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棕櫚是一種觀賞性很高的植物,需要怎麼種植呢
三農導語:棕櫚樹屬於棕櫚科常綠喬木,樹形壯實優美,可高達6米以上,經常用來作為綠化林,在南方地區均有廣泛種植,棕櫚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以及不俗的藥用價值,下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棕櫚樹的種植技術要點。
一,整地和播種
棕櫚樹喜歡光照充足、溫暖溼潤的環境,在種植棕櫚樹的時候,需要儘量選擇離水源較近的地段,而且要有肥沃的土壤,可以選擇用農家尿作為基肥,以此提高土地養分,並且在耕作前,要對種植地進行整理清潔,除去地上的樹根、磚塊以及雜草等進行清理;棕櫚樹的種子一般情況下是在樹齡達到20年以上的成年樹木上採摘,樹齡過大或者過小,都不太適合作為種子,種子成熟的時節大概是每年的12月份,種子會變成灰褐色,也是更加成熟的表現,這時的種子更有實用價值,在播種的時候,要讓種子與土壤更好地進行結合。
二,苗期管理
棕櫚樹的生長過程比較緩慢,在剛種植的前兩年,每年僅僅生長3~5釐米,所以無需進行間苗,之後要根據幼苗的生長密度、生長速度來進行間苗,也可適當進行補苗,以此來確保幼苗的分布均勻,補苗後要及時澆水並且壓實,每畝大約可種植棕櫚苗8000株為宜;在每年的夏季,天氣高溫炎熱,可適當對種植地進行遮陰,可選擇搭建遮陰棚,或者在田間混種其他高大的植物來進行蔽蔭,在每年的秋季來臨時,則需要撤去遮陽網,以此來增加光照,以此來增強棕櫚幼苗的生長力;在棕櫚種植期間,要及時定期對田間進行除草,除草應在灌溉或者雨後進行,對於生長在苗床上的雜草則需要用小鏟子慢慢剔除,並澆水壓實,每個月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應除草1~2次,以確保幼苗安逸的生長環境,促使幼苗茁壯成長;由於棕櫚樹的幼苗容易受到寒冷侵襲,所以在北方,可提前搭建小拱棚,並且覆蓋薄膜,起到一個保溫的左右。
三,水肥管理
要想棕櫚幼苗能夠正常發育生長的前提是合理灌溉,在春季播種出面前後,應該根據實際天氣情況,灌溉要以少量多次為主,在雨季之後,要及時排出田間積水,預防棕櫚苗根部發生潰爛,在夏季乾旱的時候,則應適當增加灌溉次數,在秋季和冬季,可根據實際情況減少澆水次數,甚至不澆水;在每年的6~9月,可結合澆水對樹苗進行追肥,以0.2%~0.4%尿素水溶液為主,並結合清水清洗,以免濃度過大,對幼苗造成傷害,每15~20天可進行一次追肥,連續2~4次,可確保棕櫚樹苗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養分得到保障,也能有效促進棕櫚幼苗的正常生長,在9月份之後,則可以適當追施磷鉀肥,提升幼苗的體質以及抗寒能力,保障樹苗安全越冬。
以上就是棕櫚樹在種植過程中的技術要點,棕櫚樹種植價值很高,有興趣的朋友們可進行嘗試,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