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驢遊天下墨攻,名字就是夢想,歡迎更多的戶外愛好者和旅遊愛好者一起探索星辰和大海。
目的地:北京 房山區南窖鄉
活動強度:沒啥強度也就是在村裡溜達溜達而已
行程:地鐵蘋果園站換乘948路公交車在南窖路口站下車,換乘房23路公交車在水峪村站下車,步行3公裡即到。
線路小Tips:走古商道、觀古民居、推光緒石碾、驢友基本上都會沿登山棧道登頂沙帽山;這裡看一看到全村的村貌。村裡有古院落400多座,古壁書10多處,古廟宇4處,過街門樓三座,古窗欞10000平米,古街胡同88個,民間花會13檔,古樹50棵,多處門當角柱石等,自行遊覽。
推薦理由:水峪村位於北京西南80公裡處房山區南窖鄉境內,距108國道8-9公裡。屬於深山區典型的自然村落。全村面積10平方公裡,現有人口490戶,1394人,這是一個古老的村落,歷史悠久,已有六百多年歷史。形成於明清時期,如今依舊保留了具有北方農村風格四合院的建築群,作為曾經的商道,二十多公裡的綿延盤山道,依稀可以聽見當年古道上的深深駝鈴聲和噠噠的馬蹄聲。
房山區南窖鄉水峪村是是第一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9個村之一。並於2012年入選"北京最美鄉村",2014年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稱。2015年獲得全國生態文化村,2018年獲得北京首批市級傳統村落,2019年獲得國家森林鄉村。各種名譽的加身讓古村落獲得了非凡的人氣,如今房屋很多已沒人居住,近年來當地政府部門也在原有古村落的基礎上周邊地區進行了因地制宜的適度開發,先後修建了七條登山步道和眾多旅遊基礎設施。保留了古村老宅的原貌,形成了頗具代表性的原生態村落景觀。
水峪村最有名的是四古。即"古宅、古碾、古商道、古中幡",這些古老的文化或古蹟,不僅是歷史的最好見證,而且是水峪村村民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留給世界的寶貴遺產。首先是古宅,建在山坡上,100餘套、600餘間百年歷史的四合院民居建築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是楊家大院,翁門,娘娘廟等。第二個是石磨。在水峪村,分布著128盤石碾,創造了金氏世界紀錄。三是享譽中外的古中幡,水峪中幡始於明初,由歷代民間藝人傳習至今。再就是二十多公裡的綿延盤山道。按牆上記載的建村歷史,六百多年前水峪村的先民從山西洪洞縣遷民京西,定居在峪水河旁,在此繁衍發展。
第一次進入南窖時,首先看到的是古樸的四合院建築,牆壁灰白,牆上有斑駁的剝落殘垣。村子中間有一棵有著千年歷史的刺槐,就像傳承人和歷史的見證者一樣,歡迎著四方遊客 。據了解,由於這裡煤炭資源豐富,於是有了絡繹不絕的人群和駱隊、馬隊的往來,有人當然就要有吃的,喝的,住的,於是南窖古道上戲臺、樓宇、商鋪拔地而起,也就成了今天留下的古遺蹟。
水峪村東西兩村都有甕橋。如今河道已經乾枯了,明清時期,據說水峪村每到雨季,雨水都很大,常常會形成泥石流,給當地造成自然災害,因此修築翁橋用來洩洪。
東甕橋遠眺可以看到一座尖尖的山,叫紗帽山,遠看就像古代官員的烏紗帽。於是便有了"拜了紗帽山,發財又升遷"的民諺,遊客來到水峪村總要站在翁橋下的山石上,拜三拜,祈求升官發財。
東街娘娘廟是水峪村最古老的建築。它坐北朝南,正殿三間,側殿兩間,立柱橫梁上有彩色繪畫。據說修廟,是為了求子、保平安。古代大山深處醫療條件惡劣,很多村民死於"天花"等疾病,廟裡供的娘娘是"九蓮菩薩",聽說很靈的,曾經香火不斷。
水峪村最具代表性的古宅是楊家大院,位於西坡,是古宅中最宏偉的。楊家大院,又名學坊院,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四進四合院、三十六間房,石砌而成,門樓的位置與北京四合院略有不同,開在院牆的正中,如意大門上面的磚雕欄板刻有荷花、牡丹、菊花式樣,條石橫梁上雕有纏枝寶相花紋樣,異常精美。
再往內走,到處都是農家院,石磨坊,磨坊旁豎立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牌子,為突出西山古道的村落特色,水峪村實施了百座石碾文化展示工程,共收集、修復、安裝石碾128盤,大都是道光、光緒年間所造,時至今日仍全部可用。這些石碾正無聲地記錄著當時生產、貿易的繁華。
這裡是戶外驢友的天堂,也是熱愛旅行者的樂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探尋更省錢、省時、安全的戶外線路。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夠愛護環境,做文明出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