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洪
「檢察新聞宣傳要突出傳播思維、效果導向;採取多種方式介紹業務廳職能,『大名』『小名』都要有;滿足公眾好奇心,打破檢察機關神秘感。」
「我給你提供幾個選題:『三個規定』登記、巡迴檢察、未成年人侵害強制登記制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焦點訪談》策劃人餘仁山提出建議後,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主動「餵料」。
檢察工作是「富礦」,最高檢喊眾媒體一起「挖礦」。1月10日,最高檢邀請中央新聞單位、重點商業網站及新媒體平臺26位相關負責人座談,就加強和改進檢察工作特別是檢察新聞宣傳工作徵求意見建議。
「一年來,各項檢察工作有了新進展。今天請大家來,主要是聽取意見建議,看看檢察工作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讓社會公眾更加了解檢察工作。」張軍檢察長在主持座談會時,簡要介紹了2019年檢察工作亮點,包括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服務保障打好「三大攻堅戰」、平等保護民營經濟、更新司法檢察理念、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推進公益訴訟檢察、做到群眾來信件件有回覆、加強申訴案件公開聽證、沒完沒了抓好「一號檢察建議」等工作。
隨後,與會人員觀看了視頻,了解最高檢組織公開聽證會有關情況。
「新聞媒體要更好承擔普法責任,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人民日報社政文部政法採訪室副主編彭波在座談中表示。
「檢察工作專業性很強,需要進行深度提煉,快速切入群眾關切點,更有效地傳播。比如,可精選一些群眾來信,把檢察機關信訪工作報導深、報導透。」新華社國內部政文採訪室副主任楊維漢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講好檢察故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來了11位相關負責人,陣容強大。
央視中文國際頻道記者胡婧是座談會唯一的外宣記者,她建議加大檢察工作對外宣傳力度。
「很多檢察工作可以對外宣傳出去,體現『四個自信』,比如我們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通過公開聽證保障當事人權益,跟西方辯訴交易有許多異同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張軍就做好檢察對外宣傳工作提出了具體想法。
「您給了我四個選題!」胡婧照單全收。
接下來,央視新聞中心社會新聞部副主任項飛、央廣新聞中心記者孫瑩、央視新聞中心政法組製片人吳闖、央視綜合頻道《今日說法》主編張穎、央視社會與法頻道《法律講堂》製片人蘇大為、央視社會與法頻道《熱線12》副製片人丁海軍、央視新聞頻道《法治在線》主編曾曉蕾、央視農業農村頻道新聞部主任萬靈、央視新聞中心記者奚丹霓從多方面提出意見建議,希望最高檢緊跟社會熱點案事例,有效傳播依法治國理念;利用關鍵節點做好普法宣傳,回應社會關切;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做好檢察新聞產品「二次開發」,多推出具有「網感」的文章;重視檢察視頻資料的記錄、搜集、整理工作等。
「增強檢察新聞宣傳的親歷性、互動性、典型性,多組織記者深入基層檢察一線採訪。」法制日報社編委、理論部主任蔣安傑,政法新聞部副主任周斌,結合自己的採訪經歷提出建議。
新媒體時代,檢察新聞宣傳如何更接地氣?澎湃新聞首席評論員沈彬、新京報評論員王言虎、中央政法委長安劍編輯楊雪建議把經典法言法語融匯到百姓生活中,多講接地氣的話,傳播更鮮活的案例、事例。
百度公司法務部高級經理張青聚,騰訊新聞編委、新聞主編郭泰,新浪網新媒體中心主編霍宇昂,微博政務新媒體學院主編張天毅,搜狐網政府事務部總監許東嶽,網易新聞主編王雪飛,字節跳動(頭條、抖音)政務合作副總經理賈臨遠,一點資訊政務總監沈智偉則從加強新媒體矩陣建設、加強宣傳策劃、加強案例深度報導、重視短視頻作品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點子。
「檢察『金礦』閃閃發光,檢察機關是『礦石供應商』,媒體是『金礦』提煉人。希望媒體朋友一如既往關注支持檢察工作,咱們一起努力,為全面依法治國、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力量!」座談最後,張軍表達了由衷感謝。
最高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童建明出席,最高檢機關各內設機構及直屬事業單位負責人參加座談會。
(本報北京1月1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