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時代財經 馮憶情 編輯:賈紅輝
繼深圳市派發數字人民幣紅包後,蘇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信日前發布消息,值「雙12蘇州購物節」之際官方將面向符合條件的蘇州市民發放2000萬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每個紅包金額為200元,紅包數量共計10萬個。紅包採取「搖號抽籤」形式發放,抽籤報名通道自2020年12月5日0時正式開啟,持續至12月6日24時。
「跟深圳相比,蘇州這次發行數字人民幣本質上還是消費券的形式,這點是一致的。但是,它引入了一些網際網路公司,像京東商城這樣的平臺,所以涉及的面應該會更廣一些。」中央財經大學數字財經研究中心主任、灣區國際金融科技實驗室副主任陳波12月6日向時代財經表示。
線上消費引發關注
「在本次試點中,首次接入了線上場景,支持蘇州市民在購買自營爆款時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變化。作為數位化貨幣形態,未來數字人民幣的主要應用場景必將是線上而非線下場景。」零壹智庫分析師、數字資產研究院研究員蔣照生12月7日向時代財經表示。
據悉,中籤結果將於12月11日公布。中籤的市民可根據「蘇周到」App站內信息的指引下載「數字人民幣App」,查詢抽籤結果並領取紅包。中籤人員可於12月11日20時至12月27日24時通過「數字人民幣App」至蘇州地區指定線下商戶進行消費,也可通過京東商城進行線上消費。這也是蘇州本次試點與深圳存在較大的一點不同之處。
「蘇州這次試點選擇和京東商場合作有多方面的原因,現在是臨近雙十二,而京東商城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電商平臺。另外,京東數科和數研所有緊密的合作,此前北京消費卷也是給了京東APP發放。」支付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12月7日向時代財經表示。
今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京東數科達成戰略合作,共同促進數字人民幣的移動應用功能創新及線上、線下場景的落地應用,推進數字人民幣錢包生態建設。據悉,京東APP也是今年北京百億消費券的獨家發布平臺。
「這意味著京東有承接數字人民幣紅包發放的能力。」王蓬博認為,參與試點的網際網路平臺,首先需要具備相應的技術條件,無論是對數據的改造能力,還是對系統的改造能力,都能夠支持數字貨幣紅包的發放;另外,平臺的穩定性也非常重要,能夠保證大規模高頻率情況下,用戶的正常訪問。
蔣照生認為,除了線上消費,此次蘇州公測還有兩大值得關注的內容:首先是增加了郵儲銀行和交通銀行作為指定運營機構,至此六大國有銀行都已全面參與數字人民幣試點,符合此前業界的預測;其次是蘇州數字人民幣紅包將開始試點離線錢包,離線支付開始應用。
「要明確的是,蘇州這次的試點仍然只是數字人民幣研發過程中的一次常規性測試,參與的用戶仍以白名單形式選擇,參與規模和應用場景依舊只能在規定可控的範圍內進行。」零壹智庫分析師、數字資產研究院研究員蔣照生12月7日向時代財經表示。
官方表示,為深入推進數字人民幣蘇州試點測試,結合「雙12蘇州購物節」,在蘇州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活動。本次活動也是蘇州市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期間,為刺激消費、拉動內需開展的創新實踐,對推動本地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DCEP是購物券?
事實上,自數字人民幣全國試點以來,一直有觀點質疑:「DCEP目前還只是購物券」。
「數字人民幣雖然在深圳和蘇州的公測中以紅包的形式進行,但並不會改變數字人民幣的法定貨幣的本質,只是在此前的公測場景中體現出購物券的某些特性。正如傳統紙幣可以被當作購物津貼、高溫津貼等各類補助發放一樣,數字人民幣目前亦是如此,只是其定向流通效果更強,能保證補助資金直接流入指定場景,這也是數字人民幣的技術優勢所在。」蔣照生表示。
此前,央視大型紀錄片《華爾街》顧問陳思進在微博上表示,央行司長發布會明確表示人民幣數字貨幣不能兌換黃金和外匯,引起譁聲一片。
「在當下,數字人民幣的一個主要使用場景是消費券,是用來鼓勵消費的,而不是用來完全代替現有的貨幣,所以不能兌換黃金和外匯,也是合情合理的。目前,數字人民幣的法律地位還沒有明確,未來一切可能都是有的。」陳波表示。
蔣照生認為,為穩妥推進,防範出現系統性風險,數字人民幣現階段將以服務國內市場、聚焦零售端場景為主,所以短期內可能還無法兌換外匯、黃金等,但這並不意味著未來數字人民幣一直不行。「目前預設的冬奧試點場景或許就是未來進行數字人民幣與外國貨幣進行互兌互換的天然應用場景。」
「從全球來看,以數字貨幣替代現金是主要趨勢。當然,在未來數字人民幣應用的某些場景,數字人民幣可能會體現出M1或M2的某些特性,甚至有可能會逐步對M1/M2形成替代。」蔣照生表示。
蔣照生認為,現階段數字人民幣主要替代M0,而非M1和M2,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基於銀行帳戶的M1和M2已基本實現電子化和數位化,支持M1和M2流通的銀行間支付清算系統、商業銀行行內系統以及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各類支付手段能夠滿足現階段經濟發展的需要,用數字貨幣對M1和M2進行替代會對現有系統造成巨大資源浪費,且不一定會提高實際效率。
另一方面,對M1和M2進行改造的連鎖效應更為明顯,可能因為影響商業存款而引發信用擴張和貨幣乘數效應,擾亂現有經濟秩序。「數字人民幣定位替代M0是當前最穩妥也是最明智的選擇。至少短期內數字人民幣替代M0的定位不會發生改變。」蔣照生表示。
那麼,DCEP的定位是替代M0,或許只是現階段的一個權宜之計?「數字貨幣從發行到被市場認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期間需要接受很多考驗。目前,深圳也好,蘇州也好,都只是剛剛開始測試,還不能夠得出一個確定的結論。央行到底想把數字貨幣定位成什麼樣的功能,幾種路徑都可能存在,最後會選擇哪條路徑還是取決於各種因素綜合考量。」陳波表示。
數字貨幣掀起全球浪潮
有觀點認為,發行數字貨幣就可以「彎道超車」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很大程度上這其實是一種誤解。
「人民幣國際化,目前看來還不是寄希望於DCEP來實現。DCEP目前是替代國內的M0,能不能走出去,高度取決於國際社會對於人民幣的認可度。DCEP是一個新生的事物,國內尚且缺乏認可度,要獲得國際上的認可存在一定難度。此外,由於DCEP還會涉及個人隱私方面的一些質疑,國際化會面臨更大的挑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向時代財經表示。
陳道富認為,現在是主權信用貨幣時代,最大的問題是缺乏發行的約束,「比如疫情期間,全世界都在採取量寬政策。而且,各個國家用不同的紙幣,帶來了兌換之間的高成本和複雜性。所以,市場上有一股力量在推動建立全球一體化的貨幣體系。數字貨幣某種程度上是在這個浪潮裡面形成的。」
自美國科技巨頭臉書推出Libra數字貨幣計劃以來,Libra就被認為是世界新貨幣競爭的利器,許多國家擔心本國的法幣地位受到Libra擠壓。
「Libra最開始也是想解決跨國貨幣兌換之間的高成本問題,高盛等傳統金融機構也發行了自己的代幣,這是另外一個貨幣體系,不是主權信用貨幣,也不是實物貨幣,從現在看,是以大家對算法的信任作為基礎,未來會不會往更高的層面發展,還有待於數字貨幣本身的演進和發展。但是,這個空間是在的。」陳道富表示。
事實上,在Libra 1.0和2.0白皮書中都明確提及,協會的長久願景是要為17億缺少銀行或金融服務的人提供服務。如果Libra成為廣泛採用的價值存儲方式,據歐洲央行預測,Libra儲備的管理資產總額可能達到3萬億歐元左右。
不可忽視的是,數字金融的流行也給傳統金融市場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在技術帶來的便利與風險中讓金融服務更安全,成為各國監管機構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
「數字金融應該如何監管,現在還沒有破題。什麼是數字金融並沒有統一的說法,會產生什麼樣的形態也沒有說法,數字金融的發展和監管是在並行中共同探索的一個過程。」陳道富認為,數字金融使得金融系統的複雜性特徵更突出,金融風險的形態和傳導也出現重大改變,但是,並沒有改變需要規範和調整的金融關係。
「金融本質上處理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藉助信任實現資源在時間空間上的再配置,屬於社會技術,這與使用何種信息技術無關。」陳道富認為,現實與數字的接口,以及數字空間的處理,是數字金融監管中的關鍵節點。「面對金融的技術重構和更複雜的市場化的生命系統,監管部門的風險管理可能需更謙卑,更多提升和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