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11月27日報導,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此前一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雖然當前兩國關係處於一個「不同尋常的」的時期,但「我們想要與中國和諧共處,建立積極的關係。他們是我們最大的貿易夥伴。」
就在3天前,莫裡森在對英國智庫發表的演講中稱,澳大利亞不是美國的「哈巴狗」,並表示中國的經濟崛起對澳大利亞乃至全球經濟都有好處。他在演講特意點讚中國的扶貧工作,強調:「不會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那樣,讓更多的人擺脫貧困」。
話裡話外,莫裡森都透著滿滿的求生欲。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澳大利亞這個國家,堪稱世界舞臺的一朵奇葩。中澳兩國遠隔重洋,不但沒有任何矛盾可言,而且中國為澳大利亞貢獻了巨額的貿易收入。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市場,也是最大的貿易順差對象國,澳大利亞每年的對華貿易順差多達五六百億美元。
中澳經濟互補性很強,澳大利亞從中國經濟發展中收穫到了巨大好處,可澳大利亞卻偏要逞能鬥狠,跟著華盛頓向中國捅刀子。在川普改變對華戰略這幾年,澳大利亞是全世界對華最狠毒的國家,即使是美國政府都比不上。無論是打壓華為、中興,抓中國記者,要求調查中國為新冠疫情負責,還是反華宣傳,一次比一次極端。
對於澳大利亞,中國方面可以說一勸再勸、好話說盡。可越是這樣,澳大利亞跳得越歡實。也正因為如此,伴隨中澳政治關係的冷卻、惡化,經貿關係也出現了很大的困難。今年以來,澳大利亞的大麥、葡萄酒、牛肉、龍蝦等農產品,屢屢曝出因種種原因無法通過海關檢查。具體原因,有的確實是有原因,但有的原因「你懂的」。
為什麼莫裡森現在會向中國服軟,頻頻釋放善意呢?大家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澳大利亞的煤炭繼農產品之後也出問題了,有幾十艘大船被滯留在中國港口,而10月份亞對華出口的動力煤已經環比暴跌了62%。
煤炭與前面的農產品不一樣,可是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的大宗商品,金額以千億論,每年為澳大利亞帶來巨大的利潤。煤炭與鐵礦不一樣,可替代的國家太多了,而且都在中國周邊,比如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即使中國自身都是煤炭大國
打蛇打到了七寸,也難怪澳大利亞會慌得一批。但在澳大利亞沒有以實際行動彌補自己的過失前,絕不能因為總理莫裡森的幾句軟話就放過澳大利亞。更何況,莫裡森此舉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要知道,澳大利亞社會經過反華政客的動員,如今充斥著反華情緒。
在澳大利亞社會反華邪火沒撲滅前,對澳施壓不能有絲毫放鬆。否則,到時候換一個總理上來又得重頭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