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對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進行表彰。9月7日,新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全部「清零」。9月6日,北京新發地市場「全面」復市,預計在國慶節前,可恢復歷史供應水平。
截至9月7日,我國本土病例連續23天0新增,世衛組織官員就我國抗疫成績表達祝賀。而在中國之外,印度累計確診病例超428萬,升至全球第二,世界多國出現疫情反彈。
如何看待境內和全球疫情的發展變化?疫情防控,還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
在9月7日的節目中,《新聞1+1》連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為您解答。
1、如何評估秋季開學一周來的疫情防控情況?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實際上在中國的環境當中已經沒有病毒。由於國內將近三周多沒有本地傳播的病例,在社會上也沒有傳播的病例,在校園裡也就不會有傳播的病例。所以對於復學我個人沒有太多擔心,學校方方面面的準備還是很充分的,就像總書記要求的「慎終如始」,各個學校都做了充分準備,所以學校復學還是很安全,我對此充滿信心。
2、還有哪些可能存在病毒的地方值得注意?
吳尊友:大家對疫情還是有所擔心,主要是全球疫情非常嚴重,在國內又發生了幾起聚集性疫情。這種疫情會不會再來?現在在中國境內存在病毒的地方主要在幾方面:①在隔離的病人當中或住院的病人當中;②在實驗室裡。所以說復學也好、復工復產也好,在社會層面是不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每天隨著國際航線到中國境內的旅客當中,還會陸續發現十幾例、幾十例的輸入病例,由於對於輸入病例的管理是一個封閉的閉環,不會流向社會,所以對國內居民來說不會有多大影響。
3、逐步恢復國際航班直航,會出現疫情反彈嗎?
吳尊友:經過半年多的防控實踐,中國能夠外防輸入最成功的還是減少了境外輸入人員的數量。通過一段時間的防控實踐摸索,我們對境外輸入防控的認識和能力在提高,可以逐步放開航線、逐步加大境外輸入的人員,只要輸入的病例數和隔離的人數在控制範圍以內,就不會造成失控狀況。
4、現在對於冷凍海鮮和食品方面可能存在的風險,我們是否已經有了高度警覺?
吳尊友:過去北京新發地也好、大連疫情也好,都讓我們對新冠肺炎的傳播方式有了一種新的認識。儘管對於呼吸道傳染病的認識,主要是人傳人,主要是近距離的飛沫傳播,但新發地的疫情調查發現通過汙染冷凍食品可以造成接觸傳播,引發新的疫情,這種認識使得我們對防範類似疫情有了高度的警惕。
實際上全國各地都在圍繞這方面開展防控的部署,特別是對於進口農產品的檢疫管理,尤其是對人員的培訓、環境的監測,這一系列措施都可以幫助我們防範可能由冷凍食品汙染造成的疫情。
5、「十一」出遊,有什麼特別的提醒和建議?
吳尊友:從新冠肺炎防控角度來看,國慶節到各地去旅遊應該沒有什麼特別限制和需要警惕的。在中國的環境當中現在是沒有新冠病毒的,所以旅行方面沒有什麼特別的疫情風險提示。需要注意的就是由於國慶節人多,旅行安全還是要給予高度重視。
6、怎麼看待印度確診病例的急速增加?
白巖松: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現在已經超過了428萬,連續41天日增確診病例超過5萬,您怎麼看待印度確診病例的這種增速?
吳尊友:實際上印度新冠疫情從3月份以後是一路上揚,就沒有趨於平緩過,這兩天已經突破了一個國家單日報告病例數最高,超過了9萬,這樣的增長勢頭可能還會繼續。有幾方面原因:①印度人口多,人口密度大,有13億多人口;②在新冠肺炎沒有控制的情況下,急於復工復產復學,進一步助推了疫情的擴散。未來一兩個月,印度疫情很可能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嚴重的國家。
7、多國疫情的加速發展和反彈,說明了什麼問題?
吳尊友:歐洲的一些國家,目前疫情形勢非常不樂觀的,西班牙和法國都出現了單日報告數突破1萬,創造了歐洲自疫情以來的一個國家報告病例最多的情況。我們看周邊的國家,包括日本、韓國也都出現了疫情的反彈,這種反彈說明什麼問題?當疫情控制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就錯誤的以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復工復產不會出現疫情反彈。這樣的研判違背了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行規律,只要社會上還有一定數量的傳染源,如果不能把它及時清除,而且鞏固的話,急於復工復產,防治措施不到位,疫情一定會反彈。
我記得在4月8號武漢解除離漢通道限制一個月以後,世界衛生組織的官員就感到很奇怪,武漢解禁以後,復工復產,為什麼沒有出現反彈?主要是我們國家採取的措施,首先一定要清零,清零後鞏固一段時間,再逐步復工復產,給予疫情控制一個鞏固的時期,通過這樣謹慎的復工復產,我們就取得了控制疫情,逐步復工復產的效果。
8、全球範圍內治療方案是否已經優化,死亡率在下降?
吳尊友:從治療方案來看,目前還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治療方法的改進更多是由於及早發現病例,在病人症狀較輕時就能夠為他們提供醫療服務,使得輕型病人不至於發展成為重症病例,重症病例不至於發展成危重病例。像在6月份新發地發生的疫情就沒有一個病例死亡,包括後來在大連和新疆烏魯木齊的病例中都沒有出現死亡。我們也比較了原因,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通過核酸篩查技術,及早發現了早期病例,醫療服務及時跟上,避免了病人由輕轉重,由重轉危的現象。
9、如何看待人們對新冠肺炎的警惕性在下降?
白巖松:及早發現病人進行救治,當然是好事兒,但隨著死亡率的下降,是否也存在心理懈怠的問題。比如在歐美也有很多年輕人開始很緊張,時間一長認為沒事了,不就是「大號」的流感嗎,可能就不會遵守很多防控規定了,您怎麼看待這種心理上的變化?
吳尊友:應該準確宣傳新冠肺炎的一些科學知識,特別是一些基本事實。從目前觀察的效果來看,還沒有證據認為病毒的致病率減弱了,病死率下降了,而是由於我們發現得早、採取的措施早。另一個方面,病毒感染致死和人的年齡特別相關,如果疫情發生在老年人群當中,特別是有一些基礎性病變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發現得早,醫療服務跟得上,還是會對老人構成很大威脅。
10、最終拯救我們的會是疫苗嗎?
吳尊友:疫苗在控制全球疫情方面將會發揮巨大的作用,從目前臨床一期、臨床二期的試驗結果來看,幾種技術策略線路的疫苗都能產生很好的免疫反應,而且抗體滴度很高。根據這樣一個滴度,結合我們以前對疫苗知識的認識,認為疫苗還是能夠起到很好保護作用的,但保護作用的時間長短還有待於三期臨床試驗來回答。
11、年底前我們能用上疫苗嗎?哪些重點人群應該可考慮優先接種?
吳尊友:樂觀的看,到年底至少有若干個疫苗能夠完成三期臨床試驗。即使疫苗沒有完成三期臨床試驗,冬季到來,出現突發疫情的時候,有一些疫苗可以作為應急,集中使用。從現在疫苗臨床試驗來看,它是安全的,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用上這種疫苗至少不會有壞處。從這個角度來說,一些人群可以考慮提前接種,包括感染的高風險人群或感染後病情較嚴重的人群,像老年人。高風險人群主要包括醫務人員、服務行業,接觸人員多的,如果感染擴散範圍比較大的人群,也可以考慮應急接種。
12、呼吸道疾病高發的秋冬季,如何做好防控?
吳尊友:首先,從過去8個多月的防控實踐來看,我們是有能力及時發現、及時控制疫情的。但另外一方面,秋冬季其他常見呼吸道疾病高發,這種高發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在一起,提高了防控的難度,所以要做好其他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工作。包括疫苗的使用,比如流感疫苗的接種、肺炎疫苗的接種以及呼吸道傳染病防控措施的採取,像戴口罩、勤洗手、通風、保持社交距離等等,這些措施都有助於防控其他呼吸道傳染病。只要把這些措施做到位,同時加強監測,應該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13、秋冬季疫情防控措施,已經在部署和落實
白巖松:新冠病毒太狡猾了,可能會和流感、肺炎等疾病混雜在一起,衝擊的可能是同一個門診,這是否需要我們國內做好更加精細化的防控準備?
吳尊友:實際上國家衛健委針對秋冬季可能出現的問題已經進行了部署,各個省也正在落實一些措施,所以即使秋冬季到來,其他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我們有信心及時發現、及時控制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