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
一位魚友提出來一個問題,我覺得很有意思,那就是現代養魚有什麼缺點?
如果從魚主人的心態去考慮,我認為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優點多多,因為只要準備一個大魚缸,有一個強大的過濾系統,觀賞魚的飼養密度不大,那麼,我們養起魚來就會省時省力,偶爾死幾條魚,那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坦然面對即可。
那麼,如果從觀賞魚的角度去考慮的話,我感覺,應該是缺點多多吧?
前些天曾經看過一個問題,說是為什麼深井裡面飼養的錦鯉,永遠也長不大?尤其是我們過去的那種老井,都喜歡扔幾條魚進去,咱也甭管它是錦鯉還是草魚。
這倒算是半個見天水了,因為有些井未必過深,但是只要牽扯到深井,這個魚兒基本上是見不到陽光的,正所謂萬物生長靠太陽,哪怕是夜行魚。
這也是為什麼深井裡面的魚類,可能發色會不好,個體也不會長得很大的原因,當然也會與空間和水溫有關,但是,我們這裡的重點是見天水。
大好的河流、小溪、池塘,在這些水體中生長的魚類,不但發色靚麗,而且可以隨意生長,體質也都很棒。
特別是目前這個季節,再加上一個帶蓋的魚缸,整個冬天不再開啟,也不適當通風換氣,即使再多氧氣供應,它也是兩碼事的。
如果換成是我們待在這樣的魚缸裡,即使水質再好,會不會覺得憋屈?
觀賞魚也是一個道理。
前幾天我還看到一個視頻,講的是錦鯉為什麼會經常患病或者死亡?
作者的解釋是,大多數都是因為憋屈、壓抑死的,這種可能性絕對存在。
就算是魚缸的水質再好,很多觀賞魚也是在那裡苟活罷了,絕對沒有室外放一瓦缸,或者建一小魚池,它們的生活環境更好,心情也格外好,哪怕它是熱帶魚。
就比如我目前的這個魚房,雖然開著風機,但是溼度依然很大。
我是這麼感覺的,未必都對,也就是說,只要魚房內的溼度過大,過於密不透風,這個溼氣對於觀賞魚來說,它也絕對不是什麼好事,最起碼,很容易滋生各種細菌,這是跑不掉的。
為什麼過去飼養金魚,必須是敞口的、放置庭院的,見天的瓦缸、水缸?
他咋不蓋個小屋子,把瓦盆放置其中呢?那不是更保暖嗎,或者給瓦盆加個蓋子唄?
再者,由於我這裡是土暖氣,水溫也不是很恆定,尤其是較低位置放置的魚缸,所以思來想去,在我把那缸金魚送給老鄒大叔加溫治白點的時候,我就沒打算再把它們拿回來,這裡極度的水溫不恆定,再加上過度的溼氣,熱帶魚又需要保溫,不能開窗,結果會怎樣?
這個問題我在上一篇文章中也說過,包括了太陽能、熱水器、純淨水,或者人為加上什麼軟水樹脂做出來的水質,根本不是觀賞魚生活所需要的,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讓它們主動適應罷了。
它根本不是熱帶雨林的那個水質和氣候,完全沒有觀賞魚生長所需要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甚至於氧氣,所以我們所做的,也只能不斷加大過濾,不斷加強水質檢測,誤以為這一定就是觀賞魚喜歡的好水。
事實上呢,古法養魚根本不需要氧氣和過濾,大自然也不需要添加硝化細菌,觀賞魚最為需要的見天水、比較寬廣的、空氣流暢的生活環境,我們根本不能提供。
我們也只能在現代養魚的基礎上,適度尋找一下上述的這些平衡感罷了。
比如說適當地晾曬新水,讓它們見見陽光或者爆氧,魚缸定時通風換氣,儘量低密度大水體飼養,適度加大魚缸過濾,保持良好的更換水質的習慣,或者儘量營造接近於天然的水體環境,僅此而已吧。
不要讓觀賞魚在自己的屎尿湯中,一過一輩子,我們還在那裡很高興,看我的魚缸水質多好,怎麼檢測都沒有問題?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