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撞上一根電線桿後,克裡斯陷入昏迷,被發現時,副駕座位上還放著一包海洛因。急救人員回憶,克裡斯一度失去了生命體徵,大家覺得他已經死了。
被送到福爾裡弗的查爾頓紀念醫院搶救後,克裡斯需要有人陪護,他不知道該打給誰,妻子海瑟剛剛在醫院生完孩子。「我翻了翻通訊錄,已經沒什麼朋友了。」克裡斯說,「除了哥哥之外,全都是那些你出事也不會通知他們的人,我也不好意思給妻子打電話。最後,我聯繫了哥哥,告訴他發生了什麼,然後我開始嚎啕大哭。」
從毒品帶來的快感中抽離,這個前NBA球員必須面對殘酷的現實,十年間,他從一個與艾弗森齊名的籃球明星,淪為嗜毒如命的行屍走肉。
克裡斯出生於一個籃球世家,祖父、父親、叔叔、哥哥都打籃球。少年時代,克裡斯沒有宏大的籃球理想,只有一個小目標,希望進入高中的校隊。
但克裡斯低估了自己的天賦,在福爾裡弗這個沒落的工業小鎮,他成了超級明星。
1993-1994賽季,高四的克裡斯場均貢獻27分、9個籃板、8次助攻,當選馬塞諸塞州最佳球員,入選麥當勞全美最佳陣容,在波士頓一場AAU的比賽中砍下63分。有一本名為《福爾裡弗之夢》的書,講述德菲高中的籃球故事,克裡斯是其中的絕對主角。高中四年下來,他砍下2073分,創下校史紀錄。
現任快船球探的裡奧-帕比爾曾在波士頓業餘俱樂部執教過克裡斯。「1993年和1994年,在他的位置上,你找不出比他更出色的高中雙能衛。他能運轉球隊,意志堅定,有遠投能力,有出色的本能和比賽感覺,擅長擋拆,他可以在NBA佔據一席之地。」帕比爾說。
高中畢業後,克裡斯拒絕了杜克和肯塔基,選擇了離家更近的波士頓學院。一場比賽沒打,克裡斯就登上了體育畫報和滾石雜誌,媒體拿他和喬治城大學的阿倫-艾弗森相提並論。
「我永遠忘不了,為了給體育畫報拍照,我在波士頓法尼爾廳的一張蹦床上,足足跳了6個多小時,幾百人在旁邊圍觀。我只是個18歲的小孩,而體育畫報給我做了兩頁的報導。」克裡斯回憶。
大學第一場比賽,克裡斯打了21分鐘,得到14分,卻因為手腕骨折賽季報銷。無球可打,克裡斯成了派對動物。但他不知道的時,那些派對上有酒精,也有古柯鹼。
發現克裡斯吸毒,父親為他找了一個戒毒顧問。見了顧問三次之後,克裡斯拂袖而去。按照顧問的說法,克裡斯對心理諮詢毫無興趣,這是典型的上癮症狀。
養傷的三個月時間裡,克裡斯進行了兩次藥檢,都沒有通過,隨後被球隊和學校除名,那場首秀成了他在波士頓學院的絕唱。離開波士頓,赫倫前往3000英裡之外的加州,加盟了弗雷斯諾州大,在他看來,這是一種遠離古柯鹼的地理療法。
弗雷斯諾州大主教練傑裡-塔坎尼安認為,克裡斯是他執教過最好的後衛,比後來入隊的拉夫-阿爾斯通還要出色。
1997年11月22日,在對陣馬塞諸塞大學的比賽中,克裡斯出場30分鐘,砍下19分鐘,這是他加盟弗雷斯諾州大之後的代表作。然而三天後,克裡斯就在新聞發布會上痛哭流涕,承認自己有酗酒和吸毒的問題。
11月28日,克裡斯前往猶他州的一家康複診所,進行為期三周的治療。克裡斯後來透露,對陣馬塞諸塞大學之前,他連續參加了兩三天派對,睡了一個小時後就上場比賽了。
塔坎尼安對克裡斯酗酒和吸毒的惡習一無所知,不過他透露,經常有老家的朋友來找克裡斯。「得知他藥檢不合格,不得不離開球隊時,我非常震驚。」塔坎尼安說,「打完麻薩諸塞,他的父親和祖父都非常開心。結果第二天,他的藥檢呈陽性,我很震驚,也很失望。」
到了大四賽季,克裡斯場均貢獻11.4分、7.2助攻(全國第二)。1999年選秀之前,他的好朋友史蒂夫-納什找到克裡斯-穆林,希望這位前輩能夠幫忙解決赫倫的場下問題。
「他來印第安納待了幾天,」穆林說,「見了我的妻子,好像一家人團聚一樣,跟我們一起吃了頓飯。我們分享了很多,我妻子之前就知道他,也很喜歡他。是不是有很多次別人給你名片,但是你從來沒打過電話?但是我們之後一直都保持聯絡。」
場外麻煩不斷,又是大四參選,克裡斯在1999年的選秀大會上滑到第二輪,第33順位才被掘金選中。家人期盼他走上正軌,沒想到在丹佛,克裡斯又開始濫用止痛藥奧施康定,那些花花綠綠的小藥片讓他引入另一個深淵。「開始的時候我只花20美元,後來每個月買止痛藥要花25000美元,每天的劑量從40毫克漲到1600毫克。」克裡斯回憶。
為掘金打了45場比賽過後,克裡斯被交易到凱爾特人。和主教練皮蒂諾通完電話,克裡斯痛哭流涕,為家鄉打球,他實現了夢想,而噩夢也隨之開始,因為他無比確信,自己即將在家鄉父老面前一敗塗地。
在波士頓,止痛藥幾乎綁架了克裡斯。「如果拿不到藥,我會很虛弱,」克裡斯說,「賽前的熱身上籃都完成不了,更別提在比賽中發揮了。這就是我的現實生活。如果他們沒有按時出現,我根本沒法打球。」
為了應付客場,克裡斯向全國各地郵寄藥片,每次入住酒店時都祈禱能按時收到包裹。在主場,他經常穿著熱身服,偷偷潛入球員停車場,和約好的毒販碰頭。赫倫總是急不可耐地在更衣室吞下大把藥片,而休息時他會直接注射海洛因。
克裡斯第一次為凱爾特人首發的那個夜晚,他在熱身時,在場邊發現了毒販的身影,那一刻他感受到刻骨的絕望。2001-2002賽季開始之前,凱爾特人裁掉了他。克裡斯的NBA生涯就這樣草草結束,兩個賽季,出場70次,場均3.2分、2.4次助攻,幾乎沒有激起一片水花。
離開NBA,克裡斯漂洋過海來到了CBA,加盟了北京首鋼。第十輪面對江蘇,克裡斯砍下了60分(至今仍是首鋼歷史紀錄),當年威震全美的天才少年似乎又回來了。然而命運並沒有就此放過他,2003年1月12日,北京德比,首節開始沒多久,克裡斯被奧神老將苑志南絆倒,失去平衡後,右膝著地,導致半月板撕裂,被抬出場外。
3月初,首鋼和奧神再度相遇,之前積攢的恩怨讓這場比賽萬眾矚目。賽前,苑志南出人意料地走向克裡斯向他致歉,而克裡斯也非常大度的回應握手問候,這個舉動贏得了觀眾的掌聲。賽後,克裡斯大度地表示:「籃球比賽很激烈,經常出現各種意外,我已經把和苑志南之間的事情忘了。」
克裡斯的復出很及時,在2003年季後賽幫助北京完成黑八,戰勝新疆,但是他的狀態很不穩定,一年後輾轉到江蘇後,克裡斯已經泯然眾人矣。
離開CBA,義大利、土耳其、德國、伊朗相繼留下了克裡斯的足跡。然而不管到哪,毒癮都如影隨形。「人們不理解的是,像我這樣的人,與毒品糾纏的人,追逐死亡成了一種直覺。每天早上醒來,冒著生命危險成為我們生活的一種常態,這就是我們的悲哀,我們就是這樣的病人。」克裡斯說。
2004年12月,距離聖誕節前兩個星期,克裡斯被羅德島警方逮捕,當時他在一家汽車餐廳吸毒過量,不省人事,警方在他的身上發現了殘留的海洛因,還搜出了吸毒工具。隨後達科他奇才隊宣布,裁掉克裡斯,為他的職業生涯畫上了句號。
被捕前幾個小時,帕比爾看到克裡斯在凱爾特人的訓練基地練球時,一種不祥的預感油然而生。「我聞到老鼠的味道,」帕比爾說,「感覺他有點不對頭,他一直是個亢奮的孩子,特別瘋,但是這一次他很快就離開了。」
值得慶幸的是,即使因為吸毒傾家蕩產,青梅竹馬的妻子海瑟一直對克裡斯不離不棄。母親臨終前問海瑟:「你對他還抱有希望嗎?」海瑟回答得很堅決:「是的。」
海瑟說,他之所以能和克裡斯一起度過至暗時刻,唯一的原因是她在他成為籃球明星之前就認識他了,沒有人比她更了解吸毒前的克裡斯。「克裡斯錯過了很多我小時候的經歷,」海瑟說,「比如一份工作,正常的高中生活。所以他一直缺乏責任感,也不用承擔任何後果,這讓他後來遭受更大的挫折。從一開始他就像一列失控的火車,而籃球延長了他逃避真實世界的時間。」
妻子的關愛,最終截停了這輛失控的火車。在那次車禍死裡逃生後,一位諮詢師建議克裡斯假死躲避一段時間:「給你的妻子一份平靜,讓她告訴孩子們,他們的爸爸今天死於一場車禍。我希望你坐車離開馬塞諸薩,走得越遠越好。假裝你已經死了,讓他們好好活下去。」
克裡斯深受觸動:「我對自己說,這個可憐的女人選擇了我。這是人生的關鍵時刻,要麼戒毒!要麼去死!而我,選擇戒毒。」
很快,穆林在報紙上看到了克裡斯的消息,在紐約幫他聯繫了一個住家戒毒項目。「去那的人,都下了很大的決心。」穆林,「就像很多事情一樣,人們互相幫助還是很不錯。做這些同樣幫助了我,你給予的越多,回饋就越多。」
結束戒毒項目後,克裡斯又在米勒之家待了三個月,這是一個位於法爾茅斯擁有33張床位的康復機構,在那裡他遇到了1994年被他拒絕的戒毒顧問。顧問回憶,克裡斯非常認真,從一開始就展示出全明星控衛的領導力。當他離開時,其他病人為他高興,也依依不捨。「米勒之家是我最棒的一段經歷,」克裡斯說,「給了我開啟新生活的信心。」
2009年,季後賽開始之前,帕比爾邀請克裡斯和他10歲的兒子小克里斯多福參觀了凱爾特人的訓練。小克里斯多福和皮爾斯、雷-阿倫、艾迪-豪斯和馬布裡一一握手,然後高高興興帶著皮爾斯送的籤名鞋回家。這一天,作為一個前凱爾特人球員的兒子,小克里斯多福無比自豪。
「我不需要證明任何事情。」克裡斯說,「但是對正在成長期的孩子來說,有這麼一個機會,知道他的爸爸曾經效力凱爾特人,驗證這一切都是真的,而不僅僅是從網絡和交易公告上了解這些事情。」
戒掉毒癮,克裡斯開啟了人生的下半場。2009年6月,他成立了一家名為「克裡斯幫你圓籃球夢」的公司,主要是對籃球運動員進行培訓,幫助他們解決場上和場下的各種問題。
克裡斯很快意識到,自己的故事更有警示價值,他開始在全美展開巡迴演講,分享自己的戒毒經歷,與超過100萬名學生、運動員和社區成員交談,討論濫用藥物和有關健康的話題,他呼籲關注預防教育,引導人們重新審視成癮症。
2011年,克裡斯與專欄作家比爾-雷諾茲合作的自傳《籃球癮君子》上市,同年由喬納森-霍克執導的紀錄片《毫無防備》在ESPN播出,影片取材於克裡斯的人生經歷,他本人也參與了拍攝。2012年,《毫無防備》獲得艾美獎最佳體育紀錄片和最佳剪輯兩項提名。
此外,克裡斯創立了兩個公益項目「赫倫計劃」和「赫倫健康」。前者為上癮者提供服務和指導,幫助他們遠離毒品和酒精,重拾生活的信心;後者為患者提供可持續康復的服務,包括營養調理、按摩推拿、針灸、冥想、健身,宗旨只有一個,讓人們過上健康的生活。
「12年前,我的妻子,我們一家人都靠食品券活著。」克裡斯說,「12年過去,我的基金會已經捐贈了超過400萬美元,讓4800人接受了免費治療。每天都能見證奇蹟的職業很少,而我很幸運,能夠身在其中。」
作者:藍劍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