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07日訊這段時間,杭州市七醫院兒童心理科格外火爆,大多都是家長領著孩子來測智商的。
為什麼近期來測智商的孩子特別多?兒童心理科主任周國嶺告訴記者,杭州大部分學校期中考試成績單剛出爐,不少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成績不滿意,擔心孩子智商不夠高,所以就想來做個測試,看看孩子的學習成績究竟跟智商扯不扯得上關係。
據醫院初步統計,近期到醫院來測智商的孩子比往常增加了三成,而且後面還排著許多預約號。
孩子的學習成績優劣是否和智商高低成正比?盲目測智商是否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消極影響?
女兒每次考試都墊底,母親極力要測智商
「眼看孩子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上課根本聽不進去,小動作很多,寫數字前後顛倒,作業經常少做、漏做,我真懷疑她智商有問題。」在市七醫院兒童心理科就診時,杭州市民劉女士直嘆氣。
劉女士說,女兒歡歡(化名)已經小學四年級了,可每次單元測試成績排名都全班墊底,劉女士實在找不出別的理由,只有帶著女兒來測智商。
通過問診,周國嶺發現,歡歡其實機靈得很,也沒有過往病史,完全和智力發育遲緩搭不上邊。而上課不聽講,小動作多,寫數字前後顛倒是注意力不集中的緣故,可以通過訓練得到改善,與智商並沒有多大關係。
於是,根據歡歡的實際情況,周主任建議劉女士幫助女兒改變學習方法,通過生物反饋訓練和感覺統合訓練等注意力訓練來糾正,根本不需要測智商。
但是劉女士還是不太放心,仍然堅持讓女兒做了個智商測試。可一看測試結果,竟然有105分。
周國嶺說,兒童的智商90為及格線,低於70才考慮是智力發育遲緩,大多數人在100~110,智商達到120~130的只佔7%,極少數人才能達到130甚至140,劉女士這才舒了口氣。
家長熱衷智商測試,孩子學習成績差是主因
杭州市民夏女士的女兒才讀幼兒園大班,她竟然也帶著女兒來做智商測試。原因跟劉女士的一樣,說是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太大,女兒現在就已經經常注意力不集中,她很擔心升學後,女兒會跟不上,所以想早點找出問題所在,及早糾正。
事實上,在帶孩子到市七醫院做智商測試的家長中,孩子的學習成績差是主要原因。周國嶺說:「半個月前,我幫一個三年級的小男孩做了智商測試,他媽媽帶他來的原因是,在單元測試中,孩子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功課加起來的總分還不到100分。」
而最近這段時間剛好是各所學校相繼舉行期中考試,家長們又要再一次面對孩子的成績單,所以這根神經就繃得更緊,很想馬上就找出個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於是,市七醫院的智商測試也跟著一下子火了。
「我們做了個粗略統計,這段時間來測智商的孩子人數,比平時至少增加了三成。而往年每當開學前後、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前後,來醫院測智商的孩子都會比平常明顯增加,這就充分說明家長熱衷智商測試跟孩子學習成績有直接關係。」周國嶺分析。
誤區:
「IQ」高低不能和成績優劣簡單劃等號
就跟很多家長的想法一樣,社會上普遍認為,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智商一定就低。但周國嶺說:「從我們臨床所做的檢測結果來看,絕大多數學習不好的孩子,智商都在正常水平。」
智商的全稱叫智力商數,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IQ」。目前國際上通行的智商測試的方法由語言、數字和圖像三部分內容組成。雖然各家醫院所用的智商測試量表各有不同,但大致都分常識、類同、算術、詞彙、領悟等方面,然後結合孩子的年齡,再給出一個相對量化的結果。
但周國嶺說,人的智力的內涵要遠遠超過目前智商測試的內容,智力至少包括思維能力、認識能力、創造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和表達能力等幾方面的內容。
如果家長還堅持認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是「低智商」造成的,那麼從小被認為「低智商」的愛因斯坦又怎麼會成為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周國嶺一再強調,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測智商的方法能真正全面反映孩子智力的發展水平。
影響:
測試結果會給孩子帶來消極心理暗示
「在智商測試中,確實會有一些孩子最終得出的結果顯示不太樂觀,這個比例大致在10%以下,但我們也不能說他們絕對是智商低下,因為很多孩子只是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記憶力偏差等現象,而這些現象在學習成績較差的孩子中普遍存在。」周國嶺說。
如果家長簡單地根據智商測試的結果,來確定孩子的智力高低,那將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造成消極影響。
周國嶺跟我們說了一個在心理學界比較有意思的實驗。一位心理學家以做智商測試的名義,選出若干名學生,事先不透露真實情況,隨意將學生分為兩組,然後任意指出一組是智商高的,另一組是智商低的。
結果半年後發現,被稱為智商高的那一組學生的智商果然高了起來,而另一組果然成了低智商。這說明無形的心理暗示,會給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造成極大影響。家長若隨便用智商測試的數據給孩子「扣帽子」,則會給孩子背上一個沉重的包袱。
而且智商屬於動態的範疇。經過合理開發,70分的智商也可以發展為90分;但如果過於信賴智商,而不去後天努力,高智商的人也一樣會出現學習障礙。
所以,在周國嶺看來,如果孩子的學習跟不上,家長在綜合分析尋找原因的同時,應改用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不是將目標鎖定在智商上。
建議:
三種異常情況可考慮測智商
智商測試只是兒童心理諮詢中一項科研或治療的評定手段,單純的智商指數並不能說明孩子是「天才」還是「庸才」,而且萬一弄巧成拙,還會對孩子今後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那麼,到底在什麼情況下,家長才有必要帶孩子去測試智商呢?周國嶺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出三類人。
一是運動功能不好。運動發育遲緩,孩子會動會走,但是吃飯、穿衣、繫鞋帶等日常的小運動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
二是言語發育遲緩。如果2歲以後孩子都不能說簡單的詞語,跟同齡的孩子玩不到一塊,家長就應該注意孩子是否智力有問題。
三是社會適應能力欠缺。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後,如果與他人不能正常溝通,適應能力差,也應該做一個智商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