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入法,咋樣?

2021-01-14 騰訊網

6月2日,遼寧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發布公告就《遼寧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草案)》徵求社會意見,規定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義務,與老年人不在一起居住的,應當經常問候、看望。現在,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權益保障確實應該引起重視,物質保障非常重要,精神贍養同樣不容忽視,遼寧省的做法初衷當然是好的,但道德層面如何通過法規層面解決可能是個難題。法規只從責任角度規定子女的義務,而重視和解決子女在現實社會中的困境同樣重要,讓他們有空間享受天倫之樂,有時間看望父母,才是根本之策。

新一代小區4—2—302王麗萍:靠法規行不通

應該說此規定初衷是好的,但可操作性較差。「常回家看看」無法界定,什麼叫「常」?一周一次?一月一次?什麼叫「看看」?買點水果往家裡一扔、拿一沓子錢往床頭一撂就走?或者是和父母親家長裡短柴米油鹽地嘮叨到半夜?這種形式的常回家看看難道就是對老人的精神慰藉?

兒女們經常回家看望老人乃是做兒女的親情、本分,如今卻把它寫進了法律法規,成了強迫之事,這樣的問候、看望的親情不就變了味嗎?有多少真情實感在裡邊呢?這還有什麼精神慰藉可言呢?強扭的瓜不甜,靠法律帶來的精神慰藉沒有多大意義。既然立法,當事人就有訴諸法律的可能。訴諸法律之後,老人不僅得不到真正的慰藉,還弄不好得到個親情破裂的結果,哪會帶來天倫之樂呢?

「常回家看看」靠強迫不行,還是應以「思想工作」為主。筆者願意勸勸天下做兒女的,在保證物質贍養的同時,多給老人一些真正的精神慰藉。切莫以工作忙、沒時間、路途遠為藉口,不聞不問、不看不望而冷漠了老人。別忘了,誰都會有老的時候,被兒女冷淡的滋味,可太不好受了。

保定學院中文系06級語教一班傅一笑:寫進法規好

遼寧省的做法不錯,把「常回家看看」寫進法規,是件大好事。

近些年來,我國空巢老人、獨居老人日漸增多,老人精神慰藉越來越重要。老人因為精神生活不愉快而抑鬱患病甚至自殺的消息,早為媒體所報導過。然而有人卻持懷疑態度,認為清官難斷家務事;更有人以為,法律管不了道德方面的事,為「常回家看看」立法是做秀。筆者認為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從邏輯上也講不過去。「清官難斷家務事」也只是「難斷」,不是不能斷,而且有些家務事也並不難斷,單看你願意斷不願意斷。如果真的難斷或不能斷,那《民事訴訟法》不成了法庭上的擺設?再者說,比如像家裡成員贍養老人是天經地義的事,照一些人的觀點,不用寫進法律裡,因為它「屬於道德方面的事」。但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章第十條就明明白白寫著:「老年人養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員應當關心和照料老年人。」

把道德行為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才能使這種道德行為不僅合理而且合法。必要的時候,當道德和輿論的力量起不到什麼作用時,法律的力量便將顯現。

保定市韓西小區8-2-103李寶芝:深得民心之舉

老人物質上富有、精神上貧窮,並非個別現象。這與做兒女的對盡孝的方式缺乏正確的理解有很大的關係。很多子女認為,定期給老人匯錢,讓老人不愁吃不愁穿,就是盡了孝心,很少從精神的角度思考盡孝之道。其實,對老人來說,與子女在一起時的精神愉悅,遠比吃得好、穿得好重要。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婚姻法》的具體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但贍養問題絕不僅僅局限於贍養費的給付,老年人更需要得到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對子女而言,對父母的精神贍養,是一種不可推卸的義務,是一種必須履行的責任,是一種不容推辭的道德約束和法律要求。把「常回家看看」納入立法,以法律的形式規範大家的言行,是深得民心之舉,值得期待!

要達到「精神慰藉」的目的,筆者認為,必須堅持道德教育與法制化管理相結合的方法,採取形式多樣的活動,利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加以引導,宣傳贍養老人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形成「養老光榮、棄老可恥」的社會大環境。要把贍養老人納入法制化管理的軌道,以適當的強制性達到對老人贍養的規範化。只要全社會攜手努力,通過教育——適當強制——教育的多次循環,一定能讓更多的老人享受到晚輩至真、至純的「精神慰藉」。

光明路方清園小區7號樓1單元孫鳳淑:一個荒唐的立法

把「常回家看看」納入立法,這顯然是一紙強行捆綁的「荒唐令」。儘管其初衷是為了規範贍養人對老年人精神贍養的義務,但良好的出發點不是以違反現行法律為代價。不進行精神贍養義務,只是應該受到道德譴責,國家的憲法裡沒有哪一條規定此種行為觸犯法律。國家沒有明令禁止的行為,都屬於公民自由的舉動。地方性任何法規的制定,都不能超越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

政府部門只有依法行政才能將好事辦好,遼寧下發的這起「荒唐令」,反映出部分地方政府法治意識的淡薄和依法行政理念的缺失。想當然,隨心所欲,只要認為初衷是好的,就無所顧忌採取什麼樣的手段了。而當人治凌駕於法治之上時,滋生的後果就是對法律的漠視,更無從談起依法行政,甚至會導致權力的濫用和亂用。無論其出發點如何是「好」的,都會走向某種極端,最終受到損害的必是絕大多數群眾的利益。

擔憂的是,這種人治大於法治的現象,時下在許多地方的政府行為中還比較普遍,雖然其口口聲聲出發點沒有錯,卻屢為群眾所詬病。因此,廢除官員頭腦中那根深蒂固的人治意識,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高開區電業小區王喜林:常回家看看應該,但入法不妥

遼寧省人大常委會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草案)》關於「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義務」的規定,無論從我國傳統道德或社會現實來講,無疑立意和精神都是正確的。現在社會發展了,人們生活富裕了,這些年有關精神贍養的問題越來越被提到了重要位置。但儘管如此,若把「常回家看望、問候」等內容入法寫進條例卻似有諸多不妥。與老人住在一起先不提,不住一起的也有千差萬別。有同一個村東頭西頭的;有同鄉不同村或同縣不同鄉的;有不在同一城市的;還有與老人相距天南海北萬裡之遙的。一年看幾次?標準如何定?對違反條例者怎樣分辨真偽予以處理?與其出臺一個無法具體操作的法規或條例,倒還不如沒有。屬道德範疇的還是要靠多宣傳教育,對正反兩方面典型加大宣揚和批評力度。當然對個別實在不像話的人,還可依照有關民法條文懲處。

高新區風帆路456號郝坤: 怎一個「法」字了得

「孝於親,所當執。」我們生活在一個傳統文明的禮儀國度,亙古以來講究孝道。看到遼寧省將為「常回家看看」立法,我的腦海裡冒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怎一個「法」字了得。

父母不圖回報,沒有哪一種感情比父母之愛更無私偉大。當他們消逝了青春,荒蕪了容顏,將我們由襁褓中孱弱的小生命養育成人時,我們卻無法不感恩。反哺的最好方式不是給予他們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而是他們思念兒孫,需要我們做的,僅僅是抽空常回家陪陪他們,關注他們的精神生活,慰藉他們親情貧瘠的年邁心靈。就像那則公益廣告上說的那樣,「別讓電視成為老人唯一的伴」。

與時俱進,家或許無法將我們的心留住,但生活節奏再快,外面的世界再精彩,都不能成為我們不回家為爹娘盡孝的理由。養兒方知父母恩,其實就像飲水思源一樣簡單——做人不能忘本。

遼寧省為「常回家看看」立法,很顯然,其初衷無疑不是法不容情,而是將法理溶於情理之中,體現了對老年人的人文關懷。但是,相信立法、用法都只是一種萬般無奈的抉擇,兒女自發自願的常回家看看,遠比依靠法律幫助老人討回親情,會讓他們欣慰的多。

紅陽大街313號第一幹休所孫振:孝心豈能用法約束

百行孝為先。我國是禮儀之邦,講求孝道,父母贍養子女,子女孝敬父母,天經地義。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不孝者大有人在。

對於這些人,父母恐怕是既恨卻又沒有辦法,總歸是自己的親骨肉,又沒有敵我矛盾,總不能斷絕了關係吧。既然不能斷絕關係,少來往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於是做父母的,便巴不得不孝的子女少來討饒,也樂得落個清靜。現在倒好,用法律規定要「常回家看看」,於是一番精神「慰藉」,老人掉一層皮;孩子虛與委蛇,父母圖生悶氣。如此兩頭不討好的事,想想卻又何必?

其實,孝心是存在於心,而不是表現於行的。真正孝順的人,你不立法,他也要恭敬父母,頤養天年;不孝順的人,你立法了,他也不會從骨子裡有絲毫的轉變,只不過人前做做樣子,而這種裝出來的東西,又有什麼價值,值得用立法手段來大費周章呢?

相關焦點

  • 莫讓「孝老假」撲空 沒事「常回家看看」
    例如,將「常回家看看」寫入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再比如在一些地方,不贍養、不經常照看老人者將被列入失信名單等。應該說,這次北京市政府積極努力出臺「孝老假」,初衷也是為了讓老年人受到重視,更好地落實尊老、養老的傳統美德。  值得肯定地是,「孝老假」的初衷是好的,但若真正落實到實處,還並非那麼容易。
  • 「奕璇悅讀」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用粗糙的文字把親情串起來。我總覺得有情的日子比沒情的日子精彩,多情的日子比少情的日子繽紛!——題記當我又一次看到我家炊煙的時候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門神「五一」節還在忠於職守三逸堂主和唐老爺親自題寫的對聯依然在陽光中熠熠生輝讓大莊村一社65號院子增添了幾分書香之氣穿上母親為我納的千層底布鞋才算完成了回家後的正式打卡留守在家的女兒眼神裡寫滿詩意
  • 放慢你的腳步,常回家看看
    趁他們康健時,常回家看看,哪怕只說句話,吃個飯,散個步,或許他們的白髮會減少一絲,皺紋會褪去一槓。 致:在外拼搏的兒女!
  • 動物福利入法呼聲再起
    兩會在即,法制日報社旗下《法制與新聞》5月份上半月刊刊出了《斬斷「舌尖上的野味」》、《動物福利入法呼聲再起》二篇與動物保護相關的文章。小象君轉載了《動物福利入法呼聲再起》一文,希望讀者能夠通過此文,對「動物福利」的內涵、歷史及中國動物保護的立法現狀形成基本的認識。祝兩會順利召開,動物立法能有歷史性的突破。
  • 大鵬《吉祥如意》發布主題曲MV 隔壁老樊版《常回家看看》唱出鄉愁
    今日(1月11日),由大鵬導演的電影《吉祥如意》曝光主題曲《常回家看看》MV,由唱作人隔壁老樊深情獻唱。隔壁老樊將90年代末的經典歌曲《常回家看看》進行全新演繹,傳遞出在外遊子的濃濃鄉愁和盼望團圓的心聲。
  • 魚缸養魚新方法,進入到第八個月,今清洗過濾泵,看看魚兒咋樣了
    魚缸養魚新方法,進入到第八個月,今清洗過濾泵,看看魚兒咋樣了 原標題:魚缸養魚新方法,進入到第八個月,今清洗過濾泵,
  • 常回家看看,這句多麼熟悉的歌詞,如今演唱者卻癱瘓了!
    經常看春晚的人都知道,有這樣一首歌常回家看看,當時火遍全國,演唱者就是陳紅,但這些年她不再出現,我們也無從得知原因。陳紅出生於1968年,從小她對音樂就非常感興趣,並且為之努力,將歌唱當做她的事業。在她21歲的時候,榮幸登上了春晚,給大家演唱一首「單程車票」,但這並沒有使她的人氣高升,而是因為一首老歌常回家看看而成名。
  • 《常回家看看》出現在哪一年春晚上 1996年春晚歌曲盤點
    ­  ­  最近一款養蛙手遊大火,不少蛙媽因為蛙兒子離家遠行,提前體會了一把當媽的感覺,每天都念叨著蛙兒子「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  而早在1999年春晚,一首《常回家看看》也勾起了無數兒女的思家情。《常回家看看》的歌詞描述了爸媽的日常生活,這可不就是蛙媽們的寫照嗎?每天準備了一肚子的嘮叨,就盼著兒子回來。
  • 常回家看看,千萬別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寒衣節之思
    想想如今天氣逐漸轉入寒涼,明天就是冬天的開始,你有沒有回家給父母添置一些禦寒的衣物,在外的遊子有沒有給家裡打個電話叮囑父母天涼了多穿些衣服,注意保暖?圖2現在的一代年輕人大多數在上大學的時候就離開了家鄉,去遙遠的城市求學。從此回家陪父母的自己就開始越來越少。
  • 經典歌曲《常回家看看》《家在東北》《共和國之戀》《布娃娃》的...
    04江濤推介歌曲《常回家看看》99年春節晚會上,江濤同張邁、陳紅、蔡國慶演唱的《常回家看看》,描繪了人們心中家的模樣,子女孝敬老人,老人關愛子女,一家人的生活,即是嘮嘮叨叨也是其樂融融。而春晚中那一幕熱鬧團聚的場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找到了對應,馬明山一家四代三十二口人,幾十年以來一直堅守著三十回家團圓的家風。
  • 常回家看看!
    我媽說是大隊在普查人口和房屋,看看有誰家的房子沒有房照。沒有房照的寫個說明啥的。這時我媽家的母雞下完蛋咯咯的叫了起來,女兒馬上跑到雞窩旁看。傲嬌的母雞一邊咯咯叫一邊邁著小短腿晃著肥碩的身體走了。熱乎乎的雞蛋被女兒拿在手裡,感覺這個畫面好可愛啊也似曾相識。這不就是小時候的我嗎?呵呵!時過境遷一轉眼父母已老,我也為人母。我老媽走過來問我女兒:「可心啊!吃不吃雞蛋?姥姥給你煮啊!
  • 黑河一隻傻狍子迷路了,它現在情況咋樣?
    黑河一隻傻狍子迷路了,它現在情況咋樣?>遜克農場三場八隊村民 王建民:從遠處看,它在這趴著,我一看它也不能動彈了,我又找個村民我倆把它抬回家裡去了。
  • 冬至集中落葬祭掃是習俗 "公益生態葬"能否入法?
    「公益生態葬」可否入法?   優惠乘車   每5年至少有一次冬至出現在雙休日,傳統節日帶來的集中落葬祭掃與現實的交通容量、公墓承受能力產生衝突。
  • 好吃的菠蘿葉餈和奇葩的貼對聯,不忘教育孩子:常回家看看
    以後要常回家看爺爺奶奶哦!」二女兒小步跑過奶奶身邊,輕輕的抱住奶奶的大腿並親了一口,說:「謝謝奶奶,您辛苦了,以後我養你。」這時,全家人都笑了。我們一家人動手貼對聯掛燈籠,讓小孩一起感受這過年的氛圍,一邊教育小孩:長大以後,無論你在哪裡工作,都要常回家看看,過年回家團聚……這裡過年非常奇怪:年卅開燈後到明天6點才能關燈,直到年初六後才可以關燈睡覺。特別是我有個習慣就是睡覺開著燈誰不著,於是我經常故意或不小心順手把等關了,家婆在哪裡嘮叨:不能關燈的,要紅紅火火的好兆頭,然後又幫打開讓我苦笑不得。
  • 地鐵禁食禁乞或將重新入法
    針對公眾關注度較高的「地鐵禁食」是否入法的問題,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員會建議,應恢復在條例草案中刪除的「地鐵內禁止飲食」條款,並對不聽勸阻者進行相應處罰。    □地鐵安全·禁食禁乞    「地鐵禁食」入法一波三折    昨天,《北京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條例(草案)》提請北京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十一次會議審議,「地鐵禁食」入法遭遇一波三折。
  • 博人傳:最新一集,蛇叔希望巳月常回家看看,佐良娜被博人告白!
    沒聊多久蛇叔就走了,在臨走之時,還囑咐巳月常回家看看,想看看他的成長。看來蛇叔是想兒子了呀。蛇叔這個又當爹又當媽的,真的是很不容易。在劇集的後面,博人,佐良娜和巳月和往常一樣在一起聊天。而這時佐良娜突然問起博人是不是也想當火影,博人卻說不當火影,當火影的是佐良娜,而他則會輔助佐良娜,在身邊好好的保護佐良娜。
  • 車主:自己的車,愛咋樣咋樣!
    車主:自己的車,愛咋樣咋樣!隨著現在的私家車越來越多,現在的人們已經不再滿足只是轎車這樣的汽車,對於像SUV和MPV車的需求也更加的增多。這樣的車看上去還是非常適用的,我們不僅能夠裝下多達7個人,有時候還能給我們裝更多的行李。當後座的乘客並不多的情況下,我們還能把後座打倒,這樣就可以放更多的行李,像有些山地車也可以塞到裡面去的。那麼MPV後排座椅摺疊,能不能運貨?
  • 哪有什麼包治百病,保健品的套路滿滿;口頭關愛不如常回家看看!
    因此,很多時候,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這才是最好的關愛方式。而回顧歷史,在各類古籍中也記載了不少相關的奇聞軼事,如今就摘錄一二,聊做分享。更多古今異聞,盡在《山海異語》!一聽有救,某甲連忙把他請回家,然後如法灌藥並起壇做法,果然沒過多久,那些倒臥在地的牛兒竟然一躍而起恢復正常了。這時候,某甲簡直對此人奉若神明,但他卻分文不收,只是說此事並未結束,不久後會再來叨擾,然後飄然而去。
  • 常回家看看原唱陳紅手術後形容憔悴,16歲兒子陪伴,陳紅感動落淚
    文|閒雲曾經因一首《常回家看看》紅遍全國的陳紅,這幾年出現在螢屏上的次數已經少了很多,上一次看到陳紅出現還是在2月份播出的綜藝節目《天天向上》裡,當時一同出現的還有景崗山、孫浩,巧合的是陳紅都曾經在春晚舞臺上與兩人合作過!
  • 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