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最經典的24句話,修身養性,不看是你的損失!

2020-12-05 觸碰心靈的話

一、佛曰:緣來天註定,緣去人自奪。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

二、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禍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憂少。大悲無淚,大悟無言。緣來要惜,緣盡就放。在這世上,笑笑人家,也讓別人笑笑自己,放鬆心情,給自己快樂。

三、我們執著什麼,往往就會被什麼所騙;我們執著誰,常常就會被誰所傷害。所以,我們要學會放下。凡事看淡一些,看開一些,看透一些,不牽掛,不計較,是是非非無所謂。

四、行於世,當識人,識人不必探盡,探盡則多疑;當知人,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當責人,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當敬人,敬人不必卑盡,卑盡則少骨;當讓人,讓人不必退盡,退盡則路寡。

五、佛說,這一世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愛了,是續寫前世故事。恨了,是了卻前塵仇怨。沒有哪次相遇可以準備,沒有哪次重逢可以預演。生命是一場情理之中的意外。

六、聰明的人,凡事都往好處想,以歡喜的心想歡喜的事,自然成就歡喜的人生;愚痴的人,凡事都朝壞處想,愈想愈苦,終成煩惱的人生。世間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我們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獄。——星雲大師

七、昨天是命,已成定數;明天是運,一切皆有可能;今天的一切是命運的根本。把今天過好,命就好;把今天用好,運就好;把今天過好用好,命運就好。

八、人生一個夢,生活靠顆心,心裡裝上心眼,叫聰明,裝上目的,叫心計,裝上不知足,叫欲望,心是個容器,裝的煩惱多,快樂就少,裝的複雜多,簡單就少;欲望、煩惱、複雜,裝得越多越擁擠。

九、人生的幸福,一半要爭,一半要隨。爭,不是與他人,而是與困苦。隨,不是隨波逐流,而是知止而後安。爭,人生少遺憾;隨,知足者常樂。最怕該爭時不爭,該止時不止,總在糾結中痛苦著。隨遇而安,隨緣而止。

十、以言語譏人,取禍之大端;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術;以勢力折人,招尤之未遠;以道德化人,得譽之流長。

十一、人生在世,行路匆匆,善待生活,曾經擁有的不要忘記;已經得到的更加珍惜。每個人都在探索命運的意義,幸福的生活,是把幸福當作一種行為,能把所有的煩惱都看成無所謂,是人生的權利,也是義務。

十二、人生的需求如同吃飯,只能吃兩碗的飯量,如果貪圖飯菜的香味多吃兩碗,不但不能正常享受多吃的好處,相反倒會因為胃承受不了而帶來痛苦。可見,得到未必就是享受。不要和別人攀比,學會不貪婪,不奢求,平和寧靜,知足常樂。

十三、快樂,就是在平淡中窺見了神奇;幸福,就是於平淡中嘗出了真味。快樂不是生活的賜予,而是心的領悟。幸福,不是別人的饋贈,而是心的淡然。只有甘於平淡,不爭,不執著,不計較,才能感受到更多幸福。

十四、你喜歡挑戰,方法就越來越多;你喜歡放棄,藉口就越來越多;你喜歡感恩,順利就越來越多;你喜歡抱怨,煩惱就越來越多;你喜歡拼搏,成功就越來越多;你喜歡逃避,失敗就越來越多。凡所種種,歸根到底就是因果。

十五、人生的一切不是算來的,而是善來的;不是求來的,而是修來的。胸襟的寬窄,決定命運的格局,你能包容多少,就能擁有多少。凡事看得開、想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學會隱忍性情,懂得克制欲望,退卻時理智,謙讓時大度,除卻雜念私心,少些攀比計較,才會隨緣自適。

十六、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十七、心不靜,氣必不和;氣不和,生活就會一團糟。過生活,過的是一股心氣兒,心情不好,做任何事都無法安心。要時時調整你的心態,沉澱你的情緒,讓心寧靜,讓心情平和。寧靜是一朵花,靜靜地開放,不求人欣賞;靜,讓生命的美麗自然地綻放。

十八、拿得起,是一種擔當;放得下,是一種灑脫。人生糾結的,不是該拿起,還是該放下,而是什麼該拿,什麼該放。拿起與放下之間的選擇就是命運的方向。一切皆因果,佛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無論對錯,倔強地扛著,就是一種擔當,爽快地放下,便是一種灑脫。

十九、適當的放下,才會輕鬆;適當的留下,才會心安。放下:放下所有的冷漠與遺憾,放下所有的糾結與不足,放下浮躁的得失之心,因為,任憑你患得患失,一切皆不増不減。

二十、什麼叫真正的放下?就是有一天,當你再次面對你過往的難堪、你憎恨惱怒的人,心如止水,不再起心動念,坦然面對,一笑了之。即便別人在你面前,複述你過往種種不幸時,你仿佛是在聽別人的故事,心裡一絲漣漪都沒有了。放下,莫過如此。

二十一、人生,看透不如看淡。不要刻意的模仿別人,作為這個世界上的匆匆行者,每一段人生,都賦予我們對生命的不同理解,也許我們走得並不完美,但也在努力綻放,也許會有迷失,但不要抱怨,沒有路可以重走,沒有人可以重來。

二十二、人生的每一場相遇,都是緣分,沒有對錯。靜靜地做好眼前的事,堅守當初的選擇,堅信驀然回首的美好。相信離開是為更好的相遇,相信漫漫長路終有力量的相伴。學會感恩,學會溫良,學會原諒,學會釋懷。

二十三、人心之煩,煩在計較;人生之苦,苦在執著;人生之難,難在放下。生活中,你在意什麼,什麼就會折磨你;你計較什麼,什麼就會困擾你。縱使天大的事,當你用順其自然的心態去面對時,就會發現其實沒什麼,只是自己想得太複雜而已。

二十四、你做得對,有人嫉妒你。你做的錯,有人嘲笑你。你做的少,有人鄙視你。你做得多,有人責難你。你高高在上,有人說不接地氣。你和藹可親,有人說智商不夠。你活著,他們說趕緊死。你死了,他們還要在墓碑上踹一腳。「負能量人」無處不在。對付他們最好的辦法,就是:走好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

相關焦點

  • 佛教:《金剛經》中最有靈性的三句話,點醒無數人!
    《金剛經》是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經典之一,《金剛經》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簡稱,《金剛經》的全部經文只有五千多字,雖然文字很少,卻句句經典,每一個字都暗藏著宇宙人生的大智慧。在《金剛經》中有三句話,最有靈性,點醒無數人,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句話,其中卻暗藏了人生大智慧,讀懂的人,人生會更有意義。第一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什麼是佛教「三寶」?「皈依三寶」又是什麼意思?不學佛不知道
    導語我們都知道在佛教裡面有許多知識和道理,需要是人們去理解和修煉的。而且許多修佛者對於佛教三寶也做出了比較詳細的含義。佛教三寶其實就是佛、法、僧三寶。在佛經《六祖壇經》裡面就提到過:"善知識的眾生是皈依覺悟,就能夠兩足尊;皈依正法就能夠離欲尊;皈依淨土就能夠眾中尊"。
  • 讓自己內心平靜的句子,修身養性,不看是你的損失!
    煩惱本無根,不撿自然無;困惑本無源,不究自輕鬆。能干擾你的,往往是自己的太在意;能傷害你的,往往是自己的想不開。二、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愛才有度。一個人的寬容,來自一顆善待他人的心;一個人的涵養,來自一顆尊重他人的心;一個人的修養,來自一顆和善的心。三、活得糊塗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煩惱。
  • 生未百年死不孤獨:《百年孤獨》最經典十句話,讓你明白孤獨真諦
    生未百年死不孤獨:《百年孤獨》最經典十句話,讓你明白孤獨真諦這本書被很多人稱為是,一生至少讀一次的書。即便你沒有看過這本書,我相信你也一定聽過。真正讀這本書的人很多,但真正讀懂的人很少《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 佛教:最積「陰德」的6件事,看你做到了幾件?
    佛教將一個人的善行分為兩種,即「陽善」和「陰德」。「陽善」指一個人做好事,帶有一絲功利心,想讓別人知道,想要得到他人的誇讚,這種行善雖然有些功利,但是也間接地利益到他人了,我們稱之為「陽善」。而「陰德」指的是一個人暗地裡偷偷做好事,而不想讓人知道,力所能及給予他人真誠的幫助,這樣的大善人其實就是人間「活菩薩」,陰德厚重,是能夠為上天所記功的大善。
  • 一句佛語點透人生,修身養性,不看是你的損失!
    耳朵裡聽不見是非,眼睛裡看不到爭鬥,嘴巴裡吐不出刀劍。什麼是樂?經歷過許多坎坷,卻沒倒下;感受過很多悲苦,卻沒沉浸其中。二、生活中,在每個人的心裡其實都有一盞燈。不論遇到怎樣的挫折和黑暗,重要的是,信念不可以被磨滅。轉過身去,換個想法,天再黑,人再背,眼前有一盞燈就好。三、人一生中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會碰到不順眼的人,如果你不學會原諒,就會活得痛苦,活得累。
  • 「怒所不當怒,是怒鬼述」,你易怒嗎?是心病!這4句話點醒你
    ----王陽明心學心學大師王陽明勸誡我們要修身養性修行,面對人生中所碰到的難題要心裡平靜中正,無法因自身的情緒而遷怒於別人,損人不利己。你易怒嗎?是心病,王陽明心學4句話點醒你,多讀幾遍去火氣。1、處朋友,務相下得益,相上則損。大意:與朋友交往,需互相尊重和謙讓,這樣雙方都能受益。
  • 人情似紙張張薄:經典古籍《增廣賢文》最經典10句話,令人深省!
    人情似紙張張薄:經典古籍《增廣賢文》最經典10句話,令人深省!在民間一直流傳著「讀了增廣會說話,學了幼學走天下」提到的「增廣」就是明朝馮夢龍寫的《增廣賢文》,書中記載了大量的民間俗語,包含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增廣賢文》集結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
  • 不相為謀的道教與佛教,在吃素這件事上為何能達成統一的意見?
    眾所周知,佛教乃我國重要的宗教之一,其追隨的信仰者也不在少數,而固稱,出家人慈悲為懷。大善大惡,平淡為何。而對於佛教而言,管理佛教內部可是條條框框從不馬虎,佛教內有很嚴格的規章制度,信仰弟子不得葷食,不得觸得愛恨,即看破紅塵。在內,不得尋仇惡報為非作歹。
  • 原來這三個意境美好的成語來自佛教,看完心境都美了
    其實,這只是人們沒有抬頭去看佛,而是把佛教當成頂禮膜拜的一種信仰後,產生的一種對佛的不了解。佛也是人,不過是覺悟的人,佛法是教導眾生開悟的法,是平易近人,能夠讓眾生入門修行的法門。佛教在中國傳播的這兩千年,不是如大家看到的這般高高在上,神秘莫測,而是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之中。
  • 為什麼大乘佛教渡人,小乘佛教自渡
    大乘佛教認為,佛法三乘中,最高級最上乘的就是菩薩乘,其它前面兩乘都差點意思,我們要搞,就要搞最高級的,最上乘的東西,所以要大力發展第三乘菩薩乘,也就是要渡人,不斷努力的去推廣佛法。所以現在我們如果仔細的看大乘佛教的理論,你會發現,它具有很明顯的營銷推廣性,比如,對經文上的各種內容和說法不能懷疑,佛經上說什麼就是什麼,如果有懷疑的話那就不靈了,沒用了。
  • 如果你認為佛教是迷信,是騙人學說,請看這裡
    佛教不是燒香拜佛,真正的佛教給人以智慧,教人跳出迷誤的自我小圈子。很多人認為信佛是傻瓜,是放棄了現世的美好,甚至有人認為佛教就是算卦、求籤、祈求平安多幅,其實這都是對佛教或佛學的誤解,是不正確的偏見,不是正見正覺。
  • 佛教:《華嚴經》中最經典的四句話,悟透福報無量!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佛教華嚴宗的立宗之經,它是佛陀成道後的第二個七日,在菩提樹下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上位菩薩所宣說,主要指華藏世界的三位聖者,即釋迦牟尼佛及其左右兩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三位聖者合稱「華嚴三聖」,亦稱「釋迦三尊」。
  • 不相為謀的道教與佛教,為何能在吃素這件事上達成統一的意見?
    出家人以慈悲為懷,從佛教建立之初就秉承著這個觀念。佛教內部有著很嚴格的戒律,嚴禁佛教弟子吃葷,踏入紅塵,行一些不法之事,所以說,出家人很多都是以吃齋素為主,在外面,看到有的和尚沒飯吃,他會去找施主化緣,也不會去強取豪奪,通過一些不法的行為來獲取糧食。
  • 俗語「不嫖莫轉,不賭莫看」啥意思?老祖宗教你為人處世的智慧
    俗語「不嫖莫轉,不賭莫看」,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說不嫖娼就不要去那些風花雪月的地方轉悠,不賭博就不要去看別人賭博,短短八字就道出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一、不嫖莫轉其實想要理解這句話,還需要從它產生的時代背景去判斷,它出自《增廣賢文》,這本書主要是讓人變得智慧、勸人向善、給人以修身養性訣竅的,也是在教後人為人處理的道理。字面上理解很容易,如果不想去嫖娼,那就不要隨便轉轉,不要去那些青樓旁溜達,不然的話就算沒有這個心思,大家還是會認為你想要幹壞事。否則,會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影響,還是會染上這種惡習。
  • 電視劇裡面那些最經典的臺詞,看一次笑一次,最後一個演技傳神
    導語:電視劇裡面那些最經典的臺詞,看一次笑一次,最後一個演技傳神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科技越來也發達,人們的生活都基本步入了小康的階段,所以晚上的時候,大家基本都在家看電視看電影,有時候我們在劇中會看到一些經典的臺詞,當時可能會覺得沒有什麼,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再回去看,會感覺搞笑很多
  • 理解了《金剛經》這4句話,就掌握了它的精髓,功德無量
    《金剛經》,被奉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佛教經典之一。《金剛經》內有很多大智慧,可以啟發智慧、明心見性。《金剛經》內有四句話概括了整篇內容的精髓,哪怕參透一句都會功德無量。
  • 大乘佛教經典《心經》是偽經麼?
    大乘佛教經典《心經》是釋迦牟尼所說的嗎?《心經》,《金剛經》可以說是大乘佛教最廣為流傳的經典了。大多數人接觸佛教也是最先看這兩本。然而,《心經》真的是釋迦牟尼所說嗎?看看《心經》說了些什麼。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 一部佛教「笑話大全」,魯迅最愛的佛經,他曾親自捐錢助印!
    佛藏中經,以譬喻名者,亦可五六種,惟《百喻經》最有條貫。——魯迅佛教經文內容浩如煙海,博大精深,後人曾多次歸納整理《大藏經》,把佛教經文收集在一起。後人整理出來的佛經卷數達二萬多卷、字數達三億之多,經文內容包羅萬象,可謂是凝結了釋迦牟尼佛與諸位弟子的智慧精華。
  • 佛教:最有「靈性」的「三大佛句」,反覆讀誦,功德無量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佛教中最具"靈性"的"三大佛句",這三句佛語如果我們經常誦讀的話,不必去寺廟裡燒香拜佛,我們也可以做到功德無量。一、我滿足於所擁有,不固執於沒有的人們常說知足常樂,佛教裡也強調少欲知足,就是為了讓我們放下一些對萬物的固執,滿足於我們現在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