常使用一些小幣種,利用投資者一夜暴富的心態,通過修改後臺數據短時間內產生虛假漲幅,以吸引投資者入場,再通過虛假跌幅讓投資者資金大幅縮水,更有甚者直接圈錢跑路。

例如,某些「空氣幣」項目上線就破發90%,不到一個月即歸零,6個星期捲走超1億元人民幣,給投資人造成巨大損失。

而對於比特幣而言,由於其帳戶不與個人姓名、地址等信息關聯,為洗錢及恐怖融資等違法犯罪活動提供了便利。各國監管部門或明令禁止交易、或出臺政策嚴加限制。

據了解,美國多家金融機構向美國證監會(SEC)提交了發行比特幣開放式基金的申請,但均被SEC以市場波動、行業操縱等原因拒絕。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宣布自2021年1月6日起,禁止向散戶投資者銷售追蹤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價格的產品。

全球日趨嚴格的監管會給比特幣未來走勢帶來不確定性。如,2020年11月26日,受美國財政部擬出臺的監管措施影響,比特幣一天之內下跌約3000美元,跌幅一度超過13%。

2017年9月,在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框架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明確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是指融資主體通過代幣的違規發售、流通,向投資者募集比特幣、以太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

相關焦點

  • 漲了個寂寞:比特幣疑似被莊家控盤 境外交易平臺「暗箱操作」
    比特幣疑似被莊家控盤,境外交易平臺「暗箱操作」……近期,比特幣價格暴漲,吸引了無數投資者眼球。今年1月7日,比特幣單枚價格突破4萬美元,據業內人士觀察,國內虛擬貨幣交易活動有所抬頭。其實,既沒有主權信用,也沒有商業信用,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沒有實際價值支撐,不是穩定的價值儲存手段,相關交易純屬投機炒作。
  • 比特幣疑似被莊家控盤,境外交易平臺「暗箱操作」……
    近期,比特幣價格暴漲,吸引了無數投資者眼球。今年1月7日,比特幣單枚價格突破4萬美元,據業內人士觀察,國內虛擬貨幣交易活動有所抬頭。  其實,既沒有主權信用,也沒有商業信用,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沒有實際價值支撐,不是穩定的價值儲存手段,相關交易純屬投機炒作。
  • 「過山車」行情頻現 比特幣「泡沫」警報拉響
    莊家通過地面傳銷、網絡廣告及聘請業內有影響力的人物背書等多種方式提高代幣的影響力,引誘投資者投資,實現短期操縱價格的目的。  交易平臺跑路也時有發生。據介紹,虛擬貨幣交易平臺跑路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帶有明顯傳銷性質的交易平臺,擁有多層次傳銷激勵制度,集資完直接跑路;另一類則是真正發展交易業務,但因各種原因資不抵債而破產或捲款跑路的交易平臺。
  • 比特幣暴跌20%!虛擬貨幣交易「黑手」頻現,暗藏巨大風險!
    廣大群眾應該擦亮眼睛,主動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盲目跟風炒作,以防止上當受騙造成經濟損失。交易平臺通過發放槓桿帳戶體驗券等方式引誘投資者參與槓桿交易,然而目前高槓桿的加密資產合約市場的各種規則不完善,個人投資者整體上不具備相應的認知水平和風險承受力。
  • 比特幣挖礦約12個月才回本 比特幣「獵場」的陷阱與風險
    Coinbene的SPV(每日人均成交量)高達59.95比特幣/人,按均價折合為120萬美元/人,遠高於其他交易平臺,因此可判定Coinbene存在大量的虛假交易。交易平臺OKEx、Huobi、Binance、Bitfinex也存在虛假交易嫌疑。  同時,監測結果顯示,2020年三大交易平臺宕機事件頻出。
  • 股票莊家建倉完畢後,莊家允許股價跌破自己的成本價嗎?
    為什麼一般莊家建倉完畢後不允許跌破成本價呢?只要炒股的都知道,買入股票都是有成本的,當股價高於成本是賺錢,當股價跌於持倉成本就是虧錢。而莊家作為是股票的主力,已經大量資金買入這隻股票了,假如股價跌破莊家成本價,意味著莊家持倉就是虧錢的,請問又有哪個莊家願意看自己虧錢呢?
  • 莊家都怕散戶知道
    少點抱怨,多點耐心其實很多投資者並不缺乏理論知識,只不過是無法忍受資產慢慢富有的過程,頻繁交易錯過了太多的機會,同時增加了自身投資的風險。反正莊家有的是資金玩,一次不行,再來第二次,直到拿到足夠多的籌碼,實現控盤狀態。莊家會按原有計劃進行控盤拉升,最終那些堅定不移的散戶會坐上莊家的順風車一起收割「韭菜」,賺得盆滿缽滿。而新入場的散戶,就會在價格下跌過程中,被深套。
  • 再談比特幣的價值與風險
    顯然最近市場對比特幣充滿了樂觀情緒。這種樂觀情緒也是有道理的,畢竟美國的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開始將更多的資金投入比特幣,這自然推動了比特幣的價格的上漲。但是在目前的這種市場情緒之下,還是有必要對比特幣的本質以及其風險做出客觀的判斷,以免在情緒的支配下做出錯誤的投資交易決定。特別是鑑於目前在比特幣的交易中加槓桿非常容易,而且加槓桿的比例又可以非常大,因此能夠導致的風險就更大。
  • 比特幣真的不香,比它更香的是……
    中國央行聯合五部委在12月5日出臺了《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在定性上,把比特幣歸結到了「虛擬商品」一類,不具有法償性和強制性。但衍生的一個問題是,如果它只是一種虛擬商品,那麼央行也只能是警示風險,禁止所有金融機構參與比特幣相關業務。
  • 英監管機構警告比特幣風險,500彩票網宣布增發1440萬美元A類普通股...
    來源:資本邦11月12日,資本邦了解到,2021年的第一周,比特幣上漲了近37%。比特幣的價格也一度達到了4.2萬美元的高點。據Coin Desk數據,周一(1月12日)比特幣從41962.36美元高點下滑近28%。
  • 揭秘網賭陷阱,為什麼面對莊家的時候,基本沒有長期贏錢的人!
    首先我們先不考慮沒有出款功能的黑網,單純分析下為什麼作為賭徒,面對莊家的時候,基本沒有長期贏錢的人。1、抽水陷阱。不管哪種遊戲,玩家和莊家都不是處於一個平等的位置。這個抽水和返水的差額0.45%-0.85%就是莊家穩賺的秘密。不要小看這個0.45%-0.85%,就是說在大數法則下,輸贏無限接近50%的時候,你同樣的注碼下118把-222把,你的本金已經沒了。2、翻倍陷阱。
  • 比特幣瘋狂模式再度開啟 警惕炒作風險「倒灌」
    究竟是什麼給比特幣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後市是否醞釀風險,這種風險又是否會傳導至國內?上漲「瘋狂模式」再度開啟在過去兩年裡,比特幣曾一度跌至單枚約3100美元,但從兩個多月前又開始躁動起來。驚人的漲幅讓無數人瘋狂,更積蓄了巨大的風險。之後,各國監管及時出手防範風險擴散,獲利者套現離場,「大廈」轟然倒塌,短短兩個月內跌去70%。「比特幣價格波動性很強,因此一直未能成為有效的支付工具。」火幣研究院高級分析師康律之說。比特幣在11月24日上漲至最高約19400美元,短短兩天後又跌至16300美元上下,一天內漲跌幅就超過11%。
  • 香港一男子線下交易比特幣被搶,警惕場外交易風險
    另一方面,隨著比特幣市場行情持續向好,很多不法分子也開始利用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作為投資概念實施違法犯罪行為,在主流交易平臺之外,比特幣的場外交易風險也不容忽視。 比特幣場外交易風險高於場內交易風險 據多家港媒報導,香港柴灣一名男子於1月4日晚上在私家車內跟南亞人交收比特幣,在數錢過程中被4名南亞男子搶走了300萬港元,於是報警。
  • 巨鯨明顯增持比特幣 哪些平臺可以獲得比特幣
    加密貨幣分析師WillyWoo今日在推特上評論稱,許多人看了比特幣的價格,懷疑這是一種對衝。高淨值個人和基金肯定認為這是真的,並用真金白銀押注於此。由於最近一輪的美元貨幣供應擴張,巨鯨明顯增加了他們持有的比特幣。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加入了購買投資比特幣的行列。
  • 廣汽蔚來碰瓷比特幣觸碰監管紅線,道歉上熱搜,律師:營銷文案涉嫌...
    當日15時28分,廣汽蔚來官博發布致歉聲明:「廣汽蔚來在未充分考慮和未取得金融監管許可的情況下,就發布成為首家接受數字貨幣購買的汽車企業,由此引發社會輿論關注,我們深表歉意。」而這則道歉卻被網友指責「避重就輕」,忽略比特幣購車方案,轉而強調「成為首家接受數字貨幣購買的汽車企業」,道歉還在偷換概念。
  • 央行:所有ICO平臺和比特幣交易所已經退出中國市場
    繼續防範網際網路金融風險。所有ICO平臺和比特幣交易已經安全退出中國市場。記者也了解到,也就在今日,關於處置非法集資部級聯席會議在銀保監會召開。據悉,來自央行、證監會、最高人民法院等11個部委的相關負責人出席會議。
  • 莊家和散戶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莊家常用的洗盤方式上下震蕩式洗盤上下震蕩式洗盤也是莊家常用的洗盤手法之一。所謂的上下震蕩式洗盤,就是指莊家控制股價在一個區間內波動。讓人們感到不被莊家炒作的節奏。這種洗盤手法既有打壓式洗盤的優點,又融合橫盤整理的好處。在考驗散戶勇氣的同時也在磨練著散戶的耐心。在這種雙重打擊下,散戶往往會更順從地放棄手中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