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時常在網上衝浪的同學們來說,字國內通過線上媒體獲得各種諮詢已經成了習慣。那麼當我們開始留學了以後怎樣才能最直接準備的獲得英國當地一手新鮮諮詢呢?同學們常用的油管和推雖然是一種辦法,但是千萬不要忘了當地主流媒體啊!那麼英國的主流媒體有哪些呢?在英國,媒體主要分為通訊社、廣播電視和報紙,今天和小狸一起了解海外資訊平臺吧!
通訊社
英國共有3家通訊社,分別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路透社、還有新聞聯合社和AFX新聞有限公司。其中我們熟悉路透社是最著名的一家通訊社,是世界前三大的多媒體新聞通訊社,總部設在倫敦,它以提供新聞報導給報刊、電視臺等各式媒體,並向來以迅速、準確享譽國際。
廣播&電視
全英國共有4家廣播電視公司,其中,英國廣播公司(BBC)始於1922年,基本是半官方的電視公司。相信很多同學對它也是特別熟悉了,很多讓我們驚嘆的紀錄片就出自他們之手。在1955年英國獨立電視臺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國唯一的電視、電臺廣播公司。在英國無線電廣播中,BBC迄今保持著統治力量,收聽率達到了人口的56%。現在,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擁有高知名度的媒體,還提供其他各種服務,包括書籍出版、報刊、英語教學、交響樂團、網際網路新聞服務。迷倒萬千少男少女的《神探夏洛克》和《唐頓莊園》等都是BBC製作精良的劇集。BBC現在還有有一個收聽直播節目的手機App,每天聽一聽也是不錯的英語聽力練習。
除了BBC,英國還有一些還有商業獨立電視公司如ITV、SKY、BSB電視臺,其中ITV(英國獨立電視公司)是BBC最大的競爭對手,也是英國最早的商業電視臺。1998年時風靡世界的風靡世界的問答節目《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百萬富翁》)就是在ITV播出的,這臺節目後來也成了著名印度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故事背景。
報紙
雖然在國內我們已經很少通過報紙來獲得諮詢了,但是報紙一直是不可缺少的英國元素,傳統的英國紳士形象就是身穿禮服、左手拿傘、右手持報,甚至有一種說法:從英國人讀的報紙可以看出他(她)所處的階級。
在英國,報紙主要分為嚴肅類報紙和通俗報紙,其中,嚴肅類報紙內容廣泛,政治、經濟和國際事務都有涉及,文章較長,用語正式規範。
通俗類的報紙文章量多,但內容絕不嚴肅,多介紹類似於明星戀情等花邊新聞。文章篇幅短小,語言簡練,通常選用大幅照片。嚴肅類主要的報紙有《衛報》(The Guardian)《獨立報》(The Independent)《泰晤士報》(Times)《每日電訊》 (The Daily Telegraph)和《金融時報》 (The Financial Times)等;通俗類報紙主要有《太陽報》 (The Sun)《每日快報》(The Daily Express)和《每日郵報》(The Daily Mail)等等。它們各有側重,風格也都不太一樣。
《衛報》
在眾多英國報紙中,《衛報》(The Guardian)是持自由派觀點的綜合性全國報紙。即將迎來200周年的《衛報》,在2014年與《華盛頓郵報》一同因披露美國政府的大規模監控活動而獲得新聞界最高榮譽獎–普立茲獎。
《衛報》也是業界公認的擁抱新技術的先鋒。它是英國媒體中率先意識到在數字時代媒體必須進行大變革的機構之一。「四五年前那家批評我們「數字優先」策略的媒體,如今自己也採用了這個策略。」《衛報》現任CEO安德魯米勒近期在倫敦政治與經濟學院(LSE)的一次演講中說。
《金融時報》
作為在全球各大金融機構的高層決策者中擁有眾多讀者的媒體,英國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無疑是現今最主要的商務媒體之一。
《金融時報》為員工數位技術的培訓也費了不少心思,除了平時有各種新媒體培訓講習班,每年還有一次大的「數字周」(digital week)。「在這一周時間裡,密集安排各種數位技術相關的培訓課、研討會、 講座等,也會從外部請很多專家過來 跟大家交流。」即使這樣, 也並不是所有年齡稍大的老編輯、記者都能適應,因此一些老編輯記者只能選擇提前退休了,《金融時報》也 允許這些人自願裁員。
《電訊報》
正如《衛報》CEO 安德魯·米勒所說的「如今的新聞就是視頻」,《電 訊報》集團對視頻的重視程度絕不亞於《衛報》。《電訊報》 視頻部從寥寥數人不斷壯大,人數翻了數倍。
在《電訊報》網站上,特別開闢視頻欄目板塊,並列於文章排行榜板塊之上。在一些重大新聞事件中,《電訊報》視頻部也和BBC、天空衛視(Sky)等老牌視頻媒體競爭。
此外,《電訊報》媒體集團員工對歐洲時報記者介紹,《電訊報》內部還專門成立了大數據部門,該部門與每個採編部門特別設立的計劃師 (Planner,區別於普通新聞策劃人)對應聯繫,告知近期民眾搜索和關注的焦點以及趨勢,從而以此計劃新聞專題和策劃,使新聞報導更能符合讀者需求。
《泰晤士報》
英國老牌媒體《泰晤士報》從 2006 年就開始了新媒體轉型之路,網站實行全天候更新,並採用文字、圖片、視頻結構的報導模式。2010 年 7 月, 創建了網絡「收費牆」制,並且是英國率先研發 App 的媒體,在數位化領域走在前列。
《泰晤士報》推出包含網站和 APP的「數位化」訂閱套餐,數字訂閱用戶也可享受原來報紙用戶的「泰晤士報增值會員(Times +)」身份, 會員除了可以閱讀新聞信息,還能得到很多附加服務,比如獲得倫敦時裝 周的最新資訊、名人、明星講座的名額、出席電影首映式名額、免費電影票、餐券等。這成為吸引訂閱用戶的重要手段。在轉型過程中,《泰晤士報》也較早就創建了新視覺團隊,打造可視化新聞。
大熱的英國情景劇 Yes, Prime Minister也曾經調侃過幾類報紙的讀者:讀泰晤士報和金融時報是右派,比較保守,而讀衛報是出了名的激進,偏左。
同學們可以多通過英媒了解資訊不但可以豐富視野、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還可以學到地道的英語,所以即將開始英國留學生活的同學們不要忘了這個可以了解當地生活的好工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