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去年8月向「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提供政治庇護。圖為阿桑奇在厄駐英使館陽臺上。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為什麼又是厄瓜多?」美國「石板」在線雜誌這樣的提問多少顯示出對南邊小國可能收留美國「洩密者」斯諾登的無可奈何。美國國家安全局「洩密者」斯諾登離開香港後的最新去向被世界各大媒體密切追蹤,厄瓜多被西方媒體認為是最有可能的目的地。這個拉美小國此前曾接受了另一個美國機密的洩密者阿桑奇的「政治避難」,並將其保護在厄駐英國使館內。一個面積僅25萬多平方公裡的拉美小國一年內竟然兩次在美國「老虎嘴上拔毛」,有分析猜測這是厄總統科雷亞展示其作為「查維茲繼承者」的最好機會。但對於這個貨幣都是用美元的拉美小國來說,如何敢跟超級大國叫板,讓世界議論紛紛。一些美國媒體暗示將以不再延續下月到期的貿易優惠法案來施以報復,厄瓜多能否頂得住美國的壓力?這將使這個南美小國再度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誰「讓美國的額頭冒汗」
正在越南訪問的厄瓜多外長帕蒂諾24日凌晨在其推特帳號上表示,厄瓜多政府已經接到了斯諾登尋求政治庇護的正式申請。法新社援引帕蒂諾在當天新聞發布會上的話稱,厄正在「認真研究和評估」斯諾登的政治避難申請,但並未說將何時作出決定。在被記者問及「是否擔心給斯諾登庇護,會影響厄瓜多和美國的關係」時,帕蒂諾說,某些國家政府會擇利而行,但「厄瓜多不一樣,我們會本著『人權至上』的原則作出獨立的決定」。
儘管國際媒體猜測斯諾登的目的地有古巴、厄瓜多、委內瑞拉和冰島等,美國也專門警告厄、古、委不要接受斯諾登的庇護請求,但法新社稱,厄駐俄羅斯大使已在機場與其會面。一直與斯諾登保持聯繫並提供幫助的「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24日稱,斯諾登是帶著厄瓜多的難民文件離開香港的。德國《圖片報》稱,如果斯諾登抵達厄首都基多,厄瓜多更不會輕易讓美國在自己的土地上碰到斯諾登。
俄羅斯《生意人報》24日刊登該報對外政治部副主任馬克西姆·尤西的文章稱,在所有拉美國家左翼力量中,厄瓜多給國際社會留下更好的印象。厄總統完全由民眾選出,在國內支持率較高,也沒有強勢的反對派,地位比較穩固,而委內瑞拉現在已經不具備這些條件。科雷亞一直不滿美國的拉美政策,不會迫於美國壓力交出斯諾登,從阿桑奇事件就可以看出,該國政府對抗美國的立場。英國《衛報》稱,在斯諾登可能選擇厄瓜多還是委內瑞拉的比較中,後者「謀殺率居世界高位,暗殺者容易偽裝造成意外」成為最大劣勢之一。相較而言在厄瓜多,至少在科雷亞當政的四年間相對安全。
美國福克斯新聞認為,近年來厄瓜多一直是左翼民粹政府執政,熱衷於在左翼思潮佔上風、反美氛圍濃厚的拉美,扮演願意對美國說不的角色,因此給予阿桑奇、斯諾登等人庇護和幫助順理成章。但福克斯新聞網也稱,美國可以通過對厄瓜多石油貿易施加限制,向這個桀驁不馴的國家施壓。
瑞士《每日導報》24日以「厄瓜多將讓美國的額頭冒汗」為題刊文稱,如果斯諾登真受到厄瓜多的政治庇護,那麼厄在一年中將第二次成為「言論自由」的捍衛者。這個南美小國敢於公開對抗美洲大陸北部的超級大國,這是一種愛與恨相混合的關係,但贏得全球的掌聲。
「為什麼又是厄瓜多?」
「為什麼又是厄瓜多?」美國「石板」在線雜誌23日以此為題稱,雖然這個國家同美國籤署過一份具有漏洞的引渡條約,但厄瓜多的執政當局不會遂了美國的願。德國《明鏡》周刊24日稱,這個赤道上的小國動機到底是什麼?其中的關鍵是厄瓜多的總統科雷亞。無論如何,科雷亞和他的政府肯定不會幫助美國起訴洩密者,相反,斯諾登會成為拉美與美國關係中的一顆棋子。不管是阿桑奇還是斯諾登,他們對厄瓜多的作用是一樣的:厄將作為全球新聞和言論自由的保護者。而且,厄瓜多總統科雷亞也將作為拉美左派的新領導者,有機會向世界展示拉美的歷史車輪會繼續往左轉。
科雷亞在一個月前剛就職連任厄瓜多總統。厄瓜多是拉美較貧困落後的小國。2007年科雷亞當選總統的前10年間,厄年瓜多爾政壇動蕩不安,曾有7位總統就職。科雷亞在競選時,承諾著手進行政治和經濟改革,修改憲法,發誓改變厄瓜多腐敗的政治。他上臺後立即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加大對貧困人口的扶持力度,以求消除貧困和不平等現象。他還打破了傳統勢力和美國資本牢牢控制國家政治和經濟命脈的狀況,推行「公民革命」,大力推行厄瓜多國內民主改革進程,被媒體稱為「拉丁美洲的智力發動機」。因此,作為一個民主國家連續兩次獲得高票的「民選總統」,科雷亞的國內民眾基礎相當深厚,民調支持率高達90%,為拉美各國總統最高。
不過,對於厄瓜多來說,與超級大國叫板並非沒有壓力。美國《赫芬頓郵報》威脅稱,厄瓜多必須考慮為此可能付出的代價,包括不再享有根據「安第斯貿易優惠法案」對美出口免稅或優惠稅率,厄根據該法案所享有的優惠稅率下月到期,已有遊說團體鼓動美國政府,到期不再延續。
德國《明鏡》周刊網站稱,厄政府一旦收留斯諾登,將會招致美國的憤怒,其後果可能是美國在政治和經濟上進行報復。總之,經濟後果可能是痛苦的。下個月,美國國會將會決定是否延長對厄瓜多產品的貿易優惠法案。美國是安第斯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厄瓜多的48%產品出口到北美。厄瓜多去年240億美元的商品出口到美國,厄大部分工業產品從美國進口。
厄能否成為反美新領袖
厄瓜多因為斯諾登事件再度把自己置於國際外交的中心,讓許多戰略學者和政客更加關注的是,厄左翼總統科雷亞是否會繼查維茲之後,成為舉起拉美「反美大旗」的新領袖。德國《柏林日報》稱,一旦決定收留斯諾登,厄瓜多將又舉起大旗,重新展示拉美左派陣營的強大。查維茲去世後,美國等西方國家似乎看到了拉美左派的沒落。現在,科雷亞重新激活了拉丁美洲的政治和意識形態。未來,拉美的反美主義還不會消失。
美國《赫芬頓郵報》文章稱,厄瓜多總統科雷亞「好鬥」且受到國內民意廣泛支持,2006年大選的競選政綱就充滿反美色彩,如拒絕2009年到期後讓美國戰略空軍繼續使用厄瓜多曼塔空軍基地,並說出「如果美國想保留曼塔基地,就該讓厄瓜多空軍使用邁阿密基地才公平」的話,後來他當選後果然說到做到,迫使美國重新調整安全戰略,並將拉美駐軍多數轉移到哥倫比亞。在經濟方面,科雷亞為了發展社會福利,利用高油價的優勢,不僅推翻了與美國以及IMF達成的「華盛頓共識」,且宣布部分厄瓜多欠美債務是非法的。同時,厄瓜多政府採用苛刻條件,擠走了一些在當地投資油田的美國企業,科雷亞還對美國倡導的自由貿易協定表示「沒心情參加」。「維基解密」網站曾曝光稱,美國駐厄使館抱怨該國「僵化的勞工規則」和「艱難的環境」,還曾與厄瓜多親美政客討論過如何在選舉中讓科雷亞失敗。該報稱,在查維茲死後,科雷亞躍躍欲試,想搶過拉美反美左翼旗手的風頭,現在的機會再好不過。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厄總統科雷亞是南美反美陣營中的一名「新星」,是一位手段強硬的左派總統。早在2006年,科雷亞就曾在聯大會議上,直斥時任總統小布希是「魔鬼」、「笨蛋」;2011年因「美在厄瓜多的間諜活動」驅逐美國駐厄大使。在他年初再次當選總統時,甚至被視為拉美「第二個查維茲」,成為「美洲玻利瓦爾替代計劃」的新領導人。
但也有分析認為,儘管科雷亞左派色彩濃厚,與查維茲關係親密,在公開場合絲毫不給美國留情面,但畢竟其個人魅力、從政資歷和經驗以及背後的國家實力都無法與查維茲相提並論。
在查維茲去世後,委內瑞拉新總統馬杜羅開始嘗試與美國進行對話,緩和兩國間衝突,美國與其他激進左翼拉美國家的關係也不像原來僵硬。科雷亞執政的厄瓜多石油資源沒有委內瑞拉豐富,沒有強大的經濟作為政治支撐,其工業基礎薄弱、農業發展緩慢,與巴西、阿根廷等相比仍是一個發展相對落後的國家,其政治實力較委內瑞拉差距甚大。這也成了科雷亞接班查維茲、扛起「拉美左翼鬥士」大旗的最大劣勢。
英國路透社援引美國重要的拉美研究機構「美洲對話」負責人希夫特的話說:「科雷亞不會取代查維茲擔當地區領導人,他只是試圖佔據查維茲留下的一些言論空間。」美國眾議院西半球事務小組委員會的埃利奧特·恩格爾也稱:「科雷亞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傢伙,他不是在真空中運行。」【環球時報駐委內瑞拉、巴西、加拿大、英國、德國記者 張衛中 顏歡 陶短房 紀雙城 青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