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逆襲!折耳根啷個成了「魚腥草」?

2021-01-09 巴叔說美食

這個季節,重慶人餐桌上的又一道應時名菜出現了,但是和其他的重慶菜不同,這道菜讓很多外地朋友無從下手,甚至「這能吃嗎」的聲音充斥於網上,不少網友針對這玩意兒的討論也甚囂塵上。它就是被譽為草根逆襲典型例子的折耳根——巴叔我從小到大都抗拒的!

說起來折耳根真的就是非常不起眼的野草,雖然就藥用價值而言,它也是身為中國藥典家族的成員,卻完全沒有靈芝、雪蓮那些卓爾不群的氣質或顏值,屬於根正苗黃的地道「泥腿子」。

不過,它的幸運在於多生長於中國西南地區。古代川蜀人的生活水平相較不高,不少底層老百姓還在為溫飽而愁苦,那麼但凡能吃的東西都可以「薅一口」。幾經「實驗」,大家發現折耳根涼拌清脆可口,清炒或是搭配肉食炒著吃廣受歡迎,人們對它愛得深沉執著。但對於沒有吃過的人來說,第一次吃時,往往會覺得有奇特的腥臭刺鼻味,表現抗拒。因為這種特殊的味道,北方的朋友稱其作「魚腥草」,就在前些年,可憐的折耳根還被網友們評選為最難吃蔬菜之一。

無論出身還是履歷,折耳根都不順。怎麼看怎麼是個悲情角色。以上還不是最慘的,它背過最大最黑的「鍋」,是關於它致癌的傳言。

這幾乎是判了折耳根的「死刑」,但是重慶人不管——你歪果仁一邊涼快去,我們吃了幾千年都沒得事!後來經過科學驗證,於2016年農業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等主辦的2016中國食品闢謠論壇上,「魚腥草會導致腎病腎癌」說法,被評定為邏輯推演不夠嚴謹,結論有失慎重。理由:有強致癌性的是馬兜鈴酸在人體中的代謝物馬兜鈴內醯胺-I,而魚腥草裡確定含有的是馬兜鈴內醯胺BII、AII和FII類,不是同一種東西。現目前也沒有證據表明魚腥草裡的這些種馬兜鈴內醯胺有毒性或致癌作用,我們的折耳根終於「沉冤得雪」。

巴叔的爺爺迷了折耳根一輩子,耳濡目染間,雖然身體是抗拒的,但是巴叔學會的第一道菜還得說是涼拌折耳根,因為就是簡單!

我們所需要準備的食材只需:折耳根、生薑、大蒜、生抽、香油、醋、小蔥、鹽、香菜。

步驟上,怎麼算都最多只4步

1.首先將香菜、小蔥洗淨備用,折耳根掐成5cm左右短節,洗淨備用。

2.鍋加入水燒開,下折耳根,關火,攪兩下,一氣呵成,趕緊以最快速度撈起來,放涼(特別注意時間,否則熟透了就宣告完蛋)這點焯水憑喜好。

3.把折耳根放在一個大盆內,蔥切成蔥花,香菜切成和折耳根一樣短節放在折耳根上面,準備好放入大蒜末、薑末、小蔥花、生抽、香油、鹽、味精、麻辣佐料,關鍵是我們重慶味的(麻辣佐料) 放好,但勿攪拌。

4.點火起鍋,加入一點點食用油,油溫高些至冒煙,然後將熱油淋上去拌勻即可。

雖然巴叔至今依然對摺耳根下不了口,但之所以對其頗有好感,可能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喜歡這樣的「草根逆襲」故事吧。從折耳根身上,讓我們相信了默默努力的普通人,也會有憑藉堅持本色和實力證明自己的那一刻,大家說是吧!

相關焦點

  • 食品致癌的爭論:魚腥草/折耳根,還能吃嗎?
    折耳根(即魚腥草) 圖源pixabay.com近日,馬兜鈴酸導致肝癌的研究有了實錘(詳情見知識分子8月1日頭條文章)。一方面,我們知道了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會致癌,另外一方面,微博上有傳言,西南地區人民喜愛的折耳根,也就是魚腥草,也含有馬兜鈴酸,因此可能致癌。這是真的嗎?我們的折耳根還能吃嗎?首發於「菠蘿因子」的一篇文章就目前的證據作出了解答。上次寫了《 實錘! 馬兜鈴酸致肝癌,中草藥,魚腥草還能吃嗎? 》 之後,各界小夥伴紛紛表達了對魚腥草的關心。
  • 折耳根不好吃?那是你沒找對地方!道養田的野生魚腥草,好吃不夠
    要知道,在川人的內心,折耳根是一道多麼敢愛敢恨的野菜,愛之人,愛不釋手;不愛之人,一點都不強求。幾個關於折耳根的故事折耳根(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名字眾多,如臭豬巢、側耳根、豬鼻孔、豬屁股等,其通用名一般作魚腥草。其實魚腥草也是俗稱,它遠古的名字是「蕺」。從蕺兒根到側耳根、折耳根,也可以看出方言在不同地域的變化。
  • 四川人們愛吃一種叫「臭根」的野菜,學名叫「魚腥草」又叫折耳根
    在四川、貴州等地方,人們愛吃一種叫「臭根」的野菜,是一種野生植物的根莖部,嫩葉也可以食用,涼拌最佳,據說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學名叫「魚腥草」又叫折耳根。客家話稱之狗貼耳,在分類學上屬雙子葉植物三白草科蕺菜屬,具有腥臭味的草本植物。
  • 折耳根上國際臭味美食排行榜第一,雲貴川人民:折耳根明明是香的!
    折耳根(魚腥草)怎麼上榜了!我們折耳根明明是香的!香的!香的!作為一個折耳根愛好者,我確實理解不了那些折耳根厭惡者的哀嚎——比如我媽。她曾經在昆明街頭的煎餅攤子(別問我為什麼昆明也有煎餅)上,準確地吃出了雞蛋餅裡的折耳根碎末,然後當街嘔吐。
  • 折耳根(又名魚腥草)的味道你能接受嗎?為什麼有人特別喜歡?
    折耳根這名字太親切了,正是四川盛產的野菜,對於南方人來說可能比較熟悉,但北方的朋友估計還沒嘗過味兒。折耳根的學名是魚腥草,之所以被這麼稱呼和它的味道大有關聯,吃起來的確就有股獨特的腥味,嚼起來味道有點澀,有點微苦,有點齁喉,還有股子難以描述的味道,這樣的味道很多人難以接受。
  • 魚腥草你認為是頂級美味還是舌尖上的噩夢?
    很多去過雲貴川的北方人腦海裡肯定會崩出一根白色的草根———折耳根!!!作為一個北方人,而且到處跑,不說什麼都能吃,至少也沒什麼特別不能接受的。但是要除去折耳根!我現在想起那個味道……真的牙都打顫。第一次去貴州的時候,一個當地朋友說你去了那麼多地方帶你去吃一種絕對沒有吃過的美食。
  • 四川人民又給武漢捐了3噸折耳根?原來它有這些妙用!
    這其中就有3噸是折耳根。 筆者是重慶人,雲貴川渝一帶都愛吃折耳根,燉、炒、涼拌各有風味,據說折耳根的吃法就有十幾種,不過我最愛的還是涼拌,鮮香可口,開胃下飯。
  • 折耳根堪稱植物界的臭豆腐,學雲貴川渝地區這樣做,好吃又營養!
    魚腥草又叫折耳根,這貨堪稱為植物界的臭豆腐,對於吃不慣的人不小心嘗了一口的話,那味道可真是直衝腦門,一股子腥臭的魚內臟味!不過您可別瞧不起這貨,它的歷史可算是很悠久了。當年越王勾踐淪落成俘虜的時候,被迫吃了便便,自此之後就有了口臭這個毛病。後來他的好下屬範蠡就讓身邊的官員都吃魚腥草,陪著越王一起口臭,這樣一來大家就不用互相嫌棄了。不得不說,範蠡的彩虹屁可真是思路清奇!
  • 折耳根:四川人舌尖上的叛逆
    折耳根跟香菜一樣,喜歡的人獨好這口,不喜歡的提及名字就皺眉頭。喜歡吃的人,就喜歡那股腥味和爽脆。吃到它就是吃到了家鄉味道!不喜歡吃的人,覺得很大魚腥味,像吃生魚鱗片,口感有點粉,超噁心的。當代作家汪曾祺曾在《五味》中寫道:「有一個貴州的年輕演員上我們團學戲,她的媽媽不遠迢迢給她寄來一包東西,是『擇耳根』,或名『則爾根』,即魚腥草。
  • 上了熱搜的「折耳根」是什麼!帶你打開新的食物世界大門,吃起!
    微博截圖小編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但俺也沒吃過折耳根,壓根兒不知道折耳根是啥呀!說實話,從名字上,我幾乎猜不出這是什麼食物。不過沒關係,找度娘探個究竟。百度百科原來,折耳根指的是草本植物,即蕺菜,也稱為魚腥草、狗繩草。名為魚腥草,據說是因為未煮前有一陣魚的腥味,煮熟後才這陣腥味才以消失。
  • 外地人「聞之色變」的折耳根,教你2種做法,吃著不臭,好處多!
    推薦語:魚腥草也就是折耳根,在雲貴川一帶很是流行,有些人不習慣它的味道,覺得氣味難聞。於是,熱心腸的四川人民又在網上解答了各種關於折耳根的做法,甚至還有人錄視頻現場答疑,不得不說真的是很可愛了。四川人喜歡吃折耳根,有形容說「四川人只分兩種,一種愛吃折耳根,還有一種超愛吃折耳根」,折耳根也叫魚腥草,是一種常見於水邊的野草,因有魚的腥臭味而得名,有很多除四川以外的外地人吃不慣這個味道,因此「聞之色變」。
  • 四川植物圖鑑|有爭議的折耳根
    某個夏天的清晨,發現籬邊一株折耳根開花了,素白的苞片、黃綠的花柱在枝上煞是動人。作為一個生活在三省交界處的四川人,折耳根是我極愛吃的。每年春天,能吃到剛出土的折耳根是很歡喜的事,常覺得只要有一盤涼拌折耳根,春天的日子就千值萬值。
  • 折耳根餃子是春天的味道,加上臘腸和青椒,滋味妙不可言
    折耳根學名叫魚腥草,生長在泥土下,是一味中草藥,根據百科介紹,可以清熱解毒,利尿除溼等還有許多功效,一般是入藥使用,但是其味特殊,做菜非常好吃,除了入藥,也被當成蔬菜來製作美食,今天就分享折耳根餃子的做法,味道清新,吃後唇齒留香,回味無窮。製作步驟如下。原材料:折耳根,臘腸,青椒,餃子皮。調料:食用鹽,生抽,孜然,雞粉。
  • 折耳根又叫豬皮孔?重慶人年夜飯的必備菜餚,吃到它才算過年
    摺紙,也稱魚腥草,有不同的名字,但都指同一種植物。原來,這只是路上隨處可見的雜草,但人們發現它有藥用價值。後來,食客們開發出了它的食用價值。在重慶地區,耳破隨處可見,可用作藥的也可以擺在桌上,自然成了大家的心病。可能是因為它們常年用作食材,已經形成習慣,所以也是年夜飯的必備品。目前,人們對斷耳根源的普遍認識是:清熱解毒。因此,吃斷了的耳根似乎還有另一個原因。
  • 西南人民愛吃魚腥草的理由大揭秘,原來是因為生活艱辛,不得不吃
    在四川地區流行著這樣一首兒歌:「茅草根,折耳根,我是外婆的小孫孫,外婆請我吃油花生」,看得出魚腥草在西南地區人民心中相當有地位。在西南地區,人們一般把魚腥草稱作「折耳根」,火鍋,配菜,涼拌,熱炒,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折耳根幾乎無處不在。
  • 農村常見的魚腥草,卻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的妙用!
    魚腥草是一種農村常見的植物,喜歡生長在土壤肥沃,降水豐沛的地方,長江中下遊地區都可以見到魚腥草的生長。新鮮的魚腥草具有魚腥味,挖出來的根又叫「折耳根」。喜歡吃折耳根的人喜歡的要死,不喜歡吃折耳根的人只要聞到折耳根的味道就要捏起鼻子說拒絕。但憑人家喜愛,也分不出一個高下。
  • 又到了挖魚腥草的季節,吃魚腥草的6個好處和4個禁忌你都了解嗎
    魚腥草,也叫折耳根、側耳根,四川人則叫它豬鼻拱。每當立春後,乍暖還寒時候,豬鼻拱就從土裡冒出頭,或有了一兩片葉子,吸引了不少大人及小孩到田坎、山坡上「掏豬鼻拱」。挖出來的魚腥草回家洗淨,放入油、鹽、醬、醋、辣椒等調味料涼拌,就是一份風味獨特的「純天然」小菜。
  • 一道有味道的涼拌魚腥草,告訴你簡單3步,魚腥味有所緩解
    魚腥草也叫折耳根,涼拌魚腥草算是一道有味道的涼菜,就算不吃,拿在手中都有一股濃厚的魚腥味。那怎麼緩解該菜品的魚腥味呢?魚腥草挑去毛根和老根,用手可輕鬆折斷,即為比較嫩的魚腥草。可以按照兩個節點用手摺斷,清洗乾淨,碗中加入食鹽,加入少許生薑片,放入魚腥草節浸泡10-20分鐘,去緩解魚腥味,不失清脆的口感。
  • 它叫魚腥草,有的人聞到就反胃,愛吃的人卻讚不絕口,什麼原因?
    關鍵就在於人們對它的接受程度,看起來有一種「兩極分化」的感覺:不喜歡魚腥草的人可以這樣來形容,只要是聞到了它的味道,就會捏起鼻子跑得遠遠的;而喜歡魚腥草的人,感覺一餐吃不到它,就會渾身不得勁。它叫魚腥草,有的人聞到就反胃,愛吃的人卻讚不絕口,什麼原因?說起人們對於魚腥草截然相反的兩種態度,還真是很有意思。
  • 專家闢謠:魚腥草裡沒有馬兜鈴酸
    折耳根會致癌?別緊張 重慶多位專家告訴你真相  華龍網10月25日6時訊(記者 黃宇)折耳根又名魚腥草,不少重慶人都喜歡吃。近日,權威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發表了一篇論文,指出在亞洲地區,肝癌與馬兜鈴酸導致的基因突變密切相關。有人指出,魚腥草就含有馬兜鈴酸,常吃可能致癌,這嚇壞了不少重慶人。事實真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