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電視節目蓄意醜化中國人,澳華人怒斥:讓人噁心

2020-12-04 武漢三鎮吃喝玩樂

近日,澳大利亞多名華人網民投訴稱:

身為澳大利亞「官媒」的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在其面向兒童的頻道中播出了一檔惡意醜化華人的節目,說中國人什麼噁心的東西都吃,引發在澳華人憤慨。

此事的起因是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旗下電視臺的兒童頻道於20日播放的一檔5年前的英國電視節目。

在這檔節目中,一名白人女性扮成中國歷史上的知名女皇帝武則天,不斷以誇張、戲謔的方式展示吃蟑螂、竹鼠等「美食」的情景。

眾多在澳華人認為,此舉是在蓄意醜化中國人,他們已向電視臺投訴。

記者22日從網上流出的節目片段看到,兩名節目主持人不停地將盛有蟑螂、竹鼠、黃蜂幼蟲等「美食」的盤子送到這位打扮成「武則天」的白人女子面前,後者先是表現出噁心的神情,隨即又大喊「美味」,並開始「大快朵頤」起來。

一旁的兩名主持人看到後不斷地翻著白眼,佯裝自己要嘔吐,感嘆說:

「這麼噁心的東西也能吃得下?」

而「武則天」對他們說道:

「要知道,在唐朝,這些食物都是再尋常不過的。」

事實上,這位「武則天」無論是從著裝打扮,還是外貌神態,都完全無法讓人將其與歷史上的武則天聯繫在一起,但該節目卻通過旁白以及兩名主持人與她的對話,不斷強化觀眾對其就是「武則天」的認知。

節目旁白說道:「人們供奉給女皇武則天的食物,怎麼形容呢?真是讓人難以置信啊。」

節目播出後,立即在澳大利亞華人的微信聊天群和朋友圈中刷屏。

有當地華人怒斥這是一檔「讓人噁心的節目」,「非常非常racist(種族主義)」,還有網友表示已經向電視臺投訴。

目前,當地華人社區及組織已向澳大利亞ABC電視臺提出交涉,要求下架節目,並發表正式聲明進行道歉及說明。

記者了解到,澳大利亞ABC電視臺播出的這檔節目名為《糟糕歷史(Horrible Histories)》,由英國廣播公司(BBC)旗下的兒童頻道CBBC製作並播出。

其中「武則天」吃蟑螂的片段出自2015年播出的第六季第二期,該期節目的主題是講述英國阿爾弗雷德大帝的生平,但節目的第11分鐘至第13分鐘卻與中國相關,並出現上文中令人憤慨的一幕。

據社區網站「豆瓣」介紹,《糟糕歷史》旨在用喜劇的視角向學齡階段的兒童、青少年科普歷史中鮮為人知的一面,涉及古希臘、古羅馬、古埃及、古代中國以及英國歷史上的各個王朝等。

該節目在國外評分網站IMDB上得分高達8.8分,在「豆瓣」上的得分更是高達9.3分。

諷刺的是,一則2014年的英國媒體報導顯示,《糟糕歷史》在當年播出的一期節目中將英國知名女護士南丁格爾演繹成一名種族主義者,遭到英國觀眾投訴。

BBC方面一開始稱這只是「開玩笑」,但最終還是道歉,承認內容有偏差並撤下這期節目。

有來自雪梨的網友將此事搬上推特批評道,這肯定會讓澳大利亞孩子染上恐華症。

「現在扮『黑臉』已經不能被民眾接受了,那麼西方人扮『黃臉』,操一口『中國人』的口音講話,就可以嗎?這檔兒童節目就是赤裸裸的種族歧視。」該網友說道。

也有網友稱,澳大利亞只能用這種不雅的方法來對抗中國,沒有其他辦法。

媒體評論:

種族歧視從兒童節目教起?

這次華人的反應還是太晚了!

絕大多數國人看到這種節目中的設定,肯定都會認為這就是赤裸裸的種族歧視。

而且,在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儘管病毒源自哪裡目前還尚不清楚,可生活在澳大利亞和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的華人,卻已經頻頻遭到當地的種族主義者類似的侮辱乃至人身攻擊。

所以,不少對該節目憤慨的華人都擔心:

該節目會進一步加深這種針對華人的種族攻擊。

可能有一些人會覺得,既然今天讓海外華人不滿的節目是一個多年前的節目,就不用再計較了。

有人還可能會認為是不是華人「玻璃心」了,或是有些過於「民族主義」了。

對此,媒體在惡補了一番《糟糕歷史》這部劇的內容後,認為這部劇在涉及歐洲歷史的部分,製作的確實有些水平,也確實有寓教於樂的,即便是「惡搞」也是「惡搞到了點」上。

但該劇涉及中國的部分卻水平低下,缺乏考究,因此其惡搞更像是一種「無腦黑」,不會給你一種「黑的有理」的感覺。

那段武則天大口大口吃蟑螂蟲子和老鼠,並說唐朝人平時都吃這些的片段,更毫無疑問是帶有西方白人那種特別典型的「種族主義」惡臭味的。

這不是什麼「開玩笑」,種族主義也不該拿來開玩笑——

這可是連很多西方媒體都至少報導過的基本道理。

遺憾的是,中國傳統文化過於講求隱忍,導致華人在面對這樣的內容時往往會忍氣吞聲,不會像黑人群體那般去反抗,甚至反而還怕別人說自己「開不起玩笑」。

所以,當如今西方影視劇早已不敢再讓白人演員扮演黑人,紛紛撤下涉嫌侮辱黑人的影視片段,或像美國名劇《飄》那樣額外加入反種族主義的註解。

甚至一些白人演員和政客還紛紛主動為他們數十年前「扮黑臉」的行為道歉時,這樣一段白人造型誇張地扮演著中國歷史中的人物,並用種族主義惡臭味的「笑話」進行醜化的內容,竟直到2020年的今天,才因為新冠疫情中爆發的針對華人的種族攻擊引起了華人的抗議。

更諷刺的是,一則2014年的英國媒體報導顯示,在《糟糕歷史》於2014年播出的一期故事中將英國知名女性護士南丁格爾演繹成是了一名種族主義者後,不滿的英國觀眾立刻投訴了此事,說這侮辱了南丁格爾。

英國BBC方面雖然一開始表示這只是「開玩笑」,但最終還是道了歉,承認內容有偏差並撤下了這段節目。

這都說明,今天華人們對《糟糕歷史》第六季第二集中的那個片段強烈不滿,並不是玻璃心或民族主義,而是他們應該有的反應。

只是這個反應來得太晚了,不應該直到因為新冠疫情華人遭到了攻擊,才被重視起來。

甚至於,當我們還在糾結這是不是「玻璃心」時,一名黑人作家今年卻在英國《衛報》上撰文,表示一些西方喜劇節目為了「反諷種族主義」而讓演員故意說出種族主義內容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因為一些白人看的就是這些表面上的種族主義的內容,而不是反諷。

所以,倘若讀到這裡還有人覺得華人這次的不滿是「玻璃心」,您還是先看看自己有沒有心吧。

至於播出該節目的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和製作方BBC方面,他們將如何回應華人的不滿,也將檢驗出他們是真反對種族主義,還是只是在耍弄雙標和政治。

中國官員告知澳方:

停止視中國為戰略威脅

否則「不接電話」

澳大利亞商貿部自5月份以來一直試圖與中方舉行部長通話,澳大利亞外交部近日也表示「願意對話」。

而澳總理莫裡森近日依然在南海、香港等反華議題上針對中國「興風作浪」。

英國《衛報》21日報導稱,自5月份以來,中方部長一直沒有接聽澳方的電話。

這篇題目為《中國告知澳方:停止視中國為威脅,否則不接電話》的報導中稱:中國正敦促莫裡森當局就將中國視作「威脅」還是「機遇」做出明確決定,而這一決定是重啟部長級會談的關鍵先決條件。

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一名高級官員告訴《衛報》,除非澳大利亞停止將中國視為戰略威脅,否則中國部長不會接聽澳大利亞部長同僚的電話。

這名外交官員告訴《衛報》,儘管目前還沒有跡象表明兩國之間存在嚴重的外交分歧,但他對澳大利亞政府表示,澳方應考慮如何「遏制雙邊關係的惡化」,並為談判創造更好的氣氛。

在採訪中,這名官員再次重申「責任全在澳方」,他說:

「當然,你可以說一個巴掌拍不響( it takes two people to tango),但你看現在這個問題完全歸咎於澳方。」

這名官員表示,澳方應該摒棄「冷戰思維」:「核心問題是,我們認為冷戰思維應該被摒棄,中國應該視為機遇,而不是威脅。否則雙方無法走向正軌。」

當被問及「如果你把中國當敵人,那中國就會變成敵人。」這句話的意思時,這位駐澳大使館官員解釋道:

「如果你與一個國家對抗,為什麼這個國家要對你友好?」

目前,中澳部長級會談處於凍結狀態,我方部長拒絕接聽澳方部長的電話。

澳大利亞ABC新聞當地時間5月18日聲稱,在正式徵收反傾銷稅前夕,商務部部長鐘山「沒有接聽」澳大利亞貿易、旅遊和發展部長西蒙·伯明罕的電話,也沒有「給出拒接原因」。

對此,我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回應稱:「我想,如果澳大利亞貿易部長希望同中方聯繫的話,他應該通過正常的外交渠道去聯繫。」

《衛報》的採訪也證實,我方部長自5月份開始,一直沒有接聽澳方的電話。

不過,中澳方面還保持著其他聯絡。

中國外交官定期與澳大利亞外交和貿易部官員舉行交談,澳大利亞駐華外交官也會與中國外交部的進行交談。

澳大利亞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罕抱怨稱,數月來,他一直無法中方貿易部長直接通話,與中方討論與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澳大利亞出口商品有關的一系列行動。

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和他的部長們一再表示,關於澳大利亞推動「成熟、明智的對話」,主動權在中國政府的手上。

目前,澳大利亞方面仍然試圖與中方部長通話協商,澳大利亞外交部長也頻發「善意信號」,表示願意對話解決問題。

澳大利亞外交部的一名發言人21日告訴《衛報》,澳大利亞當局「一直準備以建設性的方式就中澳關係,雙方分歧等問題進行直接對話」。

伯明罕和澳大利亞財政部長喬希·弗萊登伯格本周也再次重申,對話將是解決任何分歧的「最佳方式」。

澳大利亞外交貿易部副部長克里斯多福·蘭格曼11月13日也表示,澳大利亞希望,幹擾對華貿易的「技術性」問題能儘快得到解決。

END

相關焦點

  • 澳兒童節目惡意醜化中國人,遭全球華人抵制
    之前一檔在澳大利亞播出的英國兒童電視節目引發了全世界的爭議,11月23日在環球日報中對其事件進行了詳細報導。原來是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旗下電視臺的兒童頻道,在本月的20日播放了一檔5年前沒有如期播放的英國電視節目。該節目中的播放內容完全不屬實,並且醜化了我國的歷史人物,對我國的文化表述完全顛覆了準確的認知。
  • 澳兒童頻道播醜化中國人節目,這可不是什麼「開...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旗下電視臺的兒童頻道20日播放一檔5年前的英國電視節目,引發在澳華人憤慨。在這檔節目中,一名白人女性扮成中國歷史上的知名女皇帝武則天,不斷以誇張、戲謔的方式展示吃蟑螂、竹鼠等「美食」的情景,眾多在澳華人認為,此舉是在蓄意醜化中國人,他們已向電視臺投訴。
  • 澳兒童節目頻頻醜化中國人
    環球時報 作者:耿直哥近日,澳大利亞多名華人網民投訴說,身為澳大利亞「官媒」的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在其面向兒童的頻道中播出了一檔惡意醜化華人的節目,說中國人什麼噁心的東西都吃。從一些華人網民的網帖來看,此事的起因是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的兒童頻道ABC Me播出的一檔電視節目。這些華人網民投訴說,這檔節目蓄意醜化中國人,說中國人什麼噁心吃什麼,比如老鼠啥的,並擔心這種節目會加深人們對包括中國人在內的華人的偏見和歧種族歧視。
  • 澳電視臺兒童節目疑似醜化中國人
    澳電視臺兒童節目疑似醜化中國人 「武則天」吃蟑螂、竹鼠?澳電視臺兒童節目疑似醜化中國人 global_Insight 11-23 22:41 【「武則天」吃蟑螂、竹鼠?澳ABC電視臺兒童節目疑似醜化中國人】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旗下電視臺的兒童頻道在20日播放的一檔節目引起爭議。
  • 澳兒童頻道播醜化中國人節目,澳華人...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旗下電視臺的兒童頻道20日播放一檔5年前的英國電視節目,引發在澳華人憤慨。在這檔節目中,一名白人女性扮成中國歷史上的知名女皇帝武則天,不斷以誇張、戲謔的方式展示吃蟑螂、竹鼠等「美食」的情景,眾多在澳華人認為,此舉是在蓄意醜化中國人,他們已向電視臺投訴。
  • 澳兒童頻道播醜化中國人節目,澳華人...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旗下電視臺的兒童頻道20日播放一檔5年前的英國電視節目,引發在澳華人憤慨。在這檔節目中,一名白人女性扮成中國歷史上的知名女皇帝武則天,不斷以誇張、戲謔的方式展示吃蟑螂、竹鼠等「美食」的情景,眾多在澳華人認為,此舉是在蓄意醜化中國人,他們已向電視臺投訴。
  • 吃蟲子、蟑螂...澳洲節目竟這樣黑中國歷史,引起華人激憤
    該網友指責該節目  「醜化中國人」,「非常Racist」,  同時呼籲媒體和政要介入     02 華人震怒!「撒下種族歧視的種子」   該節目在ABC Me播出後,引起了廣大華人的強烈不滿,輿論也在持續發酵。  網友表示:「電視節目公開種族歧視,澳洲的反種族歧視法真是擺設。」
  • 澳洲版「武則天」吃蟑螂:到底誰噁心誰?
    本文轉載:帶你遊遍英國 近日,澳洲一檔電視節目引發了當地華人的不滿,很多人紛紛要求電視臺道歉,還要求他們永久下架該節目。 據悉,讓華人感到被冒犯的是澳洲廣播電視臺(ABC)旗下兒童頻道在11月20日播出的一檔叫《糟糕歷史)的電視節目, 當天在電視上播放的片段中,一名白人女性穿上漢服和戴上假頭套,聲稱自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皇帝武則天。
  • 澳節目醜化中國人,女演員扮武則天吃老鼠稱中國人吃老鼠蟑螂長大
    然而總有無知的外國人誤以為自己略懂中國美食的皮毛就大做文章,斷章取義,鬧出一個又一個令人無語的笑話,詆毀中國美食在國際上的名譽,侮辱中國人。 11月22日,有網友發現澳大利亞電視臺ABC一檔名為《Horrible Histories》的兒童節目公然詆毀侮辱中國美食和中國人,引起眾怒。
  • 澳洲節目抹黑中國,華人抗議遭反諷:中國人什麼噁心...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兒童頻道引進的一檔節目涉嫌辱華,完全是在惡意醜化中國人形象。 「中國人什麼都吃,尤其是噁心的東西。」
  • 澳兒童頻道播醜化中國人節目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旗下電視臺的兒童頻道20日播放一檔5年前的英國電視節目,引發在澳華人憤慨。在這檔節目中,一名白人女性扮成中國歷史上的知名女皇帝武則天,不斷以誇張、戲謔的方式展示吃蟑螂、竹鼠等「美食」的情景,眾多在澳華人認為,此舉是在蓄意醜化中國人,他們已向電視臺投訴。
  • 澳媒播「辱華」節目,醜化唐朝中國人常吃蟲子,同時期澳土著呢?
    日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播出了一檔由英國廣播公司兒童頻道製作的科普類電視節目。本來是一檔傳播科學知識的健康節目,卻因為內容涉及"辱華",而讓其變了味道。 在這檔名為《糟糕歷史》的節目中,充滿了多處醜化華人形象的畫面。
  • 澳兒童頻道播醜化中國人節目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旗下電視臺的兒童頻道20日播放一檔5年前的英國電視節目,引發在澳華人憤慨。
  • 澳大利亞兒童節目頻頻醜化中國人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旗下電視臺的兒童頻道20日播放一檔5年前的英國電視節目,引發在澳華人憤慨。在這檔節目中,一名白人女性扮成中國歷史上的知名女皇帝武則天,不斷以誇張、戲謔的方式展示吃蟑螂、竹鼠等「美食」的情景,眾多在澳華人認為,此舉是在蓄意醜化中國人,他們已向電視臺投訴。
  • 澳兒童頻道播醜化中國人節目,澳華人怒了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旗下電視臺的兒童頻道2020年11月20日播放一檔5年前的英國電視節目,引發在澳華人憤慨。在這檔節目中,一名白人女性扮成中國歷史上的知名女皇帝武則天,不斷以誇張、戲謔的方式展示吃蟑螂、竹鼠等「美食」的情景,眾多在澳華人認為,此舉是在蓄意醜化中國人,他們已向電視臺投訴。
  • 澳洲兒童節目女演員扮武則天,稱中國人吃竹鼠蟑螂長大,詆毀造謠毫...
    「民以食為天」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老話,長輩們更是苦苦教育下一代「能吃便是福」,享受天下美食是一大幸福和樂趣。正因為如此,中國人會竭盡所能挖掘、創造各種美食,連貝爺難以下咽的「皮蛋」都成為了幾乎全中國家家戶戶的必備餐品。
  • 太氣人!國外兒童娛樂節目醜化武則天,稱中國人老鼠蟑螂啥都吃
    近日,澳大利亞電視臺播出的一檔兒童娛樂節目出現了許多爭議性畫面,內容涉嫌辱華,引起當地華人不滿,不少國人看了之後都進行了抗議投訴,紛紛表示「太氣人」!據了解遭當地華人投訴的內容,是由英國廣播公司(BBC)旗下的兒童頻道CBBC製作並播出的一檔綜藝節目,名叫《糟糕歷史》(Horrible Histories)。
  • 廣州澳星出國:震驚!華人移民澳洲後,對澳洲產生的巨大影響
    人們都說:「澳洲已經漸漸成了中國人的後花園」。並不誇張,在雪梨、墨爾本、布裡斯班、珀斯、阿德萊德、坎培拉等華人聚集人數最多的城市,你隨處可以感受到中國元素的存在。移民是澳洲多元化社會的一部分,不同的移民為澳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吃蟲子吃蟑螂 澳媒體再次辱華引憤怒 西方對華人偏見依在
    應該說華人有如今的地位,是靠著無數先輩努力奮鬥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價換來的。然而,即使在今天,也有部分西方人對華人仍存在偏見。當地華人談論此事近日一則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播出的涉嫌醜化華人的兒童節目視頻刷爆了當地華人的朋友圈,很多憤怒的華人紛紛到官網留言要求節目組下架該視頻並且公開道歉
  • 澳洲聖誕島上的華人
    它遠離現代文明的喧囂,靜臥在澳洲大陸以西2300公裡的海洋裡,從西澳首府柏斯乘飛機需要4個半小時才能到達。        聖誕島對旅澳華人來說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它是早年中國移民在澳洲重要的落腳點之一,見證了早期華工在澳洲的辛酸歷程。從19世紀末起就不斷有來自廣東、福建等省份的中國人,漂洋過海來到聖誕島開發磷礦,在澳大利亞各地有許多這樣的華工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