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莫索灣站:荒漠化防治的衛士

2021-01-10 科學網

 

■本報見習記者 高雅麗

從烏魯木齊出發,走烏奎高速—呼克公路—甘莫公路,3個多小時後,就可以到達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莫索灣沙漠研究站,這裡深入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60多公裡。在將近60年的時光裡,莫索灣沙漠研究站(以下簡稱莫索灣站)堅守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西南緣,為中國荒漠化防治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疆成立最早的野外觀測站

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新疆農墾事業的發展,沙漠邊緣人口劇增,人類活動極大增強,沙漠邊緣植被破壞嚴重,甚至導致沙丘活化,沙漠化對區域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很大危害。

在這樣的背景下,1956年,中國科學院組建了新疆綜合考察隊,開始了對包括沙漠在內的新疆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全面考察。1958年,中科院開始在包括新疆在內的西北和內蒙古六省區建立沙漠及改造利用的綜合考察和定位、半定位試驗研究站,其中莫索灣站於1960年成立。

莫索灣站站長李生宇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莫索灣站是新疆成立最早的一批野外觀測站,建站初期以研究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自然演變趨勢和沙漠化防治為主要方向。1979年後,重點開展生物防沙措施研究。」

莫索灣站處於瑪納斯縣西古城鎮境內,南距石河子市100公裡,東距烏魯木齊市240公裡,站區的東、西、北三面都是沙漠。「現在站區內部分道路經過硬化,比以前好走多了。」李生宇告訴記者。

站區為典型的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自然條件惡劣,年平均氣溫6.6攝氏度,多年平均降水量117毫米,而平均蒸發量卻達1979.5毫米。區域典型土壤為灰漠土和風沙土,植被以白梭梭、沙拐棗等沙旱生植物為主,站區內分布有天然風沙地貌和荒漠植被,同時也有人工恢復梭梭固沙林和農田。

「研究站位於中國面積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屬於北疆典型生態脆弱區,也是天山北坡經濟帶的生態屏障。」李生宇說。也正是由於莫索灣研究站的重要地理地位,2007年研究站成為國家荒漠—綠洲生態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研究基地,2013年又加入中國荒漠—草地生態系統觀測研究野外站聯盟。

沙漠化防治中堅力量

莫索灣站是乾旱區沙漠—綠洲過渡地帶的代表性站點,目前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研究方向。

李生宇說:「研究站在沙漠區段建立了4個不同類型的觀測場地,開展土壤水分與風沙活動長期定位觀測;同時開展固沙植物選育、防護林體系配置與結構優化、活化沙丘無灌溉造林固沙技術研究;著力圍繞沙漠化防治、退化荒漠生態恢復、荒漠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等方面,加強與地方政府、團場及企業合作,開展試驗示範與推廣應用工作。」

建站以來,莫索灣站長期開展乾旱區退化生態系統修復、防沙治沙新材料、新技術研發、沙產業開發等工作,為我國防沙治沙與生態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和示範樣板,產出了一批有影響的科研成果。「莫索灣沙漠化防治研究」獲1988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沙漠、嚴寒地區長距離供水工程關鍵技術」獲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荒漠肉蓯蓉高產穩產規模化種植技術研發與示範」獲2013年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基於過去長期的工作積累,莫索灣站成為新疆荒漠化防治技術標準專業技術委員會的主要依託基地。

李生宇告訴記者,研究站利用當地100多毫米降水形成的懸溼沙層水,研發了無灌溉造林技術。該技術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建成了長7公裡、面積為160公頃的無灌溉造林固沙示範區,並在長168公裡的沙漠渠道工程中得到推廣應用,確保了該重大沙漠工程的安全運行,助力新疆天山北坡經濟帶發展。

他說:「這項技術在沙漠渠道工程防風固沙中得到應用,防沙效果良好,生態效益顯著。以100千米長的渠道生物防護工程建設計算,僅扎制草方格一項,預計50年可節省費用1800萬元,清沙費用節省22590萬元。」

加強合作交流

近年來,通過項目合作、人員互訪等形式,莫索灣站已與印度尼西亞、茅利塔尼亞、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等亞洲和非洲國家的科研機構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歷經58年發展,莫索灣站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

在採訪中,李生宇也坦承,目前研究站還存在不少問題。

「現在主要問題是缺乏人才,同時與站區相關的科研項目相對比較少,在新時期國家和區域發展背景下,研究站要與地方經濟發展建設緊密結合,發揮所長,主動作為,調整定位,把握機遇,再創新輝煌。」李生宇說。

在未來規劃中,莫索灣站將重點針對風沙—風雪運動和工程沙害—雪害防治的關鍵理論和技術問題,開展野外考察與監測,深入研究沙漠地表風沙運動規律以及工程沙害防治技術,研究北疆荒漠降水—蒸散和植物水分利用規律;建設荒漠生態建設苗木繁育基地和荒漠化防治技術培訓展示區,開展技術成果標準化研究。

與此同時,莫索灣站將與地方更加緊密聯繫,圍繞流域水資源科學分配與高效利用、綠洲生態屏障結構優化,開展試驗研究與示範推廣;依託沙漠邊緣地區特色資源,開展有機作物種植和農區固廢資源化利用技術開發。

李生宇說:「站區具有典型的固定半固定沙壟試驗場地、自然分布的沙漠植物種質資源,同時也具備風洞實驗室、分析實驗室等良好的科研條件,我們正著手將莫索灣站打造成院地合作科普基地。」

《中國科學報》 (2018-05-07 第6版 院所)

相關焦點

  • 高考地理試題:荒漠化的防治模擬試題
    3.世界其他地區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防治措施。   二、主幹知識點梳理   歷史時期 原因 後果   河西走廊   北方農牧過渡地帶   旱作和草原牧區   三、重點解析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
  • 防治荒漠化和乾旱:中國綠髮會在行動
    「2020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綠會在行動!」1994年12月,第49屆聯合國大會正式通過決議,決定從1995年起將每年的6月17日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側重於改變造成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的公眾驅動因素:人類貪婪的生產和消費態度。
  • 2020年第八師莫索灣墾區早春蟲情發生情況及植保工作建議
    第八師2020年莫索灣墾區早春蟲情發生情況及植保工作建議一、氣候因素據莫索灣墾區氣象站資料,去冬今春積雪較薄,2020年莫索灣3月11日開春,與歷年相比偏早5天,與去年相比偏早7天,開春期偏早,氣溫偏高,有利於害蟲發生。
  • 中國治沙70年 為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智慧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今年我國的主題是「攜手防沙止漠 共護綠水青山」。 全球荒漠化面積已達3600 萬平方公裡,佔地球陸地面積的1/4。從1995 年提交第一個國家履約行動方案到 2017 年成功舉辦《聯合國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COP13),我國荒漠化防治工作由以外促內達到了國際領先的新局面。」盧琦對人民網記者如是表示。
  • 螞蟻森林地球衛士 螞蟻森林為什麼獲得地球衛士獎項?
    螞蟻森林地球衛士 螞蟻森林為什麼獲得地球衛士獎項?根據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三年,螞蟻森林帶動5億人參與低碳行動,累計碳減排 792 萬噸,在荒漠化地區種下1. 22 億棵樹,樹木總計覆蓋11. 2 萬公頃土地。
  • 中國荒漠化和沙化面積連續15年「雙縮減」
    荒漠化和沙化面積已連續3個監測期實現「雙縮減」;巖溶地區石漠化土地總面積年均減少38.6萬公頃,年均縮減率為3.45%。資料圖:航拍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新社記者 於晶 攝近年,中國通過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石漠化治理、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等重點工程,啟動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和沙漠公園建設,荒漠化和沙化治理成效顯著。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莫索灣墾區人民檢察院對高新民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莫索灣墾區人民檢察院  公告  兵莫索灣墾檢民行公民公告〔2021〕2號  本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高新民涉嫌非法佔用農用地的行為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郵寄地址:新疆石河子市147團莫索灣墾區人民檢察院  聯繫電話:09935362000  特此公告。  2021年1月4日
  • 狗獾現身莫索灣墾區
    天山網訊(記者趙梅報導)近日,野性石河子團隊在回收布設在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莫索灣墾區的紅外相機時,發現紅外相機在這裡的灌木叢區拍到了罕見動物狗獾。  據野性石河子團隊負責人王瑞介紹,這臺紅外相機是該團隊於7月15日放置在灌木叢區的,8月30日回收。
  • 海洋荒漠化
    人們用海洋荒漠化來描述海洋破壞和汙染的嚴重性。人們常說的海洋荒漠化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海洋荒漠化是指由於海洋開發無度、管理無序、酷漁濫捕和海洋汙染範圍擴大,使漁業資源減少,赤潮等危害不斷,海洋出現了類似於荒漠的現象。
  • 《新冠肺炎防治精要》英文版全球首發—新聞—科學網
    11月9日,《新冠肺炎防治精要 由鍾南山院士、王辰院士主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瞿介明教授、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陳榮昌教授主編的《新冠肺炎防治精要》中文版,於2020年4月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一經面世,立即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關注,全球各大出版社紛紛表示合作興趣。
  • 新疆荒漠化治理全方位給力
    然而,自2009年至2014年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為止的五年間,新疆荒漠化面積以每年近118平方公裡的速度減少。塔裡木河不斷向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擴展,而每年5月左右,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甚至會讓人感覺是一個絢爛的花園。通過積極有效的措施,新疆的荒漠化治理已漸入佳境。
  •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荒漠化防治不是沙漠治理,不是把沙漠變綠洲這樣的概念。沙漠是固有的生態系統,它存在是有他的合理性的。而且阿拉善的降雨量特別小,我們也不可能把沙漠全部變成綠洲。我們所做的,是在那些地表植被被破壞、正在逐漸荒漠化土地上開展生態保護項目,以此來恢復當地生態。」
  • 如皋住建局白蟻防治站成功加入中國白蟻防治專業委員會
    四月上旬, 在四川省自貢市召開的中國物業管理協會白蟻防治專業委員會第四屆委員會第九次主任委員會議上,如皋市白蟻防治站等4家白蟻防治單位通過入會申請,正式成為會員單位。中國物業管理協會白蟻防治專業委員會是國家住建部直屬的行業協會組織,如皋市白蟻防治站自1984年成立以來第一次以會員身份參與到中國白蟻防治專業委員會的工作中,也是蘇中地區加入該協會的第一家縣級白蟻防治專業機構。 近年來,如皋市白蟻防治站強化服務意識,狠抓責任落實,以提升作風效能為統領,認真開展日常工作。
  • 甘泉寺社區:宣傳安裝「兩車衛士」
    12月11日,市中區城西街道甘泉寺社區開展「兩車衛士」安裝宣傳活動,讓更多居民群眾了解安裝「兩車衛士」的好處,進一步規範摩託車、電動車管理,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區治安持續向好。「安裝車輛防盜晶片,進行人車綁定,可以實現對『兩車』定位跟蹤、軌跡查詢、實時預警、電子鎖車等功能……」當天,甘泉寺社區幹部、網格員、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願者通過發放宣傳資料、現場解說,向居民群眾介紹「兩車衛士」防盜系統安裝的作用和意義。同時,對人車保險及賠償事項等作了詳細解說。不少車主紛紛表示支持且願意安裝。
  • 【超萌】站在「森林公安」前 貓頭鷹猶如「衛士」
    這兩天被一張熱傳的圖片萌到了:一隻貓頭鷹神氣活現地站在「森林公安」幾個大字前,目光炯炯有神,猶如自己是個「森林衛士」。
  • 西南公司:做投身環保事業的「生態衛士」【十三五成果巡禮<8>】
    西南公司:做投身環保事業的「生態衛士」【十三五成果巡禮<8>】 2021-01-12 1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能放任「藏羚羊大產房」荒漠化!綠會召開卓乃湖專家諮詢會
    不能放任「藏羚羊大產房」荒漠化!經過認真討論,與會專家基本認可:應該高度關注卓乃湖流域正在發生的一系列新的生態危機,不能放任藏羚羊大產房荒漠化。這些都需要非常審慎的科學認證」,中科院寒旱所風沙物理室主任、研究員屈建軍老師認為,中國的沙漠,如塔克拉瑪幹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柴達木沙漠等,大多是由河湖相沉積物在風的作用下形成,因此對卓乃湖流域新出現的荒漠化現象應該高度重視,卓乃湖是藏羚羊的大產房,不能任由其變成沙漠。
  • 「森林衛士」灰喜鵲
    灰喜鵲是中國最著名的益鳥之一,是害蟲的剋星,人們讚譽它為「森林衛士」。它的食物中85%是昆蟲,且多是害蟲,最喜歡吃松毛蟲和大袋蛾。近20年來,灰喜鵲作為重要的食蟲鳥類已在我國許多地方被招引,用於林場、公園的蟲害防治,並已取得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