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最人物
ID:iiirenwu
文:北方女王
戰鬥到不惑之年的蔡依林,一直想保護作為歌手的尊嚴。
「離開了周杰倫,蔡依林什麼都不是」,站在當下的時間維度再看這句話,著實像個笑話。
從1999年出道至今,蔡依林經歷過外界從未停歇過的抹黑,如今的她早已不在意了。她不斷地進行自我審視,用二十年的時間把「地才」的屬性發揮到極致。
捷克首都布拉格,浪漫氣息瀰漫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2003年,周杰倫為蔡依林寫下歌曲《布拉格廣場》,並參與說唱部分。後來的流行語「那群白鴿背對著夕陽,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便出自這首歌。
最初,周杰倫要找一位小男生和蔡依林對唱,可是,那男孩連唱了好幾遍,總差點感覺,周董只好說:「我自己來!」
周杰倫「幫腔」幫到喧賓奪主,新力唱片主管為其註解:「這就是愛的力量。」
《布拉格廣場》一經面世,所有人都希望「雙J戀」成真,她是城堡裡的公主,而他是那個騎士。
蔡依林歌曲《布拉格廣場》mv
可是童話終究只是童話。
這對年輕人最終分道揚鑣,過起了截然相反的兩種生活。
「雙J戀」化為泡沫後,很多人說:「離開了周杰倫,蔡依林什麼都不是。」
打破這句話的偏見為自己「正名」,蔡依林用了20年的時間,年紀輕輕,便落下了一生的註腳。
梭巡半生,一路走來的痛楚,只有她自己知道。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了煙。
蔡依林發布了自己的一組近照,照片中,她身穿黑色運動背心,扎著丸子頭,做著瑜伽。
此時的她,即將40歲了。
有網友在下面評論:我讀小學時蔡依林長這樣,現在我出來工作了蔡依林還長這樣。
蔡依林的名字充滿爭議,因為喜歡她的人,和討厭她的人一樣多。
1999年之前,蔡依林還是蔡宜凌。
從小是家人眼中乖乖女的她,一直努力念書,理想是成為一名英語老師。
如果不是因為高三時參加的一場音樂比賽,她今天的人生道路可能就會被改寫。
十八歲那年,還在景美女中上學的蔡依林,在學校以及同學的推薦下參加了 「新生卡位戰」音樂大賽。
從小喜歡唱歌的她,從兩萬人中脫穎而出獲得冠軍。
一年後,蔡依林與環球唱片籤約,正式進軍歌壇。
首張專輯《Jolin 1019》一經推出,便以40萬張的總銷量 ,榮獲第七屆新加坡金曲獎「最佳新人金獎」。
年僅19歲的蔡依林,被媒體稱為新生代的「少男殺手」。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來的太晚,快樂也不那麼痛快。
可來得太早,少女應有的痛快,也全都被壓力取代。
一夜爆紅之後,迎接她的不是聚光燈下的鮮花和掌聲,而是被輿論充斥的星光之路。
被嘲諷造型奇葩、身材不好、長相土氣……那時的蔡依林,走在街上,覺得大家都很討厭她。
更有前輩表示她是「十大最爛歌手」之一,還在讀大一的蔡依林被很多人認定是歌壇「快消品」,很快便會過氣。
她回憶這段往事時說:「那時候想著,我可能以後都沒辦法再唱歌了。」
看不見光的日子裡,周杰倫出現了。
千禧年的冬天,蔡依林在日記中寫道:
「記得我在錄製第三張專輯的時候,我的製作人偉菘老師突然指著電視上的MV,表示這小夥子歌挺不賴的……當時我就想從渾沌的腦袋中一瞥究竟,抬頭看見的不是一向帥氣的杰倫天王,而是一位頂著超低鴨舌帽的某男子,當時連名字都沒記清楚…….」
那時,蔡依林和周杰倫還未曾相識。
2001年初,兩人初次見面。
吳宗憲有意撮合這對金童玉女,讓他們進行互動:「杰倫,Jolin比任何女孩都適合你。」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當時還有些嬰兒肥的蔡依林有些害羞,對著面前的男孩擠出兩個字:「你好。」
彼時的周杰倫跟她一樣,有著獨屬於青春時期的純情與羞澀。
那次相見後,蔡依林鼓足勇氣問他:「周杰倫,你電話多少?」
故事從此開始了,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在最好的年紀遇見你。
在吳宗憲的牽線下,兩人慢慢接觸,隨後開始有合作,並傳出戀情。
這一年,蔡依林演唱會邀請周杰倫擔任嘉賓,為了和她練習演唱會當天合作的歌曲,周杰倫提議中斷海外宣傳,不顧身體病痛立馬飛回臺灣。
2003年,在蔡依林事業遭遇瓶頸時,周杰倫邀請她到阿爾發唱片公司發展,和他成為同門,並作為製作人為其精心打造了專輯《看我72變》。
在這張專輯中,人們看到了蔡依林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全新形象。別樣的曲風與嫻熟的唱腔,讓已在歌壇打拼四年的她家喻戶曉。
那年,周杰倫23歲,蔡依林22歲。
周杰倫與蔡依林
此後,隨著《城堡》、《招牌動作》、《野蠻遊戲》等銷售與口碑俱佳專輯的發行,蔡依林成為了華語樂壇最令人矚目的女歌手之一。
那幾年,他為她寫出了很多經典金曲。
兩人一起參加頒獎典禮,在演唱會上互相為對方撐場,眼神流轉中全是愛意。
人民群眾紛紛投來關注,迫切地想要窺探他們的生活瑣碎。
漸漸地,兩人的緋聞甚囂塵上,也到了結束的時刻。
「從我臉上的蒼白,看到記憶慢下來
過去甜蜜在倒帶,只是感覺已經不在」
這是周杰倫送給蔡依林最火,也是最後一首情歌《倒帶》。
卻不成想,一語成讖。最終「雙J戀」以侯佩岑的出現而告終。
「沒有周杰倫,蔡依林什麼都不是。」
那些討厭她的人堅定地這麼認為。當年,周杰倫是橫空出世的天才,蔡依林則是受盡白眼的「地才」。
質疑聲有多大,她對自己就有多狠。
26歲這年,蔡依林果斷轉型,開始「自虐」。
為了減肥,她一日三餐只吃水煮菜果腹,每天嚴格控制自己的體重,直到厭食。
被嘲笑四肢僵硬,她就拼命學習各種舞蹈,鋼管舞、絲帶舞和鞍馬......每天訓練14個小時,近乎瘋狂地學習高難度動作,也因此受了很多傷。
這還不夠,她找來奧運冠軍劉璇學習彩帶操和球操。
挑戰芭蕾舞最難的20連轉,頂著腰傷也要嘗試各種新舞蹈。
即使腳踝已經被磨得血肉模糊,她依然繼續抓著彩帶往上爬。
曾因為體力透支,她突然暈倒在攝影棚。
蔡依林表示自己把自己逼得很累,可還是想去做。
後來,便有了金曲《舞娘》,蔡依林也成為圈裡有名的「拼命三娘」。
可縱使這樣近乎自虐般的敬業,流言蜚語卻從未饒過她。
她的造型引起黑粉的狂歡,被做成了過分的表情包,也對她本人作出了數不勝數的惡毒攻擊。
這次,蔡依林有些難過。
被大眾齊黑的那段時間,她感到了深深的崩潰,卻又不能放棄自己。
她在演唱會上感慨萬千:「曾經在一夜之間,我變成很多人攻擊的對象,不可思議,也是我來不及接受的。
也有人說我從來都不是天才,是地才。所以我一直很相信,努力一定會成功。」
在纏身的緋聞以及紛飛的流言背後,大眾始終能看見一個堅強的蔡依林。
臺灣資深經紀人丘秀珠就曾說:「蔡依林剛出道時,論身材不是第一,論跳舞不是第一,論唱歌不是第一。不是第一,今天卻做到了最好。」
自2006年開始的「唯舞獨尊」世界巡迴演唱會上,我們看到蔡依林一系列的高難度表演,使歌迷們眼前一亮。
她的實力,從來不是浪得虛名。
出道 20 年,出了 13 張專輯、3 次拿下專輯年度銷量冠軍、9 次女歌手年度冠軍、金曲獎歌后大滿貫……
蔡依林在音樂這條路上,做到了閃耀到底,在贏得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演唱人時,她沒有說著千篇一律的「感謝MTV,感謝……」,而是鎮定地說:
「我要謝謝曾經很不看好我的人,謝謝你們給我很大的打擊,讓我一直很努力。」
蔡依林的各種是非,一直是媒體和公眾所熱衷的話題,每天都有千萬人在等著看她的好戲。
人們似乎更欣賞老天爺賞飯吃,喜歡四兩撥千斤的優雅姿態,而不是在拼命的過程中顯出狼狽模樣。
心酸和疼痛道不盡,蔡依林的眼淚只能自己默默吞下。
蔡依林在演唱會含淚告白
在最難熬的時刻,她只發了一條微博回應:
「如同你們在測試我崩潰的極限一樣,我也探索自己的極限。」
每次「至暗時刻」,蔡依林都不曾停滯不前,而是憑實力逆襲。
她沒能成為周杰倫的公主,卻最終成為自己的女王。
2010年,周杰倫在臺北小巨蛋拉開了他「超時代演唱會」的序幕。
所有到場的聽眾都不知道,當《給我一首歌的時間》唱到一半時,蔡依林會從升降機上突然出現。
兩人的再度合體,讓那一代人的記憶翻湧。
那次重逢之後,他們卻漸行漸遠。
蔡依林按照自己的規則闖出了一片天地,她撐過來了。
如今和她同時代的很多女歌手,有的早已過氣,有的回歸家庭,有的選擇隱退……
蔡依林是難得的一個,至今仍活躍在一線的天后級歌手。
2015年,她在MAMA的香港站演出,帶著麥當娜的御用伴舞「妖男團」燃爆全場,氣場全開。
當蔡依林站在舞臺上發光時,沒有人能質疑她的能力。
她的作品不再局限於愛情,且越來越呈現出多樣性。這些年,她一直在為社會弱勢群體發聲。
2019年,《玫瑰少年》獲得臺灣金曲獎「年度歌曲」獎。此作品的詞曲是蔡依林與阿信合作,根據一個真實事件完成的。
講述的是臺灣少年葉永志遭受校園暴力,被同學欺凌致死的故事,亂世總是不缺耳語,生而為人無罪,這首歌是照進萬丈深淵的一縷陽光。
在演唱會上,她將葉永志的媽媽請到了現場,為大家講述了這位少年的故事。
蔡依林說:
「在任何情況下,我都有可能成為某種少數,所以我更要用同理心去愛我身邊的人,這首歌獻給那些曾經認為自己沒有任何機會與選擇的你,請你一定要記得選擇你自己。」
還有那首探討同性話題的《不一樣又怎樣》,每一滴她流過而擦乾的眼淚,同樣在影響著身邊的人。
為少數群體發聲,其實也是擁抱數次跌倒在泥濘中的自己。
舞臺上的蔡依林氣場強大,人稱舞娘,其實內心已是傷痕累累。
在新專輯主打歌《怪美的》MV裡,從前不敢看的「黑歷史」,她大大方方拿出來示眾。
比如紅毯裙子被全網說像「衛生巾」;
「地才演唱會」的造型直接促成「淋文化」現象形成;
因「未達到大眾美的標準」,而在「法庭」上自己審判自己。
那些傷害過她的,如今她都不再害怕。對於過往的種種攻擊,她也從未忘記。
2019年6月,蔡依林成為金曲獎歷史上首位三度擒下「年度歌曲」大獎的音樂人,在領獎時,她發表了一次特別的獲獎感言:
「身為一個女性,我覺得當你有聲音,想要說出你真心內心想說的話,就一定要大膽地說,大膽地選擇。在這張專輯裡面,我找到最真實的我自己。」
20年的冷嘲熱諷從未摧毀她的信念,不是天才,又怎樣?
如今的蔡依林,自信而獨具風格,揮灑自如的舞蹈與時尚的裝束,彰顯著她作為歌者的高要求。
如今她的音樂作品更像是對自我與世界的認真探索。
從逆境中走來,蔡依林用自己的方式,早已打破「沒有周杰倫,你什麼都不是」的格局,活成了女王。
從1999年出道至今,伴隨著從青澀女孩到成熟歌后的蛻變,她經歷過外界從不停歇的抹黑,最終獨自用瘦弱的身軀扛了過去。
我們作為旁觀者,最終見到蔡依林的美麗,是堅毅且勇敢的。
對於很多80、90後的人來說,蔡依林三個字代表的已不再只是青春記憶,而是「非天才型選手」如何面對自己的過程。
蔡依林的存在已經不再只是一個歌者,而是一種力量的代名詞。
由公主到女王的變化像是倏忽之間發生,但又像是默默經歷了各種難關。
在周杰倫的老粉絲只能靠往日情懷與自我感動去支撐時,蔡依林卻不斷地在進行自我審視,用二十年的時間把「地才」的屬性發揮到極致。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她的堅強與倔強給了普通女孩一種信念。沒有天賦異稟,卻可以憑藉後天的努力成為「地才」。
戰鬥到不惑之年的蔡依林,一直想保護作為歌手的尊嚴,旋轉跳躍,永不停歇。
舊事已過,旁人憐她千瘡百孔,她卻笑言:「我就喜歡跟自己死磕。」
部分參考資料:
1、魯豫有約:專訪蔡依林
2、《地才演唱會》紀錄片
3、可凡傾聽:專訪蔡依林
圖片來源:網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