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學蟲洞
鑽石有著"一顆永流傳"的說法,價格不菲,是公認的奢侈品。由於位於地層深處、開採難度大等原因,全世界每年鑽石的產量僅有20-30噸。不過,地球上的鑽石儲量卻絕對不少。科學家發現,地球內部埋藏著超1000萬億噸的鑽石。
來自麻省理工大學、哈佛大學、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以及其他幾所大學的科學家,組成了研究團隊。他們在研究地震波在地殼中的速度時,發現了克拉通根由鑽石巖石組成,經過測算,這裡的鑽石總量超過1000萬億噸。
同時研究人員還表示,如果以地球上的儲量來看,鑽石並不是什麼珍稀的物品,僅僅是一種普通的礦石。
話又說回來,既然地底下存在這麼多鑽石,為什麼沒人去挖出來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鑽石的形成
鑽石在地球深處高溫高壓的條件下形成,它的原身是金剛石。鑽石硬度非常高,但也非常脆,一旦用力碰撞就會破裂。
鑽石的形成需要1100-1500℃的高溫,同時壓強需要達到4.5-6Gpa,所以人類發現的天然鑽石,都是在地球地幔層生成的。
如今科學家們掌握了製造人工鑽石的方法,能夠通過模擬高溫高壓等形成條件製造出人工鑽石。這些人工鑽石跟天然鑽石並無二致,但是人們更傾向於後者,這也導致其售價比人工鑽石高昂數倍。
鑽石的開採
鑽石開採通常有3種方式,一是衝擊鑽石開採,二是管道開採,三是海洋開採。
衝擊鑽石開採
雖然鑽石是在地質深處形成的,但是有部分鑽石會被帶到地表。這類開採方式通常發生在河床和海灘,自然力量將鑽石從深處帶到地表,工人們在地表就可以尋找和篩選鑽石。
管道開採
地表的鑽石始終是有限的,同時人們對鑽石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衝擊鑽石開採已經無法滿足,這時就得考慮進軍地下了。目前最常見的鑽石開採方式是管道開採,包括露天開採和地下鑽石開採。
在開採的時候,工人們會清除金伯利巖(一種鑽石原巖)上方的沙子和巖石層,從地表向下挖掘出一個能夠獲取原巖的洞坑;如果是地下開採,工人們還需要創建2個平行且垂直連接的隧道。
海洋開採
在以前,技術不足的情況下,人們海洋開採的方式是潛入淺海海底收集礫石;如今科技進步,能夠通過水平或垂直開採的方式,獲取含有鑽石的礫石。
在提取金伯利巖等鑽石原巖之後,還需要採取一系列的措施,才能打造出具備商業價值的鑽石。人們會將鑽石從原巖中剝離出來,之後通過複雜的切割工藝將其琢磨成精美的商品。也因此,大而剔透的鑽石少見而且昂貴,成為人們趨之若鶩的存在。
為何放著1000萬億噸的鑽石不去挖?
科學家的研究證實了克拉通根存在1000萬億噸的鑽石,這並不是最近才出現的新消息,可距離研究結果出現這麼久了,卻依舊沒人開採,難道是商家想囤貨居奇嗎?
這個想法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最開始,天然鑽石並不稀有,也沒有引起人們的過多注意。但是鑽石公司採用一些策略,使得鑽石跟愛情、求婚等聯繫起來,並把它捧上藝術品一樣的高度,人們的消費理念就變了。
為了囤貨居奇,這些鑽石公司貫徹"物以稀為貴"的理念產出少量鑽石,並製造消費者購買鑽石的需求,讓鑽石成為愛情的象徵,也讓大家認為:體積最大、切割工藝最複雜、價格最貴的天然鑽石才是最好的。
為了避免已經售出的鑽石回到市場,鑽石公司又打出了"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的口號,讓消費者保管好手裡的鑽石,這樣市場上的鑽石數量就穩定了。
不過,雖然鑽石公司套路深,但人們不去挖這1000萬億噸的鑽石,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實力"不允許。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鑽石位於克拉通根。克拉通就是古陸核,是大陸地殼上長期穩定的構造單元。而"根"則位於克拉通深處,距離地表有100-200英裡之深,但現在的鑽機根本沒辦法挖掘這麼深的深度。
可見,以現有的技術,我們是沒辦法開採這裡的鑽石的。原巖所處深度是一方面原因,還有其他條件阻礙著人類開採這裡的鑽石。
前文提到,鑽石的形成需要高溫高壓的條件,人類如果深入到克拉通根,這裡的溫度、壓強都將產生致命的威脅。即使是機器,也很可能被毀壞。
即使有技術開採,這樣的技術和設備離普及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商人們就算想下去開採也要猶豫一會兒,因為想要獲取這些地幔層的鑽石,背後的成本實在太巨大了。當成本超過售價,他們顯然賺取不到利潤。
如今人工鑽石已經進軍市場,並且隨著科學家研究的推進,人工鑽石甚至能達到頂級天然鑽石的水準。
美籍華人科學家毛河光用"化學氣相沉澱法"製造出了一顆2克拉鑽石,他的學生拿去給具備GIA(世界三大鑽石評級權威機構)鑑定資質的專家評估,專家稱,該鑽石價值20萬美元,然而實際上,它的成本只有不到5000美元。
雖然人工鑽石跟天然鑽石沒區別,但由於"天然的就是最好的"觀念的影響,消費者依舊更青睞天然鑽石。
————————————
本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