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怎麼讀 是濮存昕董卿錯了還是我們錯了

2021-01-08 騰訊網

央視的新欄目《朗讀者》自上周首播後反響熱烈,獲得一片掌聲和好評。這檔文化節目採取嘉賓朗讀美文的方式,第一期第一位出場的,便是北京人藝的著名演員濮存昕,他朗讀了一篇老舍的散文《宗月大師》。在正式朗讀前,主持人董卿與濮存昕進行了一個對話,在他們的對話中,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濮存昕和董卿都把老舍的名字讀作老舍(shè)。

看到這兒,很多人蒙圈了,不是老舍(shě)嗎?為嘛他們讀(shè)?

節目播出後的這幾天,媒體對《朗讀者》的報導也鋪天蓋地,其中有一則新聞的標題是「濮存昕《朗讀者》教你老舍念老舍(shè)」,報導中,身為製片人和主持人的董卿在接受採訪時說這個節目「一不小心」還有著知識普及的作用:「有觀眾發現了很有趣的細節,很多人通過濮存昕的朗讀才知道,原來老舍(shě)是念老舍(shè)。」

被普及了知識的觀眾有些臉紅了,原來這些年來,一直把大文豪的名字念錯,真是慚愧。但是很快,網上就有另一種聲音出現,稱名從主人,老舍先生自己就取shě音,央視和濮存昕又何必替人家改名字的讀音?

所以,到底是老舍(shě)還是老舍(shè)啊?不明真相的觀眾繼續蒙圈中……

此時,對這個問題一直關注的中國老舍研究會發聲了,其官方微博上說:「央視的《朗讀者》節目辦得很好,影響也很大。但濮存昕先生確實將老舍先生的讀音念錯了,老舍的舍字讀三聲,捨棄、舍我的意思!」

中國老舍研究會解釋了舍字為什麼一定要讀三聲。老舍先生原名舒慶春,原本有名而無字。取字是漢族人的傳統,一般都是姓+名+字。清末民初,許多滿族人也仿照漢人的習慣為自己取字,這樣老舍就根據自己的姓氏舒字一拆為二,成為舍予。這裡的舍予是舍我,無我,自我犧牲的涵義。因之,此舍字應讀三聲,動詞。而舍字在讀shè音時,只是老房子的意思。

老舍的家人也提過這件事。老舍之子舒乙曾經專門撰寫過一篇談老舍名字讀音的文章《「老舍」這個名字該怎麼念?》,收錄在他的《我的思念——關於老舍先生》一書中,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年2月出版。

在這篇文章中,舒乙先生介紹了老舍本人、老舍的好朋友、語言學家對舍字的讀音,統一都是三聲。於是在文章末尾他說:綜合以上所述,「老舍」這個名字的正確念法應該是「老shě」,第三聲,而不是去聲。

但是——舒乙另有一本《老舍的關坎和愛好》一書。說到老舍的「舍」字的讀音時,有這樣一段(請您務必整段讀完再表示疑惑):

「老舍」的「舍」字有兩種念法:一種是念第三聲shě,好像是把「舍」當名詞,「老舍」就是「老房子」;另一種是念第四聲shè,好像是把「舍」當動詞,「老舍」就是「好施不倦」。這兩種念法基本上勢均力敵,念shè的稍多於念shě的。老舍自己雖是一直念shè,顯然是取「舍予」中的原本含義,但也犯不上為了「老房子」而和朋友們傷了和氣,於是,同意兩種念法都可以,誰愛怎麼念就怎麼念,全成。

等一下,你是不是對這段文字徹底看蒙圈了,連意思都沒搞明白?

其實,關於這一段,讀者都認為舒乙把這兩個音的意思完全弄反了,所以也不足為證了。而中國老舍研究會對此表示,這裡的拼音就是印錯了,所以這一段的正確文字似乎應該是這樣——

「老舍」的「舍」字有兩種念法:一種是念第四聲shè,好像是把「舍」當名詞,「老舍」就是「老房子」;另一種是念第三聲shě,好像是把「舍」當動詞,「老舍」就是「好施不倦」。這兩種念法基本上勢均力敵,念shě的稍多於念shè的。老舍自己雖是一直念shě,顯然是取「舍予」中的原本含義,但也犯不上為了「老房子」而和朋友們傷了和氣,於是,同意兩種念法都可以,誰愛怎麼念就怎麼念,全成。

中國老舍研究會稱,舒乙在各種場合,從來都是讀三聲,即「老shě」的。

記者也查閱了一些資料,看到了兩個關於老舍名字的典故。著名作家吳組湘喜歡作名字詩。一次曾作「老舍謝冰心」句給老舍看,老舍說:「從文字上看,此處的『舍』只能念成(shè),不過,那已經不是我了。」這句詩中羅列了兩位作家的姓名:老舍、謝冰心。其中「老」與「冰」相對,「舍」與「心」相對。這樣,「舍」只能念去聲(作「房屋」講),而不能念shě。所以老舍說「那已經不是我了」。另一個典故是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問相聲藝術家、語言大師侯寶林先生「老舍」讀法,侯先生不假思索地答道:「名從主人,念老shě。」

就是這樣,老舍先生本人、家人、好友、專家、學校對舍字均讀三聲。那為何董卿和濮存昕這次要讀成shè呢。據老舍研究專家孫潔老師介紹,北京人藝有讀「老shè」這樣的一個習慣,北京的文藝界也有很多人讀「老shè」。之所以這樣讀,當初是因為對舍這個字的誤解。他們認為老舍如果是捨棄自我的這個舍,在繁體字裡是有提手旁的,就是捨。而如今北京人藝以及北京文藝界的很多人依然讀shè應該只是來自於那時的習慣。可見,來自北京人藝的濮存昕讀成「老shè」,是因為在北京人藝這個特定環境的圈層習慣,不必去刻意糾正。但孫潔也表示,「作為央視這樣的平臺,從主持人開始,我覺得應該堅持一個對的發音」。

老舍名字正確讀音的這段公案,如此看來有了答案了。

這些作家的名字到底怎麼念?

而除了老舍,還有一些大家的名字總是暗藏玄機,因為它總會讓很多人不敢張嘴,因為一說出口就是錯的,比如,陳寅恪、賈平凹、夏丏尊……

陳寅恪先生名字中的「恪」字的讀音,多年以來一直存在著分歧:相當一部分人讀作「què」;但查古今詞書,諸如《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等,大都只注「kè」音。

那為什麼有人偏偏要讀作què呢?其實持這種讀法的多是一些年齡較大而且多「出身」於清華、北大的高層知識分子以及他們的傳人(子女、學生等等)。在上世紀20至40年代的清華,全校上下幾乎一致如此讀法,可是極少有人能夠說出什麼根據,人云亦云而已。

就連語言學家王力先生都說:「這字本來應該讀『kè』,但在陳先生的名字中,大家都讀què,所以我也跟著這麼讀了。」

那陳先生究竟是怎樣讀自己的名字的呢?據清華圖書館的元老畢樹棠先生(已故)回憶,陳先生自己讀陳寅kè。他還問陳先生為什麼不跟著大家讀「què」?陳先生笑著反問:「有這個必要嗎?」

此外,賈平凹的凹讀(wā),夏丏尊的丏讀(miǎn),大家可別一不小心露了怯。沒辦法,誰讓讀書人講究多呢?

相關焦點

  • 濮存昕排演《虎門銷煙》話劇 點燃愛國情懷
    作為《同一堂課2》的最後一課,本期節目特邀馬未都和濮存晰兩位代課老師打造了一堂信息容量極為豐富的語文課堂。馬未都趣講老舍《貓城記》 由貓引申分享人生哲理本期節目中,觀復博物館創始人馬未都來到了北京的一所小學。
  • 濮存昕談《雷雨》「笑場」:我們沒有把憐憫做好
    就明星吸毒、北京人藝經典話劇《雷雨》出現「笑場」等話題,濮存昕近日接受採訪談了自己的觀點。  不久前,張默吸毒再次被抓,就有人問過濮存昕是否給張國立打過電話?如果打電話他會說什麼?濮存昕說,首先要放下的是歧視,同時要從他們身上吸取教訓。
  • 「滿天昕光」音樂朗誦會 濮存昕自造雷聲演「雷雨」
    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  本報訊(記者 倫兵 田婉婷 郭佳)一年一度的「濮哥讀美文」系列於1月2日和3日在保利劇院上演,這一次濮存昕不僅用語言,還邀請了著名阮演奏家馮滿天加盟,以「濮存昕更是在朗誦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配合馮滿天的演奏,變身打擊樂演奏家,用異形沙筒、大銅鑼和搖鈴弄出各種營造氛圍的響聲,讓音樂跟朗誦融為一體,這也是這臺晚會中兩種藝術形式最為融合的表演。  濮存昕說:「我們的讀美文是用語言展現美感,馮滿天先生是用音樂展現美感。」
  • 濮存昕以「二一之徒」自勉
    濮存昕以「二一之徒」自勉2001年11月22日11:40:14 人民網    在剛剛結束的金鷹獎評比中,濮存昕奪得了「最受觀眾喜愛的男演員」稱號,高興之餘,老濮非常清醒地說,「我也可能並不是最出色的。濮存昕不好意思地說,「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角色。一樣的地方是由一個叫濮存昕的人演的,這個演員有他自己的局限性,並不是萬能的。我在表達感情的時候一定是由衷的。重要的是我能不能把觀眾帶到我所期望的那個藝術氛圍裡面。
  • 學而思網校《同一堂課》正式收官 濮存昕搭檔馬未都「課」串近代史
    作為本季「最後一課」,本期節目特邀觀復博物館創始人馬未都和著名戲劇演員濮存昕聯袂開講,藉由老舍的經典作品《貓城記》和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從黑色幽默的藝術虛構到戲劇演藝的熱血史詩,為孩子們展現上個世紀家國存亡年代的厚重歷史,點燃民族尊嚴和自信。
  • 「五大戲骨」燃爆南京舞臺,濮存昕:演林則徐需要「硬氣」一些_新華...
    1月7-9日,由國家大劇院和廣州話劇藝術中心聯合製作的話劇《林則徐》在江蘇大劇院上演,濮存昕、徐帆、洪濤、郭達、關棟天五大戲骨在南京舞臺同臺飆戲,共敘偉大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傳奇生涯。演出開始前,林則徐的扮演者濮存昕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 《聽見美》新年上演 濮存昕與好友邀觀眾聆聽「昕」意
    1月2日,一場由濮存昕策劃發起的《聽見美—中外經典戲劇朗誦會》在北京保利劇院溫暖啟幕,作為「聽見美」系列四年來的第四場新年演出,活動雲集了濮存昕、黃宏、郭達、徐濤、吳京安、趙嶺、師悅玲等著名實力派演員與朗誦名家,在白巖松的主持下,八部經典話劇片段次第登場,令觀眾過足戲癮;而這些曾被舞臺屢屢講述的戲劇故事也為觀眾帶去了久違的感動,在深冬嚴寒中,給人們平添了一份熨帖心靈的溫暖。
  • 張雨綺這個名字到底應該怎麼讀?
    有人說,名隨主人,他們怎麼讀,我們就應該怎麼讀。這種論調很有市場,但顯然經不起推敲。如果這種論調成立,豈非誰都可以隨便讀自己的名字並強迫他人也這麼讀?如果人人這樣,字詞的讀音規則豈不形同虛設?在娛樂界,名字被讀錯的,也不是張雨綺一個人。臺灣地區歌手張韶涵,這個韶怎麼讀?事實上,韶,只有一個讀音,即shao二聲!
  • 【欣賞】大自然在說話:姜文周迅蔣雯麗濮存昕全明星陣容
    茱莉亞·羅伯茨(Julia Roberts)——大自然母親:這位奧斯卡影后一直是一名環保主義者,她用其獨特的氣質和演技獲得了眾多觀眾的喜愛。 凱文·史派西(Kevin Spacey)——雨林:一部《紙牌屋》使他俘獲了眾多影迷的心,演員中是變色龍的他,在生活中也一直熱心於公益。在「大自然在說話」中,他為雨林發聲,只為告訴人類,其實大自然想要傳遞給我們的信息很簡單。
  • 《同一堂課》濮存昕三天排出《草船借箭》
    「最年輕」演員陣容真情演繹《草船借箭》  秉承著「同文同宗,同根通脈」主題精神的《同一堂課》將迎來第三期節目,濮存昕  著名表演藝術家濮存昕走進雲南壩美法利希望小學,他初登講臺就對學生們宣布要一起完成「演戲」挑戰,隨後,他依據角色特徵畫出草船借箭的人物,跟孩子們「聊三國故事」並定下主要角色的演員,組成「史上最年輕陣容」。雖然演員班底大致定了下來,但「年輕」問題也隨之而來,三年級的孩子毫無表演經驗,連臺詞都讀得磕磕絆絆,課本劇的演出顯然「道阻且長」。
  • 「我們忍受希望的折磨 等候著神聖的自由時光」
    》莎士比亞[英] / 朗誦:濮存昕 《我願意是急流》裴多菲[匈] /朗誦:凱 麗 《等著我吧,我會回來》 西蒙諾夫[蘇] /朗誦: 康 莊 《當你老了》 葉芝[愛爾蘭] /朗誦:呂 中 外國短詩一束 《我從未見過荒原
  • 名字最容易被叫錯的明星,張鈞甯怎麼讀?「那英」叫錯20年!
    名字最容易被叫錯的明星,張鈞甯怎麼讀?「那英」叫錯20年!張鈞甯(zhāng jūn níng)的名字叫什麼的都有,這就是他指被大家認識,但叫不上來名字的原因,你一般是怎麼叫她的?鞠婧禕(jū jìng yī)我第一次看見這個名字,把最後一個「禕」認成了「wei」,當時還在想怎麼取了一個男孩子的名字,小編只知道她是4000美女但名字卻叫不上來!
  • 老酒怎麼存?之前你一定理解錯了,別讓好東西暴殄天物
    從這,我們了解一些重要信息,剛釀出來的酒是不能直接喝的,都要經過窖藏,窖藏是製酒的重要程序,不可或缺。但是,這裡提到的窖藏是酒未出廠之前的事,與存儲成品酒不是一個概念,那麼提出以下兩個問題。1、存儲為老酒,有這個必要嗎?
  • 佳昕向大毛道歉,網友卻怒了:心疼佳昕,對節目組不解
    在《我們長大了》中,有個小朋友叫佳昕,她和哥哥新博還有媽媽一起生活,爸爸在另一個城市,他們的媽媽工作經常換地方,導致一家人總是搬家,佳昕是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她沒有朋友。她的生活裡只有媽媽和哥哥,和爸爸也不常見。
  • 46歲董卿現身工地,工人扮相依然美麗,錯戴安全帽被吐槽
    ,視頻中,董卿離開了熟悉的演播廳,化身為工地監工,來到了位於武漢的搭建現場。   而且在董卿的身後,施工人員還在抓緊時間幹活,並沒有因董卿停下手頭的工作,也難怪網友擔心了。這也給大家提了個醒,靠近施工現場的時候,確實需要注意安全啊!
  • 為什麼明明認識的字,還會讀錯?
    前不久有人用「鳩」字替換了「鴆」字,將「飲鳩止渴」寫在紙上讓路人讀,幾乎所有人都將「鳩」字讀成了「鴆」字,只有一名女生沒有被刻板效應所影響,讀出了正確的「飲鳩止渴」四個字。事後不少人感嘆,單獨讀這兩個字是不會錯的,但放在相似的字詞中,才知道自己對這兩個字的敏感程度並不夠。生活中,人們常用「狹隘」兩個字來形容心眼小的人的心胸,因為平常用得多,很少會有人將這兩個字讀錯。
  • 樸樹的「樸」念pu還是piao?樸樹「入戲」是怎麼回事?
    相信很多網友跟我一樣,一直以來都搞不清樸樹的「樸」到底是念pu還是念piao?樸(piao)姓,是朝鮮族常見的姓氏,韓國很多明星都姓樸。所以一直以來,很多網友都誤以為樸樹的樸應該念「piao」,還曾懷疑樸樹是不是朝鮮族的?
  • 一讀就錯的明星名字,全讀對的是都是學霸,靳東領銜
    作者:寶寶知道 £帥帥媽媽£在娛樂圈闖蕩的明星們,大部分會給自己起一個響亮好記的藝名,當然也有的人覺得自己原名就不錯,所以沒有改,但是要是名字裡有一些生僻的字,或者多音字,我勸這些人還是改一下比較好,因為絕大部分觀眾讀他們的名字一讀就錯,來看看都有誰吧一、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