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總書記報告丨富民新村新路子_新聞中心_中國網

2020-11-30 中國網

河西走廊東端,祁連山北麓和騰格里沙漠南源,交匯出一個美麗的地方——古浪。

從古浪縣城開車向東出發約1個小時,一片易地搬遷移民新區——黃花灘生態移民區,映入眼帘,富民新村便在其中。2019年8月21日,正在甘肅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看望當地鄉親。

△微視頻丨富民新村新路子

一路走,一路看,嶄新的房屋、寬敞的道路、整潔的院落,富民新村一片安樂祥和。從「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古浪縣南部山區搬遷後,鄉親們通過發展牛羊養殖和蔬菜種植逐步擺脫貧困,日子越過越有奔頭。總書記聽後十分欣慰,讚許道:「你們走出了高深山區貧困群眾易地搬遷和祁連山生態保護雙贏的扶貧開發新路子。」

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天高雲淡,曾經的荒漠披上了綠衣,一排排日光溫室大棚綿延向遠方。

古浪縣地貌類型複雜多樣,南部為山地,中部為低山丘陵,北部為荒漠。南部山區生活條件艱苦,自然條件惡劣。

△古浪縣南部山區搬遷前的舊貌

從2012年開始,古浪通過防風固沙、生態環境治理,在北部沙區逐步建成了12個移民村和一個綠洲小城鎮,統稱為黃花灘生態移民區。祖祖輩輩生活在南部山區生活的1.53萬戶,6.24萬人,易地搬遷來到這裡。

從山區搬到沙區,一開始,老百姓心裡犯了難。

「在我們山裡,雖然靠天吃飯,但種上些莊稼還是會有收成。」常年住在山區的幹城鄉幹城村村民趙世澤開始時怎麼都想不通,「搬下來後,都是黃沙。黃沙裡怎麼生存哩?要知道幾輩子甚至幾千年,這個地方就沒有住過人的。」

原幹城鄉大魚村村民何振田,也有著同樣的顧慮,「好多農民都不想搬,說還是我們老地方好。」

搬遷一度陷入僵局。

一次又一次的「家訪」,一回又一回的「碰壁」,當時的幹城鄉幹部、現在的富民新村黨支部書記張延堂漸漸摸索出老百姓不願意搬的原因:「一方面是故土難離,再一方面擔心搬遷下來無法生活。」

了解了鄉親們心中的顧慮,張延堂和村幹部們又進行了新一輪的走訪。

「來過無數次,做了無數次工作。給我們講政策,講了很多好政策。」趙世澤回憶道,「當時跟我說,搬下去住房好,路又平,那麼亮堂的房子,大棚給你們蓋,款給你們貸,建好你們自己去種。」

儘管這樣,老鄉們心裡還是沒有底兒。後來,張延堂乾脆直接開車把大家拉到移民點實地參觀。「下來一看,確確實實啥都好。」趙世澤看後,很激動。何振田的觸動更大,他說山下山上相比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幹城鄉幹城村搬入富民新村的村民趙世澤

打出這一系列的「組合拳」後,大家的想法在悄悄改變。「我們老漢們思想落後,工作組確確實實把我們動員了。下來實地看了以後,我們就決定搬下來。」趙世澤說。

慢慢地,搬遷後的「好日子」在山區裡不脛而走。

這張富民新村黨群服務中心廣場展板上的照片,記錄著當時村民們對「下山」的翹首期盼。

富民新村2018年8月竣工,來自8個鄉鎮的1379戶、4580人順利從山區搬了下來。

從此,這4000多人有了新身份——富民新村村民。

在富民新村考察時,村民李應川一家熱情邀請習近平總書記到家裡做客。走進院子、察看屋子,了解住房改善和改水改廁情況後,總書記來到客廳同李應川一家拉起了家常。

「這日子過得好啊?」

「幸福得很。」

「以前是什麼樣的日子?」

「這就是我以前家的狀況。」

說著,李應川拿出在山區居住時的老照片遞給總書記。

照片上,矮舊的土坯房、枯黃的門前草,無聲地訴說著過往的時光……

△搬遷前李應川一家住的土坯房

這是古浪縣南部山區幾代人的集體記憶——

△古浪縣南部山區搬遷前的生存環境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土坯房漏風漏雨,學校極其簡陋,衛生室破敗不堪,吃水需要用毛驢從10公裡外馱回來再存在水窖裡……

脫貧攻堅號角吹響後,40萬畝黃花灘披上綠裝,成為南部山區貧困群眾易地扶貧搬遷的新家園。

能過上現在的日子,李應川很知足。他說自己「不光搬進了新房裡,也搬進了幸福裡」。

△搬入富民新村後的新生活

「搬下來後,新建的富民完全小學基礎設施齊全,師資力量雄厚;6個標準化衛生室,並配有合格的村醫,老百姓有個頭疼感冒,看病不出村;告別了苦鹹水,已經全部用上了自來水;道路到處都是硬化路,不管天陰下雨,走路到家裡老百姓腳上都不沾泥。」

說起這些變化,張延堂滔滔不絕,「人搬遷下來之後,通過宅基地復墾,每戶補助3000元。原來的老房子全部推平之後種上了草,種上了樹,植被恢復非常好。」

人搬了,山綠了;人進了,沙也就退了。昔日的禿山荒嶺,如今有了生機。

△搬遷前後對比圖

「貧困鄉親脫貧是第一步,」在李應川家,總書記語重心長地囑咐道:「要從發展產業、壯大集體經濟等方面想辦法、找出路,讓易地搬遷的群眾留得住、能就業、有收入,日子越過越好。」

為了讓搬下來的鄉親們「日子越過越好」,當地政府因地制宜,決定帶領群眾發展日光溫室大棚和牛羊養殖。

「我們山裡沒見過這東西,心裡也畏難。溫室大棚怎麼種呢?個人心裡沒底,收入到底有沒有?不好說。」像何振田一樣,習慣了廣種薄收、靠天吃飯的山區群眾又退縮了。

「我把羊養上,還有可能賠掉,萬一賣不出去怎麼辦?」張延堂說,發展養殖這條路,起初村民們興致也不高。

了解到大家的想法後,張延堂認識到擺在眼前的三個難題:資金、技術和市場。

問題明白了,答案也就清晰了。堅持問題導向,富民新村逐一破題——

不知不覺中,230座日光溫室種上了,540多座養殖暖棚養上了……2019年底,富民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572元,實現了整體脫貧。

「以前我們只知道吃西紅柿的,下來我們自己也種西紅柿,茄子也吃上了,西瓜也吃上了,親手種下的都吃上了。」如今,趙世澤不僅吃到自己種的蔬菜,更嘗到種植的甜頭,「山下交通便利,各處收菜的車來了,誰的價錢好賣給誰。」

△富民新村村民馮國安

48歲的馮國安在山上放了大半輩子的羊,過去辛辛苦苦養一年,七八十隻羊羔最多賣上四五千塊錢。「現在來到這地方,把它圈養,圈養人舒坦,一天餵兩次,但是效益高,三到四個月就出一圈欄。今年7月,剛剛賣了30多隻羊,可能賣了有7萬多。」

李應川曾是一位外出務工者,「那些年在新疆打工,老伴住在橫梁鄉,一年也見不了一回面。好幾年了,一心想回來。」2018年5月,回鄉探望妻子的李應川聽說家鄉發展得這樣好,毫不猶豫地留了下來;一年後,同樣在外打工的小兒子,也回到了富民新村。

「到以後我們的產業做實了、發展起來了,外出務工人員人絕對就留下來了。」談到未來,張延堂信心十足。

隨著集體經濟的發展,富民新村更高興、更幸福的日子,還在後頭。

「你們高興,我們也高興。」總書記來的那一天深情地對大家說,「共產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給老百姓辦事的,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產黨的事業。」

通過生態扶貧、易地扶貧搬遷,黃花灘生態移民區書寫了生態保護和扶貧脫貧一個戰場、兩場戰役的雙贏。

富康新村、陽光新村、圓夢新村、愛民新村、富民新村……移民區上的一個個村莊,串起一個個脫貧攻堅的奮鬥故事,串起一顆顆走進小康的感恩之心,繼續奔向前方……

總監製丨駱紅秉

監製丨王姍姍 張鷗 劉龍龍

製片人丨興來 吳璇

主編丨寧黎黎

記者丨楊彩雲 趙言言 楊青博

編導丨趙言言 楊彩雲

剪輯丨趙言言

攝像丨惠傑 劉逸晗

攝影丨楊麗璇

視覺丨楊麗璇

鳴謝丨中共古浪縣委宣傳部 古浪縣融媒中心

相關焦點

  • 向總書記報告丨富民新村新路子
    從古浪縣城開車向東出發約1個小時,一片易地搬遷移民新區——黃花灘生態移民區,映入眼帘,富民新村便在其中。2019年8月21日,正在甘肅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看望當地鄉親。  一路走,一路看,嶄新的房屋、寬敞的道路、整潔的院落,富民新村一片安樂祥和。
  • 《新聞聯播》頭條報導了古浪 《富民新村的新生活》
    《新聞聯播》頭條報導了古浪 《富民新村的新生活》 2021-01-07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16 總書記與我們在一起
    赤溪村過去是個特困村,多年來在總書記關心和指導下脫貧成效顯著。在視頻裡,總書記先後同村黨支部書記杜家住、長期關心支持赤溪村扶貧的退休幹部王紹據對話,他向鄉親們問好,叮囑他們保護好綠水青山,走出一條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的路子。
  • 圖說天山新村今昔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從1952年天山一村破土到1954年天山二村開工,都是長寧區向新涇區徵地才得以興建。1956年新涇區改為西郊區。1958年7月,江蘇省上海縣劃入上海市,西郊區與上海縣合併,與天山接壤的新涇鄉、虹橋鄉均劃入上海縣。天山新村因路得名說起建天山新村,還得先說天山路。天山路的「老底子」是上海殖民地時期工部局「越界築路」的產物。
  • 總書記來到我們身邊丨深耕海洋 新藥研發成功時再向總書記報喜
    編者按:6月12日至1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到山東考察。習近平強調,要切實把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不斷取得高質量發展新成就,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 疫情防控丨 芷江侗族自治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示
    疫情防控丨 芷江侗族自治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示 2021-01-11 0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①
    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① 2020-12-02 23: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總書記,我們等您來喝包穀酒!
    (中國網記者房小棋攝)2019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怒江州貢山縣獨龍江鄉的鄉親們回信,祝賀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勉勵他們為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繼續團結奮鬥。「是激勵,更是動力。」「脫貧只是第一步,美好的日子在後頭。總書記的回信極大地鼓舞了怒江州各族同胞擺脫貧困的信心和決心。」
  • 時政新聞眼丨今年考察途中首個座談會,為何聚焦長三角?
    △浦東新區惠南鎮巨幅立體水稻畫新形勢下,長三角承擔怎樣的新使命?面對新形勢、新特徵,長三角被賦予了新使命、新要求。這次考察期間,總書記用「知重負重」這四個字寄語安徽,這同樣適用於長三角。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面向未來,我們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中國應對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重要措施。總書記要求,長三角區域要發揮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製造業發達等諸多優勢,積極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的路徑。
  • 中國發布丨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發布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中國網11月25日訊(記者 林伊人)1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此次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案例由最高人民法院、全國婦聯和中國女法官協會首次聯合發布。近年來,一些極端的家庭暴力事件突破了人們的道德底線,嚴重影響家庭和諧、社會穩定。
  • 向人民報告丨數讀鹿法2020年工作亮點!
    2021年1月14日上午,鹿寨縣人民法院代院長覃琪蓉在鹿寨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向大會作2020年度縣法院工作報告。積極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家事審判向人民法庭延伸、行政訴訟集中管轄等各項改革,提升服務和保障能力。2020年10月,市中級法院在我縣中渡鎮召開了全市法院家事審判向人民法庭延伸工作總結現場會。
  • 每經15點丨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天安門看升旗;蘭州獸醫研究所...
    2丨央視快評:增強必勝信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12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2020年經濟工作。在此之前,就今年經濟形勢和明年經濟工作,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
  • 向警旗敬禮丨西藏路派出所組織警旗宣誓活動
    向警旗敬禮丨西藏路派出所組織警旗宣誓活動 2020-09-02 23: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2020年度學術成果新聞...
    2020年12月2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2020年度學術成果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圖為發布會現場。中國網12月20日訊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以下簡稱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主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2020年度學術成果新聞發布會」今日在北京舉行。本次新聞發布會集中發布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2020年度的代表性科研成果,由文化藍皮書系列和「文化中國書系」兩個部分組成。
  • 習近平總書記向中國人民警察隊伍授旗並致訓詞在人民警察隊伍中...
    央廣網北京8月28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向中國人民警察隊伍授旗並致訓詞,在人民警察隊伍中引發強烈反響。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廣大幹警表示,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四點要求,忠誠履行人民警察職責,為維護國家安全、人民利益、百姓安康、社會穩定作出新的貢獻。
  • 「專訪」推動特色化旗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訪阿右旗旗委...
    楊海表示,阿右旗作為邊疆少數民族欠發達地區,要牢牢抓住大學習大討論這一有利契機,深學細悟篤行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嚴格按照自治區黨委和盟委關於大學習大討論的部署要求和具體安排,多措並舉推動大學習落到實處、大討論取得實效。楊海說,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如何探索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 你好西安丨新聞早餐速遞 6月5日 [語音版]
    會議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對全省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進行動員部署。胡和平黃躍金講話 劉國中傳達中央會議精神 符太增出席 賀榮主持。◆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重要指示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精神,中央掃黑除惡第12督導組進駐陝西省開展掃黑除惡督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