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外的浪費:中國在儲藏等環節年損糧食700億斤

2020-11-22 中國新聞網

  日前,在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期間,國家糧食局會同相關部門開展了糧食減損增效進農村、進學校、進家庭等活動,講解了糧食種植、收穫、儲藏科技知識以及節糧減損知識等。

  我國糧食連年增產,但各個環節的糧食浪費損耗現象仍然存在。據測算,我國糧食產後僅農戶儲糧、儲藏、運輸、加工等環節損失浪費總量每年達700億斤以上,相當於兩億人1年的口糧。

  在減少餐桌上浪費的同時,餐桌外的浪費也不容忽視,從收穫到加工,糧食主要浪費損耗在哪些流程?應該如何最大限度減少損耗?我國糧食減損增效有哪些成效?記者走訪多地進行了調查。

  糧食收割過程

  不當易有損耗

  湖北襄陽宜城市的李維全與人合作成立家庭農場,流轉了1600多畝土地種小麥。「每年收成不錯,平均畝產1000斤多一點。」李維全說,「機械化收割省事省力,但還是有一些浪費,挺心疼的。」由於秸稈倒伏、地塊高低不平、收割機來回擦碰,一畝地大概損失30斤左右的糧食。

  一位長期在農機部門工作的幹部告訴記者,收割機的性能和收割速度是導致浪費的主要原因,一些收割機司機為了趕效率,收割時機器行進速度普遍高於正常要求速度,往往導致米粒還未與秸稈徹底分離,就被拋出收割機外。

  應城市義和鎮二灣村種糧大戶丁水坤流轉的土地主要靠人工收割,農忙時節最多時要請20多名工人。丁水坤說,「大家一鐮鐮地割,雖然慢,基本不會落下麥穗稻穗,沒人捨得丟。」但同時,糧食熟透後,人工收割、堆垛時可能會脫粒,直接掉到地上。收割後曬在場院或者公路上,風吹日曬都會造成浪費。

  科學儲藏糧食

  小心蟲吃鼠咬

  糧食收割後損失最大的環節是農戶儲存。據國家糧食局此前抽樣調查,農戶儲糧損失最嚴重的為東北地區,平均約為10.2%;其次為西北地區,約8.8%;長江中下遊和黃淮海地區分別約為7.4%和5%。農戶儲糧損失中,鼠害造成的損失最嚴重,造成損失的根本原因是儲糧設施簡陋,儲糧條件差,缺乏科學技術。

  國家糧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倉容缺口較大,據測算,東北糧食核心產區倉容缺口一度達500億斤,部分地區採取露天儲糧,河南、河北、山東等其他糧食主產區基層糧食收儲網點嚴重萎縮,西部地區、山區、庫區、邊遠地區的不少縣無庫、無店、無人;而已建倉庫中,許多危倉老庫帶病儲糧隱患大。

  黑龍江哈爾濱市阿城區料甸鎮新發村村幹部曾介紹,一些村民基本沒有專門的存糧工具,一般就是把地裡收回的糧食直接曬在庭院的地上,俗稱「地趴糧」。這樣屯糧,難以避免糧食因受潮、發黴導致的損耗,同時也容易遭受老鼠的侵食。

  對此,國家糧食部門推廣糧情檢測、橫向通風、充氮氣調和環流冷卻等儲糧新技術,全面修復「危倉老庫」,加強東北地區等主產區新建倉容建設,截至目前,共新建倉容約1450億斤,維修改造「危倉老庫」約2460億斤。截至去年底,各地糧食部門在全國為農戶試點配置了近1000萬套標準化科學儲糧裝具,使這些農戶的儲糧損失率平均下降6%,每年為農民減少糧食損失23億斤。

  合理散裝運輸

  避免運輸損耗

  近年來,糧食產銷銜接、跨省流通、區域調劑任務越來越重,但我國糧食流通過程「散裝、散運、散儲、散卸」的四散化比例較低,原糧從收購環節到加工環節需要反覆經過打包、拆包、再打包的過程,浪費比較嚴重。

  「袋裝公路運輸或火車袋裝運輸糧食的損耗一般在3‰,而公路散裝運輸糧食的損耗不會超過1.5‰,損耗基本可以降低一半。」河南豫糧金運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麻峰告訴記者,「河南每年小麥、玉米總產量在1200億斤左右,按商品率50%計算,可流通量約600億斤,如果實現散裝專業車輛運輸,每年可以節約糧食約4.5萬噸。」

  據河南省糧食交易物流市場董事長屈新明介紹,河南自2005年以來就開始推廣原糧散裝運輸,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專業糧食散裝車由於專業度過高,犧牲了配貨能力,造成很多放空,浪費了能源。另外,專業糧食散裝車的最佳運輸半徑在200公裡以內,長途運輸還不具備與火車競爭的能力。

  「一輛專業糧食散裝車的價格約為四五十萬元,對於一些小的物流公司來說,成本比較高。因此,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改裝糧食散裝車,雖然從功能上來說滿足了散裝要求,但是專業程度不高,更容易造成糧食的二次汙染和損耗增加。」屈新明說。

  近年來,糧食部門推廣散糧汽車、內河船舶等新型專用運輸工具和散糧成品糧貨櫃、麵粉散運專用車等集裝運輸裝備及配套裝卸設施,努力減少運輸裝卸中的灑漏、受潮、黴變和汙染,糧食運輸損耗率平均下降了2%。

  糧食過度加工

  營養少還浪費

  在購買食材時,許多消費者十分看中糧食的賣相,追求「精、細、白」。這些看起來賣相極好的糧食其實經歷了多次加工過程。據測算,我國在糧油加工環節造成的糧食浪費達150億斤以上。

  賣相好的糧食就一定健康嗎?專家介紹,以大米拋光為例,大米廠加工工藝普遍都在二次拋光以上,而每增加一次拋光,導致出米率降低2—3個百分點,增加至少10度電耗,同時導致多種維生素、纖維素等營養成分的損失。

  國家糧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和生產工藝,合理確定加工精度,嚴格限制過度加工、過度拋光和過度包裝,在充分考慮加工和消費兩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制定既符合衛生質量標準又有良好口感、節糧降耗的糧油產品標準和技術標準體系,改變片面追求「精、細、白」的消費傾向。同時將以「節糧減損、營養健康」為原則組織修訂大米國家標準,按修改後的大米國家標準測算,每年可減少加工環節大米損失250億斤左右。

  (參與採寫:白皓元)

  本期統籌:段宗寶 許 諾

相關焦點

  • 相比「舌尖浪費」,糧食生產加工環節一年損失四川全省糧產量
    近日,糧食浪費成為公眾關注熱點。相比司空見慣的「舌尖上的浪費」,我國糧食從生產到加工鏈條上的損失鮮為人知,但同樣觸目驚心。來自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數據顯示,我國糧食產後每年損失量達700億斤。
  • 聚焦餐桌外的浪費:一百斤稻穀只出30多斤米,糧食損耗嚴重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精細加工的糧食產品受到不少消費者歡迎。但看起來「白細美」的糧食背後,存在糧食過度精加工帶來的損耗問題。原農業部2014年發布的關於加強糧食加工減損工作的通知顯示,因過度加工我國每年損失糧食150億斤以上。
  • 2015年湖北糧食總產達540億斤 實現「十二連增」
    荊楚網消息(記者 周三春 通訊員 張勁)12月8日下午,國家統計局公布2015年全國糧食生產情況數據。其中,湖北省糧食總產量達540.66億斤,實現十二連增,創1997年以來的歷史新記錄。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糧食麵積、總產、單產分別17億畝、12428.7億斤、365.5公斤/畝,比上年分別增加926.9萬畝、288.2億斤、6.5公斤/畝。    其中,湖北省糧食麵積、總產、單產分別6699萬畝、540.66億斤、403.53公斤/畝,比上年分別增加63.8萬畝、23.82億斤、9.3公斤/畝。
  • 2018年世界糧食日時間是什麼時候 幾月幾日
    是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一首古詩,讓我們明白了糧食的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那麼,本期的老黃曆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2018年世界糧食日是幾月幾日。問:2018年世界糧食日是幾月幾日?  答:2018年10月16日,星期二,農曆二零一八年九月初八。
  • 劍閣縣2020年糧食產量實現9.24億斤-政府信息公開-廣元市人民政府
    索 引 號 008474032/2021-028 關 鍵 詞 劍閣、糧食
  • 直播吃播等於浪費糧食?「吃播」立法?「大胃王」何去何從?
    從全球看來,糧食浪費是相當嚴重的,聯合國報告顯示,全球有三分之一的糧食被浪費,數量每年達13億噸。而具體到我國,每年浪費的食物,如果折合成糧食,有一千億斤。這可是3.5億人一年的口糧。    尤其是今年,受到蝗蟲災害、水旱災、火災、氣候災害、草地貪夜蛾災害影響,有25個國家面臨著最嚴重的缺糧風險,有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全球面臨著一起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 湖北糧食連續五年超500億斤 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
    新華社武漢12月8日電(記者黃豔)在今年春、夏、秋三季連續遭遇「天公不做作美」的情況下,「中部糧倉」湖北糧食生產再次喜獲豐收,實現了種植面積、單產、總產的「三增」局面,其中總產接近520億斤,連續五年超500億;面積增幅全國第一。  這是湖北省農業廳8日對外通報的情況。
  • 14億中國人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 全年糧食產量比上年增產113億斤
    央視網消息:目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全球的糧食系統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那麼今年,我國的糧食安全有沒有保障?春節將至,糧油年貨供應是否充足?
  • 婚宴、成人禮、自助餐……關注這些舌尖上的浪費
    2018年,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發布的《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根據報告,中國城市餐飲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 從後廚到餐桌,食物浪費存在於哪些環節?如何儘可能減少浪費?長興5家酒店,試圖通過為期3個月的精準測量和評估尋找答案。根據2019年10月試點項目開始後長興紫金酒店第一周的數據,酒店自助餐剩餐共19公斤,剩餐包括兩部分,餐盤剩餐8公斤,也就是被顧客拿上餐桌但最終沒有食用的食物;生產過量11公斤,也就是烹飪出來但未被顧客盛走的餐品。其中生產過量約佔剩餐總量的57%。
  • 河北秦皇島開發區:推廣「文明餐桌」理念 拒絕餐飲浪費
    節約糧食,不僅是美德,也是責任,更是一個社會文明素養的體現。河北秦皇島開發區各界積極行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重要指示精神,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共同推廣「文明餐桌」理念,爭做「光碟行動」的踐行者、推動者,在全區營造出了健康、文明、科學的餐飲新風尚。
  • 邕江餵魚,糧食浪費,意義何在
    第二天,果不其然,這些被水泡過的饅頭被江水衝到岸邊,延江都是饅頭,浪費先不說,這些饅頭還會汙染江水質量,而且環保工人進行清理也很費勁。近年來有些人為了求心安,「積德行善」,放生活動開始火了起來。但是,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積德」這麼一回事的話,這種浪費糧食,對水環境造成汙染,麻煩他人清理不是一種更大的「損德」嗎?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豐收≠浪費,持續做好節糧保「胃」戰
    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日前發布數據,經國家統計局核准,2020年河南糧食總產量為6825.80萬噸(1365.16億斤),比2019年增加130.40萬噸(26.08億斤),增長1.9%。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河南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為16108.19萬畝,比上年增加6.38萬畝。
  • 央視批部分吃播浪費,鬥魚回應加強內容審核,浪費糧食何時止
    8月12日,央視批部分吃播存在浪費糧食的行為,瞬間引起網友的廣泛討論。隨後,不少直播平臺均表示將加強內容審核,鬥魚就回應稱:將積極響應中央相關號召,加強對之後的美食類直播內容審核,杜絕餐飲浪費行為,共創風清氣朗的直播氛圍。
  • 杜絕糧食浪費,南京怎麼做?記者探訪南京的自助餐、中餐廳和小吃店
    「溫馨提示:本餐廳積極響應『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食材浪費每超過100g,額外收取20元食材費用。」昨天下午,在虹悅城五樓,一家名為「水林間」的日式自助餐內,員工們正在每張桌子上,貼「節約提醒」。杜絕糧食浪費,南京怎麼做的呢?
  • 【浪費可恥 節約為榮】打好制止餐飲浪費「持久戰」
    「習近平主席在新年賀詞中提到,我國糧食生產喜獲『十七連豐』,這對全國人民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國糧扛住了疫情、洪澇、颱風、病蟲害……太不容易了!我們更要懂得倍加珍惜糧食!」  1月14日,在省城山西會館體育南路店,臨近中午,服務總監李琨正忙著接待前來就餐的客人。她語速飛快,腳步匆忙,點餐時總不忘提醒客人適度點餐,避免浪費。
  • 全球糧食危機下,5400萬美國人或將與飢餓鬥爭,中國農產品庫存充裕
    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組織編寫最新版《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近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2020全年,全球預計將至少新增約8300萬飢餓人口,甚至可能新增超過1.3億。聯合國發布預警指出,世界或面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同時,疫情等因素加大了全球糧食供應不平衡狀況。其中,在美國就非常明顯。
  • 餐桌浪費現象再追蹤:有的飯店將整隻雞鴨倒掉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 題:有的飯店將整隻雞鴨倒掉,婚宴浪費達兩三成——餐桌浪費現象再追蹤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程子龍、商意盈、劉宏宇  隨著反「四風」持續深入以及各地開展「光碟行動」,餐桌浪費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 發布|加強市場監管,保障糧食儲備,穩定糧食「壓倉石」
    獲得國家糧食局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重點支持龍頭企業41家,居全國同行業首位。以龍頭骨幹企業為依託,形成一批特色糧油產業園區,帶動產業聚集發展。目前,全省較大規模的糧油產業園區13家,年營業收入過1000億元,佔全省糧油加工業總收入的25%以上。三是科技支撐強。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