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微博認證為「著名畫家何鐵生」的@何鐵生 在微博發文悼念《今晚80後脫口秀》的幕後寫手賴寶。隨後,經證實,7月19日,年輕作家、《今晚80後脫口秀》段子手賴寶突發心梗去世,年僅39歲……
7月22日,李誕發文悼念賴寶:「寶哥,我們仨來送你了,看你了,還是那麼帥,好好睡吧哥。」
據悉,賴寶曾為《今晚80後脫口秀》寫段子,與李誕、王自健、王建國等明星齊名。賴寶去世的消息傳出後,賴寶生前好友,娛樂圈知名明星史航、沈騰、袁弘、張歆藝等紛紛發文悼念。
7月18日,事發前一天,賴寶還發微博稱:活著活著,夢想竟然變成了欲望……
僅僅一天後,就與人世陰陽兩隔。
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誰也不知道……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平均每5-6秒就有一個心梗發生。據統計,約50%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發病1小時內死於院外,大多數是由於出現了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顫動)所致。
然而,更可怕的是,心梗並不對年輕人豁免,自2005年有調查以來,心梗導致的死亡率逐年上升,而且越來越年輕化。
北京安貞醫院趙冬教授研究顯示,對於25~45歲的年輕人來說,一旦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更是超過90%在院前猝死。這是因為年輕人一旦出現心梗,往往剛開始會誤以為是勞累或者飲酒等等導致的,麻痺大意,而且由於平時冠脈病變可能不太嚴重,突然出現了不穩定的軟斑塊破裂導致血管堵塞,心臟血管來不及建立有保護作用的側支循環,年輕人心肌耗氧量又比較大,所以通常症狀兇險,早期猝死率較高。
心梗並非毫無徵兆,卻經常被大意忽視而耽誤了黃金搶救時間,我國每年診斷的急性心梗患者超過300萬,只有不到10%的患者能得到及時救治。
很多年輕人常常忽視自己的健康,忙於事業、忙於交際、忙於享受,仗著年輕無所顧忌,實際上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恰恰就是誘發年輕人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
據醫生總結,患者在發病前常常有熬夜、勞累、情緒激動、焦慮、大量吸菸等等誘因,經常起病突然,病情進展迅速,容易出現致死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所以平時養成良好的習慣,提早預防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那麼有哪些情況,我們需要提早防範呢?
①有早發的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男性<55歲,女性<65歲)。
②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
③肥胖、少運動。
④高脂血症。
⑤吸菸、飲酒。
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心梗預兆是我們所意想不到的呢?「定焦專家號」微信號曾發文分享過12個意想不到的心梗預兆,這些案例來自北京胸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張健,他從醫20多年,做過8000多例心臟手術,這些總結,能幫助我們在巨大危機來臨之前,識別早期心梗信號,就像地震的預報一樣,及早採取措施,以防萬一。
這12個心梗徵兆,要當心!
1.胸口被膠帶纏繞
胸口感覺被膠帶纏繞,或有一種被束縛感,要當心是心梗的預兆。
2.雙耳突聾
雙耳突聾跟心血管堵塞有直接的關係。在張健醫生接觸的心絞痛患者中,有很多都會出現聽力下降,有的雙耳嗡嗡響,術後馬上症狀消失。所以,聽力突然下降,是心絞痛的一個早期症狀。
3.牙痛
牙痛,尤其是牙痛的部位確實存在牙病,特別容易誤診漏診。所以,高危人群牙痛,先要排除心肌缺血的問題。
4.頭暈
高危人群經常頭暈,或長期頭暈,要小心是心梗的徵兆。
5.腳底疼痛
張健醫生遇到很多患者都有反映腳底疼痛。腳底針刺一樣的疼痛,也是心絞痛的一個表現。這種症狀雖然不多見,但是千人千面,心臟報警的途徑也是千變萬化。
6.肩胛骨疼
張健醫生曾遇到一個女性患者,肩胛骨好像漏風一樣,絲絲地疼痛。機緣巧合發現心血管問題,治療後不疼了。
所以,高危人群伴有肩胛骨疼痛的要注意,這可能是心梗的徵兆。
7.左上肢無力
左上肢無力的情況並不是個例,很多患者表現就是左側肩胛骨和左上肢的難受,酸脹,有的使不上力氣,檢查發現是心肌缺血。通過藥物或者手術改善之後,症狀很快消失。
8.左腿酸麻脹疼
張健醫生曾遇到一個女性患者,術前幾個月左腿一直酸麻脹疼,針灸拔罐都沒什麼用,結果手術改善心血管問題後,腿不疼了。
所以左腿酸脹這個症狀,可能也是心梗預兆。所以左腿的酸麻脹痛,對於高危人群,要高度懷疑心血管問題。
9.頭疼
張健醫生曾遇到一位老年女性,活動走路就會頭疼,後腦勺疼。直到發現右冠出現嚴重狹窄而且鈣化,處理後頭痛就消失。
可見,高危人群伴有頭疼的要注意了,這可能是心梗的徵兆。
10.突然變懶、乏力
這個症狀在高齡老人當中比較常見。沒有其它不適,唯一的感覺就是乏力,嗜睡,不想動,犯懶,這時候要高度警惕心肌缺血問題。
11.臍周疼痛
張健醫生曾遇到一個50歲左右的患者,早晨遛彎回來後肚臍周疼,以為是鬧肚子,但疼的卻越來越強烈。到醫院後,醫生結合天氣寒冷、體溫不高、年齡和症狀,查心電圖發現心梗。血栓抽吸手術後,臍周疼痛就消失了
所以臍周疼痛,對於心梗的高危人群,要高度懷疑心梗前兆。
12.睜不開眼睛
張健醫生曾遇到一個中年男性,8年睜不開眼睛。結果檢查心臟後發現心衰,前降支堵了99%。馬上手術通開血管後,眼睛能睜開了。
雖然無法考證心臟缺血和眼睛之間的關係,但是大家要留意下,如果眼睛突然看不清了,甚至睜不開了,也要關注一下自己的小心臟。
10個危險時刻,心梗易發生!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前任主任委員、解放軍第三醫學中心急救醫學中心主任王立祥在2018年3月30日健康時報心腦血管版刊文,根據臨床案例,發現急性心梗有10個「危險時間」。尤其是高危人群,比較容易在這些時刻發生:
1. 如廁時刻
用力排便時,腹內壓增大,血壓迅速上升,甚至可較平時翻一番,這都會增加心臟負擔,誘發心肌梗死。
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在如廁時切忌用力過猛,大便不順暢時,可通過藥物等方式輔助排便。
2. 洗澡時刻
洗澡時全身血管擴張,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長時間待在密閉缺氧的環境裡,很容易引起大腦和心臟缺血。
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不要在飽餐或飢餓的情況下洗澡,洗澡水溫應與體溫相當,時間不宜過長。
3. 酒席時刻
酒精會引起大腦興奮,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並可誘發心律失常。對於心腦血管疾病者則會誘發冠狀動脈痙攣或急性心梗。
4. 打牌時刻
打牌、下棋時久坐不動,情緒突然激動時,血壓會一路飆升,心率增快,容易誘發心肌缺血。
有冠心病疾患及中老年人在進行打牌、下棋等娛樂時,適當起身活動,利於血液循環。
5. 看電視時刻
長時間看電視會使情緒激動,引起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升高,冠狀動脈痙攣,致使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建議睡前看電視別超過半小時,不看內容過於刺激的節目。
6. 遊泳時刻
遊泳時受到涼水的刺激,也容易引發血管痙攣,出現冠狀動脈缺血而誘發心肌梗死。
建議身體健康的中老年人進行遊泳鍛鍊前做好熱身,完全活動開身體,同時要選擇水溫適宜的地域,避免低水溫的刺激;冠心病患者最好別遊泳。
7. 吸菸時刻
吸菸會促使動脈硬化,也會增大心梗的危險。另外,吸菸會引起冠狀動脈收縮、痙攣,導致血管閉塞,發生心梗。建議所有人都能認識到「吸菸有害健康」,吸菸者儘早戒菸。
8. 晨起時刻
早晨起床,人從「半休眠」狀態甦醒,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容易使已老化的心腦血管破裂,黏稠血液易形成血栓造成栓塞。這就是專家廣泛認同的「魔鬼時刻」。所以,晨起最好在床上活動四肢後再緩慢坐起。
9. 鼾睡時刻
睡覺時「打呼嚕」是一種具有潛在危險的高發性疾病,睡眠過程中反覆出現呼吸暫停,在低氧血症及心肌耗氧量增加的情況下,可導致夜間急性心肌缺血,嚴重還會誘發急性心梗。建議睡覺打呼嚕的人儘早治療,排除風險。
10. 悲傷時刻
悲傷情緒無法排解時,交感神經系統會分泌出大量激素,使心跳加速、動脈收縮,降低心臟泵血功能,進而引起如心痛、氣短和休克等症狀。建議保持心態平衡,切忌過喜過悲。
懷疑心梗,儘早呼叫120!
最後,《201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提醒,在發生疑似心肌梗死症狀(胸痛)後,應儘早呼叫「120」急救中心、及時就醫,避免因自行用藥或長時間多次評估症狀而延誤治療。
年輕並不是放縱的理由,人生也並不僅僅只有熬夜和狂歡。對於過度透支身體的年輕人來說,來日並不一定方長,請記得,不要忽視身體健康,放慢一下工作與生活的腳步,才能欣賞更多美麗的風景。
參考資料:
「定焦專家號」微信公號:《做過8000例手術的醫生告訴你那些意想不到的心梗預兆》
《健康時報》:《心梗高發的十大至暗時刻》
「心路星塵」微信公號:《【聽書】醫生親訴:警惕!28歲小夥突發心梗,要做到這6點才能有效預防!》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