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研究稱,恐龍的肉質和口感介於鱷魚肉與雞肉之間,是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的健康肉類,營養高,易消化,富含胺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具有溫中補脾、補血壯骨、祛風除溼等功效,還能促進骨骼發育和防止骨質疏鬆,是老少皆宜的健康肉食。
5000萬隻霸王龍,按照人口數量平均分配,中國就算14億人口,全世界算75億人,中國人口佔世界總數的19%,那麼中國應該分得950萬隻霸王龍。最完整的霸王龍化石是一隻名叫「蘇」的,蘇最大估重18.5噸,最低估重9.5噸,平均14噸,我們就假設每隻成年霸王龍出淨肉10噸,那麼我國就有9500萬噸霸王龍肉,平均每個人可以分得0.068噸霸王龍肉,也就是68公斤。我們可以根據著名美食家邢立達的菜譜《邢立達給孩子的恐龍饕宴》來烹飪屬於自己的68公斤霸王龍肉。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每周食用畜禽肉280-525g,我們就算400克,也就是0.4公斤,68公斤霸王龍肉可以吃170周,也就是1190天,約等於3.3年。短時間內吃不完,所以要儲存起來,按照我們這裡的風俗,可以製成香腸和臘肉儲存起來慢慢享用。
雖然霸王龍這種遠古怪物的觀賞價值很高,但它飼養成本太高了(假設霸王龍可以適應現存環境),普通家庭難以承受,所以我們還是殺來吃掉最划算。
宰殺霸王龍稍微有點麻煩,不要覺得霸王龍打不死,那是絕對不可能,霸王龍也只是十幾噸重的碳基生命,不是鐵打的,估計連突擊步槍都扛不住,大口徑獵槍打頭只需一槍就搞定。也可以考慮其他宰殺方式,比如用電或者急凍。運輸霸王龍倒是個麻煩事,所以這5000萬隻霸王龍放在哪裡必須要考慮一下,我認為最好是放在西伯利亞。那裡地廣人稀,天氣嚴寒,既能防止霸王龍亂跑傷人,又能防止腐爛。
世界各國就在西伯利亞建立聯合屠宰場,將霸王龍宰殺洗淨後打成真空活冷凍後由各國自己運走,當然啦,可以先依靠我國東北和華北密集的鐵路網將霸王龍肉運到渤海邊的各大港口,再裝上貨輪運往世界各地。
5000萬隻霸王龍能有效緩解人類的糧食危機,也能暫時解決貧困國家的飢餓問題,可謂是貢獻巨大。而且我們還可以飼養一部分霸王龍用作觀賞和科研,人類的生物技術說不定會突飛猛進。
以上前提都要建立在霸王龍能夠適應如今環境的前提之下,因為霸王龍生存在白堊紀晚期,白堊紀的平均氣溫是18℃,比現在高4℃。平均大氣含氧量18%,如今為21%,實際上恐龍時代的大氣含氧量大部分時間都低於現代,因為二氧化碳濃度太高,白堊紀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為1700ppm,而如今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才415ppm。所以,霸王龍對目前地球上的氣溫、大氣含氧量、二氧化碳濃度都不適應,基本上活不了,必須要人類為其專門打造一個人工環境才行,那成本就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