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不算是生物,只能算是一種類生物體,但卻是地球不能缺少的

2021-01-17 科學信仰孫晨

地球是一個充滿生機的星球,在地球之上孕育著各種各樣的生命形式。

有以人類為首的動物,形形色色的植物,還有肉眼所不可見的微生物。各種各樣的生物遍布於海洋、陸地和天空之中,共同構成了一個生機盎然的美麗星球。

而作為地球上唯一的高等智慧生物,我們人類也一直在致力於保護地球物種的多樣性,因為保持物種的多樣性對於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而言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一個地區的物種多樣性會直接影響到該地區的水源、土壤以及氣候。每一種生物對於地球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地球的生態環境並不會因為一種生物的消失就崩潰。

地球的生態環境不會因為一種生物的消失就面臨崩潰,這是對大多數的物種而言的,而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病毒。

這裡有一個問題,病毒屬於何種生物呢?是動物、植物,還是微生物?這似乎是一個很無聊的問題,想也知道病毒和細菌一樣,應該是屬於微生物。其實這是錯誤的。

我們總習慣於將病毒和細菌放在一起說,因為這兩個都是常見的致病因素,但事實上病毒和細菌很是不同,可以說完全是毫不相干的兩回事。就拿通常我們抗感染所服用的抗生素來說吧,其只對細菌有效,而對病毒是完全無效的。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病毒其實並不能夠算是一種生物,因為它並不滿足我們對於生命體的定義。

什麼是生命?生命通常要包含這樣幾個特徵,比如能夠進行某種形式的運動,能夠進行呼吸作用,能夠對外界環境產生感知,能夠從外界攝取營養並實現生長,能夠排洩和擁有繁殖的能力。

無論動物、植物,還是微生物,我們都可以在它們的身上找到這些生命體的特徵,雖然並不是所有的生命體都擁有上述全部的特徵,但我們總能多多少少找到一些,而病毒例外,上述的所有生命體特徵,病毒一個也沒有。

病毒不僅沒有上述的這些生命體特徵,甚至連可以分裂的細胞也沒有,也就是說病毒無法繁殖。

等等,通常我們所知的病毒性疾病都是發展迅速的,怎麼能說病毒不會繁殖呢?準確一點來說,應該是病毒無法獨立繁殖,它必須通過將自身注入到宿主的細胞之中,藉助宿主的細胞才能夠實現繁殖。

由此可見,與其說病毒是一種生物,倒不如說它是一團基因物質,這似乎更加貼切。其最多也就能算是一種類生物體。病毒的種類繁多,目前已知的病毒就有不到20萬中,而這個數字與地球上的病毒總數相比只不過冰山一角。

一種生物的消失不會對地球生態造成毀滅性打擊,但如果病毒消失了,那麼地球的整個生態系統,包括我們人類可能都會消失。

這是因為病毒在生物碳循環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何為生物碳循環呢?簡言之,就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機化合物並釋放氧氣,有機物經過食物鏈傳遞成為了動物和微生物的一部分,在這一過程中,生物體的碳水化合物又被再次氧化為而二氧化碳和水,通過生物碳循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每20年就可以完全更新一次。

而病毒在這一過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視,病毒會直接影響微生物群落的進化路線,海洋中超過百分之二十的細菌死亡是病毒直接作用的結果,如果沒有病毒,地球的生物碳循環系統可能會因此而崩潰,進而崩潰的就是整個生態了。所以,地球少不了病毒。

相關焦點

  • 地球是一個細胞?宇宙是一個生物體?生物的六次大滅絕!
    地球是一個細胞?宇宙是一個生物體?生物的六次大滅絕!有人說地球是活的 ,地球像心臟在跳動,可能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把我們人類自己放大,其中細胞像極了地球。古有盤古開天闢地,骨骼化為巖土,肌肉變作泥土,皮膚與頭髮化作樹木植被,血液化作為水,進而演化出許許多多的生物。
  • 人類為什麼不能阻止新病毒的誕生?地球上隨時可能出現新物種嗎?
    而人類起到的作用,只可能是加快其爆發的節奏,而並非阻斷新病毒類型的產生。簡單來說,病毒和物種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事物,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連生物都算不上,而後者往往大規模出現於上一次生物大滅絕之後,我想沒有人會期待這一天到來。首先,我們可以來了解一下為什麼說病毒並不是生物。
  • 全球已知「最大」生物體,藍鯨和它們相比,都只能自認是「弟弟」
    地球已經誕生了數十億年的時間,在如此漫長的時光之中,世界上出現了很多神奇的生物。在遠古時代,地球上生活著無數種大型動物,它們的體型之大超乎了很多人的想像。然而隨著地球的環境巨變,那些巨大的史前生物也紛紛消失不見,有的已經徹底滅絕,有的則是隨著歲月的流逝體型也變得越來越小。
  • 病毒是生物嗎?地球上有多少種病毒?科學家的答案讓人沉默
    這也表明,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的生命形態,它無法自己進行新陳代謝,也不具備酶系統,而且如果宿主的免疫系統特別強大,病毒也是沒有辦法複製和增殖的,只能通過直接宿主的傳播,轉移到其它生物的身上。在這類,讓我們繼續用蝙蝠舉例子:雖然蝙蝠是公認的「毒王」,但是蝙蝠卻百毒不侵,這是因為它們的免疫系統非常強大,而且蝙蝠體內的溫度很高,病毒沒有辦法複製,可是卻可以通過蝙蝠的飛行來讓蝙蝠傳播到其它野生動物身上,拿人類來說,人類很多流行病毒其實直接宿主都是蝙蝠,人類因為對大自然沒有敬畏之心,貪吃野味,而受到了懲罰。那麼,在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種病毒?
  • 人類最初來自海洋,那魚也算是人類的祖先,為何現在卻大不一樣?
    有網友問,人類是從海洋中的生物演化而來的,那麼魚也就算是人類的祖先,為何魚兒離開水就不能呼吸了呢?這種說法顯然是錯誤的,現在的魚怎麼能算是人類的祖先呢?就算是論輩分,也只能是平輩的嘛,畢竟都是生活在現階段地球上的生物呀。具體的事情請聽我下文分解。
  • 近親不能結婚,在地球上早期出現的2個人,是怎樣繁衍後代的?
    近親不能結婚,在地球上早期出現的2個人,是怎樣繁衍後代的?雖然目前在科學上已經將物種起源當作研究人類起源的基礎,但是在網絡上對於物種起源的質疑依舊絡繹不絕。因為在進化論當中有很多的bug,至今都無法解釋。對於相信神的人來說,達爾文進化論的出現,撼動了神創論的地位。
  • 人類是地球上真正強大的生物嗎?有兩種生物我們不能忽視
    正常情況下來說,同樣大小的昆蟲和其它生物,戰鬥起來最後的勝利者基本上都是昆蟲。所以在巨蟲時代,雖然有的生物比昆蟲還要大,但是真實的戰略卻比不上昆蟲,最後只能讓昆蟲稱霸地球。昆蟲時代結束之後,又迎來了恐龍時代,這是一種更加巨大的生物,最大的恐龍體長可達數十米,高10多米。依靠龐大的體型,恐龍成為了地球新的霸主,並稱霸地球長達1.6億年時間。
  • 人類是地球上真正強大的生物嗎?有兩種生物我們不能忽視
    所以在巨蟲時代,雖然有的生物比昆蟲還要大,但是真實的戰略卻比不上昆蟲,最後只能讓昆蟲稱霸地球。昆蟲時代結束之後,又迎來了恐龍時代,這是一種更加巨大的生物,最大的恐龍體長可達數十米,高10多米。依靠龐大的體型,恐龍成為了地球新的霸主,並稱霸地球長達1.6億年時間。後來一顆直徑達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終結了恐龍時代。
  • 地球上最強大的生物,是人類嗎?有2種生物不能忽略
    地球從形成時期的星雲到現在的這般豐富的世界,地球上種類繁多的物種資源貢獻了不少力量。人類作為自然界中的一員,既沒有敏捷的速度,也沒有強壯的體格,能夠獨立於世界區別於其它動物,靠的就是比較有優越性的大腦和強大的動手能力。對存在有危害的敵對生物,能夠利用各種方式規避,這樣看來也可以簡單粗暴地說明,人類是統治了其它生物的。
  • 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相關概念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沒有系統)→個體→種群  →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
  • 南極發現史前病毒:人類撞見病毒的境況為什麼很殘忍?
    如果說人類對於地球的認識還不全面,對於地球上的所有事物,認識不全面,甚至於說人類至今不太了解,許多人就不以為然。人類從誕生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萬年,甚至於更長一點兒的時間,人類在這麼漫長時間裡,難道還沒有完全認識自己腳下的地球!難道還沒有認識到地球上的許多事物。
  • 高中生物【必修1】知識點匯總
    相關概念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沒有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
  • 蟑螂可不可以算是進化最成功的生物?
    現存的生物都是進化而來的,蟑螂因為具有集合了幾個特徵——蟑螂家族起源較早,古老蟑螂可以追溯到3億多年前;蟑螂分布廣,無處不在;生命力強。因此,許多人認為蟑螂是進化最成功的生物。
  • 使用CFD模擬研究來自地球早期海洋已滅絕的生物體
    研究小組通過使用CFD模擬研究來自地球早期海洋已滅絕的生物體:Parvancorina(簡稱:帕文克尼亞蟲),尋求五億年前的問題答案,即古老的多細胞生物是如何運動、以及如何生存。埃迪卡拉時代的謎團5億年前的海洋是怎麼樣的呢?
  • 人類竟不是地球上最強大的生物,誰才是?這兩種生物不能忽視!
    地球誕生至今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了,在這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地球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曾經在地球上出現了很多生物,但是後來地球上出現了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導致很多生物從此消失在了地球上。之後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地球上才孕育出了人類。
  • 遠古時代巨大的生物大規模出現,現代卻很少見,地球生物在變小嗎
    今天漫遊君來和大家聊一聊地球上的巨大生物, 小時候,父母曾經帶漫遊君去過恐龍主題的公園,巨大的白色骨架,尖銳的牙齒,一隻腳就有一個人那麼大的恐龍在我心裡留下了深刻的陰影。這些神秘的遠古巨獸,無論是體重能達到90噸的阿根廷龍,翼展可接近1米的巨脈蜻蜓,還是身長可達2.6米的遠古蜈蚣,都彰顯了在億萬年前,地球曾經處於一個被巨型生物控制的時代,然而現在我們只能從化石中去窺探和想像當年它們的風採。
  • 寄生蟲,地球自然界的「暗物質」,超30%正面臨滅絕威脅
    對於這個佔據著地球生物種類幾乎一半江山的小傢伙,我們所知不多。可從某種意義上講,它也算是地球自然界的暗物質!為何如此評價?然後,它的下一代會隨同鳥類的糞便,重新成為水裡的浮遊生物,準備感染下一條鱂魚......這種寄生蟲在自己短暫的一生中,平均至少會感染3種動物!
  • 外星病毒會害人嗎?
    由於地球的表面大部分是海洋,這意味著,你採集到的很可能是一罐海水。在針尖般大小的一小滴海水中,就可能含有1000萬個病毒、以及100萬個細菌和單細胞藻類。所以,不難想像,假如我們有一天在別的星球上找到了生命,那麼病毒一定也是少不了。但為什麼迄今各國的航天局在尋找外星生命的時候,都試圖尋找比細菌高級(包括細菌)的生命,而不把病毒作為搜尋目標呢?
  • 不需要呼吸的生物!長年住在魚兒體內,擁有大而空靈的眼睛
    那麼,浩大世界之內是否存在不用呼吸也能生存的生物呢?對於這個問題,很多朋友的答案是沒有,畢竟很多人從未見過不用呼吸也能生存的生物,哪怕強大如人類,也必須依靠呼吸而生存。但是,相信也有朋友認為自然界內存在不用呼吸便能生存的生物,因為自然之廣遠超人類想像,人類所了解的或許只是大自然的冰山一角,還有很多區域、很多生物是人類不甚了解甚至從未聽說的。
  • 來自病毒的警告,我們是否惹怒了地球?
    馬爾堡病毒電鏡影像這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線狀病毒,它的脾性還算是溫和的。,其生物安全第級為四級——大名鼎鼎的愛滋病和非典還都只是三級。對伊波拉病毒的科學研究也只能在高防護性的P4實驗室展開(目前全亞洲只有武漢病毒研究所有這個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