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廳榮獲最佳組織獎。)
(株洲市市委市政府、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榮獲特別貢獻獎。)
(獲獎作品展示。 圖片均由實習記者 黎蕾 顏美/攝)
星辰在線12月13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湯佛 實習記者 黎蕾 顏美)12月12日,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大賽閉賽式在位於株洲的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大禮堂落下帷幕。
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王仁祥在介紹本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有關工作情況時談到,教育部連續兩年將此項大賽放在湖南株洲舉辦,由湖南省教育廳和株洲市人民政府承辦,是對湖南職業教育最好的信任和支持,也是推動湖南職教改革的強大動力。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期間,對湖南提出了「三高四新」的指示要求,為此,湖南職教人將以成功舉辦這次國賽作為新的起點,聚焦服務「三個高地」、「一帶一部」戰略,踐行新擔當、新路子、新作為、新篇章的「四新」使命。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副司長宋磊指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質量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迫切需要高素質技能人才,職業教育大有可為,也應當大有作為。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張國輝在講話中指出,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必須深刻認識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近3億師生的在線教學,既是對教育信息化發展成效的一次突如其來的檢驗,也是化「危」為「機」促進教育信息化「轉段升級」的一次發展機遇。比賽執委會專家組主任、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長王揚南則指出,教師信息素養能力不斷提升、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的教學模式等是本次大賽的新特點。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總幹事李英愛在閉賽式中引用現代著名教育家黃炎培的「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來點出職業教育的目的,李英愛希望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該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獲獎項目名單公示中,經網絡初評和現場決賽,中職組、高職組共產生一等獎82個,二等獎185個,三等獎258個;經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院校局組織評審,軍事職業組共產生一等獎8個,二等獎16個,三等獎24個。其中,作為協辦方的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斬獲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一等獎作品「化工生產車間系統安全,選自應用化工技術專業核心課程《化工安全技術》」,由該校唐淑貞、田偉軍、劉小忠、張翔四人協作完成。該作品創設職場實景,讓學生扮演車間各崗位角色,將車間各崗位安全職責融入到具體角色中,讓學生在3D仿真工廠通過雲端協同完成車間事故現場應急演練,使學生掌握應急協作能力和對應急處置技術,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大賽還評出最佳組織獎9個、最佳進步獎3個、特別貢獻獎6個。其中,湖南省教育廳榮獲最佳組織獎,株洲市市委市政府、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榮獲特別貢獻獎。
【相關閱讀】
提職業教育,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黃炎培。1913年,黃炎培提出實用主義教育主張。黃炎培剖析了舊教育的弊端,認為有必要大加改造,就此創立中華職業教育社,以推廣職業教育為宗旨, 目標是改良職業教育使之適於職業之準備。他提倡普通學校也要有職業教育的因素,在小學初中高中建立起一個由「職業陶冶、職業指導和職業訓練」等環節組成的職業教育體系。
提湖南職教,離不開一座城,那就是株洲。對於株洲而言,一所非省會城市為何能承辦全國性職業教育賽事,這得益於株洲打造的現代職教體系「株洲模式」,這一模式的中職、高職縱向貫通,中職、高中橫向融通經驗引發廣泛關注。據2019年底數據,株洲有高職高專學校6所,中等職業學校26所,其中5所高職高專與6所骨幹中職學校,在12個專業開展了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試點。部份中職與高職合作開設普職融通改革試點班,兩所學校共同設計課程、互派師資、互認學分,為學生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搭建了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