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沙鱉養出致富路,他帶動村民搞養殖脫貧

2021-01-09 創業家

六龍村從上個世紀80年代就開始養殖黃沙鱉,但是由於養殖技術落後,村名往往是辛苦一年下來也賺不到幾個錢。

2007年,陳紹平在摸索掌握了一套科學的養殖技術後,投入150萬元,在六龍村建起了第一個標準的黃沙鱉養殖示範場,開啟了黃沙鱉規模養殖。

為了形成產業化,陳紹平採取「請進來,送出去」的辦法,聘請廣東海洋大學的專家到場指導,將技術人員送到各地黃沙鱉養殖基地參觀學習。

他通過不斷總結養殖經驗,積累和完善了一整套從龜鱉種苗繁育、成鱉養殖到市場營銷都比較成熟可行的技術方案。

經過幾年的努力,公司迅速發展壯大,很快就吸納了150多戶養殖戶加入合作社,為村民提供了500多個勞動崗位。

陳紹平說:「現在合作社的社員全部建起了新樓房,購置了私家車。」他每年還給100多戶殘疾人家庭免費發放黃沙鱉,同時進行免費培訓養殖技術,提供飼料、魚藥等,還保價回收,現在每戶殘疾人家庭年均增收達4000元以上。

2010年,陳紹平創辦的「福龍龜鱉養殖專業合作社」榮獲「玉林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稱號,他本人也被評為「玉林市科技養殖能手」。

2013年,合作社又被評為自治區畜牧水產龍頭企業;2014年被評為全國休閒漁業示範基地;2015年,六龍村被評為「廣西黃沙鱉村」。

2013年,陳紹平在福綿區政協會議上,向區政協提交了《關於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提案》,他提議政府承擔投入主體,著力重點解決農村汙水排放及垃圾處理兩大問題。

之後,陳紹平以政協委員的身份,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研究制定了完善清潔費保障機制。

陳紹平積極助推六龍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在硬化村道、裝路燈、建排汙處理池中,他積極捐款。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就應在家鄉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促進家鄉的繁榮和發展。「我的最高目標就是把六龍村打造成『五星級鄉村旅遊區』。」陳紹平說。

「六面風光,託巖嶺靈威,恭迎貴客;龍騰雲影,納龍泉風水,輩出能人。」這首題在六龍村飛露巖旅遊風景區的楹聯,現已成了六龍村真實村景的描繪之辭。

現在,當你走進六龍村,你就可以發現,這裡環境優美,民風質樸。因此,六龍村也吸引了大批遊客。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相關焦點

  • 職業村支書劉曉金養羅氏沼蝦 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10月23日下午,在蓬溪縣任隆鎮幸福橋村羅氏沼蝦養殖基地內,職業村支書劉曉金忙著張羅前來買蝦的顧客。在他身後的漁網中,一隻只羅氏沼蝦不停地跳躍著。雖然已經全部脫貧,但防止返貧的任務依然示十分艱巨。」劉曉金說。  2019年,為了帶動村民致富,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水產養殖專業的劉曉金經過多番考察後,以集體經濟入股的方式流轉土地57畝,在幸福橋村建立起了羅氏沼蝦養殖基地。   劉曉金告訴記者:「發展集體經濟,就是為了起到示範作用,帶動村民共同致富。羅氏沼蝦對養殖技術的要求不高,適合粗放的稻田養殖,且市場潛力巨大。」
  • 黎平茅貢鎮:特色鱘魚養殖 「鱘」出致富新路
    近日,走進黔東南州黎平縣茅貢鎮樟洞村興樟合作社冷水魚養殖基地,數十個大小不一的中華鱘飼養池裡,魚翔淺底,自由嬉戲。養殖工人石蓉芳正在飼養鱘魚,「自從加入鱘魚養殖,生活在一天天的向好發展。」在參與鱘魚養殖之前石蓉芳還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村裡養殖冷水魚,他和妻子入股參與養殖,並常年在基地裡務工,入股、務工的雙重收入改變了家裡一貧如洗的經濟狀況。   「這三年以來,我們的生活有很大改善。鱘魚養殖效益不錯,我們夫妻兩也入了股,在基地務工每人每個月2000塊,兩個人就是4000塊工資。」石蓉芳談及多年來生活的變化,自信地笑了。
  • 八桂食話:桂平養鱉出「神話」
    在桂平人眼裡,黃沙鱉是致富的「試金石」,養殖戶每年上百萬元的收入,不能不讓外人羨慕。養鱉:探訪桂平養鱉第一人先認識一下桂平市第一個養殖黃沙鱉的人。他就是桂平市金田鎮禾益村的吳矗華,今年59歲,2008年被評為廣西科技種養大王。
  • 四川瀘州市納溪區:高山冷水魚帶村民走上致富路
    四川瀘州市納溪區:高山冷水魚帶村民走上致富路2018-10-25 09:1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走進村裡,潺潺流水聲由遠及近,一條條溪水穿村而過,一方方魚塘內魚兒正遊得歡快……近幾年,普照村黨支部帶領村民靠著養殖高山冷水魚,硬是讓全村的58個貧困戶走上了脫貧增收的致富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布爾津縣:養殖合作社帶領村民搭上致富...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布爾津縣積極推進畜牧業產業結構調整,通過政策扶持,加大養殖合作社建設力度,帶動農牧民走上致富之路。
  • 新疆庫車縣:毛驢特色養殖 拓寬村民致富路
    「今年我家養殖的毛驢發展到了15頭,聽說今年驢奶價格好,一公斤驢奶能買到100元,明年開春預計這批毛驢就可每天產奶3公斤左右,這樣靠賣驢奶每天就能有近300元的收入,家裡還種了45畝地青儲玉米,可為毛驢養殖提供飼料供給。感謝你們對我家的支持和幫助。」
  • 福建山區農民返鄉養殖孔雀帶動村民致富
    孫振仙說,養孔雀前景很好,一隻孔雀抵得過幾十隻雞鴨,並且養得越久越值錢,非常適合作為貧困地區的特種養殖禽類。孫振仙一家三口,曾長期分隔三地。2013年,在浙江做外包裝生意的孫振仙了解到孔雀養殖的前景後,想起家鄉的良好生態十分適宜養殖,便與父母商量,讓父親回到家鄉山田建養殖場試養孔雀,並從上海、雲南等地引進了9隻種苗寄回家給父親試養。
  • 通江縣迎春村:養兔走出致富路
    引進產業  探索致富脫貧路  雨後的天氣格外陰冷,但迎春村四川大巴山錦祥兔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榮的臉上卻是滿頭大汗,他一邊擦汗一邊打掃圈舍衛生。「兔子餵養要注意飼料和飲水衛生,必須保持新鮮、清潔。」劉榮向記者介紹。
  • 巴南:小小角蛙帶動產業扶貧 脫貧戶增收致富添新路
    近日,巴南區惠民街道的角蛙養殖產業扶貧項目喜見成效,第一批角蛙養殖農戶們拿到了他們角蛙養殖的「第一桶金」,從此他們多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一大早,記者在惠民街道的角蛙養殖基地裡看到,不少農戶們聚集在這裡,當角蛙養殖公司將一張張百元大鈔發到他們手上時,他們是萬分的激動。
  • 黃承法:用「小豚鼠」養出致富路
    豚鼠 近日,走進紫雲自治縣貓營鎮黃鶴營村打趴河組豚鼠養殖基地 黃承法的豚鼠養殖基地,距離安紫高速紫雲北匝道口僅2公裡,基地四周都是鬱鬱蔥蔥的青山,草資源豐富。 「以前我長期在外做點小生意,後來,感覺做生意長期在外勞碌奔波,到後來也存不了多少錢,不如回鄉創業的好。」談起回鄉創業的初衷黃承法如是說。 2016年,黃承法在朋友的介紹下,接觸到了豚鼠養殖。
  • 雲陽:生態養殖小蚯蚓,他要帶動村民一起致富
    鄧利是一個有創業夢想的年輕人,30出頭年紀,近幾年通過朋友引進養殖蚯蚓這個「小兒科」,賺得人生第一桶金。變廢為寶,搞生態科學養殖鄧利養殖的蚯蚓從成都吉豐蚯蚓養殖場引種「太平2號」。在自家菜園地建立種場,通過自繁自養和提純復壯後,移至商品場養殖。這幾年,他懷著試一試的心態,經營的養殖商品場只有1畝多點,年收入就有五萬多元。
  • 我的脫貧故事丨肉兔養殖「蹦」出脫貧致富路
    「黃明遠可是我們村的致富帶頭人哩!」提起匯川區芝麻鎮大坪村村民黃明遠,同村群眾如此評價。近日,根據村民的介紹,筆者來到黃明遠家的養殖大棚,老遠便看到大棚門前停著一輛三輪車,車廂內「白茫茫」一片,走近一看,一整車的白色肉兔蜷縮在車內,兩個工人手提兩隻大水桶,不斷將兔子從大棚移到車上,黃明遠則站在車旁看守,不讓兔子蹦出來。「這幾天在準備肉兔換種,從四川運過來的新品種肉兔過兩天就到,要把上面新大棚內剩下的兔子換到下面的棚內養一段時間。」黃明遠解釋說。
  • 新蔡農商銀行:養好脫貧兔 打開致富路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見習記者 馬彬 通訊員 劉玉珂)添飼料、掃圈舍、鋪墊料等,近日,新蔡縣練村鎮大莊村委前閆莊村民閆成華一大早就來到家裡的養殖圈舍照料自家肉兔。走進肉兔養殖圈舍看到一字排開的兔籠,一隻只兔子活蹦亂跳,惹人喜愛。
  • 陝西佳縣以黨建引領帶動村民致富增收 農場建起來 扶貧出實招
    在黨組織的引領帶動下,王寧山村建起了以紅棗循環產業為主的扶貧農場,助力當地村民脫貧。「目前我們共改造了4500畝有機紅棗林,建成5條紅棗深加工生產線,開發出紅棗系列的果酒、醋飲、濃縮汁等10多種產品。將紅棗釀酒酒糟作為飼料,發展養殖產業。」說起王寧山村扶貧農場的綠色生態循環產業鏈,農場負責人杜軍鋒滿臉笑容。
  • 四川瀘州納溪:返鄉創業養泥鰍 「養」出一條致富路
    四川瀘州納溪:返鄉創業養泥鰍 「養」出一條致富路2017-06-27 15:1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陳紅說,由於陳紅採取生態養殖模式,養出的泥鰍不僅肉質細嫩,而且營養豐富,這幾個池塘裡的成品泥鰍已經提前被人預訂了。&nbsp&nbsp&nbsp&nbsp「陳老闆,我要買13斤泥鰍,下午4點來取貨,幫我宰殺一下……。」陳紅說,由於泥鰍非常滑,很多客戶都要求幫他們宰殺,下步計劃購買一臺泥鰍宰殺機,一分鐘能宰殺2斤多泥鰍,到時就方便了。
  • 荔波水利村:養起小白雞 撐起致富路
    水利村結合實際發展蛋雞養殖,村裡的養雞大戶成功案例給水利村的脫貧提供了思路、經驗。在養殖技術上,有養殖大戶提供技術、銷售、管理等技術問題,我們養起來比較安心。"覃照乾說。水利村採取"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農民通過保底分紅、務工收益等方式脫貧增收。
  • 河北「兔倌」養殖記:獺兔「蹦」出多元致富路
    河北「兔倌」養殖記:獺兔「蹦」出多元致富路 2020-08-29 20:52:25 提起獺兔養殖,從兔場的選址、種兔的培育、幼兔的照料到飼料的搭配……趙玉星說得頭頭是道,「獺兔肉質肥美,皮毛光滑,全身都是寶。」  瞧著籠中跳躍的兔子,趙玉星的思緒「蹦」回了十幾年前。據其講述,他曾一邊種地一邊飼養「塞北兔」,那時候飼養、繁殖、防疫等技術缺乏,一場瘟疫令200多隻兔子剩下不足30隻,最後將剩下的兔子放到地窖中才躲過了那場瘟疫。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於平安:養致富兔 奔小康路
    在宜城市王集鎮槐樹村,村民於平安是當地有名的養兔大戶,靠著養殖肉兔,年收入達到百萬元,走上了小康生活道路。於平安是槐樹村第一個嘗試規模養殖肉兔的人。2008年,靠種地為生的於平安偶然在報紙上看到了養兔的新聞,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花了5000元,從南漳買回30隻種兔。
  • 脫貧攻堅探新路,油葵開滿「致富花」
    正在巡查指導的沱牌鎮黨委副書記趙紅英介紹說,今年以來,在第一書記、村兩委班子和駐村工作隊的帶動下,桃花村積極探索林下套種油葵,實現了集體收益和農民收入雙贏,油葵真正開出了「致富花」。考察調研   結合村情引產業桃花村產業基礎薄弱,沒有產業支撐,集體經濟少,村民缺乏增收門路,這一系列瓶頸問題長期制約桃花村的發展。
  • 陳富華:下崗創業發展蛋雞養殖 帶動群眾就業致富
    義龍新區頂效街道查白村歌臺組下崗工人陳富華,通過創業發展蛋雞養殖,帶動村民共同發展,成為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陳富華,1969年出生,1992年開始在貴州醇酒廠從事窖酒,2012年因酒廠改制下崗。下崗後,陳富華就想著在村裡創業,並希望能帶動周邊群眾就業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