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今年元宵節( 2 月 8 日)出生的那個早產寶寶:小湯圓嗎?
他是浙江省首例孕 35 周新冠肺炎患者產下的寶寶,他的出生給這場抗疫之戰,帶來了希望和光芒。
關於他的每個消息,也牽動著全杭州乃至全國人民的心。
就在今天上午,小湯圓健康出院,可以回家見爸爸媽媽了!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官方微博
丁香媽媽在 2 月11 日,連線了浙大兒院新冠肺炎隔離病房主任:葉盛,他為我們講述了接管小湯圓的背後故事。
本文根據電話採訪整理。
丁香媽媽: 報導顯示小湯圓的媽媽是冠狀病毒感染者,當時情況也比較危急。
您和同事,是什麼時候接到小湯圓的隔離任務?中間做了什麼準備?
葉盛主任:我們是 2 月 7 日當天,接到這個隔離任務的。
那個時候,我們就開始做準備了,包括三方面的準備。
一是讓醫生做好預案。
如果出現嚴重情況,我們要怎麼應對。如果一切正常,我們要怎麼應對。包括要開的醫囑、要抽的血、要做的檢測,我們都做了一個預案。
二是護理方面的。護士護理這邊,本身這些都是很熟的業務,但是護士長還是把要管這個孩子的護士全部都召集起來,重新進行了一次護理的培訓,讓她們更加熟悉。
第三個方面是設備儀器。
就設備儀器上面,我們也做了準備。
對新生兒來講,跟普通的兒科,可能還是有些差別。
至少是跟黃疸有關的就有兩個儀器了,一個是經皮測黃疸的一個儀器。
還有個光療儀,也就是老百姓講的照藍光的一個箱子,我們也把它看一下是否能正常運轉。
再一個就是暖箱,小朋友放那個暖箱裡面,民眾也叫保溫箱。
這些設備,都請設備科的人重新來檢測,是不是有問題。
這三方面,我們都做好了準備。
丁香媽媽:能描述下小湯圓出生那天的具體情況嗎?當時出生後,是幾點(什麼時間)轉到隔離科的?
葉盛主任:(接到任務的)第 2 天,2 月 8 日大清早 7 點多,我們接到消息。
這個母親明確是要進行剖宮產手術了,我們要派同事過去。
我們做了一些分工:包括我們派了三名同事,到浙大一院去。一個醫生,一個護士,他們兩位是穿著防護服進入手術室,直接交接孩子,了解孩子的情況。
還有一個是我們新生兒重症監護室的科室副主任:陳正主任。陳主任也一起去,他作為技術專家壓陣。
我和我們病房的值班醫生留守在浙大兒院,做好這邊的準備工作。
同時我們醫院的黨委書記舒強、常務副院長傅君芬、醫務科長汪偉全部在醫院待命,大家一起接孩子。
這是我們的準備過程。
最後手術剖宮產是 10:20 出生,然後在產房裡常規進行新生兒的護理和情況評估。
11 點多到達我們醫院,應該說這個速度是非常快的,很迅速。
孩子是通過負壓救護車送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