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嘴紅鮊,學名: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Bleeker, 1871) ,又稱「翹嘴鮊」、「白魚」、「大白魚」、「白絲」、「鯮魚」、「噘嘴鰱子」等。鯉科紅鮊屬的一種魚類。體型較大,體細長,側扁,呈柳葉形。頭背面平直,頭後背部隆起。口上位,下頜堅厚急劇上翹,豎於口前,使口裂垂直。眼大而圓。鱗小。翹嘴紅鮊屬中、上層大型淡水經濟魚類,行動迅猛,善於跳躍,性情暴躁,容易受驚。其生長迅速,是以活魚為主食的兇猛肉食性魚類,苗期以浮遊生物及水生昆蟲為主食,50克以上主要吞食小魚小蝦,也吞食少量幼嫩植物,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翹嘴紅鮊屬中、上層大型淡水經濟魚類,行動迅猛,善於跳躍,性情暴躁,容易受驚,拉網時,可「飛」越1米多高的屏障。野生捕獲的成魚很難存活,多以冰鮮魚狀態運銷。
廣泛分布於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各水域,是聞名遐邇的「太湖三白」之一,我國平原諸水系均產,以湖北、安徽和黑龍江省產量最多。每年6-7月份和10-11月份為捕撈旺季。東北地區以冬季上捕撈為主,松花江所產最著名。
翹嘴紅鮊為廣溫性魚類,生存水溫0-38℃,攝食水溫3-36℃,最適水溫15-32℃,最佳生長水溫18-30℃;繁殖水溫20-32℃;翹嘴紅鮊適應性與抗病力極強,生存水體能大能小,翹嘴紅鮊抗逆性強,病害較少,能耐低氧,同一池塘的四大家魚即使缺氧浮死,翹嘴紅鮊也不一定浮死。
首先地點選擇在水庫湖泊等自然水域釣取翹嘴,主要是以拋竿配串鉤為主,時間段也可在早晚的兩個時段中用擬餌拖釣。
翹嘴紅鮊喜歡在亮水區域活動,很少藏身在草叢中,選擇釣點時必須注意,要選擇大面積的亮水區作為釣點,白天它一般蟄伏在深水區的中下層,只有天剛亮或黃昏這兩個時段才遊近岸覓食。因此白天施釣時,可選擇水庫或湖泊的進出水口,水生植物叢生的水域河灣及下風處做釣點。釣點深度應該不低於一米,因為魚類對岸邊活動普遍都具有較高戒心。
翹嘴紅鮊是一種水面魚,嘴大貪吃,釣翹嘴紅鮊在春未至秋初,喜歡在水面上追食蟲蛾,夜晚食性也很強。晚上八時至十二時用活的蟲蛾作誘餌,很容易釣翹嘴紅鮊。
釣翹嘴紅鮊可以使用多種釣餌,例如麵食、搓餌、拉餌、各種昆蟲、蚯蚓,都是翹嘴紅鮊喜歡的食物,由於翹嘴紅鮊具有很強的攻擊性,釣翹嘴紅鮊選擇擬餌釣也會有不錯的效果。
拋鉤儘量的用點力,讓釣餌入水的聲音大一點,當釣餌入水後就會看到浮標斜著被魚拉跑。讓魚把浮標拉入水在30公分左右再迅速提竿,如該水域的魚較大,就必須更換粗的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