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威復材:興起於魚竿 服務於軍工

2021-01-12 東方財富網

  威海光威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光威復材」)的發展歷史可以分成兩個階段。2002年之前,它從鄉鎮小廠起家,發展成全球漁具界「航母」;2002年之後,它因自主研發碳纖維材料而成為民營企業中的「拼命三郎」。

  光威復材創業者們抱定打破外國壟斷、實現碳纖維國產化的科技強國初心,用15年時間,實現了公司的涅磐。「別人只看到了光威復材今天的成功,豈不知這是自主研發15年來,前人栽樹的必然結果。」光威復材董事長陳亮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盧釗鈞介紹,「大額研發投入曾讓公司一度瀕臨傾家蕩產,有幾次,真的以為撐不下去了。」 大家記得,創始人陳光威未能看到公司上市的那一刻,便匆匆離去,但他的創業精神得到傳承。

  興起於魚竿

  小產業也有大科技

  光威復材起於鄉鎮企業,受益於改革開放。1987年11月份,在山東省威海市田村鎮政府參與鄉鎮企業管理的陳光威,接管了一家瀕臨倒閉的鎮辦工廠。為了給這個小廠拼出一條活路,幾經調研,陳光威決定將小廠的主體業務轉為魚竿的研發生產。

  說起光威集團的創始人、自己的父親陳光威最初的創業抉擇,陳亮的記憶閃回當初,「我們威海地理優勢明顯,有豐富的垂釣場資源。那時改革開放風頭正勁,父親覺得做魚竿肯定會有市場、有前景。」

  可當時沒有技術、沒有設備、更沒有訂單,陳光威就一邊鑽研技術難題,一邊琢磨設備問題。前後熬了半年,他就造出了中國第一條魚竿設備流水線。中國人自己製造的「光威漁具」也開始闖出名堂。

  從零起步,經過短短的十年時間,光威就將魚竿這門生意做到了全球銷量最大,可以說是「光耀五洲,威名四海」。其中的殺手鐧,就是不惜大筆科研投入,以及不願受制於人的幹勁。

  上世紀90年代,隨著材料行業的發展,魚竿的主原材料也實現了「三級跳」,進入了碳纖維時代。不過,碳纖維的採購卻是「道阻且長」。

  「碳纖維除了用於魚竿生產,還可以用在軍工領域,進口受限明顯。雖然我們當時只生產魚竿,用的是普通民用碳纖維,但供給方不放心,幾次派人來查看,要確認是否將碳纖維用在了魚竿生產上。當時,碳纖維是『通知式漲價,賞賜性供給』。」光威復材董事、副總經理王文義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陳光威不甘心被人卡脖子。1998年,他提出了跳出魚竿的「院牆」,圍著「院牆」轉的戰略計劃。陳亮回憶,這個計劃,就是要自己搞研發,建設自己的生產線,生產魚竿的原材料——碳纖維預浸料。

  陳光威的想法立即遭到了內部人員的反對,「當時國內沒有企業生產過預浸料,無成功的前例可循。花幾百萬美元投資引進設備,這條路能不能成功,大家心裡都沒有底。」陳亮說,爭議了良久,最終,陳光威拍了板,「咬牙也要投入研發,搞原材料生產。」

  為此,光威集團打破封鎖,從國外某公司進口了中國第一條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條寬幅碳纖維預浸料生產線。「只是,這條生產線是『光竿司令』,對方沒有提供任何服務,設備買來後一度連如何使用都搞不清楚。」陳亮回憶。可光威的創業者們不信這個邪,就憑著一股子勁兒,夜以繼日地鑽研,最終實現了突破。

  「第二年,購買預浸料生產線的成本就收了回來。這一仗開拓了大家的視野,堅定了科研投入的決心。」陳亮向記者介紹。

  正是光威實施「跳出院牆、圍著魚竿轉」的戰略,初步積累了研發優勢,也給企業帶來了第二個發展契機。

  跳出魚竿範疇「給國家幹點事」

  2002年前後,受益擁有自主研發力量和先進的生產線,光威集團收穫了可觀的利潤,於是啟動了上市計劃。可誰也沒想到,當科技部領導到光威調研寬幅預浸料生產線時,那個「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機會也來了,由此拉開了光威「二次創業」的大幕。

  「當時專家組調研時,有一位成員問了一句『後面的生產線幹什麼呢?』我們說是在研製碳纖維。當時專家大吃一驚。」 陳亮後來了解到,當時國外碳纖維領域對中國實行「三封鎖」,即產品封鎖、技術封鎖、設備封鎖,國家科技部於2001年啟動了「863」課題組,其中有一項科研項目就是碳纖維。就在課題組即將結項卻沒有在技術上實現突破之時,光威集團卻已經實現了碳纖維國產化,「了解到這一情況,當時有領導過來跟我們說,『給國家幹點事吧,不要總圍著魚竿轉了』。」

  陳光威出生於解放前,吃過苦受過罪,更理解科技強國的重要性,他聽到光威生產的碳纖維經過穩定化和驗證後可以用於戰鬥機時,熱血翻湧,立即表態「為國家幹點事」。

  2002年,為打破國際壟斷,光威集團成立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專業從事碳纖維的研發和生產。期間承擔了20餘項863計劃及各部委研發及產業化項目,並承建了碳纖維製備及工程化國家工程實驗室、起草了《PAN基碳纖維》和《碳纖維預浸料》的國家標準等。

  光威集團二次創業的光輝歷程,如今看來也有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艱辛。

  「光威嘗到過自主研發的甜頭,所以,2002年決定投入軍工產品研發時,內部沒有反對聲音。但是沒想到,之後的過程會那麼困難。」盧釗鈞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

  盧釗鈞回憶,「軍工碳纖維項目投資大,回報期長,民營企業做這個特別困難。我們經歷了至少三個比較難的階段。從2002年到2017年,15年的時間,研發投入了40多億元,其中,國家給予了一定的配套支持,其餘全部依靠自有資金和貸款。」

  據盧釗鈞介紹,三個困難階段中,最初的碳纖維關鍵技術突破和此後的高性能纖維產品突破,還只是技術領域的攻堅克難,可過程中因持續的高投入引發的資金鍊的斷裂,則像噩夢一樣不忍回首……,「最嚴重的一次是2008年前後,無論用什麼方法都融不到錢,而研發還在等米下鍋,幾乎堅持不下去了。」

  「自2002年決定研發軍工產品起,光威集團就確定了『軍品優先,以民養軍』的策略,光威也始終沒有放棄過碳纖維民用產品的研發和生產。」陳亮說,光威的漁具事業不僅消耗了大量的碳纖維,實現利潤持續穩增,也為公司融資提供了保障。「在最困難時,光威集團曾把所有漁具生產的廠房、設備,甚至訂單全部抵押上,融來了資金。」盧釗鈞回憶。

  即便是挺過了難關,陳光威也時常自責,覺得投入軍工研發讓光威集團「脫富致貧」,以至於在2017年患重病期間,不時對兒子念叨「對不起光威」。

  我們這一代人要多栽「科技研發之樹」

  2017年9月份,在「二次創業」15年後,經過業務分拆後的光威復材,終於在創業板上市。公司2017年、2018年營收分別增長49.92%和43.73%,淨利潤分別增長19.1%和59.07%。其中,民用領域的風電碳梁業務實現爆發式增長。

  陳光威在光威復材上市的前幾個月,因病去世,沒有看到上市的盛況,但他的家國情懷得到了傳承,「每年帶領團隊走訪時,大家看到戰鬥機騰空而起,個個熱血沸騰,讓幹什麼都願意。」陳亮說。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坐在父親曾經工作過的辦公室,想起創業往事,陳亮的眼淚突然湧出來,他擺擺手,示意暫停幾分鐘,緩和一下情緒。「大家看到的是公司上市兩年來的突飛猛進,可我們深知,是前輩在碳纖維領域辛勤拼搏『栽樹』,才換來我們這一代的『大樹底下好乘涼』。」陳亮認為,前人的創業精神及創業團隊的拼搏堅守,是光威復材最大的財富。

  「很多人都說,光威的成功不可複製。」王文義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光威走過的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了「點」上。當我國碳纖維研究陷入困境時,光威也正因原材料受阻而尋求突破,正是當時果斷切入了預浸料、碳纖維的自主研發生產,才形成了一定的技術積累。「這為光威進入軍品碳纖維材料領域,參與碳纖維國產化、保障材料自主供應奠定了基石。看似偶然,其實有其必然性。」王文義說。

  援引公開資料可知,早在1962年,我國就開始研發碳纖維,和國外的碳纖維研發相比並沒有慢多少。但在1984年,「巴黎統籌條約」對中國實施限制,我國碳纖維研究陷入困境。2001年,國家高度重視碳纖維研發項目,並成立863課題組。

  為研發碳纖維,光威復材在人才引進上不遺餘力,「包括最初的『銀髮工程』,我們堅持四維度的人才引進、培養機制。」盧釗鈞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除了邀請企業、科研院所退休的老專家之外,還招聘材料領域的大學生自主培養,和國內一流大學學科開展產學研合作,用好國內頂級院士引領的國內新材料領域的頂級科學平臺。」

  對於未來的業務設想,陳亮稱,「碳纖維領域技術進步是無窮盡的,我們還要走很長的路。為了後人能有樹乘涼,我們這一代人也要努力研發,『多栽樹』。」他也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國自主研發的碳纖維技術會戰勝曾經強大的對手,成為行業的引領者。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DF380)

相關焦點

  • 光威集團董事長陳亮:碳纖維產業化先行者的突圍之術
    當時由於資金和時代背景等因素的影響,公司缺少生產設備,陳光威親率技術骨幹連續奮戰150多個日夜,研製出首條國產魚竿生產線,光威也由此開始自主保障生產裝備。1995年,光威集團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釣具生產基地之一。1996年,隨著碳素魚竿的興起,光威也開始批量製造碳纖維魚竿。當時,生產碳纖維魚竿所需要的原材料——碳纖維預浸料完全依賴國外進口。
  • 【調研快報】光威復材接待華泰證券等12家機構調研
    光威復材2018年12月05日發布消息,2018年12月04日公司接待華泰證券等共12家機構調研,接待人員是董事會秘書王穎超,證券事務代表孫慧敏,接待地點公司會議室。
  • 光威集團舉行2019年度技術創新頒獎典禮
    7月27日,由威海高新區總工會指導、光威集團黨委和光威集團工會聯合會共同主辦的光威集團2019年度職工技術創新競賽活動頒獎典禮在集團公司舉行。高區總工會孫清華常務副主席,光威集團實際控制人王言卿女士,光威集團公司陳亮董事長、陳洞副董事長、李書鄉副董事長,集團公司總經理兼光威戶外裝備董事長鄧向陽,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兼光威戶外裝備總經理蘇屹,光威復材股份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盧釗鈞,光威復材股份王文義常務副總經理等嘉賓和公司領導出席了頒獎典禮,並對獲得市級、區級技術創新成果、合理化建議金點子和技術創新工作室等榮譽稱號的個人和團體頒發了榮譽證書和獎金
  • 全力推進光威戰略 和諧並肩再創輝煌
    1月24日下午1:30,光威集團2018年度工作總結暨表彰大會在集團辦公樓四樓禮堂舉行。會議由光威復材王文義常務副總經理主持,光威集團核心領導層、各產業高管、全體任職幹部、優秀職工及團隊代表近430人齊聚一堂,參加了此次大會。
  • 擁抱國防軍工產業鏈核心龍頭(附名單)
    板塊上關注大金融、順周期、軍工、汽車產業鏈等相關個股。【風口早知道—國防軍工】1、國防軍工再啟動,擁抱核心產業鏈龍頭在沉寂調整了一個多月後,國防軍工板塊近期踩盤整平臺下沿逆勢走強,截止今日國軍工板塊指數月漲幅超6%,跑贏上證指數,顯著跑贏創業板。
  • 國內十大魚竿品牌排行榜對比,性價比最高的竟然是它?
    光威光威是中國最大的釣具生產廠商,魚竿產品主打中端主流價位,可以說光威用廣大釣友都消費的起的價格做出了該價位最好的質量,靠著過硬的質量和高性價比成為中國魚竿龍頭企業。光威魚竿是大眾消費的首選,價格低廉、產品皮實耐用。性價比還是可以的,只是用過光威的人都會覺得他家的魚竿有些沉。
  • 這些「大國重器」驚豔亮相,哪些軍工股將入選你的股票池?
    申萬國防軍工指數年內有明顯的三輪上漲,第一階段(1月5 日-2月13日),軍工指數最大絕對收益50.02%;第二階段(3月2日-4 月16日),軍工指數最大絕對收益39.68%;第三階段(7月2日-8月6日),階段最大絕對收益41.26%,同時於8月6日達到年內最高點,軍工板塊全年最大 絕對收益 116.49%。
  • 5米4魚竿推薦哪種好?(強烈推薦)
    那麼我今天在這裡就推薦幾款野釣性價比高的5米4魚竿吧。5米4魚竿推薦哪種好?一、100-200元之間:光威赤刃一款28調的綜合性魚竿,做工和質量都不錯,但是手感稍微差了一點,也算是一款性價比較高的入門級魚竿。對手感沒什麼過高的要求的話可以考慮一下。
  • 國內釣魚達人最愛用的魚竿品牌排行,你用的是哪款?
    在國內,釣魚達人最愛用的魚竿品牌是什麼呢?今天帶大家看看國內比較受歡迎的魚竿排行榜。  1.光威  光威是中國,的釣具生產廠商,魚竿產品主打中端主流價位,可以說光威用廣大釣友都消費的起的價格做出了該價位,的質量,靠著過硬的質量和高性價比成為中國魚竿龍頭企業。
  • 碳纖維復材,是否可以顛覆傳統的箱體結構設計材料?
    江蘇博實是南京一家專業從事碳纖維復材軍品研製的高科技企業,通過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產品涵蓋軍用碳纖維靶機,碳纖維軍用箱,天線罩,防彈頭盔等軍工復材產品.今天特意邀請了江蘇博實戚工,結合博實碳纖維在碳纖維箱體結構方面的豐富研發生產經驗,來為大家詳細介紹的三款典型的碳纖維箱體結構的應用。
  • 魚竿支架怎麼挑?長度和材質很重要,正確的選擇能讓垂釣更輕鬆
    如果魚竿長,支架一定不能買短了,否則就不穩當,尤其是颳風走水時,魚竿會左右搖晃,或者竿把部分往上翹。比較常見的支架長度是1.5米、1.7米、2.1米、2.4米、3米。如果你的魚竿是3.9米以下,那麼挑最短的尺寸就行了,當然1.7也行。魚竿在3.9米以上、4.8米以下,那麼挑1.7米或2.1米。魚竿在4.8米上,5.7以下,那就用2.4米的稍微靠譜點。
  • 白金分析師馮福章:軍工2021、2022年行業增長還會進一步加快
    一些從來沒買過軍工股的明星基金經理、都第一次開始配置軍工,而且這一次、他們對軍工股的判斷:不是短期的主題炒作,而是有著相對長期的業績增長保障。 從去年,主要是下半年開始,伴隨著機構資金入場,這個板塊也讓投資人取得了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