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龜
中華草龜體為長橢圓形,背甲稍隆起,有三條縱稜,脊稜明顯。頭頂黑橄欖色,前部皮膚光滑,後部其細鱗。腹甲平坦,後端具缺刻。頸部、四肢及裸露皮膚部分為灰黑色或黑橄欖色。雄性體型較小,尾長。雌性背甲由淺褐色到深褐色,腹甲棕黑色,尾較短。頭、頸側面有黃色線狀斑紋,背甲有三條縱向的隆起,後緣不呈鋸齒狀;成熟雄體背部為黑色或全身黑色,雌體為棕色,腹面略帶一些黃色,均有暗褐色斑紋;四肢比較扁平。

頭較小,頭背皮膚光滑。背甲與腹甲以骨縫相連,甲橋明顯,有鮮明的黃色細線紋從吻端經眼和頭側,並沿頭的背腹面向頸部延伸。在頭和頸側至少有8條黃縱紋。四肢及尾亦滿布黃色細線紋。體較扁。背甲具3稜,脊稜明顯,略斷續。側稜由每枚肋板的一個突起相問連接而成。頸盾梯形或長方形。椎盾5枚,第一枚五邊形,第二至第四枚六邊形,寬均大於長。肋盾4對,呈不規則四邊形。緣盾12對,兩側的緣盾微向上翻。各盾片均有同心紋及中心疣輪。緣盾的中心疣輪位於外側後緣。肋盾的位於背上方。椎盾的位於後緣中線。
石金錢龜
黃喉擬水龜背甲扁平,棕黃綠色或棕黑色,具三條脊稜,中央的一條較明顯,後緣略呈鋸齒狀。腹甲黃色,每一塊盾片外側有大墨漬斑。四肢較扁,外側棕灰色,內側黃色,前肢五指,後肢四趾,指趾間有蹼,尾細短。
黃喉擬水龜
個體中等,呈扁橢圓形,成年龜甲長150mm左右,頭較小,頭背光滑無鱗,黃色或黃橄欖色,頭腹面及喉部為黃色故名。鼓膜圓形,黃色,頭側眼後至鼓膜處有一黃色縱紋。背甲棕色或棕黃色,有3條縱稜,只有中央稜明顯,背甲較低平,邊緣整齊,後緣微呈鋸齒狀,腹甲淺黃色,每一盾片的後緣中間有一方形棕色黑褐斑,有的不明顯,呈全黃色稱為象牙板。
臘戍擬水龜
頭部較小且窄,頭頂部呈橄欖色,頭側具2條黃綠色縱條紋,其中一條延長至頸部,另一條僅到鼓膜處。背甲棕色(幼龜)或棕黑色(成龜),背甲中央具3條嵴稜,背甲前後綠均不呈鋸齒狀。腹甲淡黃色,每塊盾片上具放身教射狀棕黑色斑塊,腹甲前緣平切,後綠缺刻。四肢橄欖色,前肢5爪,後肢4爪,指趾司具蹼。尾橄欖色,較短。
黑頸烏龜
體型較大。吻略突出於上喙,向內下側斜切。甲橋寬,棕褐色或黑褐色,與腹甲顏色截然不同。背甲具一縱稜,無側稜。吻呈圓錐狀,略突出於上緣,吻端向內下側斜切;上顎喙緣平直,無細齒;眼大,眶圓,眶間距較狹窄。背甲長橢圓形而平扁,後側緣較前側緣略寬;有一明顯脊稜,無側稜;頸盾1枚,鐘形,小;椎盾5枚,偶有6枚者,第一枚五邊形,第二至第四枚為六邊形,寬大於長。
日本石龜
整體基本上都是棕色的,而頭部顏色會稍淺一些,兩側和頜部上長有深色的斑點。可能有一條稜突,其上也許會有一條淺色的條紋,但也許沒有。後緣呈明顯的鋸齒狀。背甲上可能具有清晰的特徵性的年輪,還可能會有由放射狀的細溝構成的精緻紋樣。腹甲上有一個缺刻。一些較大的雌龜,其背甲的直線長度可達7cm,但大多數往往都要小一些,5-6cm。成體的背甲長度為13-18cm。日本石龜的體色呈棕色,略略帶點黃。
安布閉殼龜
背甲隆起,殼高約等於殼長的二分之一。 背甲有明顯的脊稜,後緣圓,無凹缺。頭背棕橄欖色至暗棕色;頭側黑色,有三條鮮明的黃色縱紋。腹部黃色,每枚盾片的後外緣均有一暗棕色圓形斑。
黃緣閉殼龜
黃緣閉殼龜頭部光滑無鱗,鼓膜圓而清晰,頭部背面淺橄欖色,吻前端平,上喙有明顯的勾曲,下頜橘紅色,兩眼後各有一條金黃色寬條紋,兩紋在頭部背面交匯成「U」形弧紋,紋後的頸部呈淺橘紅色。背甲絳紅色或棕紅色,高而隆起,正中有一條淡黃色脊稜,殼高約為殼長的1/2,背甲緣盾略上翹,盾片上有較清晰的同心環紋。腹甲棕黑色,外緣與緣盾腹面呈米黃色,腹甲前緣略突出,後緣呈橢圓弧形,前後邊緣均無缺刻。背甲與腹甲間、腹甲前後兩部分間借韌帶相連。腹甲前後兩部分能向上閉合於背甲,頭、尾及四肢可完全縮入殼內。四肢略扁平,上覆有瓦狀排列的鱗片,呈灰褐色,前肢基部呈淺橘紅色,具五趾,後肢基部呈米黃色,具四趾,趾間具微蹼,尾短,兩後肢之間及尾部的皮膚具疣粒。
鋸緣攝龜
成體背甲長14-18cm,寬9-12cm,殼厚5-7cm。頭部適中,背部為灰褐色,散有蠕蟲狀花紋,眼後至額部有鑲黑邊的窄長條紋,上喙鉤曲,眼較大。背甲為棕黃色,較隆起,上有三條嵴稜,前緣無齒,後緣具八齒。腹甲黃色,邊緣具不規則大黑斑。成體背腹甲之間及胸盾與腹盾之間有韌帶發育,僅腹甲前半可活動閉合於背甲。無腋盾及胯盾。尾短,四肢具覆瓦狀鱗片,趾指間具性體型較大,尾短,肛孔距腹甲後緣較近,腹甲中央平坦。
以上是比較常見的草龜臉的龜。後期會介紹巴西臉的龜,和其他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