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過年放假安排時間表:2021年農曆新年放幾天假
春節又叫「年節」、「大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春節是新的開始,預示著新的希望。那麼2021年春節過年時候放假安排是如何?會放幾天假?一起和閩南網小編來看看吧。》》更多關於2021年放假通知請點擊:2021年法定節假日放假安排 2021年最新放假通知時間表
2021年春節是2月12號,農曆時間是正月初一,星期五。
2021年春節(過年)放假安排:2月11日(周四,除夕)至2月17日(周三,初六)放假,共7天。2月7日(星期日)、2月20日(星期六)調休上班。
2021春節放假
源遠流長的「年」
第104個「春節」
年的源頭很難考究,一般認為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末的祭祀活動。
《說文解字》中說:「年,谷熟也。」由於一年分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穀物的多寡意味著年景的好壞,因此,「過年」旨在祈盼、慶祝五穀豐登糧滿倉。明代起,過年的歡慶活動一般要到正月十五之後才結束。
民俗專家指出,將農曆正月初一作為過年之日,稱之為「春節」,並且放假,是辛亥革命以後1914年開始的。新中國成立前夕,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改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紀年。從此,正式將公曆1月1日稱「元旦」,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節,我們這樣過
春節雖定在農曆正月初一,但各類節慶活動卻並不止於這一天。從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辭舊迎新,至除夕和大年初一達到高潮,歡慶活動一般要到正月十五之後才結束,可謂是中國人的新年「嘉年華」。
吃團圓飯
吃團圓飯,是家家戶戶最熱鬧最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桌上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二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
吃餃子
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人家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添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從明代開始盛行。
貼窗花
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貼在窗戶上,所以也被稱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也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貼福字
「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圖案的。
貼年畫
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墨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燃爆竹
中國漢族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祭祖
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有的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順序上香跪拜。漢人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盛以高碗,頗有鐘鳴鼎食之意。
迎財神
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誕辰,所以人們一般在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祭品中必須有羊頭與鯉魚,羊頭有「祥」之意,供鯉魚則因為「魚」「餘」諧音。初五零點後,人們開始燃香放爆點菸花,歡迎財神降臨人間。之後,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歡慶到天亮。
掛燈籠
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彩,起源於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除夕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除夕之夜守歲,門口掛著紅燈籠,堂屋燃著熊熊的紅火,點著蠟燭或油燈,一家人圍桌而談。
發壓歲錢
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由長輩發給晚輩;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枕頭下;有的要孩子們追討到長輩臥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後把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老人家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
關於春節,你知道多少
春節的時間(農曆正月初一)在公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間遊動
「最早的春節」(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遲的春節」(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個月。
根據曆法計算,如果農曆不進行人為調整的話,2319年2月21日將迎來「史上最晚春節」,此前春節最遲出現在公曆2月20日,為1920年和1985年。
春節可能有兩個
閏春節,又稱「閏正月」,從公元 1645 年使用歷理置閏制開始,到公元 2800 年,農曆閏正月只發生 6 次,其年份分別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
嗯。最近一次要等到 2262 年,我們沒緣分碰見了。
春節每天慶祝內容都不同
春節雖然是一個整體性的習俗,但是每天的慶祝內容卻不相同。從初一到初七,分別是雞日、犬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和人日。傳說女媧先用六天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積累了經驗後在第七天才造出了人。
所以,初七為什麼要上班?!
春節不只中國有
世界上除了中國之外,還有很多國家將農曆新年列為法定假期,分別是:韓國、朝鮮、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模里西斯、緬甸、汶萊。另外,以前的日本也過農曆新年,但明治維新後廢除了農曆,節日也直接搬至陽曆。
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竹子
關於爆竹的最早可靠記載見於南朝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當時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裡燒,因竹子焚燒發出「噼噼叭叭」的響聲,故稱爆竹。而新年起床第一件事也是爆竹。
以後火藥出現,人們將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燃燒,產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漢族民間開始普遍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藥編成串做成「編炮」(即鞭炮)。
正月不理髮
「正月不理髮」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認為春天應該讓頭髮散開自由生長,而不該剪斷,診察發爪可以斷重病、決生死,但「剃頭死舅舅」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哦。
拜年抱拳有學問
男子拜年抱拳要「左抱右」,中國傳統習慣尚左貶右,所以抱拳時要用左手包右手,此謂「吉拜」;如果右手包左手,則稱為「哀拳」,是向別人報喪或求饒時使用的手勢。女性抱拳則相反。
責任編輯:鄭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