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遷的民間風俗和習慣做法,都有哪些呢?

2021-01-08 蔡駟問好

喬遷,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喬遷,住新房,在城市和鄉村已成為常態。購新房,棚戶區改造,新農村建設,從舊居搬至新居,依照民間的習俗,幸福事也是有一番講究的。自己用心裝修的新家,按照風俗習慣辦事,住進去時圖個吉利,總歸是一件好上加好的幸福事兒。喜到門前,清風明月;福臨宅地,積玉堆金。那麼,民間習俗和習慣做法,都有哪些呢!

喬遷,這個漢語詞彙,出自《詩經·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於喬木。」喬遷,鳥兒飛離深谷,遷到高大的樹木上去。祝賀用語,賀人遷居或賀人官職升遷之辭。喬居,用於搬入新房叫「入宅」,遷入舊屋叫「移徙」。因陽宅管當下的氣運,主宰一家人的健康、財富、事業等,故不能忽視,應當慎重。

在過去,遷居以農曆八日為安,於天亮前進行,取「越搬越亮」之意。屆時先在四水歸堂的廳中,四角上香拜祭,俗稱拜四方神,然後在廳的中央拜祭一次,之後安奉門口土地,拜當天,再安奉祖先神位,這樣手續便完成了。其他的物品依照傳統宜忌擺設,多數大件的東西早就搬到固定位置,只將隨身東西和那些小擺設;或者多多少少都是輕便的物品,順便帶到新居。

遷居時,一般做法是「搬家先搬灶」,搬家時必須先把灶王爺遷移到新居後,其他東西才可搬進屋子,另外有些人還帶些泥土過去,可以避免水土不服,並在搬完家當天黃昏,祭拜地基主。之前一晚上,最好換上一些硬幣,將這些硬幣由主人房床下開始撒起,直至全屋都是硬幣,然後才離去。第二天搬進去時,一打開門即用已購得的新掃帚將硬幣掃進主人房內,然後用紅色的絨布包住這批硬幣,放在床下。儀式完了,就可以開始搬東西入屋了。

老北京人,喬遷新居前首先要鳴放鞭炮。按老北京的說法是「新人新房頭上三隻鬼」,而放炮可以驅走惡鬼,保佑新宅安寧。上海人在喬遷新居時除了放鞭炮,還要燃香。據說燒香不只是為了祈福,還為了安慰土地公公。因為新家佔了土地公公的「地盤」,害得他人沒了地方,所以就在房間的每個角落燒香,讓他老人家享受香火供奉後讓他人另覓新去處。

在浙江杭州灣一帶,喬遷中最先搬入的是「發藍」。所謂「發藍」,是用彩紙糊成的小竹簍,裡面放上頭髮等物品,用於懸掛在廳室中柱的角頂,取其發達之意。再搬入梯子和曬小孩衣褲的「節節高」等,討步步登高的吉利。其後,還搬入萬年青、吉祥草各兩盆,柴米各一擔,取「萬年吉祥」、「柴米豐足」之意。

在江蘇蘇北一帶,搬遷叫「進宅」。進宅時,先搬進一盆吉祥草和一盆萬年青,以象徵萬事吉祥,再放鞭炮,搬進老爺櫃和家堂神龕,已獲祖先之保佑。然後將「子孫桶」拎進房,以期「子孫平安、萬代綿長」,接著搬入家具,在家具上放芝麻秸、蘆柴、安豆(豌豆)、穩子(稻、麥的種殼),以象徵「節節高」、「長遠發財」、「安安穩穩」。

廣東人比較講究風水,搬入新居後,要宴請親朋好友,舉行入夥儀式。這一儀式都是在遵從傳統習俗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新居入夥前必須將門窗打開通風兩三天,叫引進吉氣。而後「拜四角」,向土地神明打個招呼,同時驅走蛇蟲鼠蟻和不潔之物。入夥儀式前一天,裝一桶開水放在廳中,開電風扇吹,代表風生水起。選擇吉日良辰,門口貼上紅紙寫著「進宅大吉」字樣,室內供奉「天神、土地、門神」和祖先牌位,置辦豐盛酒菜,宴請親朋好友,熱熱鬧鬧中走完入夥儀式的各種程序。以示紅紅火火、蒸蒸日上。

遷居時,禁忌也同樣有很多。古代是俗忌太歲。《論衡·難歲篇》記載:「《移徙法》曰:『徙抵太歲兇,負太歲亦兇。』抵太歲名曰歲下,負太歲名曰歲破,故皆兇也。假令太歲在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亦皆避之。」因為面對太歲所在方位和背向太歲所在的方位遷居皆兇,所以民間為了穩妥起見,遷居時必須避開太歲。

此外,民間還有「六月、臘月不搬家」的習俗。也有忌正月、九月遷屋,以為這月遷屋不吉。但總體歸納起來,有以下四點是應該做到的:一是擇吉日,以當地風俗行事。二是生灶火,搬入新居的當天必須開火做飯,人與火組成「夥」,氣旺,丁旺,團團圓圓、甜甜蜜蜜、快快樂樂、美滿幸福。三是空手不入宅,搬家第一次走進去的時候,手上要拿東西,以示以后豐衣足食。四是提前亮燈,新屋提前亮燈,民間說法叫「火庵」,意味家庭興旺。

喬遷之喜,每一個家庭都會遇上的幸福事,步步登高,越搬越亮。用快樂的鑰匙打開嶄新的家,用明媚的心情迎接全新的生活,願好運藏在每一個房間,健康呆在每一個角落。祝願你喬遷得吉祥,生活滿意,財富滾滾來,好運天天相伴!(文/蔡駟讀歷史 圖/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元旦的來歷由來20字50字簡介 元旦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我們都知道,每年的一月一日是元旦節,但是你知道元旦是怎麼來的嗎?你知道有關於元旦的故事嗎?元旦有什麼風俗習慣呢?「元」含有第一和開始之意,「旦」則是一輪紅日從地面開始升起。「元」和「旦」和在一起,就是要人們以蓬勃朝氣來迎接嶄新的一年。
  • 中秋節的風俗有哪些 中秋節有什麼風俗習慣
    每一個中國傳統節日都有著獨特的習俗,例如,元宵節的習俗就是看燈、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清明節的習俗是掃墓、踏青;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粽子、賽龍舟;重陽節的習俗是登高、插茱萸;臘八節的習俗是喝臘八粥等等。對於中秋節的習俗有哪些,肯定有一部分人還不太清楚,下面就一起來看看中秋節的習俗有哪些吧。
  • 阜陽中秋節有哪些傳說和風俗習慣?張燈結彩、摸秋、撂火把
    在阜陽,中秋節有哪些傳說和風俗習慣?為此,記者採訪了阜陽師範大學教授劉宏。劉宏曾任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在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之餘,對阜陽民俗文化進行了深入研究,著有《阜陽民俗文化研究》(與張文波合著)一書。
  • 「百家號鼠你紅」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 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春節作為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對於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你又了解多少呢?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現代年輕人對於春節的傳統習俗關注的越來越少,因此說到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很多90後、00後感到一臉茫然。
  • 西安突現白底黑字招牌丨傳統文化的傳承,也需要兼顧民間風俗習慣
    看到網上的照片簡直驚呆了,西安有一條街上的店鋪被統一換成了黑底白字的招牌,這審美也真的沒誰了。有關人員出來回應:為了配合城牆文化,為了展示明清的文化風格,考慮不周,已經決定整改。但是,在設計這些店面招牌的時候,先過過腦子好不好啊。
  • 西班牙的傳統風俗有哪些?
    西班牙擁有著豐富而悠久的文化,西班牙人非常的熱情奔放、浪漫,注重對生活品質的提高,對夜生活特別著迷,日常也喜歡聚會、聊天,經常會在酒吧、咖啡館裡面聚會,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關於西班牙的一些風俗習慣。
  • 二月二龍抬頭 有哪些習俗和禁忌呢!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月二龍抬頭 有哪些習俗和禁忌呢! 農曆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龍在我國素是主栽風雨的祥瑞之物,因此龍抬頭是復甦和吉祥的象徵。
  • 臘月二十五,家家磨豆腐,你們那裡的風俗習慣是什麼呢?
    其實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想尋求長生不老的丹藥,從秦始皇開始到滿清的皇帝,都曾經孜孜不倦地尋求過。不過誰也沒有成功過,也不可能成功。萬物有生就有死,這是自然規律,誰也無法抗拒,不論你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還是平頭百姓,無一例外。據說劉安當年就是在今天的安徽境內的「八公山」上煉丹。當時為了練出更好的丹藥,需要多種「添加劑」。那時候沒有今天這麼多化學合成的東西,都是普通植物加工而成的。
  • 2020年農曆八月喬遷新居,如何擇吉旺運?
    每到下半年的金秋時節,都會迎來喬遷搬家的旺季。喬遷入宅是人生的一件大喜事,從古自今都備受人們的重視,選取一個丁財兩旺的日子來入宅,將有助於家宅更加興隆。今天,曾繹華老師從擇日學的角度,就今年農曆八月如何喬遷搬家進行一番解讀,供大家參考!
  • 七夕傳統習慣風俗有哪些 10個七夕情人節的傳統習俗簡單介紹
    除了準備禮物和鮮花之外,一些七夕小知識也是要了解一下的。那麼,七夕節有什麼風俗呢?一起來看看吧!七夕節的習俗有哪些?  1、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
  • 中醫認識腐乳有哪些營養價值和功效,有什麼做法呢?
    腐乳,這是很多人所喜愛的一種食物,是我國流傳千年具有漢族傳統民間特色的美食,因為其口感綿柔,回味無窮,質地細膩,香味濃鬱也深受東南亞地區人們的喜歡,是一道經久不衰的美味佳餚,同時,中醫上認為腐乳營養豐富,下面我們和重慶銘醫堂名老中醫一起來看看中醫認識腐乳有哪些營養價值和功效,有什麼做法呢?
  • 插柳枝、染彩蛋 細數清明民間的風俗習慣
    但是清明又不是純粹的節日,它還是季節變化、節氣更新的標誌,清明節的時候民間有許多有意思的風俗習慣 ,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吧。  掃墓  這是清明節最重要的一項活動,人們多把它放在清明節前三天的任何一天。每到清明節的時候,一家子老老少少就會一起來到墓地,通過添土上墳的形式來祭奠先祖。
  • 重陽節的來歷|重陽節習俗|重陽節風俗有哪些
    習俗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等。現在我國將九月初九日定為敬老節。重陽由來已久,《易經》載以陽爻為九。」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出現。據文獻記載,當時民間就有登高、飲菊花酒的風俗。我國人民對重陽佳節歷來有著特殊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佳作。如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過年春節的傳統民俗簡單介紹
    那麼春節有什麼風俗習俗呢?傳戒的傳統民俗介紹。春節的習俗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1、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2、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 喬遷是搬家的意思嗎 搬新家進門吉言怎麼說 喬遷不能穿什麼顏色
    生活中,總會遇到買房換房的時候,到時候就要進行搬家了,大大小小的物件都要妥善地搬到新房。搬家不僅勞心勞力,而且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很多,否則就會影響居住後的運勢。那麼喬遷是搬家的意思嗎?搬新家進門吉言怎麼說?喬遷不能穿什麼顏色?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中秋節的風俗來歷有哪些 中秋節習俗簡短20字30字50字100字
    中秋節有哪些風俗習俗呢?小編整理了中秋節風俗的相關資料,帶大家一起了解中秋佳節賞月、吃月餅的傳統習俗。中秋賞月中秋節的風俗來歷有哪些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
  • 開業喬遷,吉利有寓意的盆栽有哪些?
    開業慶典、婚嫁喜慶、喬遷新居等,就是圖個大吉大利、紅紅火火,為環境增添更好的氛圍,賞心悅目。不論是喬遷新居,還是店鋪開張,擺放一些精緻的擺件,總有吉利討喜的意思。在親朋好友喜遷新居之時送上幾盆盆栽花卉,既送去了一份真誠祝賀的禮物,也是對美好友誼、密切親情的表達。送吉祥搬遷新居和生意開張都要圖個吉祥如意,連擇日子都不例外,何況送禮。
  • 2018年4月5日4時13分清明節 清明節氣節日的風俗習俗有哪些
    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 有哪些傳統風俗?
    那我就告訴你,按中國古老的傳統風俗,父輩不在了,孫子能給爺爺上墳,也能給爺爺以上的祖先上墳。民間給逝去的親人上墳,最能體現親情。中國自古以來的傳宗接代的思想意識,其目的無非是兩個,一個是將自己的血脈延續下去,以男人的姓氏為標誌,以家譜為記錄為主線;一個是希望自已百年後,有子孫後代的祭祀,其中就包括上墳掃墓,以墳祖為標誌。
  • 閩南清明節習俗 閩南清明有什麼風俗習慣?
    吃春餅,表示「年年有剩餘」。這種合萊,正是唐宋詩所說的:「青蒿黃韭簇春盤」。這恐怕是唐宋飲食文化的遺風。  在泉州鄉下農家,應節的食品是包「清明果」。清明果有兩種:一是糯米粉皮,麥餡。一是地瓜乾粉皮,豆沙餡。為滿足春季農作物收成嘗新的欲求,「城肥」(人糞尿)是包給鄉下農家的。「城肥」主稱立約的農戶為「相知」。到了清明節前,「相知」會挑清明果送給「城肥」主。泉俗戲稱為「炮彈攻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