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在《地鐵:離去》讓人足足當了幾十個小時的啞巴後,再切換到另一款第一人稱打槍遊戲時,V和強尼聊天時的滿嘴騷話,真的挺能讓人產生一些新鮮感。
嗨,阿爾喬姆,說句話吧
這也是本期話題的靈感——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在大多數時候,RPG遊戲的主角大抵也是分成這樣兩種形式。一種以林克為代表的惜字如金,以至於任天堂為了圓上這個設計還在遊戲裡借NPC的嘴巴來說林克「沉默寡言」;另一種則是《賽博朋克2077》的範兒了,不管是流浪者,公司狗還是街頭小子,三種出生的V都各自帶著成熟的設定和背景,也在不同的場合有著自己的一套騷話。
這兩類主角,你更喜歡哪一種?
————————————————
剎那
站在編輯的角度,啞巴還是自帶成熟人設各有優劣。啞巴或許能帶來更高的沉浸感,而後者對於敘事來說是能大大提高效率的。
不過仔細想想,我自己我玩遊戲的時候倒是一直都習慣於把主角代入成「自己」來玩,不論是AVG還是RPG都是這樣。所以相比起騷話連篇的鳳凰院兇真,我更喜歡《混沌頭》裡大量對話靠選項解決的西條;比起騷話總是和我的選項產生偏差的V,我也更中意只會點頭搖頭的光之戰士。至少在我看來,「扮演」這種很自我的事,想要滿足各類性格的玩家,只靠幾個選項是遠遠不夠的,沒有臺詞在這時候反而是最好的臺詞。
————————————————
三 明
這次我沒法站邊。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也可以被理解成遊戲中角色的故事和遊戲外玩家的扮演感都需要兼顧的遊戲類型,P5就算主角無口,但它同樣登場人物性格鮮明、故事講得跌宕起伏,2077雖然大部分時候只能讓玩家扮演一個滿嘴垃圾話的小混混,但故事中和許多配角所發展出的故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每一個玩家自己的選擇。
JOKER和V都讓我有相當不錯的代入感,一款好的角色扮演遊戲,總會有自己的方法去解讀這種代入感。
————————————————
魔王堡的小白
很久以前跟朋友探討過這個話題,個人得出的結論是——其實「人設型主角」(例如《巫師3》中傑洛特、《生化奇兵無限》中的伯克)的對立面並非「啞巴型主角」(例如dq11s中的勇者、p5中的雨宮蓮)。
因此他們看似啞巴,但仍能從劇情的細節中發現他們的性格特徵,例如雨宮蓮在人格覺醒時的狂氣(可能也跟cv有關)、勇者猛男落淚時的溫柔,只不過他們的性格通常為「勇敢」「正直」「善良」這些比較「刻板化」的體現,從而變得不那麼明顯,真正「人設型主角」的對立面應該為crpg中的「無性格」,指一切角色行動(包括進而展現出的性格特色)都通過玩家選擇而決定。
(咳咳,不知道說了這麼多大家能不能理解)總結一下就是,其實啞巴型主角也可以通過劇情細節打造出角色的人設特點,如果一部遊戲夠在帶給玩家代入感的同時,把形象也立的很豐滿,那我是更喜歡這樣的主角的。
————————————————
Shaychen
在RPG遊戲中,相比於「啞巴」主角,我還是更喜歡有自己人設的主角。不僅是《2077》的V,還有《巫師》裡的傑洛特和《荒野大鏢客》的亞瑟等,他們不僅跟各種NPC有各種不同的對話,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遇到對方的對話也不一樣,這會讓我覺得這個角色更加生動飽滿,很難想像《巫師三》沒了白狼的吐槽會是什麼樣。
而部分不會說話的日系rpg遊戲的主角是什麼樣的人,更多的是要靠我自己的腦補,或許有些人會覺得這樣代入感更高一些,但我的共情能力好像沒那麼強。私以為用「旁觀者」的角度去深度地玩一款遊戲也是一種很有意思的體驗,所以這也是我不怎麼能玩得下《上古捲軸》的原因之一(加mod不算)。
說到底rpg遊戲主角的「啞巴」與否,只是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並沒有優劣之分,只要「啞巴」這個設定在遊戲本身的玩法中運用得當我覺得就沒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