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至8月,高新區新明街道完成財政總收入4.22億元,同比增長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4億元,同比增長9.3%;工業總利潤同比增長118%;限上批零業商品銷售額完成144.74億元,同比增長26.9%;營利性限上服務業營業收入3.39億元,同比增長15.8%。
這是在疫情影響下,新明街道交出的經濟發展成績單。後疫情時代,該街道經濟運行呈現恢復性增長和穩步復甦態勢,各項經濟指標持續回升。
危中搶機,下好發展先手棋。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新明街道既看重大企業「頂天立地」,又重視小企業「鋪天蓋地」。
疫情發生以來,街道領導班子和發展服務辦工作人員雙管齊下,組成助企服務小組,一手牽著轄區內188家規上企業,幫助解決原材料缺乏、招工難等問題,讓企業最大化享受政府相關政策;一手拉著4000多家小微企業,幫他們找市場、拓渠道,精準幫助企業積極自救熬過「寒冬」。
記者 王博 通訊員 王朝武 李筱萌 受訪者供圖
念好「早」字訣,招商引資不停步
優良的營商環境就是競爭力、生產力。眼下,新明街道正在持續推進營商環境便利化行動,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工作,促進政府數位化轉型,推動「證照分離」「多證合一」「不見面審批」改革擴面,優化「無差別全科受理」機制,努力實現重大項目代辦幫辦全覆蓋,不斷提升企業、群眾辦事的便捷度。
隨著政府服務持續提升、營商環境不斷改善,更多項目集聚而來。今年前8個月,新明街道新引進企業176家,總註冊資金18.66億元,同比增長43.9%。
在強化傳統招商渠道的同時,街道深入貫徹以商引商政策,重點聚焦國企上市公司、大型商貿公司、軟體科技公司等。去年第四季度以來新引進的萬御安防、四季康來、皇氏集團全資子公司等重點企業,今年已繳納稅收超過1300萬元。
此外,街道的招商團隊積極「走出去」,不斷加大市外招商引資力度,近兩年相繼走訪了北京、上海、杭州、武漢、洛陽、廣州等地,了解當地產業優勢和培育模式,加快優質項目招引,以最大的誠意將企業引進來。
「疫情後剛復工,我們就召開了經濟科技工作會議,在表彰上年度貢獻突出企業的同時,與重點企業一起部署今年的經濟工作計劃,錨定了新的經濟工作方向和目標。」新明街道相關負責人說,上半年,街道成功引進落戶了一批年稅收超百萬元的高成長項目。這其中,有從事實業投資的浙江力勤投資有限公司,有從事醫療經營的寧波市四季康來醫藥有限公司,也有從事建築裝飾防水防腐工程的寧波戎誠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念好「幹」字訣,企業爭當「領跑者」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不少企業「閃了腰」,但也有許多企業危中尋機,成了行業裡的佼佼者。位於新明街道的寧波海爾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憑「智」出招,不僅研發了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還在產品檢測速度、靈敏度等方面實現突破,被列入世衛組織應急使用清單。
長期以來,核酸檢測市場一直由進口品牌佔據主導地位。但此次疫情中,無論是檢測試劑的研發,還是檢測儀器的供應,都讓世界見識了中國製造的強大實力。疫情暴發後,海爾施公司全體員工放棄春節休假,從大年三十就全力投入到研發和生產的工作中;在供應商、物流企業已經停工的困境下,公司組織員工自己開車,將檢測試劑送到武漢等抗疫一線,保障前線的物資供應。
不僅如此,該公司還為全國多地的醫院和疾控部門,免費提供了上萬份檢測試劑,協助寧波市政府制定復工篩查的技術方案,並勇挑重擔,對復工企業的返崗人員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我們始終認為,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成為醫療領域的領跑者,才能為戰『疫』貢獻最大的力量。」海爾施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餘丁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200%。
肯取勢者可為人先,能謀勢者必有所成。浙江浙能電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是我省電力檢修行業的標杆之一。疫情發生以來,該企業為保證項目檢修進度,克服重重困難,提前統籌安排人員進項目,鼓勵員工加班加點完成任務,全力以赴搶回了因疫情造成的1000萬元營收損失。「基於浙江省爭先創優行動的要求,我們在6月到8月間開展了專項行動,鼓勵員工在迎峰度夏期間外出搶市場爭效益,增加營收600多萬元。」浙能電力公司副總經理戴惠慶說。
企業復工初期,物流受阻,尤其是國際貨運代理行業遭遇了許多困難。寧波天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卻逆勢騰飛,不但創造了包機紀錄,還拓展了海外業務板塊,前8個月銷售額達3億元,比去年同期翻一番。在該公司副總經理吳照傑看來,跨境電商發展愈發小型化、碎片化,貨代服務業要相應轉型升級,「以前,我們提供『海關』到『海關』的服務;現在聯合第三方物流,實現了『門』到『門』的服務,對發貨方可以上門取件,對收貨方甚至可以投遞到家。」
分析今年1月至8月的稅收指標,新明街道的科技創新型企業、醫藥類相關企業正在成為提速最快、灌溉領域最廣的經濟增長點。全球化視野、跨界互聯和精細運作,正在為街道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
念好「實」字訣,「三服務」不負「企」望
作為高新區人口最密集的區域,新明街道轄區內有53個居民小區、23幢商務樓宇,人口4.6萬,當初疫情防控、復工復產任務艱巨。
寧興大廈有70家企業,有商貿企業,也有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等金融企業。當時為滿足樓宇企業的復工需求,新明街道和大廈的運營單位寧波市崑崙國際經貿有限公司一起出謀劃策,指導樓宇企業嚴格落實各項防疫措施。因為管控到位,2月10日,寧興大廈成為轄區首批覆工的商務樓宇之一。
「我們自身的工作比較紮實,街道服務也非常到位,給企業復工提供了許多幫助。」崑崙國際經貿公司資產管理部經理季李昱說,到3月10日,街道23幢商務樓宇全部通過復工申請。
這只是新明街道深化「三服務」的一個剪影。街道發展服務辦有關負責人梳理了上半年抗擊疫情的實招,共有制定系列政策、指導企業復工復產、提供抗疫物資、為員工進行核酸檢測、提供住宿餐飲、兌現政策資金等八大類。以商貿服務業為例,街道共發放疫情補助503.12萬元,受益企業228家。
隔離病毒,不隔離服務。新明街道急企業所急,想企業所想。寧波寧聯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的進口消毒產品供應商,主營產品包括消毒液、消毒噴霧、除菌洗手液等。疫情期間,為保障企業正常開工,街道副主任裘名洪安排專人小組,親自帶隊趕到該企業倉庫,對復工及疫情防控措施進行了嚴格的巡查,確定企業具備復工條件後,連夜為其開具了復工證明。
受疫情影響,部分企業特別是量大面廣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曾面臨或仍處於營收下降的窘境。為此,街道組織相關企業召開專題會議,宣傳政策兌現申報程序,確保扶持資金發放無誤。上半年,新明街道累計兌現政策補助130家企業,合計資金1.18億元,進一步減輕了企業的負擔。
持續提供高效服務,幫助企業「抬頭看天」。今年以來,街道主要領導深入開展企業走訪工作,已聯繫企業600餘次,走訪企業100多家,及時掌握企業經營情況,切實助推企業脫離困境;圍繞「三服務」暢通政企交流渠道,定期邀請重點企業舉行座談會,助力企業在應對挑戰中創新發展;針對轄區中小微企業數量眾多的現狀,積極搭建平臺,組織企業參加阿里巴巴集團總部考察活動,學習企業先進管理模式,並普及雲計算、大數據、網際網路的最新知識。
新明街道辦事處主任王學波:
當好企業危中搶機的「管家」
後疫情時代,經濟如何突圍?我和很多企業負責人交流中發現,他們不僅不會「踩剎車」,反而會「加油門」。因為,機遇永遠屬於勇敢者。
作為企業的屬地管理部門,我們街道立足轄區商務樓宇和企業眾多的區域實際,多措並舉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企業落地生根,再提供更好的服務助力企業轉型升級,從而激活了經濟突圍的一池春水。
疫情初期,我們第一時間幫企業解決防疫物資、原材料運輸、招聘員工等難題,讓轄區企業較早實現了復工復產。企業復工後,我們班子成員帶領街道相關科室工作人員,深入各家大中型企業了解他們的訴求,及時發現企業面臨的困難,並讓相關領導下沉一線,到窗口、坐窗口,實現「一線上班、一線發現問題、一線解決問題」。
隨著國內疫情形勢好轉,經濟車輪也復甦轉動。我們又將目光轉向了廣大小微和初創型企業,為其提供標準化、精細化、貼心化的「管家式」服務。一方面,我們對轄區內23幢商務樓宇排兵布陣,每幢樓宇設立聯絡員,第一時間提供政策諮詢、業務辦理服務;另一方面,我們以高新區開展星級樓宇創建工作為契機,在轄區內初選了4家商務樓宇作為星級樓宇創建試點,與樓宇業主和物業充分溝通,探索把辦事窗口開到樓宇,為企業提供點對點服務,與小微和初創型企業共克時艱。
經過一段時間運作,我們逐漸和轄區企業達成默契,企業只需要操心生產經營等「圍牆內」的事,「圍牆外」的事情,我們街道會盡全力、第一時間幫忙搞定。
(王博 整理)
記者手記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新明街道和不少地方一樣面臨重重考驗。「危中搶機把握髮展主動權。當前,我們要做的就是服務好企業,幫企業提振信心、排憂解難!」採訪時,街道黨工委書記袁曼婭說的這句話擲地有聲,讓轄區4000多家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
如何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一方面,新明街道提早謀劃,精準施策,重大項目招引提早切入、聯合會商。一次次精彩推介、一項項成功籤約、一場場振奮人心的開工,背後是不為人知的汗水以及敢為人先的魄力與擔當。
另一方面,企業是穩定市場的「青山」。面對全球經濟「趨冷」、市場競爭「趨烈」的考驗和挑戰,廣大企業更要科學把握髮展節奏,競相迸發創新活力,做深創業創新文章。對於生產型企業,要綜合平衡產能過剩和勞動力、原材料成本上漲問題,不斷增加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對於科技型企業,要確保人才是「重中之重」,發展差異化的人才招募、發展和保留策略;對於商貿類企業,要延伸服務鏈條,在傳統商貿服務基礎上提供更精細化、個性化的服務。
沒有蹚不過的河,沒有邁不過的坎。「每一次變革都是創新者的機會」,企業在積極尋找「風口」的同時,要真正變成一隻不畏艱難、翱翔長空的雄鷹。
(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