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部分美國政客在兩岸問題上不斷「玩火」。78名美國眾議員日前聯名致函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煽動將「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以下簡稱「駐美代表處」)更名為「臺灣代表處」。
對此,臺當局外事部門先是承認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但不到一天時間又急忙改口,聲稱「無確切推動時程」。
據臺灣「中央社」12月21日報導,針對「駐美代表處」改名一事,臺外事部門副負責人曾厚仁當天上午接受民進黨籍「立委」羅致政質詢時回應,「正名」確實是臺外事部門努力的方向,相關工作正在進行,對美國國會議員的呼籲「表示感謝與歡迎」。
不過,曾厚仁承認,「正名」議題有一定的敏感性。
曾厚仁 圖源:中國時報
羅致政繼續慫恿,他以「美國在臺協會」的對等機構「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已更名「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為例,要臺外事部門可以「大膽一點」。
曾厚仁稱,臺灣地區100多個「駐外代表處」的「正名」,是臺外事部門的努力目標,但時機要成熟。
曾厚仁的一番表態,被外界解讀為蔡英文當局正在推動「駐美代表處」改名。一些外媒、港媒更直接以「臺『駐美代表處』擬更名『臺灣代表處』」「臺『外交部』證實已啟動將『駐美代表處』正名為『臺灣代表處』」等標題。
然而,就在21日晚間,臺外事部門突然跑出來替「正名」一事「滅火」,稱曾厚仁的回答內容旨在說明蔡英文當局確實曾與美國國會議員討論此事,以「了解美方相關單位立場」,臺外事部門也會繼續與美方交換意見並進行內部研議,但「目前沒有確切的推動時程」。
12月22日,臺外事部門發言人歐江安再次「奉曾厚仁指示」澄清此事,聲稱曾厚仁回答時「沒有很充分時間可以完整表達想法」,可能造成一些誤解,例如提到「進行中」幾個字,會讓大家認為是進行中的案子。
歐江安稱,曾厚仁當時的意思是,推動與美方提升友好關係,推動「代表處」用一個「更適當名稱」的事,這是長期努力的目標,這個努力是持續進行的,並不是指已經在進行這個案子,而且曾厚仁也沒有說會改什麼樣的名稱。
為了凸顯所謂「臺美關係正常化」,蔡英文當局和部分美國政客時不時玩弄一些自欺欺人的「正名」戲碼。對於眼前的這場鬧劇,國民黨「立委」陳以信表示,事件起因是在美臺灣人的遊說工作、發動選區參眾議員聯合致函美國國務院。
陳以信強調,過去一年來川普政府對臺政策異常高調,背後部分原因是為美國總統大選的策略操作,眼下選舉已經結束,新國會也將組成,現在這個推動時機實在不好,看不到成功的可能性,「在美臺僑急成這樣,或許是擔心未來拜登政府更不可能做到此事吧?」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