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動物的關切程度日益增加,各種各樣的動物救助機構紛紛成立。與常見的貓狗收容所不同,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一家救助中心則專門照料傷病蝙蝠。
據英國《每日郵報》25日報導,這家蝙蝠救助中心近日收養了數隻患病的蝙蝠幼崽,工作人員給它們裹上羊毛毯並餵食奶水。
裹毯餵奶
這家名為「蝙蝠地帶」的救助中心位於昆士蘭州庫蘭達,專門照料患病或受傷的蝙蝠,其中又以果蝠為主。救助中心完全依靠社會各界人士捐贈的資金,支付救助蝙蝠所需的藥品和人力費用。
救助中心最新入住的客人是數隻患病的蝙蝠幼崽。由於原居住地遭受有毒扁蝨的侵襲,小蝙蝠們紛紛患病,它們的母親更因病情嚴重死亡。
工作人員把這些失去母親的蝙蝠幼崽帶回救助中心,給它們一一裹上小羊毛毯,並餵食營養豐富的甜奶水,以幫助它們保暖和繼續成長。
儘管如此,由於缺少母蝙蝠的餵養,這些脆弱的小生命依然面臨死亡威脅。
「我們每天走過蝙蝠周圍都能聽見小蝙蝠在哭喊它們的母親,」救助中心工作人員珍妮·麥可琳對《每日郵報》記者說。
救死扶傷
除了這些蝙蝠幼崽,救助中心還「居住」著其他患病或受傷的蝙蝠。其中,有的蝙蝠在飛越電線或鐵絲網時受傷,有的被人擊中,另一些則因患病跌落在地面上。
工作人員一旦發現這些蝙蝠,就會把它們帶回救助中心照料,以幫助它們恢復健康。隨後,工作人員會在野外放生這些蝙蝠,使它們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懷抱。
而對一些因受傷過重或感染寄生蟲而無法生還的蝙蝠,工作人員會按照政府相關規定,妥善處理它們的屍體。對另一些雖然倖免於難但失去野外生存能力或因人工飼養過久對人類產生依賴性的蝙蝠,工作人員會把它們留在救助中心繼續照料。
除了專門的工作人員,救助中心還常年招募志願者照顧蝙蝠。志願者可以承擔救助中心的管理和護理工作,其中包括不定時地協助工作人員完成清潔或食物準備,或提供資金給蝙蝠注射疫苗。
數量減少
救助中心負責人帕姆·塔利介紹說,之所以要成立這樣一所救助中心,原因之一是為了教育公眾,使他們真正了解蝙蝠。
帕姆曾注意到,當人們路過裝有蝙蝠的籠子時常常會說,「看那些可怕的動物」。但事實上,這種認識並不正確。
據專家介紹,蝙蝠是唯一一種會飛的哺乳動物,其繁多的種類佔所有哺乳動物種類的四分之一。因此,蝙蝠的生存狀態對保持物種多樣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除此之外,蝙蝠由於捕食昆蟲,在整個生態循環中發揮控制昆蟲數量的作用。
然而,由於全球氣候變化,蝙蝠食物的數量和種類發生變化,這導致全球範圍內蝙蝠的存活數量不斷下降。(單姍)
責編: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