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明這個朝代,想必大家都很是熟悉,他被後世譽為「最有骨氣」的皇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就是對他們最好的肯定。同時明朝也是一個飽受爭議的朝代,無他,就因為這個朝代的皇帝大多數都是「奇葩」,或者「不正經」的,做出了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事。下面說到的明武宗朱厚照就是「不正經」皇帝中的一位,歷史上著名的「豹房」就是出自其手。
武宗行事荒誕,這個說法多少有些偏頗的。他的所作所為,充滿著「任性」的味道,跟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一樣,做事肆意妄為,不顧後果。這和他的成長經歷有著很大的關係。
朱厚照的父親是明孝宗朱佑樘,這位在中國歷史諸多皇帝中,也是一朵「奇葩」。身為一國之主,別人都是後宮佳麗三千,還到處微服私訪出去尋花問柳的,朱佑樘老大哥則思想超前,提倡起了「一夫一妻制」,終身只娶了一個張皇后,簡直了全世界男人的「恥辱」。只娶一個老婆的後果就是子嗣少,且少得可憐。他和張皇后一生只生下了兩子一女,長子:朱厚照,次子:朱厚煒,女兒:太康公主。但是天有不測風雲,朱厚煒在出生不久就夭折了,太康公主在5歲時也薨了,朱厚照成了獨苗。
他兩歲開始就被立為太子,由於沒有其他的親兄弟,所以他的太子之位做得穩穩噹噹,毫無威脅。作為大明朝唯一的合法繼承人,他自小就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被孝宗皇帝視為掌上明珠,捨不得打罵,且悉心教導,給予了他所有能給的東西。滿朝文武也將他列為「珍稀保護動物」,不但不敢苛責於他,還對他萬般呵護,生怕他出點什麼意外,令得大明朝斷了傳承,引發朝堂動蕩,權利傾轍。
就是在這樣超高規模的貴族環境中,朱厚照得以平安快樂地成長,他也不負眾望,自小就表現出了非凡的聰明才智,老師教導的東西都能很快學會,還能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常常受到朝中大臣的稱讚,「聰慧、賢良」之名不徑而飛。按理說,他日後應該會成為一位明君才對。
但是,他的生活太過無憂無慮了,不用擔心兄弟之間的權力爭奪,不用擔心自己的太子之位被奪,也不用擔心以後的生活。使得聰慧的他養成了任性、霸道又較為天真好玩的性格。另外東宮的隨侍太監為了討好主子,每天都進獻鷹犬、歌舞、角牴等戲,或者搜羅美女進獻,供朱厚照娛樂。少年心性的朱厚照,沒能抵擋住各種誘惑,很快沉迷其中無可自拔,學業和政事開始慢慢荒廢,令他走向了一條通往深淵的路。而這些隨侍太監,就是後來被人們稱為「八黨」或者「八虎」的:劉瑾、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張永。
1505年,體弱多病的明孝宗駕崩,15歲的朱厚照毫無爭議地繼承了皇位,是為明武宗,次年改元為正德元年。自此,朱厚照開啟了他的帝王生涯,同時也是放飛自我的開始。
明武宗剛一繼位,在劉健、李東陽、謝遷等顧命大臣的監督下,加上父親故去不久,他開始學著處理政事,治理國家。每日準時早朝,接受百官的參拜,聽取上報。下朝後就批示奏摺,學習經筵,處理各種各樣的事情,從早到晚都忙得不停。這對於愛玩好動的朱厚照來說,簡直是一種折磨。
登基僅四個月後,朱厚照終於忍受不住枯燥無味的日子,在劉瑾等人竄唆下,丟下了政務,帶著太監們玩起了「微服私訪」,到處尋歡作樂,出城遊玩、打獵,恢復了他愛玩的本性。英國公張懋為此還特意上了奏摺勸誡:"仰惟皇上嗣位以來,日御經筵,躬親庶政,天下喁喁望治。邇者忽聞宴聞之際,留心騎射,甚至群小雜沓,經出掖門,遊觀園囿,縱情逸樂,臣等聞之,不勝驚懼。"其他明孝宗留下的顧命大臣和朝中賢臣也紛紛勸諫明武宗,讓他放棄淫樂,專心學習政事,好生治理國家,不要辜負了明孝宗的一片苦心,並且要求朱厚照嚴懲劉瑾等人。
朱厚照年少,剛繼位,還沒有形成威嚴,在眾多大臣的勸諫下,感覺「亞歷山大」,想處置了八虎,然後專心做皇帝。但是,在劉瑾等人的哭訴下,他又心軟了,覺得八虎是為他好,又跟了自己那麼久,沒辦法下得去手。於是他調轉槍頭,對準了進諫的人。不久就隨便找了個藉口懲處了帶頭進諫的大臣,後又逼迫顧命大臣謝遷、劉健告老還鄉,使得大臣們失去帶頭人,再也無法對明武宗形成威脅。大臣們見此,只好作罷,八虎也因此保住了性命地位,變得更囂張。
第二年,不願再受約束的朱武宗,對權力象徵的紫禁城越發厭惡。於是,他派遣太監劉瑾在皇城西苑給他建造一座府邸,以作他處理朝政和私人享樂的地方,這就是後來被命名為「豹房」的行宮。同時,他為了減少被限制,撤銷了尚寢官和文書房的內官,經筵日講更是以各種藉口逃脫,沒聽幾次。到了最後,連早朝也不上了,躲在後宮通宵達旦地玩樂。大臣們對於明武宗的如此作為非常失望,開始輪番上奏,甚至以集體請辭相逼,要他回歸正道,放棄玩樂。但明武宗依舊我行我素地玩樂,被說得煩了,他乾脆躲在了後宮不出來,誰也不見。一段時間後,大臣們也無可奈何了,只能聽之任之,只要他沒做出格的事情,就不理他了。
正德三年(1508年),武宗下旨修繕的「豹房」完工,早已厭煩了沉悶的紫禁城的他,立馬不顧所有大臣的反對,在劉瑾等人的張羅下,風風火火地搬出了皇宮,住進了皇城西北的豹房新居中。
所謂豹房,養豹子的地方是也。這是從字面上理解的意思,它的名字實際上也來自於「豹子」。以前的帝王,達官貴人等,喜歡豢養各種猛獸做寵物,這些動物住的地方就紛紛以動物名稱來命名,虎居,獅房,鷹巢等等。明武宗最喜歡的寵物就是一頭渾身金黃花紋的金錢豹,新居起好後,劉瑾跑來讓他賜名。當時朱厚照正在跟這頭豹子在嬉戲,聽到要給新居起名字,不假思考地說就叫「豹房」。但朱厚照的「豹房」不是用來養豹子的,而是被他作為了他自己的私密小天地。
明武宗自搬遷到豹房後,基本放棄了早朝,沒有什麼大事,朝臣們基本是見不到他的。八虎則是更加賣力,挖空心思地給武宗進獻各種鷹犬狐兔,奇珍猛獸,供武宗戲玩;又到處搜尋美女、孌童、男寵等,一起送到豹房取樂。他們還經常鼓動武宗微服私訪,到處尋花問柳,甚至幹下了很多強搶民女、欺壓百姓的事情,弄得京城民怨沸騰。而劉瑾等人也乘機掌握了大權,仗著武宗的寵信,舉著為武宗辦事的大旗,到處逼迫別人向他們進貢,稍有反抗就會構陷罪名,輕則動刑下獄,重則抄家滅族,官員們敢怒不敢言。劉瑾也被人稱為「立地皇帝」。
後來,武宗為了讓豹房自成空間,又讓人在裡面加蓋了妓院、校場、佛寺、胭脂店等,他也時常帶著爪牙在裡面扮演下惡霸,去妓院裡做點「奸淫擄掠」的事。所有人都要配合他的惡趣味,進入Cosplay中,以滿足他。另外,豹房裡還建有很多密室,總體結構如迷宮般,這些密室裝修風格都不一樣,很多都放有各種淫具,作為武宗淫樂的地方。除此之外,豹房裡還建有以供武宗專門批閱奏摺,接見大臣的地方,只是很少用罷了。
發展到最後,美女、孌童已經不能滿足武宗那顆躁動的心了,他開始變得嗜好男風,廣招男寵。幾年時間裡,武宗在豹房裡養了大批的男寵,他還將這些男寵封為義子,賜朱姓。到1512年,獲武宗賜姓的男寵多達127人,這些男寵要不就是俊俏秀麗,要不就是威猛雄壯之輩。武宗非常寵愛他們,甚至允許他們參與朝政,掌握軍權,還為了他們在豹房的西側大肆建造「義子府」,以供他們居住,方便來往。
這些男寵中的佼佼者名為錢寧、江彬、許泰,這幾人都是武勇之輩,深得武宗喜愛,據說武宗在豹房常醉枕錢寧而臥。後來又違背祖制,將邊軍和京軍互換,把驍勇善戰的邊軍交與江彬、許泰兩人統領,在兩人的護衛下,不顧群臣的反對,以身犯險跑去了西北之地去遊玩,示朝廷規矩於無物。
武宗雖是貪玩好淫樂,但同時他又崇尚武勇,一直以雄武自居,夢想著像明太祖般馳騁沙場,建功立業。為此,他不惜自降身份,化名「朱壽」,自己給自己封了個「鎮國公」,讓令兵部存檔,戶部發餉,還專門找人刻了一方印章。在江彬等人的鼓動下,武宗去到了邊境重鎮--宣府,並且在此大肆營造了「鎮國公府」,將豹房裡面的美女、男寵、珍寶等運來布置,計劃在此常住,甚至把鎮國公府稱之為家。
這主要是因為武宗總是夢想著徵戰沙場,建功立業,而宣府作為邊境重鎮,是抵禦蒙古族的第一道防線,如果有戰事,這裡就是第一戰場。另外他也存了以自身為誘餌的心思,想著讓蒙古族的人知道他在這裡安住以後,會派大軍來攻。
1517年,統一了蒙古的小王子達延汗,自恃兵強馬壯,集結了4萬大軍,扣關來襲,意圖恢復他祖上的榮光。武宗聽聞此消息後,興奮異常,覺得他建功立業,揚名立萬的機會到了。於是星夜趕回了京城,給朝臣們下了指令:他要御駕親徵。這個命令一出,把所有大臣們都驚得目瞪口呆。要知道,「土木堡之變」對大明朝的傷害,經過將近70年的時間,才剛剛抹平,現在武宗要效仿祖先御駕親徵,萬一再來個什麼變故,估計大家都不用活了。想到此,大臣們集體求見武宗,將他堵在了豹房中,不得外出,打定主意不讓武宗御駕親徵。
武宗大為光火,又不能大開殺戒,這個千載難逢可以親自帶兵上戰場的機會,他是怎麼也不會放棄的。於是,他在義子們的幫助下,翻牆逃了出去,直接帶兵前往邊境前線,為了報復大臣們,他此次出徵,沒有允許任何一個文臣跟著。來到前線,武宗接過了5萬大軍的指揮權,親自指揮戰鬥,甚至以身犯險,帶隊衝鋒陷陣,與達延汗的大軍在應州邊境上大戰5日。最後以明軍勝利告終,達延汗退兵,並在不久後就病逝了。
這就是應州大捷,朱厚照親自指揮了這場戰鬥,取得了殺敵十六名,己方傷五百六十三人、亡二十五人的戰績,據說武宗也親手斬殺了一名蒙古兵。這應該是武宗一生最為榮光的時刻了。
1519六月十四日,久懷異志、陰謀作亂的江西寧王朱宸濠殺死朝廷命官,率眾起兵作亂。武宗再次提出要御駕親徵,並事先給大臣們下了嚴令:"再言之,極刑"。朝臣們攤上這麼個皇帝,也是很無奈了,沒辦法勸了,只能聽之任之。但是寧王非常不給力,還沒等武宗率領大軍到達江西,就被南贛巡撫王陽明給活抓了,叛軍也悉數投降。戰報傳給武宗後,他對此非常不滿,沒能親自上戰場,這對自命雄武的他來說,是一種折磨。於是他隱瞞了戰報,繼續帶著大軍向江西而去,邊遊山玩水,邊與劉娘娘約會搞浪漫,甚至還有時間去揚州府檢閱妓院裡的妓女們,可謂悠哉至極。
六個月後,武宗見到了被捕了寧王,大罵他沒用,沒實力造什麼反,驚的隨從們低頭掩耳不敢聽。朱厚照還不甘心,命人將寧王單獨放出,由他親自抓住了才肯罷休。旁邊的王陽明見此情況,擔心挨背黑鍋,隨即重新上戰報,說:平定寧王叛亂的所有戰功都是大將軍朱壽的,其他人都是聽從指揮,從旁協助,才獲此成功的。武宗聽罷,開心異常,遂命他再次向朝廷報捷,他也準備班師回朝。
在回京的路上,大軍經過清江浦,武宗見此地風景優美,魚翔淺底,心情大好之下,來了玩興,要在此撒網捕魚。誰知,一網下去,大網兜住了很多魚,武宗興奮地往上拉,不料漁網過重,大魚又奮力掙扎,一下子就將他拖入了水中。朱厚照自小怕水,不會遊泳,被護衛們救上來時,已經水嗆入肺,一下子就病倒了。回到京城不到半年,朱厚照就病逝了,享年31歲。
總的來說,明武宗朱厚照的一生,自小聰穎被寄予厚望,但卻被隨侍太監八虎們給帶壞了,繼位後基本沉浸在玩樂中,荒廢了朝政,最後英年早逝。
但是後世對於明武宗的行為有著非常大的爭議,很多人認為他並不是傳說中的那麼貪玩無道,肆意妄為,而他營建豹房,只是不喜歡沉悶的皇宮大院。他將豹房當成了處理朝政,面見大臣的地方,並不是專門建來享樂的,要不然也不會建設成迷宮的款式,還建了很多的密室。武宗搬到豹房與宣府居住時,都曾下令:所有奏章要一本不少地快馬送給他閱覽。由此可見,武宗對朝政還是很關心的,並沒有荒廢。
另外,我們看下武宗在執政期間任用的宰相人選:人稱「李公謀,劉公斷,謝公尤侃侃」的李東陽、劉健、謝遷三位,後來的楊廷和、楊一清、費宏、王陽明等大臣們,都是很有才幹的,很好地維持了大明朝的統治。這證明武宗在識人之明這一點上,還是很厲害的。就算是他寵信的劉瑾、錢寧、江彬等人,使他們成了一時的禍害,但也沒造成什麼無可挽回的後果,待他醒悟後,很快就將這些權臣們給殺了。而安化王、寧王的叛亂,很快就被撲滅,說明武宗時期很是很得人心的。
對於應州大捷,歷史記錄的:「殺敵十六名,己方傷五百六十三人、亡二十五人」,這些數字也是有待商權的,畢竟將近十萬人的戰爭,就算在怎麼兒戲,也不會只出現這點傷亡。達延汗在此戰後很快就病亡,並且此後三十年蒙古都不敢再犯邊,說明這一戰遠遠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遺憾的是,武宗自始至終都沒有留下血脈,要說他沉迷女色,不應該留下是子嗣成群的嗎?
總之,歷史的真相都有待大家的發掘,我們只能憑藉各種記錄窺視那個真相一二。明武宗是否真的如歷史所說的那樣行事荒誕,營建了豹房作為享樂之用,我們就解釋到這裡,歡迎大家一起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