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4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醬紫蛙 科普醬紫蛙 收錄於話題#科普醬紫蛙78#疾病防治7#中醫養生3
頸部疼痛是頸椎病的常見症狀之一,若長期得不到緩解,不僅容易加重疼痛症狀,還會伴生頭暈噁心、肩部酸痛、精神不振等症狀。
因此,出現頸部疼痛時可以通過頸部按摩來緩解。
01
按摩百會穴
百會穴位於後髮際正中直上7寸,當兩耳尖直上,頭頂正中。印堂穴在前額部,當兩眉頭間連線與前正中線之交點處。
每天用手指輕輕按摩百會穴30~50次,
可以起到息風鎮靜、醒腦開竅、昇陽固脫的功效,對於頸椎疼痛引起的頭昏腦漲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02
按揉印堂穴
每天用手指按揉印堂穴30次,
可以起到清頭明目、通鼻開竅的功效,對於頸椎疼痛引起的頭痛、頭暈、噁心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03
揉捏風池穴
風池穴在頸後部,當枕骨之下,胸鎖乳突肌上端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每天用兩手拇指指腹按揉1分鐘,以有酸脹感為佳,
可以起到平肝息風、通利關竅的功效,多用於防治頸椎疼痛、頸椎活動受限以及頸椎不適導致的頭暈、頭脹痛等。
04
按揉天牖穴
天牖穴位於乳突後下方,胸鎖乳突肌後緣,約平下頜角處。
每天用拇指指腹按揉3分鐘,以局部有明顯酸脹或酸痛感為佳,
可以起到清頭明目、通經活絡的功效,多用於防治頸椎疼痛、頸肩背部痙攣強直。
01
毛巾按摩法
將2~3條毛巾扭成辮子狀,兩手各拉住一端,拉伸扭好的毛巾,然後把它們放在脖子後面,慢慢上下揉擦頸部2分鐘。有助於舒緩後頸部肌肉緊張,緩解後頸部疼痛。
掌根按摩法單手握住頸部後面,使手掌根部對齊耳後,緊貼顱底部位,握緊。以手指為槓桿,用手掌根部施加壓力,向肩膀推擠頸部,重複5次,之後做一些溫和的伸展運動,如俯仰或旋轉頸部。對於頸側酸痛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02
臥位推頸法
仰臥在床,頭伸出床外,肩與床邊齊平,頭向後仰,後頸部儘量放鬆,再用兩手託著後頸部,並以十指從上到下反覆揉按後頸部,然後以十指指腹左右來回推擦頸椎的棘突部位,至指下可以感覺到頸椎左右輕度擺動即可。
此法可以促進頸部氣血流通,改善頸椎關節盂周圍軟組織之間的關係,糾正小關節錯位,有效緩解頸部疼痛。
小貼士
①頸椎疼痛按摩時,手法操作不當可能會帶來極大的危害,因此頸椎疼痛者應先去醫院檢查,排除脊髓型頸椎病和食道型頸椎病的可能,因為這兩類頸椎病並不適合按摩。
②按摩手法刺激量的大小因人而異,並非越大越好。例如,男性體力強大,耐受力較強,按摩手法宜稍重;女性體質稍弱,耐受力較差,按摩手法宜稍輕;年老體弱者肌肉無力,多骨質疏鬆,按摩手法宜輕柔,力達患部即可;年輕體壯的人肌肉強壯,骨密度高,按摩手法宜沉穩,力可達患部深處。
③按摩期間要注意頸部的清潔和衛生,避免細菌侵入。
MAYBE YOU LIKE:
Pic.1澳門回歸紀念日
Pic.2澳門回歸紀念日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相關文章
編輯|于娟 趙若汐
審校|李亞旗
劉紅 主編
《自己動手,輕鬆告別頸肩腰背痛》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
《自己動手,輕鬆告別頸肩腰背痛》是一本家庭自療書,通過推拿、按摩、保健操、運動、飲食、生活習慣、外敷、泡腳、洗熱水澡、中醫特色方等簡單實用的方法,幫助大家防治頸肩腰背痛。此外,本書還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防治方法和側重點,防治頸肩腰背痛更貼心;所用穴位配有穴位圖,方便大家簡單快速取穴;操作方法後面附帶「小貼士」,讓大家操作更安全、效果更顯著。力求每天只用很少時間,就能讓大家都有一個健康好身體。
原標題:《疾病預防|頸部疼痛難忍?中醫專家教你按摩緩解》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