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如果沒有該死的撞擊事件,我們仍是這個藍色星球的霸主

2020-11-19 科學大觀園雜誌

恐龍

近日,來自英國巴斯大學和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針對恐龍多樣性開展了一項新研究,結果表明,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時,恐龍數量並沒有減少。如果沒有發生撞擊,恐龍可能會繼續統治地球。相關論文發表在《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雜誌上。

在白堊紀末期的小行星撞擊時期,恐龍的足跡遍布全球。它們是大多數陸地生態系統的主要動物。不過,對於「該時期恐龍是否正遭遇物種多樣性下滑」這一問題,科學家們仍爭議頗多。

研究小組收集了一組不同的恐龍族譜,並使用統計模型評估了該時期的主要恐龍種群是否仍能產生新物種。結果顯示,在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恐龍家族並未走向衰退,這與此前的一些研究結論相悖。

論文第一作者、巴斯大學和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博士生Joe Bonsor說:「之前的研究表明,恐龍註定走向滅亡,因為它們在白堊紀末期已經開始衰退。然而,我們發現,如果將更近期的恐龍族譜、更多恐龍類型納入考量,得到的結論並不一樣。」

由於化石記錄的缺失,恐龍多樣性的評估十分困難。研究人員運用合理的統計方法來克服這些抽樣偏差——他們聚焦恐龍家族的物種形成率,而不是簡單地統計該家族的物種數量。

Joe Bonsor說:「化石記錄中不可避免的巨大偏差以及數據的缺乏常常預示著物種數量的減少,但這也許並不能反映當時的真實情況。我們目前的數據並沒有顯示恐龍數量有所減少,反而表明部分物種——比如鴨嘴龍和角鼻龍——當時還在不斷壯大。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在沒有遭遇大滅絕事件的情況下,它們會走向滅絕。」

哺乳動物在小行星撞擊地球時就已經存在。但只是由於恐龍滅絕,哺乳動物才有機會填補被清空的生態位,從而逐步統治了地球。如果沒有這次大滅絕事件,恐龍也許仍是地球霸主。

原創編譯:花花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皇家學會開放科學》

期刊編號:2054-5703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11-analysis-refutes-dinosaurs-decline-asteroid.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如果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恐龍還會是地球霸主嗎?
    近日,來自英國巴斯大學和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針對恐龍多樣性開展了一項新研究,結果表明,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時,恐龍數量並沒有減少。如果沒有發生撞擊,恐龍可能會繼續統治地球。相關論文發表在《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雜誌上。在白堊紀末期的小行星撞擊時期,恐龍的足跡遍布全球。它們是大多數陸地生態系統的主要動物。不過,對於「該時期恐龍是否正遭遇物種多樣性下滑」這一問題,科學家們仍爭議頗多。研究小組收集了一組不同的恐龍族譜,並使用統計模型評估了該時期的主要恐龍種群是否仍能產生新物種。
  • 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地球,哺乳動物能取代恐龍嗎?
    距今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一顆直徑幾十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地球從此進入哺乳動物時代。我們在感嘆恐龍消逝的同時,心中不免產生了一個疑問,如果沒有這場世界末日級的天災,恐龍能不能存活至今?哺乳動物還有機會接管地球嗎?
  • 闢謠: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地球,哺乳動物能取代恐龍嗎?
    距今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一顆直徑幾十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地球從此進入哺乳動物時代。我們在感嘆恐龍消逝的同時,心中不免產生了一個疑問,如果沒有這場世界末日級的天災,恐龍能不能存活至今?哺乳動物還有機會接管地球嗎?
  • 史上最衰的恐龍時代!小行星用這種角度撞擊了地球!
    6500萬年前,地球上的生命經歷了最糟糕的一天,一顆巨大的流星墜落到我們星球的表面,引發了一場地獄,隨後是數十年的生命死寂。為什麼一顆小行星造成了如此可怕的後果呢?現在真相來了!這顆小行星造成的巨大隕石坑就藏在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海岸平靜的加勒比海水域下,這一道來自地球上最暴力事件之一的傷疤:奇克蘇魯布隕石坑,就是那顆幾英裡寬的流星以每小時數萬英裡的速度撞擊我們的地殼而形成的。然而科學家發現,那次撞擊沒那麼簡單。
  • 如果6500萬年前恐龍沒有滅絕,它們會進化成什麼樣?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假設,因為恐龍確確實實已經在距今約6500萬年前悉數滅絕,而它們滅絕的原因到現在為止還停留在各種假說的層面上,其中以「小行星撞擊說」可信度最高。那麼,如果在6500萬年前沒有這次的撞擊,恐龍會進化成什麼樣呢?我們大膽地來推測一下。
  • 恐龍滅絕史:恐龍三大迷團,「小行星撞擊」蘇美爾文明中早有記載
    第三大謎團:恐龍為何沒有進化出高級智慧恐龍在距今兩億年五千萬年前出現,在距今六千五百萬年前滅絕。出現時間是推測的,但是滅絕時間是世界比較統一的。這個滅絕時間是通過化石所在的地層年代推算的,恐龍的化石都出現在6500萬年前的地層裡,之後再沒有出現,所以滅絕時間基本可以確定。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後,恐龍堅持了多久才滅絕?
    ,生物進化的潛力會超乎我們的想像,「易碎雙腔龍」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它們的體型真的和科學家判斷的一樣大,就足以證明當時的環境適合恐龍繁衍,並且有足夠的食物才能支撐這樣龐大的生物存活。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科學家很長時間,目前「小行星撞擊假說」被最多人認可,同時也是證據最多的觀點。科學家在「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中發現了大量的「銥」,而這種「銥」通常只在隕石中大量存在,這個隕石坑大約出現在6500萬年前,和恐龍滅絕的時間吻合,由此科學家認為,是一個隕石撞擊地球後,拉開了恐龍滅亡的序幕。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人類有機會出現嗎?地球可能誕生「恐龍人」!
    根據目前的地球上現有的化石,我們初步了解恐龍的消失,才讓人類足夠幸運在地球上出現,迅速發展自身文明,成為現任地球主人,可是有一位科學家卻提到,如果恐龍沒有滅絕的話,人類應該難以出現,地球上很有可能會出現恐龍人,這是真的嗎?
  • 探索恐龍時代隕石撞擊之地,一顆隕石真的能使恐龍滅絕嗎?
    恐龍曾經在地球上居於霸主的地位,這一點相信大家如果對地球歷史感興趣應該都是有所了解的,恐龍曾經在地球上是非常龐大的存在,那個時候地球上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而恐龍相當於我們現在的人類一般甚至比我們人類要更加的強悍一些,但非常遺憾的是恐龍卻在大約6600萬年前突然神秘的消失了而且徹底的滅絕。
  • 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主因?恐龍身上還有哪些謎團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3日電(記者 上官雲)體型龐大、動作矯健迅猛……這可能是許多人腦海中對恐龍的第一印象。它們曾是「地球霸主」,但在6600萬年前,卻突然消失了。日前,「研究稱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主因」登上熱搜,引發關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方琳浩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也就白堊紀末期的「非鳥類恐龍」滅絕事件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 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主因?恐龍身上還有哪些謎團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3日電(記者 上官雲)體型龐大、動作矯健迅猛……這可能是許多人腦海中對恐龍的第一印象。它們曾是「地球霸主」,但在6600萬年前,卻突然消失了。日前,「研究稱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主因」登上熱搜,引發關注。
  • 若6500萬年前小行星沒有撞上地球,恐龍會演變成智慧生物嗎?
    引言:若6500萬年前那顆調皮小行星沒有撞上地球,恐龍的結局是否會有所不同?人類的命運將是如何?科學界中存在兩種聲音。眾所周知,在人類出現之前,恐龍是地球內當之無愧的霸主,它們龐大靈巧,擁有絕對生存優勢,一直站在食物鏈頂端,幾乎沒有生物敢挑戰它們。
  • 可能導致地球毀滅的五大宇宙事件:2460年後的彗星撞擊最致命
    儘管小行星和彗星的撞擊頻繁發生,但導致大規模滅絕的撞擊可能非常罕見,這樣的撞擊可以說是數十億年難得一見。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核戰爭、全球變暖或大規模的流行性疾病是對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但假設我們可以克服這些挑戰,我們真的就很安全了嗎?如果考慮到潛伏在太空中的種種威脅,這顆藍色的小星球並非想像中的那麼安全。下面列舉了可能會嚴重威脅到甚至毀滅地球生命的五大宇宙災難。
  • 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恐龍就衰落了嗎?尋找恐龍滅絕元兇
    根據他們的計算,這顆撞擊地球的小行星直徑大約有10公裡,它應該在地球上留下痕跡,也就是撞擊坑,且直徑約為150-200公裡。那麼這個撞擊坑在哪裡呢?要找到它,才能證明這個假說。很快,科學家就開始著手在全世界尋找環狀構造,也就是疑似撞擊坑的地方。剛開始的時候,科學家有點盲目,甚至有點悲觀。
  • 恐龍,曾經是地球的霸主。
    恐龍曾經是地球上的霸主,2.2億年前,三疊紀,地球上開始出現恐龍,侏羅紀恐龍繁盛時期,6500萬年前,白堊紀,一顆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撞擊形成巨大的隕石坑,隕石坑在墨西哥海灣。小行星撞擊產生爆炸,引起火山,地震,海嘯。直接影響了地球的氣候,兩年後,地球才好轉!小行星撞擊地球可能是恐龍大量滅絕的原因,很多其他恐龍早就進化成鳥類,哺乳動物。新生代,是史前鳥類和史前哺乳動物的世界。
  • 恐龍滅絕史:恐龍三大迷團,"小行星撞擊"蘇美爾文明早有記載
    還有一個問題現在也不知,那就是恐龍到底是冷血動物還是恆溫動物。現在主流說法是一部分是冷些,一部分是恆溫,這個觀點很奇怪,假如是冷血動物,按照現在恐龍骨骼大小,長那麼大需要百年;如果是恆溫動物生長速度就會很快,類似於人類,但是恆溫動物有一個問題,假如是恆溫動物,那恐龍就需要消耗很多食物,就算一天消耗200公斤食物,那也不夠吃啊。
  • 如果6500萬年前沒有恐龍滅絕的發生,後來恐龍會進化成什麼樣?
    如果不是恐龍後來滅絕了,哺乳動物根本不可能崛起,自然也就很難有後來人類祖先的誕生和進化演化發展,也不大可能會有人類的誕生。看到這裡,我們是不是要感謝那顆小行星?當然要感謝,沒有它撞擊地球,就不會有哺乳動物的春天,不會有人類的誕生。
  • 一場下了一百多萬年的雨,將恐龍推向霸主,這雨還會再出現嗎?
    中國現如今一年中出現最長的雨季應該就是「梅雨季節」了,也僅僅是6~7月出現斷斷續續的雨季,而在過去出現過一場下了一百多萬年的雨,並且將恐龍推向霸主,不知這雨還會再出現嗎?恐龍的滅絕至今依舊是一個未解之謎,科學家對恐龍的消失也有過多種的猜測——大洪水、地震、火山噴發、隕石撞擊等等,但是這些單個天災的危害不足以將整個地球的恐龍全部消滅,而且根據科學家對挖掘出來的恐龍化石進行研究發現,這些恐龍的死和地震以及大洪水沒有太大的關聯,相反和火山爆發有很大的關係。最好的解釋就是將火山爆發和隕石撞擊結合在一起!
  • 新研究顯示在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恐龍群體並沒有衰退
    巴斯大學和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新研究,駁斥了恐龍在大規模小行星撞擊之前就已經衰落的說法。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小行星撞擊沒有發生,恐龍可能會繼續在地球上佔據主導地位。在白堊紀晚期末期小行星撞擊時,恐龍在全球範圍內廣泛生存和活動。在小行星撞擊之前,恐龍佔據了地球上的每一塊大陸,是大多數陸地生態系統的主要動物形式。
  • 探索恐龍滅絕真相,6500萬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看完不敢相信!
    但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未解之謎,恐龍的滅絕到底是因為小行星的撞擊,還是因為其他的因素,有一些學者不禁覺得這個事情有點蹊蹺,小行星撞擊的影響雖大,但它還不至於讓恐龍滅絕,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樣還有待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