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重大考試,「花式祈福」總是媒體少不了的報導內容之一。比如高考期間,送考媽媽們會穿旗袍寓意「旗開得勝」;家長會給孩子吃一根油條、兩個雞蛋,希望孩子考100分;淘寶甚至推出了「VIP智商充值卡」「掛科險」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產品。
近年來,「儀式感」成為網文愛用的熱詞之一,似乎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能與「儀式」扯上關係。那麼,到底什麼是「儀式」?範·根納普在《通過儀式》中說到,儀式的作用就是「使個體能夠從一確定的境地過渡到另一同樣確定的境地」。換句話說,就是通過儀式給自己一個確定性的保障。具體到考試的「花式祈福」來說,就是用很小的成本,換取一個重要的保障。
參拜聖人祈福是中國的一大文化傳統和民俗。這種祈福雖然並不見得一定會有切實的效果,但至少的確能滿足祈福者的心理安慰之需要。
文殊菩薩,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文殊菩薩大智大慧,長遠修行,充滿智慧,常駐塵世間,希望喚起眾生的智慧,破除人們的愚痴,希望人們真正懂得人生真義——佛陀教誨、了解宇宙真理——法,破除所謂科學的偏見,正確把握人與自然的整體法則拜文殊菩薩能夠增光增慧。阿彌陀佛,拜阿彌陀佛什麼都了,不單求智慧、學業。
在中國的許多道觀中都供奉著文昌帝,道教對這位神仙的接納是在公元6世紀左右。據說文昌帝君是皇帝的兒子,以後不停地轉世,為民造福,是一位地位很高的神,並負責人們的學習和考試。14世紀以後,中國的許多學校裡都供奉著這位神仙。他的生日定在農曆的2月3日。特別在清朝時,當他生日時,連皇帝都要派人去祝賀。從中可以看出,文昌帝君雖然是道教的神,但他又有濃厚的儒家色彩!拜老槐樹等富有靈性的神物
樹上掛滿了各種祈福式樣的布條,綢緞上全寫滿了「考神樹、高三學習、金榜題名」等
拜祭一下能費多大事呢?無非是買點零食再花上一點點時間而已。祈求的卻是考上大學這樣足以影響人生的重大事件。因此,即使明知這未必能實現,但只要能在心裡罩上一層安全的幻紗,很多人也樂此不疲。
從這個角度來說,「祈福」對人心的安撫,主要是製造一種確定性的想像,其作用類似於安慰劑。但是,人生實苦,很多時候我們靠什麼來足夠相信?也許就是心裡的那一點執念吧。在人生的重要關頭,能做到泰然自若、閒庭信步的人畢竟是極少數,因此,即使是安慰劑也有存在的價值。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能夠理解「花式祈福」的考生和家長們。
你的家鄉是祭拜什麼祈福高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