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物世界,毒蛇雖然不是戰鬥力MAX,但其破壞力確實MAX,那一口毒牙讓人類都望而生畏,它們的存在顯然是十分危險的。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毒蛇沒有天敵,畢竟它們也是屬於自然界偌大的食物鏈中的重要一環,今天聊到的三種鳥類,它們就是毒蛇剋星,吃毒蛇如此辣條,是如此傑出和優秀。
一、蛇鷲
蛇鷲是隼形目,蛇鷲屬的一種,也是唯一的一種,它們是一種大型陸棲猛禽,說它們是高富美,真是一點沒有誇張,看那大長腿,長長的睫毛,大大的眼睛,顏值在大型猛禽中絕對屬於超群的。想想那些大型猛,鷹、雕、鷲等等,外形上絕對是要遜色多了。
蛇鷲在外形上與鶴有點相似,體長為1.25米至1.5米,身高有1.2米至1.5米,體重在3千克左右,最重的在4千克,眼睛周圍的皮膚是裸露的,而且呈漂亮的橙紅色,頭頂上有20根羽冠,平時像頭髮一樣垂下來在腦後,當它們生氣或者發怒時,就會高高豎起。
也因為它們發怒豎起的羽冠像極了中世紀的秘書,將羽毛筆夾在耳朵上,因此得名叫「秘書鳥」,蛇鷲的這種外形及身高,在眾多的猛禽中絕對屬於鶴立雞群型。
作為毒蛇剋星,不得不提的是它們的大長腿,大腿上長著黑色的絨毛,而小腿上和腳上則覆蓋著厚厚的角質鱗片。可不要小看了它們這雙大長腿,不僅漂亮,而且非常實用,因為它們的棲息地是非洲草原,這樣的大長腿能保護它們在灌木叢行走或者捕食毒蛇時不受傷害。而且這雙腿威力絕對是你想像不到的,用力一踢,能夠產生巨大的殺傷力,這也是它們捕食毒蛇的重要武器。
捕蛇時,它們非常聰明,不用蠻力,而是智取,它們站在地面,眼睛掌握著毒蛇的一切動向,憑藉自己對蛇行蹤的敏銳判斷,用「凌波微步」來迷惑蛇,不停徘徊、跳躍甚至尋釁,等蛇筋疲力盡時,就是它們下嘴的時候了。有時遇到太大的蛇,它們還會叼起來,飛向天空,然後將蛇拋向地面,一擊斃命。
非洲大草原的黑曼巴也不是它們的對手。
顏值:☆☆☆☆☆
戰鬥力:☆☆☆☆☆
知名度:☆☆☆☆☆
二、蛇雕
蛇雕是一種大型的鷹類,它們的同伴就比較多了,總共有21個亞種,在顏值方面,蛇雕與蛇鷲相比,那可要遜色多了,蛇雕上身暗褐色,下身土黃色,頭頂上有黑白兩色的圓形羽冠。
其身高、體長方面都比蛇鷲要稍微小些,它們的體長一般在59釐米至64釐米,重量在1.5千克左右,最大的也只有1.7千克。
蛇雕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和南亞區域,在我國分布也比較廣泛,共有四個亞種,最北至遼寧,最南邊至海南,西至西藏,東至沿海各省,都發現有蛇雕的分布。
在捕蛇的戰術上,蛇雕採用的是「霹靂掌」,它們先站在高處,發現蛇的蹤跡後,用雙腳抓住蛇身體,用嘴鉗住蛇頭,雙翅做霹靂掌,不斷拍打著,以維持身體平衡,直到蛇精疲力盡,它們便開始吞食。
它們吃蛇的方式也比較粗放,不用牙齒嚼碎,直接吞進去,用顎肌的力量直接將蛇頭壓碎。
顏值:☆☆☆☆
戰鬥力:☆☆☆☆☆
知名度:☆☆☆☆☆
三、走鵑
走鵑是鵑形目杜鵑科的一種,走鵑是生活在北美沙漠地區的一種鳥類。
身上為橄欖褐,還有白色,有條紋,眼睛後面的皮膚是藍紅相間,裸露在外,尾巴較長,喜歡翹起來,在鳥類中,真的算是其貌不揚了。還有傳言,它們如果照鏡子,看到自己的樣子,就會猛烈的擊打鏡子,直到敲碎為止,可見它們對自己的樣貌有多不滿意,人們也叫它們「沙漠中的小丑」。
因為其翅膀短小,它們雖然能飛,但僅限於短距離的滑翔,而它們的長處在於奔跑,喜歡快速的奔跑,每分鐘可以跑500米甚至更多,也就是能達到時速30公裡。
走鵑的食物為各類昆蟲、蜥蜴,還有各種蛇類,最厲害的莫過於捕食響尾蛇了。
沙漠中食物較少,因此它們需要經常奔跑,走遍很多地方,才能找到足夠的食物填飽肚子,你可不要小看它們小小的個頭,絕對是個大胃王。
與響尾蛇的較量,對它們來說也是一場生死較量,它們非常勇敢,快速跑進響尾蛇的領地,跳躍著躲開響尾蛇的攻擊,伺機撲倒蛇嘴後,用喙和腳爪猛擊蛇頭,勝利,則享受美味,失敗,則面臨死亡,但它們毫不畏懼。
顏值:☆☆
戰鬥力:☆☆☆
知名度:☆☆☆☆
你心中的最強毒蛇剋星是哪種鳥?你最喜歡哪種?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由趣聊科學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了解有趣好玩的動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