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想搞副業,看上了某個項目,問我靠不靠譜?我說,項目是很不錯,但適合不適合你就不一定。
無論是經營主業,還是發展副業,只關注項目,而忽略人,毫無意義。
小師常說:從來沒有哪個項目更賺錢,只有更適合這個項目賺錢的人。
那麼,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副業?
結合人的因素略談一二。
1
副業源自於主業 是主業的延伸項
首先,要看主業做的什麼?
1、既然有主業,發展副業不能影響主業。
不管是上班還是經商,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選擇跟主業有關的副業,可以輕車熟路,事半功倍。
譬如說,我在單位上班,下班後擺個宵夜檔,搞到凌晨一兩點,這樣肯定不行,身體吃不消,還影響工作。
但是,我在單位做的是後勤崗,在保證自身工作的前提下,支援業務崗,老闆肯定喜歡,升職加薪不在話下。
當然,如果你的主業做的很輕鬆,而你的精力又旺盛,想尋求突破,挑戰一下自我也未嘗不可。
2、想要做副業,副業要結合自己的優勢。
貿然進入一個新領域,很有可能因為專業能力不足,資源不匹配,導致副業失敗。
譬如說,你之前開的是服裝店,你可以開飾品店,或者做集成店,但如果打算開餐飲店就要慎重考慮。
當然,如果你是那種傳說中的斜杆青年,學啥都快,幹啥都行,那另當別論。
其次,要看主業做的怎樣?
記住以下三句話:
主業做的很好,副業就做主業的延伸,為主業錦上添花,
主業做的一般,副業就做主業的附加,為主業添磚加瓦,
主業做的很差,副業就補主業的短板,為主業雪中送炭。
譬如說,你是某網際網路公司的產品經理,表現出色,你就可以嘗試做些運營崗,產品運營不分家,做運營就等於在做產品。
又比如:你開的是裝修公司,生意一直紅火,那麼,你可以開一家窗簾店,資源共享,是個不錯的選擇。
三個方向可供選擇:向上遊擴張,向中遊延伸,向下遊整合。
請記住:副業的前提一定是現有的項目很穩定,如果現有的項目效益不好,別急著副業,做好現有主業才是王道,
找到主業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產品品質,是服務體驗,還是市場渠道,副業就是尋求解決主業根本問題之道。
是尋求新的供應商,聘請顧問團隊還是加入某個協會型組織,做副業就是做主業。
當然,如果在自己的主業上實在是無心戀戰,心有餘而力不足,是時候嘗試其他行業或職業;
只不過,這已經不叫副業,而是轉行。
2
副業要注重長期價值 通過日積月累去實現
很多人發展副業,是為了掙快錢,這樣的副業註定不長久。
如果說主業是現實的苟且,那麼副業一定是詩與遠方。
好的副業,一定要具有長期價值,屬於長線投資。儘管說短期內也許很難變現,但有主業做支撐,副業就像一個存錢罐,日積月累。
在未來的某一天,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甚至,顛覆主業。
譬如說,你是某個單位的美編,你可以經常在網上發布自己的作品,前提是不能洩露公司的商業機密,當你積累到一定的粉絲,自然就會有人找你做設計,輕輕鬆鬆做副業。
也許到了某一天,你就可以向老闆遞交辭職信。
你也不用擔心老闆有意見,你的成長他看的見。
又比如,你經營一家服裝店,你可以在網上分享各種穿搭知識,經驗,當粉絲用戶越來越多,線下實體店的生意自然越來越好。
甚至,到了某一天,服裝店都不用開了,做個時尚博主,生活很是愜意。
有人會說:我何嘗不想拍段子,發作品,可網上厲害的高手何其多,就我這點水平,會有人關注麼?
分享一個「樓梯理論」
把一個人專業等級想像成樓梯,有人在100樓,有人在30樓,好吧,你比較低調,就設定你在8樓。
你不用考慮8樓以上的人有多厲害,對於8樓以下的人,你的知識或作品完全夠用,你只需要吸引他們,甚至,對於1樓,你是他仰望的對象。
那這些人為什麼不去關注高樓層的,而偏偏關注你?樓層太高,低樓層的根本聽不懂。
那樓層這麼低,粉絲用戶會不會太少?任何一個細分領域,放在全國一盤棋,都有足夠的粉絲和用戶。
而且,在行業內司空見慣的知識案例,放在行業外就很有趣。
譬如,你是開挖掘機的,怎麼開挖掘機,對於很多人就很好奇;
你是做PPT的,儘管做的不咋地,可還有多少小白壓根就不會。你也不用擔心被高樓層的人恥笑,這年頭,不黑不火。
當然,你需要建立良好的心態,需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千萬別指望一個作品就火。
一夜暴富,一戰成名的故事聽的是很多,那是毒雞湯,喝了有毒。
網際網路時代,不能浮躁。
要認認真真做內容,踏踏實實做產品,需要不斷堅持,穩紮穩打,不急不躁才是硬道理,這樣的副業也許來的慢,但是一定很持久。
3
副業是未來的主業 主業副業皆為一業
網際網路時代,有兩種人,從產品角度,一種叫商家,另一種叫消費者,從流量角度,一種叫創作者,一種叫粉絲用戶;
而想要獲得更為自在的生活,最需要做的就是轉換角色。
對於絕大多數從業者,都有一個非常適合自己的副業:
做自己主業的自媒體人
絕大多數從業者(某些特殊工種除外),都可以將自己在主業上所積累的專業技能、工作心得,所感所得進行梳理,提煉;並以圖文或短視頻的方式持續的在個人自媒體平臺上展現。
發展這樣的副業好處巨大:
1、可持續性投入
很多人都想做自媒體,最大的痛點是缺乏可持續輸出的內容,而做自己主業的自媒體,創作素材多來自於主業;
每天都在經歷,源源不斷,內容垂直,人設穩定,這樣的自媒體才具有價值。
2、副業輔佐主業
做自己主業的自媒體,分享才是最好的學習,通過持續分享倒逼自己,進一步提升自己的主業競爭力。
在積累的粉絲用戶中,除了能為主業引流帶客,沒準還會出現更好的供應商或合作者。
3、長期價值巨大
做自己主業的自媒體,在日積月累的持續分享中,通過不斷的歸納總結,搭建自己在主業上的知識體系;
這樣所創造的價值就不僅僅是為主業賦能,反哺主業,甚至有可能成為行業的推動者。
很多從業者,選擇主業時並一定有清晰的規劃或戰略,那麼,做自己主業的自媒體就能很好的倒推或驗證:
自己是否熱愛或擅長這個主業,從而決定是否調整主業方向。
對於有些人,他很有可能真的不太適合這個主業,需要轉行或換個職業。
也還有些人,他可能非常擅長做產品,能把產品做到極致,但就是不太適合從幕後到臺前。
張小龍就是一個不太擅長社交的人,但正是這樣一個看似孤獨,內向的人卻做出了影響全中國人的社交產品——微信。
專注於產品的人,可以不做任何副業,十年如一日,千萬別小看專注的力量;
就像農夫山泉的鐘睒睒,這麼多年只賣水,啥副業也不幹,一不小心做成了亞洲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