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算是城市最常見的一種動物,它們或被圈養或流浪,會出現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據說,一個地方民眾的文明程度和貓對人的態度成正比,我所在的這個鋼筋混泥土鑄造的城市裡的貓,和人類四目相對時拔腿就跑,真是悲哀。
但就是有這麼一個城市,那裡的貓數以萬計,其中有三分之二被城市裡的愛貓人士圈養,還有三分之一漂泊流浪、四處為家。它們充當著人類伴侶、孩子、信仰等眾多角色,同時也擔驚受怕,為了生存用盡一身的力氣。
這個城市有著燈紅酒綠的繁華,也有徹夜不眠的悲傷,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養寵物。
人類給它們避風所、舒適的窩、足以果腹的食物、各式各樣的玩具以及力所能及的愛,它們回報自己的一生去給予對方溫暖。
但也正是這樣就「互利互惠」的狀態,使得它們的一生往往危機四伏。
我認識很多養貓的人,準確的說是曾養過貓的人。
他們在這個城市裡努力拼搏,他們時常感到孤單、寂寞,有太多感情無處宣洩,於是把貓帶回了家。但是城市裡的打拼太激烈,總有人不願再承受這份壓力,他們選擇去一個比較舒適的環境裡生活,回到老家接受父母的關照,這個時候,貓的存在成了個問題。
這裡的「互惠互利」就變成了一旦有一方不再需要,那就得結束。
離開人類庇護的它們,生存環境惡劣,死亡率急速上升,它們在城市每個旮旯角落裡為了多活一天拼盡全力。
「如果世上沒有了貓,那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這個問題我問過很多人,包括愛貓的,不愛貓的,養貓的,不養貓的,一直堅持養貓的和曾經養過貓的人。
小A是一個不養貓、不愛貓,也不討厭貓的動漫宅,但他很肯定的對「世上若是沒有貓」這個假設表示不開心,他的理由很直白:「若這世上沒有貓,那就沒有《夏目友人帳》,更沒有所謂的『此生無悔入夏目,來世願做帳中妖』,我可受不了。」
菲菲特別喜歡貓,並且養了10年的貓,當我問到她這個問題的時候,這個小女生沉思了一會兒,眼眶都紅了。她說:「我的妞妞今年就10歲了,估計也沒幾年了,這個世上沒了貓,對於我來說就是我的世界沒有它,太可怕了。」
莽哥曾經養過貓,為了對付小吃店裡成群結隊的老鼠大軍,小吃店關門之後貓也跑了。但莽哥對貓還是心存感激,用他的話說就是:「如果沒有貓,那我的小吃店就是為老鼠服務了!」也是這個道理,如果沒了貓,那生物鏈都打亂了,老鼠怕是要稱王吧。
也有人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我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假設,這種滿大街都存在的物種怎麼可能會消失?
我只能說:「這不是荒唐的假設,貓、狗、小鳥這些都可能消失,就像東北虎、白鰭豚這些瀕臨滅絕的動物一樣,當環境越來越差,生存越來越困難的時候,它們都會離開。」
這世上有很多人喜歡貓,但這不代表他們會養它們,即便是養它們的人,又有多少能養到老?
越來越多的人為了賺錢開始了品種貓的繁殖和販賣,這樣也大大增加了貓的數量,但有多少能夠活下去?
當遇上棄養,這些品種貓在惡劣環境下更難生存。即便是生存能力較強的一些田園貓,流浪的它們賴以生存的東西是垃圾和「天公作美」,遇上食物變質、有毒或者惡劣的天氣,死亡率高的嚇人。
如果世上沒有了貓,這是一個令人難受的假設,但若這個假設成了真,那人一定是罪魁禍首。
《晉書》中有一句話是:「我雖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如今同一個道理是「你不殺貓,貓因你滅絕」。
最後,希望「如果世上沒有了貓」這個假設,永遠都只是一個可笑的假設,這世上的貓都能過上好日子,再沒有棄養和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